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要定,心要静,幸福会靠近:浮躁世界里的养心法则
2755600000008

第8章 不畏将来,不念过去(1)

人生犹如一段旅程,在前行中你会看到这样或那样的风景,每一处风景都因独有而与众不同。对于逝去的不必留恋,对于未到的,不必忧戚。用自由、洒脱的心情看待释然的人生,不畏将来,不念过去,看岁月静好,守护花开。

逝者如斯夫。人要忘记过去是不可能的,不论是甜蜜还是痛苦,在一定的时候总会浮现于脑海;但一个人千万不可过度地沉溺在往事中。不管将来有多遥远,做好眼前事,将梦想目标分解为易实现的诸多小目标,你就会向幸福和成功靠近。

1.找准位置,让自己的人生出彩

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宝贝。找到自己正确的位置,随时调整自己,你的人生理想将更具能够实现的可能性。

鸟儿飞翔在天空,天空是它的位置;骏马奔驰在原野,原野是它的位置;猛兽出没于山林,山林是它们的位置;鱼儿潜游在清溪,清溪是它们的位置。你有你的位置,我有我的位置,大家各有自己的位置。

如果一直向上看的话,那么就会觉得一直在下面;如果一直向下看的话,那么就会觉得一直在上面。如果一直觉得在后面,那么肯定是一直在向前看;如果一直觉得在前面,那么肯定是一直向后看。目光决定不了位置,但位置却永远因为目光而存在;关键的是,即使我们处于一个确定的位置上,目光却仍然可以投往任何一个方向。

拥有位置要有相符的能力。珠穆朗玛峰在攀登者心中的形象并非是因为它的位置,而是因为它的高度;一块石头在金子的位置上仍然还是石头,而且会让人更瞧不起那块石头。只要是金子放在哪里,哪里就是金子的位置,如果是石头,那么最多也只能放在石头的位置上。伟大的人,总是位置选择他;平庸的人,才东张西望地选择位置。

安于其位,尽其职责。在演员的位置上,就要学会表演;在观众的位置上时,就要学会欣赏。社会是个大舞台,而我们却总是分不清我们到底是在表演,还是在欣赏。或许,这正好能校验一个人随时调整与适应的能力。

每个人在奋力向上爬的同时,并不会想到高处不胜寒。但是,身处高处,行动处处受到限制,虽然有居高临下的优越感,却失去了简单的快乐和珍贵的自由。身处低处,看不到秀丽的风光,但却有潇洒和自由伴随,也不失为一种难得的乐趣。

位置不可须臾或缺。当老人无声无息地走向天堂时,当残花凋零枯草飘摇时,当夕阳收尽苍凉残照悄悄走下山去时,它们的位置仍在。

生活中,最难得的就是摆正自己的位置,调整自己的心态,走好自己的路。鲁迅弃医从文,拾起文笔做匕首,是因为发现了自己的位置;史铁生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一篇《我与地坛》使千万人声泪俱下,是因为发现了自己的文学才华,找到了位置;华彦钧流落街头,双目失明,以卖艺为生,但他为自己赢得了位置,于是,便赢得了生命。

生活中,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伟人,也不是每个人都注定碌碌无为。只要我们安心于自己的位置,那么周围的一切就会以我们为中心,或是离我们而去,或是冲我们而来,或是绕着我们旋转,或是对着我们静默;如果我们惶惶不可终日,始终感到没有一个合适的位置,那么周围的一切就会变成主人,我们得跑前跑后地去伺候着,我们得忽左忽右地奉承着,我们得上蹿下跳地迎合着,我们得内揣外度地恭维着。

处在什么位置上,就得在什么位置上寻找意义;位置的意义要靠有意义的人去挖掘,去深化。位置本身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好坏的只是我们的心境和感觉。人生的位置就像在影剧院观看演出,不同的位置向着同一个方向排列着,一批人来了,一批人走了,又有一批人来了,台上,一直在演出不同的故事和风景。

改变环境,找准位置,才有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张良,才有领百万之兵,战必胜,攻必取的韩信,才有千千万万颗夺目的明星。莫把自己放错位,改变环境,找准绽放美丽的舞台。

2.拆分梦想,在梦想的路上慢慢走

每个人都希望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希望总是美好的,但真正做起来还需要付出一些艰苦的努力,才能一步一步地实现目标。

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任何人都不能一口气吃成个胖子。所以不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要眼高手低,从小事做起才是硬道理。

