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公民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读本
2759800000030

第30章 职业道德修养是强化荣辱观的内部推动力(1)

职业道德修养越高,就越容易接受教育,教育效果也就越明显;反之,效果便大打折扣。因此,职业道德修养是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环节,对个人职业道德素养的提高、职场竞争力的增强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职业道德修养的含义

“修养”是一个合成词,所谓“修”,即整治、提高、改正使之完善之意;“养”,即陶冶、培育、调理以使之形成之意。“修养”最早是由宋代的程颐将“修身”与“养性”合起来提出的。关于“修养”的含义,《辞源》解释为“学问上精密之工夫也。修以求其粹美,养以期其充足。修犹切磋琢磨,养犹涵育熏陶也。”这是侧重从动态的角度解释“修养”,强调个人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改造自身主观世界的动态过程。《现代汉语词典》中关于“修养”有两种解释:一是指“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平”;二是指“养成的正确的待人处事的态度”。这是侧重从静态角度解释“修养”,强调个人通过较长时期的自觉学习和参与实践锻炼,在政治、思想、道德、学术以及技艺等方面所达到的一种能力和思想品质。可见,“修养”一词的含义非常广泛,可以分别从动态和静态的角度去把握,它突出了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主体自觉进行的旨在为提高自身某方面素质和能力的活动及其达到的水平。

道德修养是修养的内容之一,它是指社会成员为了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而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教育的过程及其形成的道德素养和所达到的道德境界。道德修养是道德品质形成和道德人格塑造的重要途径。道德修养的实质就是要解决一定社会道德要求与个人当前道德素养之间存在的矛盾。社会总是从整体或某阶级的利益出发提出道德要求,以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的稳定。个人在客观条件的影响下,总是从本阶级或阶层自身的利益和需要出发进行道德选择,所形成的道德品质难免会同社会的道德要求存在差距或不一致,这就形成了一对矛盾。提高道德修养实际上就是个人通过自身道德素养与社会道德要求的比对,发现差距,找到不足,并通过自觉的修养提高道德选择能力,努力缩小差距、弥补不足,提高道德品质、提升道德境界以锯决矛盾的过程。在社会主义社会里,这一矛盾同样存在。由于所处的客观环境、所具备的素质、具体的利益和要求等方面存在差异,个人所具备的道德选择能力和道德素养也会同社会的道德要求有不一致之处。这就为进行道德修养提出了要求,提供了可能。因此,在社会主义社会,道德修养是道德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是提高自我道德素养,铸造理想道德人格,培养优秀道德品质的必由之路。

职业道德修养是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职业道德修养是指个人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在长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中进行自我锻炼、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以提高自身职业思想意识、职业道德品质、职业素质等的活动过程及其结果。对于职业道德修养的含义也应该从两个角度去把握:一是从动态角度,它是指按照一定社会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要求,个人所进行的学习、体验、自查、反省等心理活动和职业实践活动;二是从静态角度,它是指个人业已达到的职业道德境界,即个人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所形成的较稳定的职业道德品质、情操和行为习惯。简而言之,职业道德修养的培养就是个人通过自觉学习和亲身参与职业实践体验,把外在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要求转化为自身内在的道德信念和准则,并在工作中形成良好职业行为习惯的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养成的职业道德品质和达到的职业道德境界。

职业道德修养同职业道德教育有着根本性区别。职业道德教育是“他律”活动,依靠的是教育客体之外的力量,主要是以社会培养和组织教育的形式出现;职业道德修养是一种自律行为,依靠的是修养者的自觉性、主动性,是修养者自身主导下进行的活动,充分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唯物辩证法指出,事物的发展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外因要通过内因发生作用。职业道德教育作为外在力量能否发生作用、教育效果的大小最终都取决于教育客体,取决于人本身。这样,职业道德教育同职业道德修养之间就存在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职业道德修养越高,就越容易接受教育,教育效果也就越明显;反之,效果便大打折扣。因此,职业道德修养是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环节,对个人职业道德素养的提高、职场竞争力的增强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

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它遵循人类的认识与实践产生、发展的客观规律,逐渐丰富和完善。当代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是培养职业道德认识,培养职业道德情感,磨炼职业道德意志,树立职业道德信念,养成职业道德行为。

1.培养职业道德认识

认识是情感产生的依据,是进行职业道德意志锻炼的内在动力,是决定行为取向的思想基础和行动先导,所以,培养正确的职业道德认识是从业人员培养职业道德修养的首要内容。所谓职业道德认识,就是从业人员对其职业道德规范及其实践意义的认识。具体地说就是:学习职业道德知识和职业道德文化,掌握职业道德的知识体系,明确应当践行哪些职业道德规范;清楚这些规范在职业实践活动中有怎样的具体要求;明确这些要求和规范对于履行职业责任和义务、促进社会进步有什么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可见,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认识是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条件和最初阶段。在培养职业道德认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两点:一是在培养过程中,要将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转化为各个行业具体的道德要求。总体上说,由于职业的差异,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都不可能具体详尽,只能规定总体方向,无法预见到具体职业中的各种复杂情况,也无法为各种情境预先确定道德行为方案。但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实际上是具体的,在一些突发性的偶然事件上尤其如此。这就要求从业人员在学习职业道德知识的时候,将职业道德的原则、规范细化为细节性操作要求。二是在修养过程中,从业人员要以提高自身的道德判断能力为重点。所谓职业道德判断能力,自己或其他从业人员已经或即将发生的言行进行是非、善恶判断的能力。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不是死记硬背、脱离实际的教条,而是要求从业人员在全面、准确把握的基础上,深入理解,并将它内化为一种判断尺度和判断能力,能够正确地对复杂的职业行为进行是非、善恶、美丑的判断。在某种意义上说,这才是培养职业道德认识的深层目标。

