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儿童健康靠父母
27403000000018

第18章 宝宝常见疾病(4)

手术后家长要配合护士看护好患儿身上的各种管具如胃管、引流管、静脉点滴等,防止患儿在麻醉未完全清醒前将管子拔出。术后头几天患儿可能仍需要禁食、禁水,此时应观察患儿排气及排便情况,如果患儿“放屁”或排便,说明患儿肠道功能已恢复,可开始少量进食。 小儿腹痛病因复杂,诊断没有明确之前,不可乱用止痛药,以免遮盖了症状,增加诊断的困难。

小儿腺病毒肺炎

病 因

腺病毒肺炎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病毒性肺炎,流行地区广,以冬春季发病率最高,以三型、七型及十一型腺病毒感染为主,其他各型亦均有报道。主要病理改变是支气管炎和肺泡间质炎,严重者病灶互相融合,气管、支气管上皮广泛坏死,坏死组织和炎症浸润物充满支气管腔内,引起支气管腔闭塞,加上肺实质的严重炎性病变,更妨碍了通气和气体的交换,最后导致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使全身代谢过程和重要器官的功能发生障碍。属于中医的“肺风痰喘”、“肺闭痰喘”、“火热喘急”、“风寒喘息”等范畴。

诊 断

1.临床表现

发病年龄多见于6月~3岁的小儿,大多在冬春季节发病,起病开始1—3天表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热在38~40℃,伴咳嗽,或有双眼结膜充血。一般在发病第四天后症状加重,患儿表现面色苍白,嗜睡或嗜睡与烦躁交替出现,咳嗽进一步加重;发病6~7天后,患儿出现呼吸急促、困难、喘憋,口唇和指甲发青等症状,虽用多种抗生素或中药治疗效果也不明显。轻症患儿在8~11天后体温骤降,咳喘等症状亦随之消失。重症患儿则面色发白、发灰,精神萎靡,嗜睡或昏睡甚至昏迷,呼吸困难,四肢发凉,腹胀,也可合并心力衰竭、肺与胃肠出血、中毒性脑病等。恢复者于14~18天退烧,烧退后上述症状亦很快消失。如患儿合并细菌性感染,则发烧时间可更长。重症肺炎患儿,最后有可能死于呼吸衰竭,病死率约10%。重症患儿,即使肺炎好转,亦有半数以上留有反复咳嗽、喘等肺功能不全后遗症,少数甚至发展为肺心病。

2.现代检测

(1)x线胸片检查:呈支气管周围炎,大病灶改变为主,右侧多于左侧;小病灶多在两肺内中带及两侧下部。病极期可有胸膜反应或胸腔积液、肺气肿、肺不张。

(2)血常规检查: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

(3)鼻咽分泌物于早期作病毒分离。

(4)取双份血清做补体结合试验。血凝抑制试验、中和试验,如4倍升高可确诊。

(5)免疫荧光技术、酶标免疫检查法可作为早期、快速、特异性的诊断方法。

治 疗

1.中医治疗

(1)风寒闭肺:恶寒发热,无汗不渴,咳嗽气急,痰稀色白,舌质不红,苔薄白,脉浮紧。治宜辛温解表,宣肺化痰。方用三拗汤:金沸草、杏仁、茯苓、前胡、陈皮、半夏、荆芥、麻黄、甘草,适量配置。

(2)风温闭肺:发热恶风,微汗出,口渴欲饮,咳嗽痰稠色黄,呼吸急促,咽红。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治宜辛凉解表,宣肺化痰,方用桑菊饮:桑叶、连翘、杏仁、薄荷、桔梗、黄芩、牛蒡子、射于、前胡、大青叶。

(3)痰热闹肺:壮热烦躁,喉呜痰壅、气促喘憋,鼻翼煽动,或口唇青紫。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肺化痰,方用清宁散:桑白皮、茯苓、贝母、车前子、柴胡、葶苈子、黄芩、栀子、青黛、胆南星、竹沥,若血分热甚皮下有瘀点时加用丹皮、生地。

(4)正虚邪恋

①阴虚肺热:病程迁延,低热汗出,面色潮红,干咳无痰。舌质红而干,苔光剥,脉细数。治宜养阴清肺,方用沙参麦冬汤:沙参、麦冬、玉竹、炙枇杷叶、生地、川贝、阿胶、银柴胡、青蒿、甘草、茅根、灸鳖甲。

