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结不结婚,这是一个问题:萨特与波伏瓦的情爱札记
27527700000015

第15章 三角恋,四重奏,五颜六色,乱七八糟(2)

或许,波伏瓦分明知道萨特需要新鲜的偶然的爱情的,他注定要与别的女性有故事,那么她就把自己认可的女子拉到萨特面前,并非那种她不喜欢的女子,她跟这样的女子是熟悉的,总是要好掌控些,远比那些她不知道的,不了解的,把握不了的女子,跟她的男人萨特有什么故事要好一些吧。

波伏瓦,一个可怜的女人,一个可敬的女人,一个善解人意的女人,甚至是一个伟大的女人!她待萨特,不仅仅是情人,还是一个像母亲,又像姐姐的至爱亲朋。

受了恩惠的萨特,对波伏瓦充满感激和敬意,一直,一生。

完全可以这么说:萨特与波伏瓦,是人类情感关系史上的一对楷模,一种极端,一个特例。

6

波伏瓦对萨特的爱,无人能比。而她对萨特这个男人的理解,更是无人可及。

萨特如此狂热地追求奥尔加,波伏瓦当然能够理解,而且她理解得很到位,很独到:他所以这么做,不仅仅是对一个年轻的姑娘的追求,而是对于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的追求。而且,这种新的生活方式她本人也不打算拒绝,她想试着和萨特一起去体验。

而这种新的生活方式,其实就是一种当事人都默认了的三角恋爱,亦即波伏瓦自己所说的三重奏:我们要成为“三重奏”,而不再是一对人了。我们相信,人与人的关系,要在不断发现新鲜因素的过程中发展。她是这样说的。其具体形式,她是这样描述的:我们订下规划,把过去的两人交谈改为三人的“全体会议”,这会使三个人都能满意。

对于这样一种男女情感模式,萨特当然是满心欢喜的。萨特的多性伴侣的倾向性就是如此演绎的。现在,萨特,波伏瓦,奥尔加,三个人,三角恋,三重奏,像个不大不小的家庭一样了。这样一种情感关系结构,有甜,也有苦;谁甜,谁苦,谁知道;有多甜,有多苦,不好说。

事实上,从对奥尔加的疯狂的追求上,从这种奇妙的三角恋爱———

三重奏的关系上,萨特获得了一种特别的快乐,尝到了那种难言的甜蜜。

而那种苦,那种苦涩的滋味,萨特也品了个够。他一直那么迷恋着奥尔加,其实这对他的自尊心也是一种伤害。她用身体语言一遍遍地告诉了他,她只是很喜欢他,但并不是像他爱她那样爱他。即使她有点爱他,她也不会接受他那样的爱,至少不会接受他的性爱。萨特苦苦追求了她很久,一直未停止对她的诱惑,在他持久而强势的进攻之下,奥尔加免不了也有防线倒塌的时候,萨特可以拥抱她,亲吻她,甚至抚摸她,但是她从不跟萨特上床、做爱,绝不!这就不太够意思了,这就太不是萨特的意思了,这可就把萨特弄得太苦了。

这种疯狂而不懈的追求,是甜更多,还是苦更多呢?到头来,他简直被弄得分不清哪是苦哪是甜了。

后来,萨特在追忆到自己这段情感经历时,如此说道:那时候,我时常一两夜不睡觉。对奥尔加产生激情的时期,我常常能够挺过四十个小时。苦啊,萨特,可怜的萨特,可爱的萨特。

而且,萨特的这段激情时期还相当长,他在日记上这样写道:从1935年3月,到1937年3月,这两年期间,正是我对奥尔加疯狂爱恋的时候,也是我最软弱的时候。

对于一向把时间看成生命,把写作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的萨特来说,如此疯狂地追求一个女子,时间显得太久了,内心着实太苦了。

受不了了,终于快受不了了。萨特的确有些灰心丧气了,他想打退堂鼓了。

波伏瓦也受不了了。虽说这种所谓的新型的关系———三角恋,三重奏———是她认可的,她当时也想要的,甚至一开始她还觉得挺好,但这种关系毕竟有些乱,乱七八糟的,不仅仅影响了她和萨特的感情生活,也影响到了她的内心生活,于是,她想干脆自己退出来算了,让他俩去玩吧,她要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更重要的事情上去,要写她的小说去了。我让自己脱离日常生活的纷扰,一心一意进入想象的天地。她是这么说的,也这么去做了。

即使是这样,波伏瓦心里还是有谱的:就让他们去闹腾吧,到头来,他还是我波伏瓦的男人。不管他走多远,他总要回来,他还会回到我身边的。他可以被某位女子迷惑一时,或者去诱惑某位女子,但他心中真正永恒的爱,还是属于我的,他的最爱还会是我。

