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72个细节教出有教养的孩子
27672300000009

第9章 鼓励孩子多交朋友,有教养的孩子情商高(4)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见万个人”。的确,通过接触外面的人和环境,孩子会学会和他人联络感情,增长见识,提高应变能力和活动能力等,这些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是大有裨益的。所以,父母不要一味地限制孩子的自由,而应多鼓励孩子走出去,和外界的人多打交道,否则很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情绪,产生自闭心理。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人是社会的动物,因此,人不可能独立于社会而存在。一个人必须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才能完成社会化过程,使自己逐渐成熟。”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太过孤僻离群,长大以后会变得不爱与人交往,很难与他人合作、友好相处,甚至容易走极端,很难适应社会生活,对孩子的人生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为此,父母们要细心观察孩子,一旦发现有自闭倾向,就要及时进行干预,以尽快帮孩子重获自信心。

细节19:让孩子放弃攀比的恶习

费冰读小学五年级,虽然因为“义务教育”而不用在学习上花什么钱,但生活中他绝对算个高消费一族。

看看费冰的衣服、鞋帽就知道,每一样都是大商场里的牌子货,他房间里的布置也很高档。

那么,他家一定很阔绰吧?

其实不然。他的父母都是民企的小职员,收入勉强在小康水平。可费冰却从不顾及父母的辛苦和家庭的经济情况,总是向父母要这要那,非名牌不穿,非高档不要。

为此,他的爸爸妈妈省吃俭用,把钱都花在了儿子身上。

爸爸妈妈也曾教育过孩子,但没有起到太大作用,常常是你说一句,他说十句顶回来。费冰常说的理由就是,别人都穿名牌,自己不能太差,那样会被人家瞧不起;别人吃的用地都是高档的,自己也不能太寒酸。

每当听儿子这么说,爸爸妈妈虽说无奈,但一想到只有这么一个宝贝疙瘩,自己挣的钱早晚都是他的,索性就满足他的要求把。

也许你身边也有像费冰这样孩子,同时也存在像费冰父母这样的爸爸妈妈。费冰显然是爱攀比的典型,而他攀比心形成的原因主要来自父母的教育失当。其他有类似情况的孩子大多也是因为教育不当所致。由于现代的家庭孩子少,父母总怕孩子受委屈,于是对孩子总是有求必应。自己孩子穿的、戴的都不能比别人差,别人的孩子买什么,咱家的孩子也得买,决不能让人家比下。因此,这种溺爱,纵容了孩子的攀比心。

此外,父母平时的表现也是重要因素。比如,有的父母爱和别人拼消费,喜欢显摆,那么孩子自然会效仿。

应该说,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攀比心理”,是我们家庭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话题,这个问题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的时候也许不会那么太明显的,但处理不好这个问题,就很有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一生,而且对于这方面的教育的也是我们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最容易疏忽的一个问题。

因此,父母应该及时引导,让孩子知道,良好的生活条件要靠自己创造,父母的成就并不是孩子的荣誉。家长应把他们的竞争注意力从家庭条件引向个人能力和学习成绩,从而使攀比演化成校园内的良性竞争。

1.对待孩子要疼爱有度,不要放纵

如果父母对孩子有求必应,会很容易导致孩子养成孩子过度的自我中心的心理。你对孩子百依百顺,娇生惯养,姑息迁就,孩子就会有恃无恐,消费无度,进而很容易造成攀比惯性。

同时,父母们也要注意,不要存在“我的孩子不能比别的孩子差。别的孩子有的我的孩子也应该有;别的孩子没有的,我的孩子也要有”的想法。如果连父母都有这种虚荣心,那么就很难在实质上帮助孩子,反而会推着孩子朝着错误的方向越走越远。

所以,父母对孩子要疼爱有度,而不要放纵孩子,满足他们越来越膨胀的攀比心理。

2.引导孩子学会正确的比较

孩子年幼,尚没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这就需要父母多加引导,让孩子学会正确的比较。比如,告诉孩子不要只看自己和他人分别所得的成绩和好处,而应比较一下彼此对集体做出的贡献;不要和别人比吃比穿,而应多比较一下彼此的学习成绩和进步情况。同时还要提醒孩子,不要与和自己相差太多的同学来比,那样很容易造成自满或者自卑情绪。

3.利用攀比的正面因素

有的时候,攀比也有着正面的意义,它可以激励孩子不断进步,不断向比自己强的人学习等等。比如,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不够,父母可以采取一定的奖励制度,把孩子喜欢的东西作为奖品,达到目标就给予奖品。但父母也要注意,使用这个方法时不能操之过急,要订立合理的目标。通过这种比较,孩子不但不会滋生不良情绪和行为习惯,反而会激发斗志,让自己取得更多更大的进步。

