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72个细节教出有教养的孩子
27672300000010

第10章 给孩子营造个人气质的光环,有教养的孩子有风度(1)

气质虽然是个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但它却影响着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印象。一个有着良好气质的孩子,就好比头顶闪耀着充满魅力的光环,将自身的风度展露无遗。事实上,每个孩子都具有潜在的气质,只要父母顺应孩子的先天气质精心打造,定能培养出超凡气质的孩子。

细节21:培养孩子欲成事,先成人

十几年前,在美国的一所大学里发生了一起震惊中外的血案。一个名叫卢刚的优秀博士,因为嫉妒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山林华,再加上自己找工作受挫,他残忍地杀害了包括校长、系主任、同学山林华在内的6个人,然后开枪自杀。

事后,据心理专家介绍,卢刚是一个性格孤僻、没什么朋友、心胸狭隘的人,这起血案发生与他的畸形性格有着直接的关系,而这主要是源于他所受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忽视了对他的做人教育。

可见,一个人即使学历再高,能力再强,如果没有接受来自家庭的良好教育,也极有可能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所以,父母对孩子的做人教育要永远放在第一位,从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引导孩子做一个真诚善良、堂堂正正的优秀的人。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可见,做人是教育的第一要务,也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更是家庭教育的根基所在。

因此,真正智慧的父母,就要把培养孩子成“人”放在比成“才”还要重要的位置上,将孩子培养成具有独立人格和各种优良品质的人,这样的孩子在长大后才能被称为真正的“人才”,才能够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和时代。

1.父母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品格高尚的榜样

父母们可能自身都会有所体会,自己身上的某些好品质好习惯并不是长大后才形成的,而是在小时候父母的影响下逐步培养起来的。相应的,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固然可能会受到一些不良因素影响,但最根本的,还是父母没有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没能帮助孩子培养出高尚的人格品质。

一个叫多多的小女孩,在外面一旦和小朋友起了冲突,就伸手打别人,嘴里还总是说一些脏话骂小伙伴们。在多多看来,自己这样做很正常,但是她这种表现引来周围小朋友们的反感,大家都不喜欢和她一起玩。

其实,多多的妈妈就是这样一个缺乏教养的人,她在家里稍有不如意就打骂孩子和丈夫,这种行为耳濡目染地就被多多学会了。多多有现在的表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2.别把小事不当回事

发生在孩子身上的很多问题很多时候被成人认为是小事,孩子不懂得和小朋友或家人分享,就说“孩子还小,大了就好了”;孩子随意抢别人的玩具、随便打人,说“孩子还小,不懂事,大了就好了”;孩子吃饭时不好好吃饭、随意浪费粮食,说“这是小事,孩子还小,大了就好了”。

然而,这些对于孩子而言都不是小事,有一句老话是“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孩子幼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问题,却可能对他有深远的影响,而一个良好的行为也会为他以后的人生带来不尽的利益。

在一个由众多诺贝尔获奖者参加的会议上,一位记者问一位诺贝尔奖得主:“你在哪一所大学里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

“在幼儿园。”被提问者回答。

“那时学到了什么呢?”记者问。

“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学到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学到做错事情要表示歉意,学到要诚实不说谎……是这些品格帮助我日后走向了成功。”

的确,幼儿园里学到的东西在成人看来都是很小、微不足道的小事,然而,这些小事却极大地影响了一个人日后的成功与否。

父母不要以为“树大自然直”,如果不注意从小事中培养他良好的品行,而是放任他的小缺点,等到孩子慢慢长大了,他的小缺点就会被放大成大缺点。而孩子小时候的小优点如果加以保护和鼓励发扬,随着他的成长,也会放大成大的优点。

3.从孩子的角度出发,降低自己的标准

父母都大都听过这句话:“不要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也是如此,父母不可以将自身的观点和看法强制性地加在孩子身上,而应该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如果说家是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所学校,那么父母就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说话的语气和面部表情都会对细心的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

蓓蓓的爸爸开着大公司,属于富人阶层。由于父母都忙于工作,蓓蓓就由保姆照顾。有一天,蓓蓓的妈妈穿了一件非常漂亮的外套,保姆阿姨直夸好看。等妈妈走后,蓓蓓就问保姆:“阿姨,你喜欢妈妈那件衣服吗?”“当然喜欢啊,但是阿姨买不起,也没想过穿那么漂亮的衣服。”保姆很真诚地说。

第二天,妈妈出门后,蓓蓓就擅作主张,将那件衣服送给了保姆。当蓓蓓妈妈知道后大发雷霆:“你凭什么把我那么贵重的衣服送给别人?她能给你什么?”