奥尔加也受不了了。仅有波伏瓦和萨特的宠与爱,在她还是不够的,甚至有时候会觉得有些厌烦了,她还会接近另外的男人,她还要走向另外的生活。

7

到了一定的时候,有些事情,有些情感故事,就会有一个了结的。

终于有一天,萨特停止了对奥尔加的那种疯狂追逐,他不再爱她了,至少从表面上看是如此。

而萨特的这种鸣金收兵,其原因不止一个,而且还相当复杂呢。

首先,他不得不承认了自己的失败。没办法呀,你努力了,你尽全力了,但你还是得不到,那就只好撤吧。像萨特这样一个男人,他可不是个死心眼儿,绝不会在一棵树上吊死的。也许,奥尔加·柯萨凯维契是萨特此生少有的一个渴望与其发生性爱关系,而最终也未能如愿的女子,这很可能是萨特一个终生的憾事。这种遗憾男人总是会有的,每个男人都会有的。而你想得到却未能得到的女人,总是让你惦记着,怀念着的。萨特将近七十岁的时候,在与波伏瓦的长篇谈话中还提起了奥尔加,说他对这个女性的情感是终生难忘的。在萨特结束了与奥尔加那段情感两年之后,当他的短篇小说集《墙》出版时,他还把它题词献给了奥尔加,表达了他对奥尔加仍怀有某种情感,但这已不是那种疯狂的爱,更不再去追求她的爱了。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萨特的文学事业出现了重大转机,时来运转了。那部他相当看重,波伏瓦也非常喜欢的,但到处碰壁而无人理会的小说《忧郁》,终于被伽里玛出版社接受,它以一个新的名字《恶心》出版了。苦尽甘来的萨特欣喜若狂,迅速将此喜讯告诉了因病在法国南方休养的波伏瓦,她喜极而泣。在这部书的题词上,萨特庄重地写下这样几个字:献给海狸,以此深深感谢在困境中一直给予他安慰和鼓励的波伏瓦,他亲爱的海狸。

《恶心》一问世,就被称为划时代的杰作,同时宣告法国文坛一个前程远大的作家就在人们眼前了。有人把萨特誉为法国的卡夫卡,甚至有评论说萨特的成就超过了瓦莱里和普鲁斯特,总之,作为一个作家的萨特,他成功了,而且是一种巨大的成功。这可是他梦想了多年的事情啊!在萨特的生命意识中,写作即存在,存在只为了写作。而在写作上获得了巨大成功的萨特,当然是兴奋得不得了,振奋得不得了的。在这种时候,某个女人的重要程度就减弱了,哪怕是他正苦恋着的奥尔加。何况,他已经感觉到和她没戏了,没指望了。现在,他就顾不得她了,兴奋点转移了。他要再接再厉,投入到更大更多的名望与光荣的追求之中去了。

其实,真正让萨特对奥尔加死了心的,是由于另外一个日后显得很特别的人物的出现。此人就是博斯特,萨特在勒勒阿弗尔特任教时的学生,现在正像当初萨特那样准备参加哲学教师资格会考,由萨特来辅导他。他特别崇拜老师萨特,也想像老师那样成为一个著名作家。这个英俊的小伙子为人谦逊,正直开朗,朝气蓬勃,喜欢自由和民主,萨特很喜欢他,波伏瓦也喜欢他,奥尔加更喜欢他,而且两个人相见不久就恋爱上了。当萨特的朋友看见奥尔加和博斯特搂抱在一起亲吻的场面,并把这一情景告诉了萨特时,萨特苦笑着摇摇头,什么也没有说。

但他却在心里告诉自己,由他们去吧。

萨特和波伏瓦像一对夫妻,博斯特和奥尔加后来真的成了夫妻。他们四个人,两对情侣,时常聚在一起,像一家人那样,亲亲热热,和谐相处。这其中的功劳,大多应归于萨特。他要是真的很喜欢一个女人,即使你没有最终也成为他的情人,他还是愿意为你做许多的事情。萨特就是这样的一个男人。从30年代中叶萨特与奥尔加相识,直到他1980年离开人世,四十多年间,萨特与奥尔加及其丈夫博斯特都保持着亲如一家人的关系,远比人们通常所说的那种友谊更亲密。像萨特这样的男人很少有的,很少有男人能做到像他这样。

