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让孩子学会感受别人的情感,他才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为此,父母们可以采取一些“移情”的方式让孩子拥有一颗柔软的心。比如,当发现孩子因为闹情绪而乱踢他的毛绒玩具时,你可以对他说:“你踢玩具,它会感到疼痛的,不要踢它了,好吗?如果你让它感觉你是个爱欺负人的孩子,那它就会不喜欢你的。”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培养孩子的爱心,也让他能体会到别人的感受。
3.给孩子制造“回报”的机会
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父母习惯将自己的孩子视为掌上明珠,当她们向帮助父母做事情的时候,父母往往会说:你去休息吧,如果真没事做,那就去看看书。殊不知,父母的这一做法,已经无形之间扼杀了孩子的感恩之心。要知道,孩子只有懂得付出、懂得“回报”,他才会懂得珍惜、懂得体谅,所以父母应该学会接纳孩子的付出和体贴。
金金的父母很会教育自己的女儿,在金金很小的时候,妈妈就教女儿整理自己的房间,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当家里来客人的时候,爸爸会让金金帮忙倒茶,客人走后,金金还要帮忙打扫房子。
就这样,金金体会到了父母的辛苦,等她渐渐长大后,她也开始关心爸爸妈妈了,每次父母下班回来后,都有热腾腾的饭正等待着她们。金金常说:“爸爸妈妈为了我这么劳累,我应该为她们分担才对啊。”
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很多父母都不舍得让女儿去做家务。殊不知,让女儿从小学着做家务,不仅培养了她们的生活能力,同时也让她们体会到了父母的不易,激发她们的感恩之心。
4.借用对比,让孩子关心不幸的人
在优越条件下长大的孩子,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贫困,什么是吃不饱穿不暖。父母可在孩子沉浸在幸福中时,通过巧妙的方式告诉他:“有些地方的一些和你差不多大的小朋友,他们现在连饭都吃不上,玩具也没有。”这会让孩子知道,世界上不只有幸福和甜蜜,也有痛苦和不幸。同时,父母还要时常整理一些孩子的衣物、玩具、书本等捐赠给需要帮助的人。孩子会从这些对比中,体会到自己幸福生活,会因此而产生感恩情愫。
有人说,一个不懂得感恩的民俗是没有未来的民族。我们也可以说,一个不懂得感恩的孩子也很难有美好的未来。当你的孩子学会了感恩,他就懂得了生活,懂得珍惜美好的生活,珍惜别人为自己付出的情感,也就能更好地融入现实生活,开启自己独立人生的大门。
细节42:慷慨大气的孩子受欢迎
中秋节的时候,远在上海的叔叔婶婶飞来北京,给蒙蒙一家带来了阳澄湖大闸蟹。
蒙蒙很爱吃螃蟹,一看是大名鼎鼎的阳澄湖大闸蟹,她就更开心了。等妈妈下厨房把蟹做好,蒙蒙不管三七二十一,把蟹都端到自己的一边,伸手就拿。
妈妈说她要让全家人都吃,蒙蒙也充耳不闻,继续吃。吃完后,蒙蒙还以命令的口气对全家说:“这些大闸蟹你们都不要吃了,留着给我吃。”
妈妈无奈地摇摇头,有一家人在场,也不好说孩子什么。
蒙蒙这种自私的行为不仅表现在家人面前,而且在和小朋友以及同学们在一起的时候,也会展露无遗。
有时候,对门的邻居小董妹妹会过来玩。每当这时,蒙蒙就把自己喜欢的玩具和绘本藏起来,只留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东西给小董玩。
在学校里,蒙蒙是有名的“小气鬼”。同学们带去的零食,她总是上前去要求分享,而她自己带去的东西则不肯拿出来,总是偷偷地一个人吃。渐渐地,同学们都渐渐地疏远了她,并且总是在背后说她太小气。有时候蒙蒙听了也会郁闷一会儿,但是却不会妨碍她改变主意。她心想,我就是小气,怎么了?
爸爸妈妈都知道女儿的自私,也教训过孩子很多次,但就是改不了,弄得他们甚为无奈。
现代家庭教育中,虽然孩子们个个备受宠爱,但父母们还是很注重其分享意识的培养的。我们都知道,只有孩子学会了分享,才能得到周围人的喜欢,才能拥有良好的友谊和人际关系,并因此而变得开朗、自信。
但不得不遗憾地承认,现在很多孩子并没有像大人预期的那样慷慨大方,懂得分享,相反,孩子表现出来的行为却往往是乐于分享的反面——自私。很多父母在说起自己家的孩子时,都会用上这个词。
现代家庭中的很多独生子女,的确自私得很:他的东西,坚决不允许别人碰;他喜欢吃的东西,就连爸爸妈妈也不能尝一口。
对此,父母们开始困惑:平日里总教导孩子要懂得分享呀,怎么总是不见效呢?