蓓蓓妈妈的教育方式很明显是错误的,作为父母,她教育自己的孩子要有目的性的去与人交往,这样定会将孩子教育成一个贪图小利的人,这样的人是不会有真正的朋友的。

而正确的教育方式时,当蓓蓓那样做的时候,她的妈妈要先夸奖自己的女儿懂事,鼓励她那是正确的做法,然后在说其他的,比如“你要将妈妈的东西送人就应该先同妈妈商量,否则是不对的。”

总之,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父母需要有一颗善感、善悟、善思的心,能够抓住孩子在小时候的每一个好的或坏的苗头,进行正确的引导,就像尊重一棵树苗的生长规律并用心呵护和浇灌、培养它,相信他终究会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

细节22:让孩子学会扛起责任的大旗

一位著名的记者到瑞士访问的时候,无意中在卫生间发现一件让他吃惊的事。他看到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进到隔壁的小洗手间,很长时间都没有出来。他注意倾听了一会儿,听到里边发出一些奇特的响动。

由于好奇,这个记者又听了一会,小男孩还是没有出来。他担心这个孩子遭到意外,就走近小洗手间,透过门缝观察里边的情况。结果里面的景象让他惊呆了!原来,这个孩子在修理马桶盖!经过询问才得知,小男孩上完厕所后,发现不能冲水,于是他就一直待在那里,想方设法要把马桶修好。

看完这个故事,父母们是不是和这个记者一样感到惊诧?别说一个孩子,即使很多成年人遇到类似情况也会一走了之。但是这个小男孩却没有这样做,在责任感的驱使下,他独自承担了一件对他来讲颇有难度的事。

不得不承认,这个男孩的父母对他所进行的教育是相当成功的。因为责任心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准,同时责任心也是一种习惯性行为,是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所必备的素质之一。我们的孩子只有拥有了责任心,才能拥有前进的动力,进而取得更好的成就。

父母们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然而现代家庭的教育却不尽如人意,很多孩子只会坐享其成,没有责任心。

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和父母望子成龙心切有关。在这种急切渴望孩子成才的愿望驱使下,他们心甘情愿地倾其所有,尽己所能,恨不得把孩子身上的担子都转移到自己身上来,不让孩子经历一点风风雨雨。

这些父母不知道,他们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孩子逐渐丧失了奋发向上的动力,也就无法培养起强烈的责任性,既如此,又有什么成才成功可谈呢?

几经波折,最后终于登上美国总统宝座的林肯曾这样说过:“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才能磨炼自己。”

事实上,责任感是任何一个民族和文化崇尚的最重要的道德品质之一,凡是社会中的一员,不管是青壮年还是老年人,抑或是孩子,都需要承担责任。责任感是我们每个人对自己言行所带来的价值进行自我判断后的情感体验,更是我们安身立命的基础。

1.通过言传身教来引导和影响孩子

一个人的责任心绝非与生俱来的,而是经过父母从小的培养才能得来,而其中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日常生活中的言传身教。

我们都知道伟大的科学家诺贝尔。据说,他的父亲一直对研制炸药很感兴趣。一次,诺贝尔问父亲:“这种会伤人的可怕东西,为什么还要研制它?”父亲告诉他:“炸药虽然会伤人,但我们能够利用它来开凿矿山、采集岩石、修筑铁路、公路和水坝,为人们造福呀!”听父亲这么说,诺贝尔点点头,然后在心里做出决定:长大了,也要像父亲一样研究炸药,造福人类。

不难看出,诺贝尔深受父亲责任感和事业心的影响。事实上,这种言传身教的方式远比听上去漂亮的理论有效得多。

所以说,想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他对某件事情负责到底,父母得先让自己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事,遇到什么事情敢于承担,而不是推卸责任。只有这样,才能让你的孩子从父母身上获得榜样的力量,并逐渐学会对其自身的行为负责任。

2.让孩子知道他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一些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往往因为方式不当,而将一些不恰当的观念灌输给孩子。比如,有的父母想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就会对孩子说“来,帮妈妈洗洗碗”,或者“宝宝可不可以帮爸爸擦地板”等等。岂不知,这样会让孩子认为做家务是父母的事,和自己没有直接的关系,不属于自己的责任范围;他向父母“伸出援手”不过是在自已乐意的情况下所进行的偶然行为,而根本不会把这看作自己份内的事。

如果想让孩子拥有责任感,这样的教育方式显然不行。我们应该让孩子明白他作为家庭中的一员,也应该和爸爸妈妈一样,承担相应的责任。父母们不妨在要求孩子做家务的时候这样告诉他:“我们每个人都有做家务的义务,你所做的事情是你应该负责的部分。”通过这样明确的引导,孩子会从小建立起对责任感的概念,并学会为一些事情承担责任。