2.培养职业道德情感

所谓职业道德情感,是指从业人员基于一定的职业道德认识,对职业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职业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进行判断和评价时所产生的各种情绪体验。所谓情绪体验主要包括从业人员对其所从事的职业、对象、道德等在内心产生的爱憎、好恶、荣辱、美丑等心理感受。职业道德情感主要体现为职业责任感、职业义务感、职业良心感、职业荣誉感和职业幸福感等,它是进行职业行为的内在动力,也是进行自觉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在动力。正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没有职业道德情感的培养,就不可能培养出坚定的职业道德意志和职业道德信念,也就不可能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职业道德情感培养的前提是从业人员对所从事职业价值的正确认识。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是人们最高层次的内在需要,而个人价值的体现主要是对他人和社会的贡献,也就是说,衡量个人价值的标准是其社会价值。因此,培养职业道德情感的关键是让从业人员明确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社会价值,从而认同本职工作并产生热爱、眷恋之情,产生自尊心、责任感和荣誉感。同时,职业道德情感是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通过个体的心理体验,如爱、恨、荣、耻、美、丑等不同感受,逐步磨炼形成的,它一经形成,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影响着个人道德行为的形成和持续发展。从业人员只有培养起持久、稳定的积极情感,才能保证自己在职业实践活动中兢兢业业,自觉履行职业义务,将自己艰辛的职业劳动视为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

3.磨炼职业道德意志

所谓职业道德意志,是指从业人员在履行职业道德责任和义务的过程中,自觉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坚持正确的道德选择并持之以恒的一种毅力和精神。职业道德意志是职业道德修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往往是在职业道德情感的支配下产生的,对形成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和稳定的职业道德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在职业道德修养和职业实践活动中,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从业人员遭遇各种困难、挫折和考验是在所难免的。这些障碍都是从业人员在职业道德修养过程中必须克服的,否则就不可能掌握职业道德规范、践行职业道德要求,更不可能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在这个过程中,职业道德意志发挥了重要作用,那些职业道德意志坚强的人,能够抵御各种诱惑与腐蚀,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控制自己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出色完成本职工作。那些职业道德意志薄弱,在障碍面前畏缩不前、中途放弃的人,不可能保持稳定的职业道德行为,也不可能做好本职工作。

4.树立职业道德信念

所谓职业道德信念,是指从业人员在深刻认识职业道德要求和职业价值的基础上,对职业道德的现实性、正确性及正义性发自内心的一种笃信,及由此而产生的自觉履行某种道德义务的强烈责任感。首先,马克思主义道德观认为,道德是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它不同于法律,法律的实施是靠国家强制力来保证的,而道德则是依靠社会舆论的力量,依靠人们内心的信念、习惯、传统和教育来维持的。职业道德同样如此,它主要依靠从业人员内心的坚定信念来维系,而不可能通过简单的法律约束来实现。其次,职业道德信念是构成个人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受制于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因为树立正确、崇高的职业道德信念,能够对从业人员的价值选择和发展起到定向与导航作用,能激励和发挥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明辨是非,自觉追求职业活动中的真善美,远离假丑恶。最后,在职业道德修养的过程中,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的确立,是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品质成熟的重要标志。在职业道德修养的各项内容中,职业道德信念是职业道德品质的核心。因为职业道德信念能确保从业人员在逆境中始终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正确处理职业活动中出现的一切干扰和阻力,遵守职业道德规则,履行职业道德责任和义务,并始终坚持用正确的标准去鉴定、评价职业生活中人物和事件的是非、美丑与善恶。

5.养成职业道德行为

所谓职业道德行为,是指从业人员在一定的职业道德认识、情感、意志、信念的支配下,将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内化为良好的道德品质,并进一步将其外化为长期的、稳定的道德活动。在某种意义上说,进行职业道德修养的最终落脚点是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因为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素养的高低、职业道德品质的好坏本身是无法测评的,只有通过他们丰富多彩的职业行为体现出来,职业行为是展示和检验职业道德修养水平与成效的指标。因此,如果要对职业道德修养活动及其成效进行评估,其重要的指标就是职业道德行为。同时,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应该是较长时期内较稳定的一种活动,而不是一时的或偶尔的道德行为,即职业道德行为应该是从业人员的一种习惯。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形成后,从业人员即使没有外在强制力量的监督,也能自觉地按照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办事,积极主动地选择善良的职业道德行为,避免和杜绝邪恶的职业道德行为。孔子所说的“随心所欲不逾矩”,就是职业道德行为修养所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劳动者,除了应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之外,还必须不断加强自我职业道德修养,把“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规范内化为自我意识,在具体的岗位上逐步外化为敬业、勤业、乐业、精业、实业的职业行为。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专业精通、技术过硬、道德高尚、整体素质完善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途径

职业道德修养涉及塑造灵魂,重构自我道德信念,建立新的人生观、价值观,革除旧观念、旧习惯等,甚至可以说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场自我革命。但是只要我们能够从如下途径不懈地进行职业道德修养,就一定能完成这一项艰巨的长期性战略任务,实现个人职业道德的养成。

一、不断加强理论学习

理论是指导实践的方向盘,只有从理论的高度去认识和从事职业道德修养的实践,才能避免盲目性,把握主动性。孔子曾明确指出“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在他看来,不爱学习、缺少应有的知识,即使主观上爱好仁德,也不会有完善的道德品质;只有“博学”、“多闻”才能有完善的道德品质。每一个从业人员提高自身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修养,首先必须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具体而言,应当主要从两个方面加强理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