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智的父母应该知道,相信和认可孩子的能力是自己的教育态度,是教育孩子的方式,所以这份信任必须是冷静而客观的。也就是说不能过高地估计孩子的能力,要给自己和孩子留下充分的承受失败的思想空间。这一点对于正在尝试独立做事的孩子来说是尤为重要的,否则,过犹不及的教育效果是得不偿失的。
1.不要对孩子提出不合理的高标准
家长和老师都希望孩子上课能够时时刻刻专心听讲,每天都能够做到作业本整整齐齐,穿着干干净净,然而,这对于上幼儿园、小学的孩子来说大多数人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家长不能对孩子期望过高,不要使孩子觉得他们始终达不到预想的标准,这样的孩子会过早地失去童真和快乐,也会失去自信。
2.重视孩子的贡献、自身价值和优点
要想使孩子感觉良好,就要使他们感觉到自己是有用的人,并且知道他们的贡献确实有用,受到重视。
很多家长说自己孩子时,总是把他们说得一无是处,在家里又什么都不让孩子做,因为孩子做什么都难以达到家长的高标准。要想使孩子觉得自己有用,家长应该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孩子,肯定孩子的长处,帮助孩子用自己的特长为家里做出一份贡献。
例如,孩子擦玻璃擦不干净,但是擦桌子却擦得很好;扫地扫不干净,但是去取牛奶买早点却很麻利……我们总能发现和培养出孩子做某件事情的特长,使这件事情成为孩子的“专利”,常常赞扬他,鼓励他越干越好。这样,孩子当然会为自己在家庭中的“重要位置”而感到自豪和自信。
3.不否定、不猜疑
对孩子不要莫名猜疑、也不要轻易否定。无端猜疑自己的孩子,只能说明你对他还不了解。猜疑只会给孩子造成伤害,对信任的建立有百害而无一利。抽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了解你的孩子才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父母需要知道,孩子不是你的私有物品,他也有自己的性格和脾性,如果孩子的行事作风并不符合你的标准,也不要轻易地去否定他。那样会打击他的自信,激起他的逆反心理,会让他认为你不了解、支持他,也就不可能再信任你。所以,在跟孩子交流和沟通时,要减少否定、打击、不满等语言的使用,而要尽量多说理解、原谅和信任之类的话语去激励孩子。
4.鼓励每一个进步,而不是关注最终的成就。
父母们常常关注孩子的考试成绩,或者关注孩子参加什么比赛得了几等奖,却容易忽视孩子平时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这样做的结果会使孩子索性不去尝试每一个微小的努力,因为他一下子看不到长远的结果,又缺乏耐心和意志。因此,家长需要对孩子的每一个进步都有鼓励,使他们的正确行为得到强化。
当然我们并不否认,孩子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关爱、引导和管教,也需要让他们承担一定的压力,但这些都应该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如果父母给孩子得过多的关爱,会让孩子感觉身心负担过重,到最后,也只能是种瓜得豆,事与愿违。
细节71:让孩子大胆追逐自己的梦想
田声是个活泼开朗,善于言谈的男孩,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
在一次以“我的梦想”为主题的班会上,班主任杨老师问同学们有什么理想,田声把手举得很高,很自豪地说:“我长大后要做一名飞行员!”
老师问:“为什么呀?”
田声回答道:“我向往着在天空中翱翔的感觉。”老师微笑地点点头,同学们也越发地崇拜他。
田声之所以有如此坚定的抱负,是与他老爸对他的引导有关。
田声很小的时候,老爸就问儿子:“儿子,你长大了想做什么呀?”
“要跟爸爸一起天天在公园坐过山车。”田声响都没想就回答出来。
对于这个并不伟大,也谈不上恢弘的理想,爸爸没有嘲笑孩子,而是引导着说道:“坐过山车当然可以,但是,爸爸是问你长大后具体想从事什么工作?”
“我想像小铺里的周勇叔叔一样卖冰棍!”田声响亮地回答说。
爸爸知道,最近天热,儿子最爱吃冰棍了,所以会对这个感兴趣。父亲看着儿子哈哈大笑:“行,卖冰棍也不错,爸爸可以天天有冰棍吃了。”
等到田声上小学的时候,父亲再问儿子长大后要做什么,儿子说他也不知道将来要做什么才好。
父亲为此陷入沉思,慢慢父亲想通了,儿子没有理想,父亲可以引导他树立理想呀。
有一次,父亲带着田声坐飞机去海南度假,试着暗示儿子:“田声,你看蓝天、白云是多么美呀,飞机能够翱翔在空中,用几个小时的时间就把我们送到几千里之外的地方,多了不起呀!”
田声点点头,然后神往地说:“爸爸,我也喜欢飞行,真想长大后能成为一个飞行员,可以架势着飞机翱翔在蓝天上。”
“儿子,这个理想很好呀!说不定有一天你还可以驾驶宇宙飞船翱翔到太空里去呢!”