需要提醒的是,对于孩子攀比心理的改变,父母要耐下心来,认真地分析孩子产生攀比心理的原因,不要因此斥责或者惩罚孩子,而应采取恰当的方法,帮助孩子告别攀比的恶习。

细节20:向不被同伴喜欢的孩子伸出援手

魏铎在10岁之前一直生活在北京郊区的一个部队大院里,后来随爸爸工作的调动来到城里某小学读书。

由于以前生活的地方和城里口音差别较大,而且魏铎又不是个善于言谈的孩子,说起话来还时常会结结巴巴的。由于和同学们交流有困难,别的同学也就不爱和魏铎玩。为此,魏铎苦恼极了,他甚至要求爸爸还帮他转回原来的学校。

爸爸知道,转回去显然是不现实的,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想办法帮助儿子锻炼说流利的普通话。

从那之后,魏铎家里就有了一条新“家规”:每个人必须用普通话。

不仅如此,爸爸还在其他方面下工夫,希望尽早帮助孩子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刚开始的时候,爸爸就让魏铎看她喜欢的动画片,每次看完后,爸爸就说:“儿子,刚才的动画片很好看吧?爸爸没看,你能把刚才动画片中的故事给我讲讲吗?”

一开始魏铎很犯难,但经过爸爸的鼓励,他开始试着讲起来。虽然讲得不完整,也不怎么连贯,但每次爸爸都是适当补充和提醒,慢慢地,魏铎讲的故事就越来越完整,条理也越来越清晰。

与此同时,爸爸还鼓励上了魏铎在上课的时候,多举手,积极发言,遇到问题多跟同学讨论、交流,鼓励她参加辩论赛、演讲比赛等。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爸爸半年之久的努力培养下,魏铎的语言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小伙伴们也不再远离他了,而是经常和他在一起玩耍。魏铎感觉到自己被大家接受之后,开心极了。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在他们的世界里也会形成一定的“喜好”,比如,谁不讲卫生,大家就不喜欢和他玩;谁口齿不清,说话结巴,大家都不和他说话等等。

好在魏铎的爸爸及时想办法,不但没让儿子因为口音问题而失去小伙伴,而且还锻炼了他的表达能力。

因此,父母们有必要多学学魏铎的爸爸,在孩子遭遇不受欢迎的情况时,要分析原因,用耐心和方法帮孩子扭转局面。这样,孩子便不再有受孤立的感觉,他的交往能力也随之增强了。

1.多鼓励孩子交朋友、参加活动

我们常听到“朋友多了路好走”这句话,也深谙其中的道理所在。一般来说,一个人朋友的多少往往显示了这个人交往能力的强弱。对孩子来说,父母可以通过鼓励他参加活动、多交朋友,来增强孩子的社交能力。比如,多带孩子参加一些社区或者某些育儿机构组织的活动,让孩子多一些和其他小朋友接触的机会;或者带孩子常去有同龄孩子的亲戚朋友家串门,让孩子通过和小朋友一起玩耍,而体验友谊带来的快乐。

2.教孩子重视礼仪修养

成年人都希望和有礼貌的人打交道,其实孩子们也同样如此。他们对于那种飞扬跋扈,不懂得关心、体谅别人的伙伴和同学也会排斥。所以,要想让我们的孩子拥有更多的朋友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父母就要注重孩子的礼仪修养。

词典里关于“礼仪”是这样解释的:“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的。”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礼仪都是我们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因此,作为父母,要特别注重孩子礼仪的培养。比如穿着方面,不管衣服新旧,衣服一定要整洁大方,不能不分场合地乱穿;语言方面,告诉孩子在受到别人的帮助要养成说“谢谢”的习惯,做错了事情或打搅到别人一定要说“对不起”,需要对方做事情的时候,一定要“请”字当先等。此外,父母还要教导孩子掌握一些基本的社会规范礼仪,比如“女士优先”、“公共场合不大声说话”、“按规定排队”等。

相信通过这样的教育和引导,你的孩子在一举一动中都会表现出自身的教养,不管走到哪里,他都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受到大家的欢迎。

3.让孩子学会分享

生活中,常有些孩子自我意识超强,他们常常说“这些都是我的”,“你们不准碰”,“你不能和别人玩,只能陪我一个人玩”之类的话语。这样的孩子俨然一个小霸王,独霸着他所喜欢的每一样东西。

思思就是这样一个孩子,她对于自己的东西,一项“看”得很紧,不允许别人碰一下。有时候她把玩具带到外面,别的小朋友若是过来看看,她就“警告”人家“这些都是我的!你不能拿走”。如果其他小朋友拿走了他的玩具,思思就会追上前去,无论如何也要把玩具抢回来。

显然,像思思这样的行为是缺少分享的意识。如果你的孩子也这样,那么就要重视起这个问题来,并对孩子进行分享教育。

只有学会分享,你的孩子才能建立真正的友谊,赢得他人的喜爱。

事实上,我们的孩子天生就是群居动物,通过在群体中的交往,让他们学会了爱、学会了生活、学会了责任感和道德观,并找到自己的归属。因此说来,一个孩子能否具备与群体和谐相处的能力,将决定他的人际关系,进而影响他未来的发展,甚至是终生的命运。

所以,我们应该多为孩子创造条件,并鼓励孩子与人交往,这样他们才不会缺少朋友,不管在哪里都能有个好人缘,受到别人的喜爱和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