②肺脾气虚:病程日久,低热起伏,气短汗多,咳嗽无力,纳差便溏,面色●自,神疲乏力,四肢欠温。舌质偏淡、苔薄白或舌苔花剥、脉细无力。治宜益胃气,方用参苓白术散:党参、黄芪、茯苓、苡米、龙骨、牡蛎、白术、莲肉、神曲、甘草、砂仁、桔梗、桂枝。

(5)变证

①心阳虚衰:突然面色苍白而青,口唇发紫,呼吸浅促,额汗不温,四肢厥冷,虚烦不安,肝肿大。舌质略紫,苔薄白,脉细数而促,指纹紫暗。治宜益气固脱,回阳救逆,方用参附龙牡救逆汤:人参、熟附子、龙骨、牡蛎。若呼吸节律不齐加麝香、樟脑。有出血倾向时,除加大人参剂量,还可加用云南白药、参三七粉等。

②内陷厥阴:壮热神昏,抽搐频繁。舌质红绛,脉弦数,指纹暗紫。治宜情心开窍,平肝熄风,方用羚角钩藤汤:羚羊角、川贝、钩藤、菊花、桑叶、生白芍、生地、竹茹、茯神、生甘草、还可另服牛黄清心丸。

2.西医治疗

(1)碘去氧尿啶(疱疹净)对腺病毒有抑制作用,常用于结膜炎。

(2)吗啉双胍(病毒灵)对多种病毒有抑制作用。剂量10mg/kg日,点眼剂为1%~5%。

(3)金刚烷胺:可与抗生素合用。

(4)三氮唑核甘(病毒唑)具有体内外抗病毒功能。

(5)肾上腺皮质激素:对持久的支气管梗阻,可用较大剂量4-8mg/kg作静脉滴注,于8小时内滴人,但不宜超过3~5天。

(6)综合治疗:包括对症治疗,供给适当水分和热量,纠正电解质紊乱,减轻支气管及毛细支气管阻塞,缓解呼吸困难及时给氧,防止继发感染等。空气新鲜,室温在18。20℃为宜,超声雾化吸人,使痰湿润,咳重者用祛痰剂,慎用镇咳剂,贫血严重可输新鲜血(5ml/kg)1~2次/周。心衰,呼衰要及时处理。注意防止脑水肿的发生。

(7)抗生素治疗:有继发细菌感染时,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

(8)免疫治疗:左旋咪唑可触发和增长机体免疫反应。

护 理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肺炎患儿要经常变换体位;病邪在表,药后取微汗,忌用冷水擦拭及冰袋冷敷,汗出后用热毛巾拭干;对重症者要随时巡视,吸痰和观察病情变化。

预 防

集体机构有腺病毒感染时,需采取隔离措施,隔离期为2周。冬春季节少到公共场所。

细菌性肺炎

病 因

细菌性肺炎是小儿常见肺炎,近年来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流感杆菌、肺炎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等)引发本病。又因发病年龄小,易并发脓胸,故病情严重,病死率高。其病理改变以肺组织广泛的出血性坏死和多发性小脓肿为特点。由于病变发展迅速,组织破坏较重,故易形成肺脓肿、脓胸、脓气胸、肺大泡、纵隔气肿。皮下气肿,并可引起败血症及其他器官的迁徙性化脓性病灶。中医属“痰喘”、“火热喘急”、“风寒喘息”等范畴;若并发肺脓肿、脓胸等,则属肺痈。

诊 断

1.临床表现

多发生在冬春季,常由感冒引起,开始有发烧、咳嗽,以后可引起喘憋,腹泻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气急及呼吸困难、青紫等,发热程度可轻重不一,病情轻重也不相同,一般在发病2天~3天后,两肺可出现弥漫性细湿哕音。发生脓胸、脓气胸时则气促及青紫加重,并出现相应体征;发生皮下气肿时于气肿部位的皮下们诊有握雪感;发生纵隔气肿时则呼吸困难加重。

2.现代检测

(1)X线胸片检查:早期两肺中内带、脊柱两旁与肺底处散在大小不等的点片状阴影或融合成大片状阴影。病情发展所见多发性肺脓肿或肺大泡,胸腔积液,脓胸、脓气胸,张力性气胸,纵膈气肿,肺大泡可持续存在数月之久。间质水肿者,胸片可示“绒毛状”改变。肺实质改变伴叶间隙膨出提示为肺炎杆菌肺炎。