一听爸爸说可以翱翔太空,田声更加振奋了,高兴地拍手:“好向往呀,希望我长大后能成为一名非常优秀的飞行员,然后向宇航员进军!”
田声的理想就这样诞生了。
父母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壮志凌云,后者伟大的理想和抱负,因为在理想的刺激下,孩子才更有动力投入到每天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可是,我们也要知道,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对人生的认识是肤浅和模糊的,他们的志向总是跟自己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比如说,当他看到解放军叔叔很神气,便希望自己将来也要去参军;当他看到医生能够将病人给治好,便希望自己将来成为“白衣天使”;他看到电视里的明星在舞台上很耀眼夺目,便把自己的理想定位在明星上;他们崇拜奥特曼,便希望自己以后也能去拯救人类……
这正是孩子脑瓜里关于“梦想”的追求特征和规律,由于好奇心强,自控能力差,自己的远大志向非常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理想,没有理想的孩子不在少数。面对这些没有理想的孩子,父母不妨给孩子一些暗示,比如“当医生会救治病人,被人们尊为"白衣天使”,做老师可以整天与一群无忧无虑的孩子在一起”等等。总之,在了解了孩子的基础上,父母需要运用自己的人生经验和智慧,来引导他具有一个远大的理想抱负。
1.让孩子知道梦想的作用
父母们都知道,梦想是孩子前进的方向和驱动力。因此,要想让孩子取得成功,很关键的一步是让他们意识到梦想的价值所在。
佑佑的爸爸是一位很出色的设计师,他常常给儿子讲自己的成功之路。想当年,奶奶家很穷,没有钱供自己上学,但他当时很喜欢研究周围建筑的形态,没事的时候自己就想象着什么样的房子更漂亮更美观。后来,他开始自己在纸上写写画画,凭借自己的想象勾勒出了很多幅精彩的设计图。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的设计图被一个亲戚看到了,亲戚说他很有设计方面的天赋。从此,他的心中燃起了梦想,从此一心做设计,直到二十多年后成了一名出色的设计师。
爸爸说,如果当初不是有做设计师的梦想,如今的他还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呢。
父母们要认识到,当孩子意识到梦想的巨大促进作用后,他就会自觉地在父母的教育和督促下,采取积极的措施促成梦想的实现。
2.对孩子的志向要有所了解
有些孩子虽然学习成绩好,但是从不考虑自己将来做什么。这样的孩子往往因为没有远大志向,长大后逐渐失去奋斗的目标,觉得未来很茫然。正如谷歌中国区总裁李开复所说:“很多人连如何判断自己的目标、理想都不清楚。这一点没弄明白,就谈不上为实现理想而奋斗。所以,我们才会看到那么多大学生沉溺于‘声色犬马’,不思进取,才会有那么多大学生在迷茫中挣扎,或者在获得某个阶段性的成功后就一下子不知道该往何处去了。相反,若是一个人拥有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的理想和责任,他就更容易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并确立长远的目标。这样的人最容易走出‘迷茫’的国境。”
3.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
一般说来,孩子的兴趣在哪里,他的梦想就会在哪方面。但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孩子没有很明显的兴趣点,他们对什么都可有可无。如果你也面临着这样的孩子,那么该怎么办呢?
倘若如此,父母不妨对其进行适当的培养。当然,兴趣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而且孩子在对事物的兴趣上有可能出现反复现象,那么只要父母抱着正确的态度,就能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如果说人生是一艘在海上航行的船只,那么梦想就引领船只的灯塔,在它的引领下,航船才能有目标和方向。由于孩子尚不成熟,对于梦想还没有较为明确的认识,所以这就需要父母们要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方法来了解和培养孩子的理想,让你的孩子成为一个胸怀天下、志气宏大的少年!
细节72:引导孩子从兴趣中练就超群技艺
曾经有这样一个小男孩,他热爱篮球到了疯狂的程度,他最大的梦想就是有朝一日站在NBA的赛场上。
可是,这个男孩先天条件不足,他的身高比同龄的孩子要矮很多,以这样的身高怎样去进军NBA赛场的角逐呢?所有的人都嘲笑他的异想天开。
就连他的朋友都说:“你的梦想是永远都不可能实现的。”
邻居们也跟着挖苦:“你看你的身子那么短,你这不是痴人说梦吗?”
在诸多“压力”下,他的父母也开始劝孩子放弃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还是算了吧,你根本就不是打篮球的那块料。”
这个男孩不能相信,为什么平时那么疼爱自己的父母也觉得自己不行呢?