三角恋,三重奏,结束了,一去不复返了。现在,倒像是更复杂但又较和谐的四重奏了。

8

没想到,更微妙而复杂的情感故事还在后头呢。

后来,博斯特和波伏瓦成了情人了,而且他们两个人的恋情长达十年之久。

是波伏瓦先诱惑博斯特的,她先开口捅破了那层窗户纸。当然,此前,博斯特也暗暗地爱慕着波伏瓦,但是他不敢那么想,更不敢将心里想的话说出口来。

此事,此情,波伏瓦并没有隐瞒萨特。

萨特知道自己的女人成了自己的学生兼情敌的情人之后,他什么话也没有说。

波伏瓦还爱着萨特,就像萨特还爱着波伏瓦一样。

萨特还是对博斯特很好,一直很好。像恩师对爱徒那样好,像兄长对小弟那样好,像父亲对儿子那样好。

想一想他们之间的关系和故事吧,多么复杂,多么微妙,而又多么有趣!萨特和波伏瓦及他们的情人之间的关系和故事总是复杂,微妙而有趣的。

瞧!奥尔加是波伏瓦的学生,又是她的同性恋人,但萨特爱上了她;博斯特是萨特的学生,萨特和波伏瓦都很喜欢他,而他却与萨特和波伏瓦都喜欢的奥尔加恋爱上了,并且最后成了夫妻;但他后来居然成了自己的老师萨特的女人波伏瓦的情人了;奥尔加是波伏瓦的同性恋人,她爱上了后来成了波伏瓦的情人的博斯特……

都是什么呀,谁跟谁呀?这四个人的一切乱了套,简直是乱七八糟。你怎么去收拾呀?我的天哪!

但是不,别担心。萨特和波伏瓦是处理各种复杂情感关系的高手,他们都相处得很好,而且一生都如此。你不服气不行的。

9

1937年的复活节,奥尔加的妹妹旺达抵达巴黎,来到姐姐的身边。早已心灰意冷的萨特眼睛霍然一亮,与奥尔加的纤弱优雅相比,旺达显得更为丰满娇艳,是萨特所更喜欢的那种类型的女子。是的,旺达更年轻,更漂亮,更温柔,更可爱。

奥尔加的一个最好的替身出现了,萨特当然会继续自己的追求,就像当初疯狂追求姐姐奥尔加那样,开始疯狂地追求妹妹旺达。他在旺达身上所下的功夫所用的时间,并不亚于此前追求奥尔加的付出。为了得到旺达,萨特很能吃苦耐劳,在对女人追求上他总是这样的。

幸运的是,这次他成功了。经过了同样艰苦卓绝的追求,最终获得了旺达的爱情,她成了他的情人。

当然,旺达也是幸运的,由于萨特的爱,她也得到生命的慰藉,并且因为和他的爱情而进入了历史。

萨特刚一开始与旺达做爱时,他闭上眼睛就可以把身子下面的旺达当成她的姐姐奥尔加了。

萨特很爱旺达,不然他不会提出要与她结婚,尽管最终并没有娶她。萨特一生供养着情人旺达,一直到他离开这个世界。弥留之际,萨特还牵挂着一直由他供养的旺达手头有没有足够的钱可用。

10

你栽种的也许是荆棘或蒺藜,但收获的很可能成了稻米或硕果,对于某些人来说是这样,比如萨特和波伏瓦。

对于萨特和波伏瓦这样的作家来说,生活本身就是一种馈赠,无论是怎样的一种生活。而每一段经历,无论它的滋味如何,它都将成为一笔宝贵的财富,都会演变成一道丰饶的创作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说,生活的五颜六色,尤其是情感生活的乱七八糟,倒是有可能催生出丰富多彩的作品。至少,波伏瓦是这么认为的,当生活乱了套时,文学就出现了。

在经历如上那些微妙而复杂的情感故事之后,萨特写出了影响巨大的戏剧《苍蝇》。虽说,此剧与他对奥尔加的爱情追求这段经历关系不大,但他是为奥尔加而写的,因为她一直怀有想当演员的夙愿,于是萨特就为她写了《苍蝇》这个剧本,并一再跟导演声明,非要由她奥尔加主演不可。导演不能不答应他萨特。萨特的名望太大了。而此剧一经演出,立即获得了巨大的轰动,而主演奥尔加也一举成名,从此进入了她所向往的演艺界。

而波伏瓦在经历那么多微妙而复杂的情感故事之后,则忘情地投入了长篇小说《女宾客》的写作,此作是在萨特的建议之下写成的。书中的人物和故事,几乎是从他们所经历的现实生活中直接移植过来的。其中有萨特,有她波伏瓦,有奥尔加,也有博斯特,当然都是些化身。而故事呢,则大多是他们所经历的一段段生活的放大或缩影。当然,《女宾客》并非是什么纪实文学,而是一部出色的爱情小说。这部小说是作为作家的西蒙娜·德·波伏瓦的处女作,却让她一鸣惊人,一时好评如潮,甚至连当时的法国文坛大师莫里亚克读过此作后,也给波伏瓦写来祝贺信。客观地说,《女宾客》是支撑着波伏瓦在法国20世纪文学中不朽地位的一块坚固基石。

很有趣的是,在这部由伽里玛出版社出版的《女宾客》的扉页上,有作者西蒙娜·德·波伏瓦的这样的一个题词:献给奥尔加·柯萨凯维契

更微妙的是,在小说的结尾,作者波伏瓦让那个奥尔加的化身格扎维埃尔死了,而且是那个象征着波伏瓦本人的弗朗索瓦兹扳下了煤气开关,亲手把前者杀死的。波伏瓦为何要写出这样一个结局呢?你去琢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