(2)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加;可有核左移及中毒性颗粒。

(3)取痰或胸水涂片做革兰氏染色。

(4)取血、胸腔穿刺液培养。阳性即可确诊,并做药敏试验,金葡菌可做鼻咽分泌物培养。

治 疗

1.中医治疗

(1)成脓期壮热陡起,振寒,干咳或痰少黄稠,咳声低沉,烦哭,呼吸短促,小便黄少,大便干结或灼热。舌质红苔黄少津,脉滑数或洪数。治宜解毒清肺、散结消肿,方用银花解毒汤。

(2)脓成破溃期:壮热不已,咳唾脓血,气味腥臭,或婴幼儿咽下而时作呕恶,气短喘促,肌肤灼热而多汗,渴喜冷饮。舌苔黄腻而舌质红,脉洪、滑而数。治宜清热解毒,排脓化瘀,方用仙方活命饮。

(3)正虚邪恋期

①气阴两伤:面色无华,形体消瘦而咳唾脓血绵绵不断,午后潮热,口燥咽干,盗汗自汗,舌质红绛而干,脉虚数。治宜润肺滋阴,清解排脓,方用桔梗杏仁汤。

②正虚而邪实:低热咳嗽,纳呆多汗,面色苍白,气短心悸,多汗脉弱,口鼻出腥臭。治宜清养补肺,方用沙参清肺汤。

2.西医治疗

(1)抗生素治疗

金葡萄肺炎选用敏感抗菌药物,足量、联合用药,长疗程及静脉给药途径。

①不耐药者选用青霉素G、半合成青霉素、头抱霉素或红霉素,先静脉给药,疗程约4周。有并发症时间可延长。

②可用红霉素及新霉素Ⅱ、先锋霉素Ⅱ等一种或两种联合应用(亦可慎用氯霉素)。白霉素为国产新抗生素,对金葡菌感染治疗效果好,副作用小。 流感杆菌肺炎,选用氨节青霉素加庆大霉素或头孢唑啉,或用先锋必;肺炎杆菌肺炎,选用头孢霉素I加庆大霉素或卡那霉素;绿脓杆菌肺炎,选用竣苄青霉素或竣噻吩青霉素加庆大霉素或妥布霉素,或用竣苄青霉素加先锋必;大肠杆菌肺炎选用氨苄青霉素加庆大霉素或先锋V。

(2)对症治疗:有缺氧表现时应及时吸氧,咳喘有痰者应及时止咳、化痰、平喘,烦躁不安并非因缺氧者可用水合氯醛或小量苯巴比妥,以及退高热、排腹胀。

(3)气雾疗法j能抑制易感呼吸道绿脓杆菌菌落生长。

(4)免疫疗法:免疫球蛋白治疗先天丙种球蛋白缺乏伴流感肺炎者应给予人血免疫球蛋白治疗。

(5)合并心力衰竭:首选西地兰或毒毛旋花子甙K或地高辛。

(6)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

①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分泌物,用中西药,液化痰液及排痰,并应及时吸痰。

②及时正确给氧,要用雾化口罩给氧,每分钟用氧3~5L。

③有酸中毒时,可用适量碳酸氢钠。

④必要时应用人工呼吸器。

护 理

避免交叉感染,应将急性期与恢复期、细菌性与病毒性感染的患儿分别安排在不同病室。室内要空气流通,室温以18~20℃为宜,并保持适当湿度(60%)。经常翻身,变换体位以减少肺部瘀血,促进炎症吸收。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且要少量。

预 防

保持皮肤粘膜的清洁;勿滥用抗生素,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新生儿室及手术室要定期消毒,严禁有金葡菌感染的人员进入该室,以免感染传播。预防可能引起严重预后的并发症,如脓胸、脓气胸等。

幽门肥大性狭窄

病 因

幽门肥大称先天性肥大性幽门狭窄,是新生儿常见的外科疾患之一,4/5以上的病儿是男孩。

幽门是胃的出口,也就是胃和十二指肠相连结的部位。幽门的肌层比胃壁略厚,具有收缩括约肌的作用,形成消化道的一个关口。由于某些原因使该处的肌肉呈不正常样肥厚,并向管腔压迫,使得后者狭小,最终形成一定程度的樟阳。

症 状

喷射性呕吐是这个病最突出的症状。新生儿呕吐多在生后2~4周出现,也有少数在生后第一周出现。呕吐越来越严重,病初可能少量吐奶,不久,几乎每次喂奶后都吐,且吐量较多,呕吐物是奶和奶凝块或粘液,不含绿色的胆汁样物。

