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在他人困难时伸出的援手;爱,是在心底唤起的良知与感情。一个不懂爱的孩子是可怕的,他的内心里的感情也将是一片空白。因此,父母们在给予孩子爱的同时,也不要忘了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让孩子的个性品质得到全面的发展,使之有一个更加光明、辉煌的未来!
细节36:重视孩子的“善良教育”
有一次,约翰在和小伙伴们玩耍的时候,拿了一个名叫露丝亚的一块糖果。约翰的这一举动被别人发现了,可是他却竭力否定,说自己没拿。
约翰的父亲知道这件事后,立刻严厉地训斥了他:“约翰,你知道自己是在做什么吗?你的行为是罪恶的偷窃行为。”
但年幼的约翰却认识不到这种行为的恶劣,他为自己辩解说:“不就是一块糖吗,怎么能算得上是偷窃呢?”
老约翰虽然很是焦虑,但还是压着火气,温和地对儿子说:“你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读书,难道连这个浅显的道理都不明白吗?私自拿取别人的东西,就是一种盗窃行为。对于偷盗的可耻本性而言,偷拿别人一块糖果和盗窃一袋黄金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
老约翰认为,由于年幼的孩子没有形成对周围事物的判断力,不能够正确认识某些行为的本质,比如偷窃。在这种时候,做父母的很有必要让孩子弄清楚事物的实质是非。
听了父亲的话,约翰似乎明白了很多,他知道自己这种行为属于偷窃后,羞得满脸通红,立即去向露丝亚道歉,并从自己的零食柜里拿了一包糖果送给她。
在父亲的及时教育下,约翰认识到自己行为的严重性,让他懂得要做一个诚实的、品行端正的孩子,绝不要随随便便拿别人的东西。
可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父母都能像老约翰这样给孩子灌输善良、诚实等优良品质的教育。相反,我们常常听一些父母给孩子进行一些“特殊”教育,比如,有的父母会给孩子灌输“除了父母,不要相信任何人,社会上尔虞我诈,你一定要小心提防”,或者“别人打你,你一定要马上还手,只能我们欺负别人,不能让别人欺负我们”等等。
或许这些父母会辩解:我们是教孩子保护自己,以防上当受骗,难道有什么错吗?
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很有必要,但这其中的尺度父母们需要把握好。试想,如果在父母本身带有偏颇观念,然后将这种观念引导孩子的话,那么,将在孩子心中埋下什么样的种子?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正直、诚实、博爱、宽容的孩子,那这样的教育岂不和我们的初衷背道而驰了吗?
事实上,每个孩子的本性是善良的,之所以变得缺乏道德意识,冷漠自私,是与他们所受的教育分不开的。只要我们稍微细心一下就会发现:
在孩子1岁的时候,当他听到别的小朋友哭,他也莫名其妙地跟着哭,这说明他已经对别人的情感有所感知;
在孩子两岁的时候,当听到别人哭,他会跌跌撞撞地走过去,用含混不清的语言安慰别人,抚摸别人。这说明,他已经能很清晰地分辨自己和别人的伤痛,并且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减轻别人的痛苦;
当孩子长到5岁左右,当发现小伙伴不高兴的时候,他知道怎么去安慰别人,什么时候不该说话,而是安安静静地坐在小伙伴的身旁。这说明孩子已经知道什么时候该劝导别人,什么时候该让小伙伴自己想想……
通过孩子不同阶段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出,在他们每个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善良天性。如果我们能够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给他灌输正确的教育方法,那么他的善良天性就会一直持续下去,孩子也就成为一个善良,富有同情心、有责任心的人。
1.教孩子保护花草和小动物
儿童心理专家通过研究发现,那些对小动物和花草产生爱怜之情的孩子,往往感情丰富、细腻,心地善良;相反,那些对小动物不屑一顾,对花草毫无感情的孩子,往往对人也比较冷淡。所以,为了培养孩子的善良之心,父母不妨通过让孩子爱护花草树木和小动物来给予正确的引导。
2.让孩子在充满亲切、友爱的环境里成长
什么样的环境长什么样的孩子。如果在家庭中,父母之间、父母和孩子之间都能友好相处,互相关心,互相照顾,让家庭充满友好、善意和温暖,那么孩子就自然而然地形成善良、友好的品质。
3.教诲孩子懂得变得善良的方法
在平时的生活中,父母可以见缝插针、见机行事地给孩子解释一下人们都喜欢善良的人。同时,还要尽量给孩子介绍一些友好待人和表达善意的简单行为方式和语言习惯。比如,邻居王奶奶生病了,自己要表示关心和问候,并祝愿她早日康复;或者好朋友的妈妈不在家,就让他来自己家里吃完饭等等。
4.对孩子“善意”举动要给予赞扬
孩子在做了一件事后如果得到父母的肯定和表扬,那么他还会兴致勃勃地继续这么做。因此,当孩子表现出类似善意的语言和行为时,父母要及时给予鼓励,夸奖他是一个考虑周全、喜欢帮助别人的好孩子。
每当周末的时候,盈盈的妈妈总要带她去外面逛逛,但每次都要带她去天桥上或者地下通道走,因为那里有很多乞讨者。妈妈总是把零钱交给盈盈,让她把零钱放到乞讨者的小碗里。
盈盈每次回来都会跟妈妈说:“妈妈,那些人好可怜啊,我要把自己的零花钱拿出来给他们。”妈妈就会对女儿说:“我的女儿快点学习,快点长大,做一个能力强的人,这样就可以帮助更多的人了。”盈盈点点头说:“妈妈,我会努力的!”