弗洛姆在《逃避自由》一书中阐述到,作为社会中的个体,人总是需要在局部目标达到之后不断确立新的信仰和目标,在某种意义和程度上束缚自己,逃避先前渴求的自由和伴随着这种贬义的自由而来的积极性的丧失、空虚和无聊。人的一生既是短暂的又是漫长的,人一生总目标的实现是比较遥远的事情,任何成功都绝不可能一蹴而就,再伟大的成就也是由一个个小目标的实现累积而成的,纵观每一个成功者的奋斗史,都是在达成无数个小目标之后,才最终成就伟大的事业。所以,要把人生总目标分解成长短不同的阶段性目标,各个击破,逐步接近总目标;而实现一个个阶段性目标带来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也会让你对自己的人生总目标更有信心和把握。看似遥不可及的宏伟目标,只要大方向是正确的,是适合自己的,是在自己的能力“射程”之内,那么,只要遵循化整为零、循序渐进的成功规律,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稳扎稳打,最终的成功就会是“皇天不负苦心人”、“功到自然成”的事情。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要循序渐进!我走过的道路,就是一条循序渐进的道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说:“应当循序渐进的学习一切,在一个时间内,只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

在世界马拉松史上,曾有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赢得了人们的瞩目,作为一名长跑选手,他的个人条件并不出色,但是他却摘取了该年度的马拉松桂冠。记者采访他成功的原因,他说:“因为我把比赛全程分解成了一个个具体的目标。我在每一次比赛之前都会做精心准备,我会乘车把比赛要走的线路观察一遍,记下沿途中比较醒目的标志性建筑物。然后,在漫长的赛程中,我就把全程用各个目标分成一段一段的短程,我会铆足了劲冲向第一个目标,然后调整心态,继续以不变的速度冲向第二个目标。其他选手的目标是最后的终点,所以他们往往跑不到十几公里就已经疲惫不堪了,而我的目标则是下一个小目标,相比之下,我的目标是容易接近的,所以,整个赛程我一直是充满信心的,这信心得益于一个个看得见的分目标呀。”

英国威斯敏斯特教堂旁边矗立着一块墓碑,上面刻着一段著名的发人深省的话:“当我年轻的时候,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当我进入暮年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这也不可能。当我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我一开始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我可能会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会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会改变这个世界。”这段话并非哪个名人所说,却因为充满哲理而闻名于世,它提醒人们:如果要实现自己远大的目标,不妨将目标一段一段地分解,让它成为通过一定努力可以实现的较小的具体的阶段性的目标。

俄罗斯撑杆跳高名将谢尔盖·布勃卡就是分解目标、缩小目标的最佳实践者。这位“撑杆跳高沙皇”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就独步天下,主宰世界撑杆跳领域长达20年之久。他是田径史上唯一一个赢得6次世界冠军的超级巨星,身后留下了35次打破世界纪录的辉煌瞬间。

也许,你可能会惊讶地问:这么多次破纪录,他每一次能提高多少啊?答案是:每一次提高一厘米!他就是用这种规则允许的最小度量,在17年内把室外世界纪录提升到6.14米(室内6.15米)。所以有人称他为“一厘米王”。因此,有些人在钦佩他的同时可能会有一种不屑的想法,觉得他是为了多拿奖金才有意这样做的。其实,布勃卡真实的意图就是为了让自己的目标更小一些,离自己更近一些,这会增加他的信心和力量。他说:“如果说当初就把训练目标定为6.14米,没准早就被这个目标吓倒了。”布勃卡此举非常明智,他将远大的目标缩小为每次一厘米,这样他每破一次纪录,就能获得一次征服的快感和享受,就证明一次自己的实力,就向自己心中更高的目标跨进了一步。

心理学实验证明,太难的和太容易的事,都不容易激起人的兴趣和热情。只有比较难的事,才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才会激发人的热情行动。目标是现实行动的动力和方向。目标过低,如果低于自己的水平,不能完全发挥自己的能力,就不具有激励价值;目标过高,如果高不可攀,就算费尽力气,在较长时期内也不能明显见效,就会挫伤人们对目标的信心,反而起了消极的作用。大目标虽然能够激发我们心中的力量,但是,如果目标距离我们太远,我们就会因为长时间没有实现目标而气馁,甚至会因此而变得自卑。所以,为了顺利实现心中的大目标,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大目标下分出层次,设定每个阶段的小目标,步步为营,分步实现大目标。

拥有一个宏伟远大的目标并不难,难的是真正地将它付诸实现!难在哪里?就难在人们往往都能树立一个远大的目标和理想,却没有或者缺乏正确地实现这一目标的智慧与策略,于是就不知有多少人在盲目地、缺乏充分准备地向伟大目标的冲刺中折戟沉沙,功败垂成。因此,我们要学会将自己伟大的人生目标分解为、缩小为若干个具体的小目标,然后一个一个、一步一步地实现;当这些小目标全部实现后,你的远大目标也就成功地实现了。

3.曲径通幽:从距离中寻求接近

理想要远大,目标要现实。执著地实现自己的目标固然没错,但当遇到屏障时,不妨尝试用曲线的方法接近目标。

数学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是直线,生活中到达某一目标的捷径却往往是曲线。为了实现目标需要矢志不渝,但矢志不渝并非是直线逼进,撞到墙上也不回头,而往往需要曲线前进。从这个意义上说,在目标和现实之间画一条曲线是实现理想的艺术。