幽门发生梗阻后,因为只有少量奶水通过幽门到达肠内,所以病儿出现便秘和尿少,同时小儿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体重逐渐减轻,消瘦明显,并有慢性脱水,皮肤起皱褶。有些病儿吃奶后在上腹部会出现蠕动波形,但不是十分注意宝宝的家长是难以发现的。遇到细心的家长,在卧婴儿出现呕吐时,仔细触摸他的腹部,可在病儿右上腹部触及像枣一样大小的肿块。一般讲,只要有呕吐、消瘦,右上腹肿块即可断定是本病。少数病儿诊断困难,需通过钡餐或B型超声波检查明确诊断。

治 疗

幽门肥大治疗方法只有手术。手术不大,效果良好,家长不用过于惊慌。但术前需作一定的准备,包括输液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术后妈妈的护理很重要,喂奶量开始不可过多。有些病儿术后还可能吐奶,妈妈不必忧虑,因可在较短时间内好转,直到正常进乳。

外耳道疖

病 因

外耳道疖是发生在外耳道软骨部皮肤的炎症,多见于夏季。外耳道软骨部皮肤的毛囊和皮脂腺感染化脓后形成疖,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挖耳是最常见的诱因。夏季天热,孩子出汗多。游泳及洗澡时常有水污染外耳道,中耳炎或外耳道湿疹继发感染也可诱发耳疖。小儿全身性疾病时抵抗力下降,如营养不良、贫血、糖尿病及其他内分泌疾病都是诱因。

症 状

剧烈耳疼是耳疖的主要症状,疼痛可放散到同侧头部。张口、咀嚼、打呵欠时疼痛加重。婴幼儿因太小不能诉说,则出现不明原因的哭闹不安,或伴体温升高夜不能寐。患侧耳不让触摸,睡觉时不愿枕于患侧。医生检查时可见外耳道有单个或多个小疖肿,甚至将外耳道堵死。这时可出现耳聋、耳鸣。小儿可累及耳廓根部,局部红肿。如触压耳廓或牵拉耳廓时,疼痛加剧。本病与腮腺炎、急性乳突炎有相似之处,家长应加以区别。必要时应找医生鉴别,以免影响治疗。

治 疗

要根据病情和疖肿成熟与否选择适当治疗方法,起病初期或疖肿未熟时,可用鱼石脂甘油、石炭酸甘油或抗菌液细纱条放入耳道内,每天更换1~2次,即可消炎又可引流,甚至可使初发炎症很快吸收治愈。还可配合耳部热敷和理疗。疖肿成熟未破时,要切开排脓,自行破溃者的患儿妈妈要及时给他拭净。除局部治疗外,视全身情况给以抗炎症药物,疼痛剧烈时给以镇静剂。

预 防

改掉挖耳习惯,游泳前清洁外耳道,治疗全身疾病,保持良好健康状况,是防止或减少耳疖发生的积极和根本的措施。

溃疡性角膜类

病 因

我们的角膜像一块表玻璃,无色透明,又像照相机的镜头,外界的影像都必须通过这一关口。我们平常说的黑眼球就指的是角膜。角膜是一层薄的上皮细胞,非常光滑,没有血管分布,但神经末梢非常丰富,所以角膜发炎或发生溃疡时不易恢复,而且疼痛严重。正常角膜上皮能防止细菌与病毒侵入,只有当角膜发生擦伤或感染时病原菌才能侵入。

症 状

溃疡性角膜炎的症状很像急性结膜炎,由于宝宝大小不善于表达自己的病痛,所以家长很容易忽视这种病。遇有孩子得急性结膜炎时家长应想到有角膜炎的可能,及时找医生做检查。得了角膜炎的患儿他的角膜周围巩膜处充血,由于角膜疼痛,小儿特别怕光、流泪,严重时发生眼睑痉挛,大孩子表现为不断眨眼。溃疡性角膜炎的最终确定要靠眼科的特殊检查,即在裂隙灯下才能观察到角膜上的细微变化,由于炎症上皮脱落形成凹陷性溃疡,一般用肉眼很难发现,如果治疗不及时,溃疡较大,愈合后形成角膜白斑,日后影响视力。更为严重的后果是角膜穿孔,眼内容物可由穿孔处脱出,特别是小婴儿,因畏光经常不睁眼,遇到这种情况,父母应经常用手扒开眼睑进行观察。有的孩子一直不睁眼,未引起家长的注意,一旦检查才发现角膜早已穿孔,治疗已无济于事,这样的教训是惨痛的。

治 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