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非感染因素可由乳类原因,饮食不当或其它理化因素引起。比如:饮食过量,突然改奶或加奶,增加辅食过快,吃了不易消化的食物,受凉,服泻药等。
诊 断
1.临床表现
(1)轻型腹泻:大便每日数次至十余次,大便黄色或带绿色,混有少量粘液,有酸味。便前常不安,面色苍白,肠鸣音亢进;便后安静,有轻度溢奶或呕吐。精神较好,一般不发热,脱水轻或不显。
(2)重型腹泻:①腹泻、呕吐较严重:大便每日十余次至数十次。呈黄绿色含大量水分之稀便。呕吐重者可吐咖啡渣样物。②中毒症状:高热或不发热。精神萎靡,思睡或烦躁不安,昏睡乃至昏迷,偶有惊厥。③脱水:一般为中、重度。小儿腹泻脱水按病情轻重分为轻度、中度、重度。④酸中毒:呼吸深大且快,甚至节律不整,有酮味,唇樱红乃至发绀。⑤低血钾:见于急性腹泻脱水纠正后,表现精神萎靡、乏力、腹胀、肌张力减低、膝反射减弱、心音低钝、心电图改变。
(3)两种常见病原所致的肠炎的临床特点:
①轮状病毒肠炎:多见于6月至2岁的婴儿。发病在秋末冬初,又称秋季腹泻。潜伏期为1~3天,起病急,常伴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多伴呕吐,大便水样或蛋花样,无臭味,吐、泻严重者多伴有脱水、酸中毒。脱水多为轻度或中度等渗或高渗性,极少低渗性。抗生素治疗无效。预后良好,多在5~7日内自愈。
②大肠杆菌肠炎:多见于气温较高的季节,又称为夏季腹泻。一般分三大类:
a.产毒性大肠杆菌肠炎:潜伏期大约1~2天,水样便,混有粘液,可发生水和电解质紊乱,病程3~7天左右,注意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即可自愈。
b.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症状与前者相似,大便有腥臭味。
c.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潜伏期24h左右,起病急,可伴高热、呕吐、腹痛、里急后重,与细菌性痢疾不易区别,需作大便培养进行鉴别。
2.现代检测
(1)大便镜检注意有无白细胞、脓细胞或红细胞。
(2)如有脱水和酸中毒症状应取血查钾、钠、氯、二氧化碳结合力等。
治 疗
1.中医治疗
(1)汤药
①伤食型:脘腹胀痛,腹泻,泻前哭闹,泻后痛减,呕吐,不欲食,大便恶臭,苔厚腻。用山楂、神曲、菜菔子、陈皮、厚朴、连翘、鸡内金、甘草,水煎服。
②虚寒型:便稀多沫,肠鸣腹痛,发热,鼻塞,小便清,精神不好,睡时露睛,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用肉豆蔻,白术、吴萸、赤石脂、莲肉、太子参、丁香。水煎服。
③实热型:发热初起,面赤颧红,口渴欲饮,或身热无汗,大便稀粘,秽浊腥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或垢腻,脉弦数。用藿香、葛根、茯苓、泽泻、木香、黄连、连翘、水煎服。
(2)中成药
①保和丸。
②藿香正气丸。
③暑湿正气九、暖脐膏、健胃止痛片。
④四神丸、补脾益肠丸。
2.西医治疗
(1)控制感染:对侵袭性细菌性肠炎采用抗生素,如庆大霉素、新霉素。还可用复方新诺明、呋喃唑酮、黄连素等。病毒性肠炎、非侵袭性细菌性肠炎因多属自限性疾病,不需应用抗生素,仅用支持疗法多可自愈。
(2)液体疗法:根据脱水程度和性质进行补液。应从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三方面补充。
3.口服补液
(1)口服补液盐(ORS):为世界卫生组织配方,每包内含氯化钠3.5g,碳酸氢钠2.5g、氯化钾1.5g、葡萄糖20g,加饮用水1000ml,起2/3张液作用。本配方简便、经济、高效,适用于轻、中度脱水,应大力推广使用。由于秋季腹泻多为等渗或高渗脱水,故应将ORS稀释1/3后口服。预防脱水时也应稀释。