我们面临的世界,是一个充满变数并且竞争非常激烈的世界。成功,很多时候取决于你是否走了一条正确的奋斗路线,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选错目标,朝相反的方向上用劲。

古时候有个渔夫,是出海打鱼的好手。可他却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爱立誓言,即使誓言不切实际,一次次碰壁,也将错就错,死不回头。

这年春天,听说市面上墨鱼的价格最高,于是他便立下誓言:这次出海只捞墨鱼。但此次渔汛遇到的全是螃蟹,他只能空手而归。上岸后,他才得知,现在市面上螃蟹的价格最高。渔夫后悔不已,发誓下次出海一定只打捞螃蟹。

第二次出海,他把注意力都放在了螃蟹上,可这一次遇到的却全是墨鱼。他只好又空手而归。

晚上,渔夫躺在床上,十分懊悔。于是,他又发誓:无论遇到螃蟹,还是墨鱼,他都捕捞。

渔夫没有赶上第三次出海,就在自己的誓言中饥寒交迫地离开了人世。

目标离我们很远,现实离我们很近。目标与现实的距离长短,取决于自己对自己能力的一种认识。就像上面故事中的渔夫,之所以他每次出海都没得到收获,最后在饥寒交迫中死去,是因为他太喜欢立不切实际的誓言了。而这样的情况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

目标应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实现,而在现实中每个人都要在自己的前方树立一个目标,才有所追求,在通向目标的道路上还会有泥泞和坎坷,必须以顽强的毅力,执著地走下去。只要坚持不懈,就会离目标越来越近。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这句话,揭示了一个简单的道理:理想和愿望固然美好,但成功的实现需要脚踏实地、坚韧不拔、实事求是的奋斗精神。在生命的调色板上,人人都希望自己是个卓越的画家,能调出万紫千红的色彩;人人都希望自己在事业上取得成绩,有所建树。五彩缤纷的希望,给人无穷的追求力量。人们在希望中起步,在希望中成功。而愿望的实现,有人希望从天而降,有人则埋头苦干,在希望中奋斗。前者“羡鱼”,后者“结网”。

然而,希望在哪里?有人说:在明天——明天的快乐,明天的富有,明天的充实……可是有经验的农民不仅希望明天的丰收,更重视今天的耕耘;有作为的青年,不仅希望明天的成功,更重视今天的学习。浑浑噩噩的人何曾没有美丽的憧憬,可是没有今天的耕耘,哪有明天的丰收?等到收获的季节来临了,他们的篮子仍然是空空如也。可见,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如果一个人想充实自己的生活,那他就一定会有目标,一个人失去了目标,就失去了自己的理想与希望,那他的人生何谈意义,所以确定一个目标对于我们是很重要的。但有些人把目标定的过高,过于荒谬,耽误了自己,失去了前途。

4.不懊悔过去,不恐惧未来

人既不是活在过去,也不是活在将来,而是活在现在。只有活在现在,伸手才会接近幸福之处。

活在当下是一种能力,也是高情商的表现,人只有暂时放下欲望、放下干扰、放下情绪甚至放下思考的时候,才能全然感受生命在霎那间的存在。而生命中其他时间完全被大脑中的念头、想法淹没了,人从生到死,每天有5万~8万个念头,绵延不绝、生生不息,真正活在当下就只能投入和专注的去做每一件你想做的事情。

在美国纽约市的一所中学里,某班的多数学生常常为学习成绩不理想而感到忧虑和不安,以致影响了下一阶段的学习。

一天,保罗博士在实验室给他们上课,他先把一瓶牛奶放在桌子上,沉默不语。

同学们不明白这瓶牛奶和这节课有什么关系,只见他忽然站了起来,一巴掌把那瓶牛奶打翻在水槽中,同时大喊了一句:“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然后他叫所有同学围拢到水槽前仔细看那破碎的瓶子和淌在地上的牛奶。

博士一字一句地说:“你们仔细看一看,我希望你们永远记住这个道理:牛奶已经淌完了,不论你怎样后悔和抱怨,都没有办法取回一滴。你们要是事先想一想,加以预防,那瓶牛奶还可以保住,可是现在晚了,我们现在所能做到的,就是把它忘记,然后注意下一件事!

著名的棒球手康尼·马克谈过他对于输球的烦恼问题:“过去我常常这样做,为输球而烦恼不已,现在我已经不干这种傻事了。既然已经成为过去,何必沉浸在痛苦的深渊里呢?流入河中的水,是不能取回来的。”如果总抱怨现状不好,那是我们不知道还有更坏的事情。如果不活在当下,我们就会失去当下。如果失去了当下,也就丧失了当下所有的欢乐和幸福,也就失去了当下可能有的各种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