虽然所有的人都不看好自己,但是他依然坚信如果尝试着朝那个目标前进,他会非常有成就感。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做大家都认为不可能实现的事情,才会真正的体现这个人的实力。”也许幼小的男孩当时还不能明白自己的那份倔强和执著挽救了他。
他渐渐地长大,但是这个梦想从来都没有动摇过。
他一直都在坚持不懈的练习投球、运球、传球等技巧,同时也不忘记对体能的锻炼。几乎每天人们都能看到他与不同的人在比赛。
虽然他的父母还是不相信他能出现在NBA赛场上,但是不管怎么样,他觉得离自己的梦想已经越来越近了。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成为镇上有名的篮球运动员,从代表全镇参加比赛到成为全州无人不知的篮球运动员,再到最佳的控球后卫,最终他如愿以偿地成为了NBA夏洛特黄蜂队的一名球员。这个男孩就是博格斯。
歌德曾经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一个孩子对某样好奇的东西产生兴趣,那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如果你的孩子喜欢跳舞,可是偏偏他没有曼妙的身姿,难道仅仅是因为这样你就会劝他打消这个念头吗?如果你的孩子喜欢钢琴,可是偏偏他没有修长的手指,难道仅仅是因为这样你就可以理直气壮地拒绝他要学琴的请求了吗?如果你的孩子喜欢画画,但是在他身上偏偏没让你感受到那种特有的艺术特质,难道仅仅是因为这样你就可以武断的表示你的态度——奥,看看你的样子,你根本不是学那个的料啊!
仔细想想,你的“偏见”曾经多少次将孩子那份跃跃欲试的期盼毁于一旦。
看完上面博格斯的故事,或许能给这样的“预言家”父母以启迪吧!
谁都没有想到当年那个“小萝卜头”会成为NBA赛场上篮球运动员,显然,“不可能”也并不是绝对的。
也许博格斯父母应该庆幸,庆幸当年的博格斯不是一个轻言放弃的孩子,因为不轻易放弃,所以父母当年的那一番话就成为了永远的“过去式”。博格斯给自己的未来点亮的这盏灯难道还不足以让所有的父母相信你的孩子是有无限可能的吗?
所以,不要轻易对他说“算了吧,你不是那块料。”因为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像博格斯一样倔强,很多孩子听到父母说这样的话,会立即打消脑子中提前设定的种种计划,即使有一万个奇思妙想,也终究抵不过父母这样的一句话。
所以当孩子站在你的面前有点手足无措又很慎重地跟你说他想试着去学什么时,请你告诉他“孩子,如果有兴趣,你可以试一试。”或者是相信你的孩子是有某种潜能的,只是它没有被很好地挖掘出来,那么你就可以做那个“挖掘者”的角色。
1.不要打击你的孩子
家长永远都不能忽视自己在孩子心里的地位,不要随随便便地就将孩子捧上天,也不要随随便便的摧毁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父母在孩子的心里永远都是第一个权威的评价者,对于这一点,似乎很多父母都没能够充分意识到,因为经常听到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说这样的话:
“你这画的是什么呀,真是难看死了。”但是你是否想过这可能是孩子改了又改,修了又修,满怀希望地期待你夸奖的第一幅作品,就这样被你浇灭了他所有创作的热情。想一想,你不后悔吗?
“你别跳舞了,所有的孩子里面就你跳得最不好。”可是你有没有想过虽然孩子跳得不那么完美,但是他为此已经付出了他所有的努力,你了解他每天晚上反复踩着同样舞步的艰涩么?你了解他背后想要呈现的是一种怎样的力量吗?对于这些,我们的家长有没有去仔细的思考过呢?
2.欣赏孩子的与众不同
没有谁可以拥有预测孩子未来的“先见之明”,包括孩子的父母,所以任何时候,父母都要去发现自己孩子的与众不同,给他们一个可以自由呼吸的空间,不要以一个高姿态评论家的身份来拿捏孩子的兴趣爱好是否与他们自身“门当户对”,在不公正的言辞里,孩子最容易迷失自己,所以请不要随便给孩子的兴趣打“叉”,因为他们正在成长,他们还有无限的潜力。
3.告诉孩子你很乐意支持他的想法
虽然做家长的会对孩子的一些想法表示质疑,但是这并不妨碍你支持他,不管有多少顾虑都不能与保护孩子刚刚萌芽的求知欲相提并论,告诉你的孩子:“我很愿意拭目以待,我期待你会有好的成绩。”这样的话,你的孩子不但会很乐意跟你分享他所有的小心事,并且这对于建立一种健康的亲子关系也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父母能够时时事事鼓励孩子,给予孩子体验的机会,那么他的潜能将得到最大程度的挖掘。
要知道,不管什么时候,你的孩子都不是一无是处,给他尝试的机会,允许你的孩子犯错误,其实也是一种高明的教育手段。
每一个孩子都有一双飞翔的翅膀,我们没有理由拒绝他们飞翔,对你的孩子说:“大胆地去做吧”,或者“放开手尝试着去干吧”等等,也许很多年过后,你会眼前一亮,原来他已经不知不觉的长成了“那块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