(2)口服补液方法
①在医院里配到口服补液粉后可按要求稀释至500毫升或1000毫升,但必须用冷开水或温开水稀释,忌用热开水。因为热开水能使补液粉内所含的硫酸氢钠分解而影响疗效。
②补液的量应根据脱水的程度来计算。一般轻、中度脱水者可按小儿每千克体重补给50~1000毫升来计算补液量,如果继续腹泻,可按泻出多少再补多少。
③在口服补液中不要随意增加食糖量。因为在此液中已有2%e的葡萄糖含量,而脱水时糖的吸收率又为最高。
④在腹泻时可照常进食,不必禁食。禁食不能缩短腹泻的病程,而且对病后康复无益。母乳不仅能补充水分,而且有止泻作用,故可继续喂哺。人工喂养儿宜吃得清淡些,乳液也要冲得稀些,以增加消化吸收。
⑤口服补液要少量多次地喂服。少量多次喂服是保证口服补液法成功的关键,它不但能预防或减少病儿的呕吐,而且能避兔高钠血症的发生。补液时一定要做到每2~3分钟用汤匙喂服10~20毫升,但不要急于求成。用奶瓶吮吸液体,很难控制进量,且易导致呕吐发生,使口服补液法失败,故一般不宜采用。
⑥要允许孩子自由饮水(饮自开水)。在脱水纠正后让孩子随意饮水,是降低血钠的自我调节机制,家长千万不要阻拦。
⑦如果大便水分多,超过每小时每千克体重10毫升或有重度脱水,或病儿频繁呕吐,往往导致口服补液法失败,此时不应再在家护理,应急送医院采取另外方法进行救治。
4.静脉补液
(1)补液总量:第1天(24h)的补液量应包括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轻度脱水总量为120~150ml/kg,中度脱水为150~180ml/kg,重度脱水为180~200ml/kg。纠正脱水后,每日量只限于继续损失和生理需要量,即维持输液量约100~120ml/kg,
(2)补液性质:一般低渗脱水补2/3张含钠液,等渗脱水补l/2张液,高渗脱水补1/3张液。补充继续损失可用1/2~1/3张液,补充生理需要量可用1/4张液。9ml/kg或每分钟3gtt/kgc.高渗脱水速度应慢,约每小时6ml/kg在48h纠正脱水。
经上述静脉输液后循环和肾功能恢复,轻、中度酸中毒即可被纠正。对重症酸中毒则需另外补碱性液体,如可用5%碳酸氢钠稀释为1.4%后静点。若腹泻仍未控制,则需补充继续损失的液量和生理需要量约100~120mr/kg。若无呕吐者可用稀释1倍的ORS口服即可,若呕吐或腹泻严重,则需静脉补液。输液过程中如出现惊厥或抽搐,可缓慢静脉滴人:10%葡萄糖酸钙10ml,必要时可重复。对于脱水重、久泻及有低镁症状者,可肌注25%硫酸镁每次0.2ml/kg,每日1~2次,约需24日。
(3)补液步骤及速度:对轻、中度脱水先用总量的一半于.8一。10h内滴人,另一半在其余14~16jl内输完。见尿后补钾,可用10%氯化钾每日3ml,/kg,分3次口服,或用15%氯化钾1。2ml加入点滴液100ml中,使成为0.15。0.3%含钾溶液20。40rnmol/L(20~40mEq/L)。对于重度脱水或明显低渗脱水者,开始用2:1等渗液,按20ml/kg,量于30rain内迅速滴入,剩余量的一半于10h内滴人,另一半于14h滴完。
5.其他疗法
(1)针灸
①针刺穴位:合谷、足三里、大肠俞。久泻加长强;水泻加三阴交;发热加曲池、少商。 ②灸法穴位:足三里、天枢、止泻。
③捏脊。
(2)饮食疗法
①伤食型
a.山楂粥:山楂30~40克或鲜山楂60克,粳米100克,白砂糖10克,将山楂洗净切碎入砂锅中,加适量清水煎取浓汁,加入粳米煮粥,沸开后调人砂糖,即可服用。
b.槟榔粥:槟榔3~5克,粳米50~100克;将槟榔切片,以砂锅煎汁,同粳米煮成粥,每日分1~2次服用,不宜久食。
c.神曲粥:神曲10~15克,粳米50~100克,麦芽山楂适量,将神曲碎之,与麦芽、山楂同入砂锅中煎取汁,人粳米煮成粥,即可食用。
d。麦芽山楂饮:炒麦芽10克,炒山楂片3克,红糖适量,把炒麦芽、炒山楂片、红糖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煎水饮用。
