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72个细节教出有教养的孩子
27672300000016

第16章 把诚信根植在孩子心理,有教养的孩子不失信(3)

作为父母,在这件事上该怎么指导我们的孩子呢?正确的做法应该说,我们告诉孩子,如果在路上发现一个装满现金的钱包,应根据里面的身份证件,和失主联络,或者原封不动地把钱包交给警察叔叔。当物归原主的时候,只接受对方的“谢谢”就可以了,不应接受其他任何物质性酬劳。

总之,要想培养孩子诚实守信的好品质,父母要抓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给孩子提供一个实话实说的家庭环境,家庭成员相互保持诚实真挚的态度,再加上顺其自然地引导,使孩子感到父母的爱护和关心,他才能够信赖父母,讲诚信说实话,有了过失才敢于承认。

细节34:父母一定要赢得孩子的信任

著名教育家斯特娜夫人深知诚信对赢取孩子信任的重要性,所以她总是会将对孩子许下的承诺一一实现。

有一次斯特娜夫人答应小维妮弗里德去森林游玩,目的是观察小维妮弗里德所喜欢的蜘蛛,但是那一天却下起了雨。原本一场雨无关紧要,但对于患有关节炎的斯特娜夫人来说,问题就没那么简单了。

起初斯特娜夫人也在犹豫,这时候小维妮弗里德天真地跑到母亲面前,询问母亲是否可以出发了。犹豫片刻的斯特娜夫人还是忍住了关节的疼痛,带小维妮弗里德去了公园。阴雨天气使得小维妮弗里德见到了许多平时少见的景象,这让她兴奋不已。回家之后,意犹未尽的小维妮弗里德还在不停说着她的见闻。

对此,斯特娜夫人感到很高兴。她最终克服了身体上的疼痛,满足了小维妮弗里德外出的愿望,但更值得斯特娜夫人高兴的是,她在小维妮弗里德面前做到了诚信,小维妮弗里德对她的信任也进一步增加。

试想那一天,斯特娜夫人若是随便找个理由推脱,没有带小维妮弗里德去游玩,不仅会让小维妮弗里德失落好一阵子,同时也会失去在小维妮弗里德面前的诚信。小维妮弗里德会因为这一次经历而责怪母亲的失信,在她脑海里,母亲将会变成一个喜欢找借口的形象。想让小维妮弗里德像以前一样信任母亲,恐怕是不可能了。

所以,父母要让自己的孩子信任自己,那么父母就要值得孩子信任。不要认为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诚信是多此一举,孩子尽管年幼,但他们同样能察觉到父母的失信。失去孩子信任的同时,父母这么做也会影响到孩子的行为方式,应该没有哪位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诚信。

那么父母应该怎么样重新获取孩子充分的信任呢?答案就是上边提到的“诚信”。父母要让孩子相信自己,那么他们的所作所为首先就要值得孩子去信任。用面对社会时的诚信来面对孩子,给他们平等的对待,这样孩子就会在长大后,仍然保留着对父母的信任。

1.重视与孩子的相处

方敏的妈妈在一个育儿网上和专家正在交流,我们看看她的烦恼是什么吧:

儿子刚满7岁,比如说到哪去玩,已说过了,他持怀疑的态度说:妈妈,你没骗我吧!有时候感觉挺烦的,孩子不相信你,也曾反思过,我自己有没有说话不算数的地方。最多有时说些善意的谎言,会不会给孩子造成什么误解呢?

对此,专家给出了这样的答复:“我觉得这不是孩子不信任父母。父母和孩子对事物的理解常常是不同的,父母有时不能兑现自己的承诺是因为有更重要的事,父母记住的是自己合理的要求,而孩子不能理解和在意这些,他记住的则是那个没能实现的期盼。”

方敏的妈妈继续问道: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理解,并且不歪曲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呢?有什么好的方法可借鉴吗?

专家解释说:“将孩子视为一个独立的人,把与孩子相处、游戏视为重要的工作,这样在你做计划时会更周到,有变化时要慎重,向孩子说明并表达歉意。多与孩子商量,尊重孩子的意见,同时也要有一定的原则。其余就是等待孩子慢慢成长,学会用幽默处理生活中的一些小问题。”

2.不要侵犯孩子的隐私权

孩子的隐私如果常被侵犯,父母又不善于补救,其结果必定是导致孩子对父母反感和不信任。一旦双方形成隔阂,再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就困难了。

隐私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相对性,隐私可以转化,不信任你时是隐私,信任你了可以不是。家长要争取孩子信任自己,主动、自愿地披露心中隐私。这就要求家长尽可能做到下面几点:

1)培养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感;

2)培养孩子与父母交流思想感情的习惯;

3)不要找各种理由偷看孩子的日记,私拆孩子的信件;

4)兑现对孩子的承诺,不能兑现时也得说清缘由,取得孩子的谅解;