孩子毕竟是孩子,即使受到了父母给予的善良教育,也未必时时、事事都能做得尽如人意。如果发现孩子表现出对别人不友好的举动时,父母也不要责怪他,而应该让他自己认识到做错的地方,父母需要做的只是表示遗憾,并鼓励他下一次争取做好就可以了。
老祖宗告诉我们:“人之初,性本善”。的确如此,任何一个人天生是善良和富有爱心的,你的孩子也是如此。只要善加教育和引导,他定能成为一个善良、宽容、富有同情心的好孩子。
细节37:让美德之花开满孩子的心灵花园
10岁的甜甜放学后撅着嘴对妈妈说:“我们班今天转来了一位新同学,老师让她和我坐同桌。”妈妈看女儿不高兴的样子笑着说:“那多好啊,你又有一位新朋友了。”不料,甜甜说道:“什么啊,她那么寒酸,皮肤又黑又粗糙,我如果和她成好朋友,别的同学肯定会远离我的!”
甜甜的妈妈怎么也没有想到一直很优秀的女儿会说出这样的话,惊讶之余,她感到自己的家教有很大的缺失。于是,妈妈说:“甜甜,妈妈单位里比我漂亮的人可多的是,照你这样说,妈妈岂不是要受人孤立了?”
甜甜调皮地笑一笑说:“哪有啊,妈妈,你想骗我啊!上周吴阿姨不是还约你逛街吗!昨天张阿姨不是还和你煲电话粥吗!”
“妈妈不是想骗你,妈妈想告诉你的是:看一个人不能光看外表,长得漂亮并不能代表一切,人最关键的是要有美丽的心灵。你记住,评价一个人,千万不能看外表!”妈妈说。
见妈妈有几分严肃的神情,甜甜吞吞吐吐地解释起来:“其实,我,哎呀,是因为别的同学觉得她特老土……我下午还借给她钢笔了呢!”看女儿着急的样子,妈妈语重心长地说:“做人一定要有好的品质。你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就好。”
晚饭后,甜甜陪妈妈一起出去散步。在楼下,甜甜竟然遇到了自己的新同桌和她的爸爸。原来,新同桌一家是从边疆部队刚回来的。当甜甜知道自己的新同桌就住在自家楼上时,便热情地邀请她去家里一起做习题。
在一次期末考试中,这个貌不惊人的小女孩竟然考了全年级第一名,这真是令全班同学刮目相看。
我们每个人对于美德都不会陌生,一提起美德,我们很容易想到尊重、宽容、诚信等许多美好的词汇。对于孩子而言,其美好品德的形成,对于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个具备美好品德的孩子不仅对自己的同学或玩伴,甚至对年长的朋友、父母、祖父母或其他人的品行都会有影响。
在上述案例中,甜甜妈及时有效地帮助女儿摒弃以貌取人的行为,为孩子内心美德之花的成长送来了温暖的阳光。
事实上,孩子对于美丑的判断,往往是取决于他所见到的事物的外表。所以说,父母及时告诉孩子不要以貌取人的道理是很有必要的。如果甜甜的妈妈对女儿说:“你的新同桌是这种样子啊,一看就不是城里长大了,不要和她玩耍了。”可以想象,甜甜听了这样的话,恐怕真的会讨厌起同桌,不再和同桌玩,与此同时她也失去了同桌这个好朋友。
孩子一旦养成以貌取人的坏习惯,那么他将来可能会成为嫌贫爱富的人。显然,这对孩子良好品格的塑造是不利的。
那么,作为父母,在培养孩子的美好品德方面,具体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呢?