3.让孩子学会处理自己的事情

有些父母大包大揽,几乎把孩子的事物都给包办了,这样孩子就没有伸展手脚的机会,也就没有责任意识。所以,要想培养孩子的责任心,需要父母克制包办的欲望,在孩子学习和生活中及时纠正他的不良习惯,让他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随着孩子年龄的逐渐增长,他所做的事情也会一点点多起来,父母就可以据此进行明确的分工,分配孩子做一些在他力所能及范围之内的事。这样就会克服孩子的依赖性,学会独立做事的同时,责任感也得到了培养。

4.让孩子体验成功

当孩子由于自己的努力获得一定成绩的时候,他的内心十分渴望别人的认可,因为任何成绩都是在克服困难的基础上取得的,假如此时父母能够给予及时的积极肯定,那么他会在增强自信心和成功感的同时,明白自己原来可以做很多事情,自己应该做很多事情并且能做的很好。

一位10岁的男孩揽下了家里所有倒垃圾的工作,并始终乐此不疲。之所以如此,原来是在他5岁的时候,父母为了鼓励他参加家务劳动,在他偶尔一次帮助家人倒垃圾的时候,给了他很高的评价。父母夸他是自己的好帮手,是个能干的小伙子。这大大激发了男孩主动倒垃圾的自豪感,并逐渐形成了习惯,以至于这项劳动作为他分内的事,一直坚持了5年,并当做了一种责任。

除了对孩子良好行为的肯定和鼓励来让孩子体验成功,父母还要教育孩子在他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提供帮助,当孩子感受到被帮助的人的感激时,他会体验到自身价值,并对自己的责任心引以为荣。

或许很多父母都觉得责任感是一件十分严肃和神圣的事情,不该在年纪尚小的孩子身上培养。实际上并非如此,对孩子责任感的培养需要从小做起,只有从小处着手,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中慢慢培养,他才会在逐渐懂得责任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去做。

细节23:鼓励孩子带着“自信”向前冲

元旦前夕,果果的爸爸要带他去参加一家幼儿培训机构组织的少儿元旦联欢活动。活动主办方表示,希望前来的小朋友都能够踊跃报名,而且他们也会给每个孩子上台的机会。

爸爸知道儿子一项不太敢于表现自己,所以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逐渐培养起果果的自信心和表现欲。

可是,爸爸再三说服和鼓励,也没能让果果鼓起上台表演的勇气,当看到别的孩子积极而热闹的表演,果果爸爸羡慕极了。

他多么希望自己的儿子也和那些活跃的孩子一样,不管水平如何,都敢于上台表现。

他曾多次问过儿子,到底为什么不敢上台?果果的回答是,担心自己表现得不好,怕别人取笑。

其实,不仅这一次,果果平时在学校也是个缺乏自信的孩子。班主任张老师来做过几次家访,每次谈到果果在学校的表现,老师都会特别强调:胆小,不积极回答问题,不爱参加集体活动等。

面对这样的儿子,果果的父母很焦虑,他们一时也找不到什么好的办法来引导孩子。

像果果这样的孩子,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他们不管做什么,总会担心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好,怕自己做得糟糕,被别人笑话。这种现象显然是因为缺乏自信导致的结果。

缺乏自信的孩子,很多表现也很类似。一般来说,他们会有下列一些表现:

1.不敢面对新事物。一般来说,孩子由于好奇心强,是很乐于接触新事物的,可是缺乏自信心的孩子却总会在新事物面前,认为自己缺乏能力,如果面对肯定失败,于是不愿意去面对。比如,他们害怕搬家到一个新的地方,害怕转到别的学校或者班级里等等。

2.特别依赖家人,独立能力较差。正常情况下,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越来越能够脱离家人的呵护,但是缺乏自信的孩子往往对家人过分依赖,不管是家里还是外面,都不敢独自面对问题,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

3.在陌生人面前不敢抬头,不敢说话。自信心足的孩子,不管在谁面前都能够大大方方地表现,但缺乏自信心的孩子则往往不敢接触陌生人,一旦在陌生场合,他们就把头低下,闭口不言,父母和别人谈到自己的时候,也总是低下头或者躲开,害怕别人关注自己。

4.对于自己的行为会非常挑剔,一些无关紧要的事,他要总是很在乎自己的行为结果,并常常对自己的行为结果感到不满。比如,他搭积木,只是比图纸上差了一个地方,而实际上又不会影响整体效果,但他还是很懊恼,觉得自己完成得很糟糕。

如果你的孩子具有上述一种或者多种表现,那么可以断定,他是一个极其缺乏自信心的孩子。孩子一旦缺乏自信,就会大大降低他成才成功的机会。因为不自信,孩子不敢表现自己;因为不自信,孩子心态消极;因为不自信,孩子缺少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