书城亲子家教儿童健康靠父母
27403000000013

第13章 照顾生病的宝宝(3)

(2)不要让孩子乱服补药:有些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的孩子长得高,长得壮,就认为自己的孩子营养不足,于是给他服用某些补剂,以求强壮起来。实际上,这种做法是错误的。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市场上销售的许多补剂,或多或少都含有一定量的激素(这就是孩子服用后食欲增加的原因之一),有的甚至还含有性激素。孩子吃了这些补剂后,会出现肥胖、男孩子乳房发育、女孩子月经提前等不正常现象,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精神和心理负担。另外,补药一般属于温热型药,比较适合于年老体虚的人服用。儿童患的病多为实热之症,服用补药后,犹如火上浇油,有可能出现大便干燥、鼻出血等情况b

通常,只要孩子饮食合理,不经常患病,即使长得矮小一些也没有关系。因为一个人的高矮胖瘦除了与营养状态有关外,还受一些其它因素的影响,比如遗传因素等。所以我们说,不要随便给孩子服补药。如果孩子确实身体虚弱,也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适当的营养药物。

(3)严格遵照医嘱,督促孩子按时按量服药:医生给孩子开的药,其种类、剂量、服用时间是由孩子的病情决定的。家长应根据医生的指示,按时按量给孩子服药,不要随意更改剂量和时间,否则会给治疗带来不利影响,有时其至产生严重后果。比如,有的家长为了使孩子的病快点好,擅自加大用药剂量,结果不但病没治好,反而由于药物的毒性作用使孩子患上了更为严重的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药物性耳聋、肝肾功能损害等。有的家长给孩子服了一两次药后,见病情好转:就擅自停药,结果造成病情反复。这些做法都是错误的。

有些大孩子由于怕服药,就采取说说或偷偷地把药扔掉等方法来逃避吃药。所以在孩子服药时,家长一定要看着他把药服下去,不要让孩子自己拿药和服药,以免造成错服或漏服。

(4)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变态反应(过敏反应):任何药物,除了它的治疗作用以外,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比如:红霉素对胃肠道和肝脏有损害,磺胺类药对膀胱有刺激,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对肾脏和耳(听神经)有毒副作用等。所以对于有肝脏或肾脏疾病的孩子,在看病时,家长应该将有关情况告诉医生,提醒他不要开对肝肾功能有不良影响的药物。对某些常见的药物副作用,比如胃肠刺激、膀胱刺激等,可以采取饭后服用、服药后多饮水等方法来减轻或避免。具体事宜可以向医生请教。

有些药物,除了上述副作用外,还会引起变态反应,即我们平常所说的药物过敏,表现为发热、出皮疹、水疮、脱皮,甚至发生变态反应性休克而危及生命。发生药物过敏的原因,除了药物本身的因素外,还与孩子的个体素质有关,即我们常说的过敏性体员。常见的容易引起过敏的药物有青霉素类、磺胺类和解热镇痛类药物。

对于有药物过敏史的孩子,家长应把能对他致敏的药物名称或种类记在病历本的第一页上,或在看病时告诉医生,以便引起医生的注意,在开药时加以避免。

由于过敏体质有一定的遗传性,所以父母也应把自己致敏的药物告诉医生,提醒他在开药时加以注意。

3.退热药使用中的几个问题

几乎每个人都知道,在发热时要服退热药或打退热针。但是,究竟什么情况下服药,什么情况下打针,打针和吃药哪个更好,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我们经常见到的有几种情况:一种是只要孩子发热,尽管体温不太高,可能只有37.8℃~38℃,家长就赶紧给他服退热药;或是服了一次药后,时间不长,见体温的变化不大,又给孩子服药,结果导致孩子大汗淋漓、四肢冰冷、出现虚脱,或体温降至正常范围以下,或体温不升。另一种是无论体温高低,只要发热,就要求打退热针,甚至要求连续打针,以求退热。还有一种是孩子发热,服了一次退热药后,几小时后再发热就不敢服药了,怕孩子受不了。这些情况都是由于不了解退热药的特性所造成的。下面我们简单介绍一下退热药的用法,希望对家长们能有所帮助。

(1)口服退热药:目前比较常用的口服退热药有小儿复方苯巴比妥(亦称小儿APC、阿鲁片)、复方阿司匹林(APC)、安乃近(滴剂名诺静)、扑热息痛(滴剂或糖浆名一滴清、泰诺、安佳热等);中药如:小儿解热丸、羚羊散、紫雪散等。一般说来,小儿复方苯巴比妥、复方阿司匹林、安乃近和扑热息痛片剂价格比较低廉,退热效果也比较好,缺点是小婴儿服用比较困难。而诺静、一清清、泰诺及安佳热等新型退热剂(滴剂或糖浆),使用比较方便,服用时的口感好,退热效果也好,只是价格贵一些。通常,口服退热药在使用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体温在38℃以上方可服用。

②严格按剂量服用,不要过量,亦不要用量不足。

③在发热时,每4小时服1次(如到时体温不高或不超过38℃,可顺延)。

④服药后应尽可能多饮水。

⑤服药后不要捂孩子发汗,应适当减少衣服以利散热。

⑥3个月以下的小儿最好不用退热药。

(2)注射用退热药:最常用的注射用退热药是安痛定,它是由氨基比林、安替比林和巴比妥钠组成的复方制剂;有时也用地塞米松。使用注射用的退热药,有一定的使用标准,通常有以下几点要求:

①体温超过38.5℃方可使用(有高热惊厥史的孩子可适当降低标准)。

②6个月以下的婴儿不用。

③不能连续使用,这是因为长期使用,安痛定中含有的一些成分(氨基比林)会引起粒细胞缺乏症,白细胞减少会使感染扩散,病情加重。

④除非必要,不用地塞米松等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降温,因为激素虽然可以使体温降低,但它同时也会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导致感染扩散;而且,停用激素药后体温还会出现反跳现象,本来三五天能恢复的病,病程会延长几天。

一般说来,口服退热药与注射退热药的作用是互补的。肌注退热药一般作用比较快,但维持的时间相对比较短,所以适用于体温过高需要尽快降温的孩子。口服退热药的作用发挥比较慢,但比较和缓,维持的时间也比较长,所以对发热时间长,能够口服用药的孩子效果更好。

4.关于抗生素的使用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生病时,除了使用诸如退热药等药物对症治疗外,一定要用抗生素,而且是高级抗生素才能治好病。事实上,这个观点是非常错误的。

首先,我们知道疾病并不都是由细菌引起的,有些疾病是由病毒或其它因素引起的。抗生素(旧称抗菌素),顾名思义,是对抗细菌感染的药物,而对病毒感染,抗生素是无效的。有时候孩子去看病,医生在诊断为病毒性感染后,给孩子开一些抗生素,主要目的是预防在机体抵抗力下降的情况下继发细菌感染,而不是为了治疗病毒感染。

其次,每种抗生素都有它相应的敏感菌,不要认为价格越高的抗生素效果越好。对一般的细菌感染,普通的抗生素就能解决问题。经常使用抗生素,尤其是高级抗生素,会使机体产生耐药性,到真患了严重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时候,再取药就不起作用了。

第三,很多家长爱子心切,孩子生病时,使用抗生素两天不见好转,就换另一种抗生素,甚至有一天换几种抗生素的情况。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众所周知,任何一种药物,包括抗生素在内,从开始服用到发挥作用,再到产生效果,都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在一两天内产生明显效果。所以家长要有耐心,只要服药后病情没有明显加重,就要坚持用下去,一般三四天后就会逐渐看出效果来。通常,如果连续5天使用同一种抗生素,病情仍不见好转,才考虑更换另一种抗生素。频繁地更换抗生素,不但起不到治疗作用,而且会带来严重的副作用。一方面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影响疗效;另一方面,会破坏机体内的正常菌群,使其发生紊乱,引起二重感染,如真菌感染等。因此,孩子得病时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抗生素,不要擅自滥用。

5.关于输液治疗

很多家长在孩子生病时,都要求医生输液治疗,认为只有这样病才能好得快。其实,这也是一种不正确的认识。理论上讲,每种疾病恢复的快慢与输液与否并无直接关系,而是取决于感染的种类、病情的轻重以及孩子本身的体质等因素。比如:病毒性感冒,即使每天输液,也要6~7天才能痊愈,而不输液,经过6~7天也会痊愈。在这种情况卞,输液除了增加孩子的痛苦之外,再就是增加医疗费用的支出了。

通常,输液治疗仅限于下列情况。

(1)孩子剧烈呕吐或腹泻,无法口服药物和进食、饮水,或由此而造成脱水和酸中毒,需要通过输液来迅速补充丢失的水分、营养素和电解质,或纠正酸中毒。

(2)病情较重,需要连续给药维持治疗。

(3)由于昏迷或其它原因不能进食,需要通过输液来补充水分、电解质、热能和营养物质等。

除上述情况外,其它情况都不是输液的严格指征。那种认为输液可以退热的观点是大错而特错的。特别是在高热时,机体处于应激状态,输液不但不一定能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引起输液反应,轻者寒战、高热,使体温更高;重者出现肝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另外,输液速度过快也可能会造成心力衰竭;液量过多还会造成水中毒等。所以。是否输液治疗,一定要由医生根据孩子的病情来决定。

家庭常备医疗用品

1.一般注意事项

(1)在日常生活中,家中应常备一些简单的医疗用品,以备突然外伤或夜间孩子生病(如发热)时做简单的处理。最好把这些东西放在一个固定而方便取用的地方,以便在需要时能迅速找到。

(2)这些常备的医疗用品和药品(包括成人因病服用的药品)应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必要的话,锁在抽屉或柜橱里。

(3)不要把不同的药混放在同一个瓶子中,每个药瓶上都要贴上写有药品名称的标签,以免服错。

(4)不要保留已经过期的药物。

(5)以下用药情况应加以注意

①用于治疗口腔溃疡和昆虫叮咬的药水或药膏中可能含有麻醉剂,如:盐酸美索卡因和利多卡因,它们有可能引起过敏症状,使用时应慎重。

②某些皮肤外用药膏有可能引起皮肤过敏,一般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③含漱剂、眼药水、耳药水和鼻药水,必须经医生同意后方可使用。

2.家庭常备的医疗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