其实,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父母的教育方法不得当造成的。有的父母会强迫孩子将东西分享给别人,也有的父母发现孩子不分享时指责孩子。其实,这样的做法很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即使当时按照父母说的去做了,在他心里也未必能够真正认同分享的。
不过,父母们也大可不必为找不到好的方法而忧虑,更不必杞人忧天,只要积极行动起来,让孩子体会到分享和付出的快乐,那么他就可以轻松走出自私的怪圈,懂得和人分享了。
1.和孩子分享他的快乐,为孩子树立懂得分享的榜样
相对于大人而言,孩子很容易获得快乐,同时他们也希望把自己的快乐和身边的人分享。可是,有些父母觉得孩子的乐趣在自己眼里算不得什么,所以当孩子想和他分享时,他就敷衍孩子,或者敷衍孩子。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体验不到分享带来的快乐,长此以往也就懒于与人分享了。所以,父母们一定不要这样做,而应该耐下心来,加入到孩子的快乐之中。
一天,智森和小伙伴在小区游乐场打羽毛球。这个时候,他的爸爸从一旁经过,他急忙拉住爸爸,说:“爸爸,和我一起打吧!”不过,爸爸却显得非常着急,只是说了句:“你和小朋友玩吧!”然后就走开了。
可是,爸爸没走几步,忽然意识到,儿子难得叫自己一起打羽毛球,干吗拒绝他呢?于是他又拐回去。智森看到爸爸回来,之前的沮丧一扫而光,拉着爸爸一起打羽毛球,度过了一个美妙的下午。
这时候,爸爸才明白,孩子的快乐也是需要和父母来分享的。于是,从那之后的周末,他都会和儿子一起玩一会,一起收获父子同乐的喜悦。
渐渐地,智森的朋友越来越多了,而智森在朋友们面前表现得大方得体、礼貌谦让,成了不折不扣的“孩子领袖”!
2.让孩子多参加合作关系的活动
现在孩子大都是家庭中的独生子女,在家中自然是家长们心中的“小宝贝”,是全家的“中心”,集全家人的呵护于一身。这种环境长大的孩子往往不懂得尊重别人,不会为别人着想,喜欢我行我素,以自我为中心。而这样的心理,很难与同龄的小伙伴和睦相处,很难融入到集体生活,往往会碰壁,过得不开心。
但是,正是因为这样的情况,才应该让你的孩子多参加一些合作关系的集体活动,他在集体生活中的合作关系会慢慢改掉以自私的行为,经历过几次碰钉子的事情后,会有意识地在以后的集体生活中想到别人,体验到与人分享的乐趣,获得与他人相处的经验,从而在集体生活中逐渐学会分享与合作。
3.利用“演戏”来帮助孩子克服自私心态
孩子的学习大多是从游戏中获得的,家长可在游戏当中与孩子一起扮演不同的角色,识别不同行为的对错,让孩子在游戏中积极主动地克服自私心态,快乐地建立起有效的分享观念。
比如,让孩子扮演一个想玩别人的玩具时,却被拒绝的小客人,体会被拒绝的痛苦;或者让孩子扮演接待小猫的小主人,将自己吃的东西要分给小猫吃,玩的东西要和小猫一起玩,让孩子从分享行为中获取到快乐等。
4.及时提醒与表扬,让孩子视分享为快乐
不管孩子说出什么借口,只要体现出他的自私时,父母都应及时提醒他:“孩子,你这么做可不好。你看,你的朋友显得多么失落啊!”当然,这种提醒应当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而不是板着脸训斥孩子。如果见到孩子和小伙伴们分享自己的玩具或者零食,父母也要立即赞扬,告诉孩子:“你真是个懂得分享的宝宝,做得很好!”这番话,就会让他明白这是好的行为,把分享看成快乐的事。
日本有位名叫森村诚一的作家曾说过:“幸福越是与人分享,它的价值便越会增加。”其实,无论是任何感情,懂得分享的孩子都会比独自斟饮心情的孩子生活的快乐,而且更加自信和独立。
细节43:引导孩子加强修养,愿意付出爱
节假日里,皮皮的爸爸妈妈经常带她去公园和动物园。在第一次去公园的时候,皮皮看到绿油油的草地来了精神,就从妈妈手里挣脱,跑到草地上打起滚来。
妈妈赶紧喊她过来,并对她说:“宝贝,小草还很小,它们是有生命的,你想啊,如果有人踩到你,或者趴到你的身上你会疼吧,而且还会长不高呢,小草也是这样。”
皮皮听了认真地点点头,并表示再也不去踩踏小草了。
还有一次,皮皮看到路边开的玉兰花很漂亮,就央求爸爸给摘下一朵,爸爸说:“皮皮,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觉得花漂亮,并摘下一朵的话,那么树上的花是不是很快就被摘没了呢?那样的话,树木还漂亮吗?我们也就一朵花都看不到了吧?”
听了爸爸的话,皮皮点点头,扬起头闻了闻花香,满足地笑着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