1.强调同情心的培养
试图培养一个孩子的道德观念而不去培养她的同情心,就好比试图在一块贫瘠的土地上种花一样。所以父母需要教你的孩子学会为他人着想。对于那些年龄较大一点的孩子,父母可以利用一些目前发生的事件来培养他们的同情心。比如说,让你上小学的孩子看电视上地震或者龙卷风之后的救灾活动,并让他设想如果他失去了家园会怎么样。
2.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成长为一个高贵的,有道德感的人,自己首先得以身作则。假如你为了少花乘车的钱而对司机撒谎孩子的年纪,或者在你的邻居背后说他的坏话,你又怎么能期望你的孩子会变成一个和你不同的人?但是单单以身作则还不够,你必须清楚地告诉孩子对于这件事正确的做法是什么。比如,“我知道钢琴课我们可能要迟到一小会,如果我们超一点点速的话可能就能赶上了,但是妈妈不想这么做,因为那样就有可能出车祸并伤害其他的人。”
3.道德教育也需要艺术
当你的孩子做错事的时候,比如你的女儿用你价格不菲的口红在墙上乱涂乱画;你的儿子“一不留神”把他同学抽屉里的变形金刚玩具带回了家,都会让你感到很失望。
其实大可不必,这时候反而是父母最好的教育机会。关键在于:不要只限于告诉孩子他做错了——你还需要帮助他理解为什么他们做错了。比如说,你上学前班的女儿说她的同学穿的裙子难看而把同学弄哭了,你要告诉她,“是因为你这么说她才哭的,我们不应该对别人说刻薄的话,那很不友好。”
应该说,美德是心灵的健康剂,它让人有一颗平常心,有一颗爱心。拥有了美德,我们便不会与人争名夺利,凭空与人起纷争,便不会为一丝小利而烦恼。美德本身就是报酬,它能给人们带来最高尚而真实的快乐,在美德的磨刀石上,我们爱心的刀刃会更加锋利。
细节38:有同情心的孩子更有人情味
杨琪很注重从日常生活中培养儿子的同情心,她回忆说,“记得我家孔林6岁的时候,有一天,我带他出去玩耍的时候,发现了一只受伤的小鸽子,那只小鸽子的翅膀上沾满了血,瑟瑟地抖动着身体,蜷缩在那儿。宇轩看到之后,走上前去,捧起小鸽子来,小心的爱抚着。我对他说:“这只小鸽子受伤了,妈妈和你一起把它救过来,好不好?”孔林对我说:“妈妈,我正要跟您请求让您和我一起救它呢,这只小鸽子真可怜呀,不知道是哪个可恶的坏蛋,把它伤成这个样子,妈妈,我们一定要救活它。”
后来,杨琪和儿子孔林一起努力,终于救活了这只小鸽子,让它重回了蓝天,还专门为小鸽子举行了一个简单的放飞仪式。
故事中,杨琪用切实的言行引导着儿子释放出自己的同情心,相信在她的培养下,孔林会成为一个富有同情心的好孩子。
实际上,同情心是我们人世间最可贵的感情之一,是人类社会得以维持和发展的情感因素。不可否认,在现今社会,由于社会环境、教育体制,也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孩子们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习惯了养尊处优,习惯了唯我独尊,往往缺乏应有的同情心。
应该说,孩子缺乏同情心,是现代社会中很多家庭所面临的严重问题。但是仍然有很多父母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他们认为,现在就一个孩子,一切由着他吧,只要他觉得幸福我们就知足了。岂不知,如果一个社会没有了爱那将会是什么样子呀?夫妻如同陌路,亲人形同外人,到那时人生将会是何等的凄惨。
然而,同情心不是天生的,是需要后天培养的,对孩子们来说,同情心的培养也要从小开始,对现在的独生子女来说,尤为重要。
其实,孩子从一出生开始,就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和积累各种情感,由于孩子们富于想象,他们对周围的一切,甚至连那些没有生命的东西都会表示同情,家长要适当的借助各种机会,帮助孩子们学会去关心别人,去同情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或者动物,让孩子们在付出爱情帮助别人的同时,明白人们互相帮助的感情,明白付出的意义。
著名教育家卡尔·威特曾经说过,“我不想把儿子培养成学识很高却冷漠无情的人,因为一个人一旦失去感情,就会变成一台冷冰冰的机器,无论他有多高的才华,也只不过是充当机器的一块零件而已。不仅是人,连动物都是有感情的。”
卡尔·威特的儿子小卡尔三岁时,有一次家里来了好多人,他们和卡尔海阔天空地谈论着。
这时,卡尔家养的一条小狗跑了进来,小卡尔像其他孩子一样,一把抓住小狗的尾巴,把它拉到自己身边。卡尔看到后,立刻伸手揪住了他的头发,脸色非常难看,抓住就不放了,小卡尔吃了一惊,赶紧放下抓着的狗尾巴。与此同时,卡尔也放下了小卡尔的头发。
卡尔·威特问儿子:“你喜欢被人抓住头发吗?”
小卡尔红着脸说:“不喜欢。”
“如果是这样,那么对狗也应当这样。”说完卡尔·威特就让儿子到外面去了。
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同情心和爱心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没有同情心没有爱心的孩子注定是孤独的,因为他对别人吝惜付出,也就得不到别人的关心与帮助,他的生活必将索然无味,最终甚至落得被社会抛弃的结局。
那么,父母又该具体通过什么方法来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呢?
1.鼓励孩子关爱别的小朋友
父母大多会发现,孩子在很小的时候,看到周围有小朋友哭,也会跟着哭。这是因为,1~2岁的孩子,还没有形成“自我”概念,对自身感觉和他人的感觉不能区分出来。其实,他们跟着别人哭,是一种同情心理的体现。这时候,父母不要责备孩子,而应该给予安抚。
因此,父母要让孩子多与同龄人接触,鼓励孩子多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当孩子帮助其他人后,父母要及时表扬,让孩子感受到助人为乐的美好。
2.培养孩子对物体的爱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