②风寒型
a.防风粥:防风10克,藿香5克,葱白、白蔻各3克,粳米100克。将米煮粥,快熟时,加入以上药品煎成的药汁,再略煮片刻即趁热服用。
b.生姜蜂蜜饮:生姜l块(25克),蜂蜜二汤匙(30克),热水三汤匙(约45毫升),先把生姜洗净后捣取汁液一汤匙(约15毫升)与蜂蜜共混合,以热水冲开饮用,每日4~5次。
c.四和汤:白小麦面、芝麻各500克,荷香60克,红糖30克,分别将白面、芝麻、茴香炒熟,用红糖将其调拌,每日取30克,早晨以滚开水冲服,每日4~5次。
③湿热型
a.车前子饮:车前子15克,以布包裹起来,加水用砂锅一同煎汁,取汁液代水饮用。
b.双花茶:金银花、白菊。花各10克,共研成粗末,用白开水冲泡,代茶饮之。
c.蒲公英炖猪肚:将于净猪肚,蒲公英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少许食盐炖煮,熟后喝汤、吃猪肚。
④脾虚型
a.山药羊肉粥:山药250克。羊肉150克,粳米75克,食盐、生姜、味精各适量,同煮成粥,慢慢分次温热服下。
b.山药蛋黄粥:山药60克切块,粳米200克,切块同煮成粥后,调入熟鸡蛋黄3枚服食。
c.白扁豆粥:白扁豆60克,粳米100克,同煮粥分次服之。
⑤脾肾阳虚型
a.金樱子粥:金樱子15克,五味子5克,茯苓粉15克,糯米100克,白糖适量,将糯米、茯苓粉煮成粥,调入五味子、金樱子煎成的药汁,煮开调入白糖即可食。
b.芡实粥:芡实5克,粳米25克,白糖适量,将粳米煮熟,加入芡实末、白糖,略煮即可。
护 理
1.在护理腹泻的婴幼儿时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添加辅食方面:孩子到5~6个月后开始添加辅食,一定要注意添加小儿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片等,并先从小量开始,慢慢地增加量;在花样上只能增加一个品种,如果每次增加一种或吃后小儿没有腹泻,那么可以慢慢地增加第二种。在增加辅食的时候应该先从半流质开始,不宜过早地添加固体的食物,否则小儿消化功能不能适应,又会重新腹泻。
(2)饮食卫生方面:母乳喂养的小儿,在喂奶前母亲要用干净的毛巾揩擦奶头。人工喂养的小儿,喂前要将奶具消毒干净,变质的奶切不要给小儿吃。已断奶的孩子,用的所有食具也都要清洗消毒干净,同时,喂食前孩子和大人的手都应洗干净。
2.“秋季腹泻”护理
婴幼儿“秋季腹泻”大多发病较急,传染性强,且病情凶险,应引起高度重视。
家长必须以良好的护理配合医生的治疗。患病期间,患儿应卧床休息,可用毛巾包裹腹部或放置热水袋。以减轻因肠蠕动过快而引起的腹痛。要注意调理患儿的饮食,一般无须禁食。可少食多餐,给以清淡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等,并可喂一些加入小苏打、精盐的葡萄糖水或淡盐开水,以及时纠正因腹泻和呕吐造成的身体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对腹泻频繁的患儿要注意肛周卫生,勤换尿布,每次大便后最好用温水冲洗臀部。在恢复期时,应注意患儿的营养,逐渐增加容易消化的食物,以利孩子早日康复。
预 防
预防小儿腹泻要注意以下几点:
1.强调母乳喂养,要注意辅食和断乳的方法。人工喂养时要注意食物质量以及喂养用具消毒。
2.增强小儿的抵抗力。要注意锻炼身体及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避免着凉与受热。
3.小儿要注意饮食与环境卫生,托幼机构注意防止小儿相互传染。治疗要去除病因,调整饮食,选用恰当抗菌素控制感染。如口服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痢特灵等。必要时亦可对症处理,如应用止吐、止泻、助消化及控制腹胀药物。高热要及时口服或静脉补液。也可配合中药治疗。