5)承诺为孩子保守秘密时一定要守信,需要揭秘时应动员孩子自己揭秘,而不是由家长代办。

生活中,有的父母认为孩子还小,很好“糊弄”,所以在孩子面前便不考虑诚信,他们不知道的是,孩子会察觉到父母的失信,很有可能因此而失去对父母的信任。不讲诚信将会给孩子成长以及整个家庭造成不利影响。

信任来自于诚信,请每一位家长记住这一点。要让孩子信任,就先让自己变得诚信。

细节35:和孩子约定规则并严格遵守

乖巧可爱的萍萍在妈妈那里得了个“忘事佬”的外号,原因就是萍萍做事总丢三落四。

马上要上初中了,妈妈想利用开学前的暑假把萍萍的问题给纠正过来。

于是,妈妈找萍萍商量:“可不可以和妈妈做个约定?”

“什么约定?”萍萍问。

妈妈告诉萍萍:“我们列一个考核表,妈妈每天给你‘十分’,你做得不规范或者做错一件事就要扣掉一份,如果帮妈妈做一件事就奖励一分。如果得分在5分以上,你就可以看20分钟《爱冒险的朵拉》,如果超过15分,你就可以看半个小时。”

《爱冒险的朵拉》是萍萍最近非常喜欢看的一个动画片。一听妈妈以此来和自己作为约定中的“砝码”,萍萍很爽快地就答应了。

第二天正式实施了,到了晚上,妈妈就指出了萍萍的几处错误:第一,喝完水,忘了盖杯子盖;第二,小便后,忘了冲马桶;第三,脱下衣服后,没有叠好,而是乱扔到衣柜里;第四,进门后忘了换拖鞋……还没等妈妈说完,萍萍就叫了起来:“哎呀……怎么这么多,幸亏还没开始,以后我可得小心了!”

果然,接下来的几天,萍萍小心翼翼地做着每一件事。尽管也有扣分的时候,但一天比一天少了,而且还越来得到的奖励越多起来。

故事中,萍萍妈妈做得很不错,她为了培养女儿做事认真细致的习惯,运用了“奖惩”制度,并且严格遵守。这样,萍萍就会从中感受到“制度”的威力,做得不好,就认罚;做得好,就享有奖励。在妈妈的严格训练下,萍萍不但能够越来越细心,而且还会更加懂得遵守约定的重要性。

其实,绝大多数孩子都会存在一些小毛病,如果父母不多留意,那么很容易助长孩子养成不良习惯。所以,我们不妨像萍萍的妈妈学习,利用日常中的一些行为,和孩子约定某种规则,并鼓励和监督孩子认真履行。这样,孩子既会做事有条理,又懂得规则的重要性,不会随便失信。

此外,通过和孩子约定某些规则,还有利于锻炼孩子的自律能力。因为在规则制约下,父母不必用口头语言再过多强调孩子要做到事情,这样孩子不仅更容易记住并遵守约定,还不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所以,要想培养出一个守信用的孩子,父母就应该多从生活中的细节入手,制定某种规则,并鼓励孩子自己去做。这样一来,效果自然会好很多。

比如,当父母要求孩子做事情的时候,孩子可能会拖拖拉拉,说“等会再做”,可是过了很久,他也丝毫没有自己动手的意思。这时,父母出于疼爱孩子的心理,就干脆替孩子做完了。这样的纵容会使孩子养成懒散和没有时间观念的毛病。而正确的方法是问问孩子“等会”需要多久,让他明确说出一个时间,然后告诉他:“说到就要做到”。

1.多和孩子讲讲规则的用处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可以利用日常小事,让孩子知道规则无处不在,一定的规则能保证人们更好地生活。比如,人们要遵守交通规则、游戏规则、竞赛规则,同时还可以反问孩子,如果不遵守会有什么后果?当孩子说出违规的后果后,说明他已经能够对执行规则给予重视了。

2.教给孩子做事的方法

有时候孩子很想履行规则,但却往往因为不得要领,而得到“起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的结果。这主要是因为孩子做事方法不正确导致的。所以,父母要多培养孩子正确而合理的做事方法,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帮他找到又快又好地做事方法和规律,提高孩子的生活技能。

3.培养自律精神

父母不妨和孩子一起商量制定家庭规则,以便共同遵守。例如,进别人房间前要先敲门;下棋玩游戏要按规则决定胜负,说错话或做错事时要礼貌道歉;看电视时不干扰别人。即使父母违规也要自觉受罚,让孩子懂得规则的严肃性。

4.帮孩子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父母应该在平时生活中,多给孩子灌输遵纪守法的思想。如果从小养成了自律的好习惯,那么他将会克服很多不良嗜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要时刻注孩子自律能力的培养。对于孩子能够自己管好的事,父母可以多教一些方法,多尊重孩子的自愿,多赏识孩子的成绩,慢慢地,孩子就懂得如何对自己的事情负责,从而自然而然地就把这当做一种习惯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培养和提高孩子自律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自律习惯,父母们尚需一步一个脚印,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