小儿腹痛
病 因
腹痛是小儿常见的症状,包括一部分需外科急诊处理,甚至需要紧急手术,因此,及时诊断非常重要,以免延误治疗,造成严重后果。
引起小儿腹痛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为感染和肠梗阻两大类。感染包括急性胃肠炎、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和肠系膜淋巴结炎,大叶肺炎有时也可引起腹痛。肠梗阻包括粘连性和蛔虫肠梗阻、肠套叠及嵌顿疝。另外,胆道蛔虫、过敏性紫癜、便秘、饮食不当和中毒亦可引起急性腹痛。
诊 断
1.感染引起的腹痛:急性阑尾炎是小儿常见病之一,主要表现为腹痛,开始为上腹或脐周痛,继而转为右下腹疼。用手触摸腹部时,右下腹有紧张感,并有明显压痛。当手突然放开时,亦引起疼痛,称为反跳痛。同时有发热、呕吐、脉搏增快和白细胞增高。急性胰腺炎和急性胆囊炎一般表现为上腹和右上腹痛,如为胆道结石疼痛更为严重,为不可忍受的绞痛,并常伴有发热和呕吐。患急性胰腺炎时,血及尿淀粉酶升高,可并发于流行性腮腺炎病后4~5日。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常发生在7岁以下小儿,经常在感冒或咽炎时出现腹痛。腹痛不甚剧烈,常在右下腹近脐部,但也可发生在腹部其他位置。
胃肠道任何疾病穿孔引起的腹膜炎,均可伴发腹痛,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性阑尾炎、肠梗阻、肠套叠、嵌顿疝、伤寒及阿米巴痢疾。发生时,原发疾病的病情突然加重,烦躁不安、高热,有时发冷、呕吐或有抽风、腹痛剧烈,并为全腹弥漫性疼痛,触摸时全腹紧张、强直并有范围较广的压痛,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休克及死亡。急性胃肠炎及大叶肺炎引起的腹痛,因各有其原发疾病的症状,一般不难诊断。
2.肠梗阻引起的腹痛:小儿急性肠梗阻常常起因于肠粘连或蛔虫,分别为腹腔内脏器粘连,形成索条压迫肠管,或蛔虫团阻塞肠管,使肠管上下不通而发生梗阻。它表现为阵发性腹痛,或持续性腹痛阵发加剧。痛时腹部阵阵起包,并有剧烈呕吐,呕吐物为食物、胃液或粪汁,同时无大便、不排气。肠套叠是2岁以下小儿不容忽视的急症,起病突然,阵发性哭闹、面色苍白并呕吐,呕吐物中可有胆汁及粪汁,可于6~12小时出现带血粪便。嵌顿疝表现为平时有血气的孩子突然局部疼痛,疝气不能用手托回至腹腔,并可出现呕吐等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坏死。
由于肠道梗阻发生的腹痛均为急症,应该及时就诊。医生诊断时务求准确和快速,以争取时间,尽早得到正确治疗。
3.其他原因引起的腹痛:胆道蛔虫是由于蛔虫钻人胆管,前进不能后退不得而引起的疾病,常常有剧烈腹痛,多数上腹痛,并常伴有恶心和呕吐,呕吐物中可有胆汁甚至有蛔虫,触摸上腹部有明显压痛。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较常见疾病,其中有部分病儿引起腹痛,疼痛部位不一致,腹部可出现压痛,并常有呕吐。过敏性紫癜患儿小腿前侧臀部及前臂伸侧有特有的出血性皮疹,不难诊断,但有时在皮疹出现前发生腹痛,给诊断带来困难,有的被误诊为阑尾炎而行手术。便秘亦可引起腹痛,但有明显便秘史,且触摸下腹部时能摸到粪便块,用灌肠方法冲洗出粪便,腹痛即可缓解。
治 疗
婴幼儿在家中突然腹痛时,家长应沉着,在做去医院就诊的准备同时,可根据前述对患儿病情作初步判断。对怀疑外科急腹症的患儿,家长不要再给孩子吃东西喝水,因为进食会加重许多急腹症患儿的病情;同时,手术也要求患儿禁食禁水6小时以上,以防止术中患儿呕吐而将呕吐物吸入肺内引起窒息。有高烧的患儿可给予冷水毛巾湿敷、温水擦身等措施降温。
护 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