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父母与孩子:父母在孩子教育中的角色
27733300000024

第24章 纪律(2)

如果惩罚能起到对人的改造作用,能除去我们思想中的所有邪念,那么世界将是一个非常美好的世界,因为无论任何形式的犯罪都逃脱不了应有的惩罚。事实是,并非惩罚没必要或者不起作用,而是惩罚不到位,不能达到我们的目的。我们的目的不是等着错误找上门来,而是去弥补由表面上的错误揭示出来的人格缺陷。吉米说了谎,因此我们就惩罚了他,这样我们就使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但是,或许没有任何有效的处罚办法可以保证他将来不撒谎,而我们的最终目的也只能如此。这种观点是片面的。我们必须看得更深,我们必须找出是什么样的人格缺陷、什么样的错误思维习惯导致他说谎。我们必须运用唯一可行的方法,即通过帮助他建立一套与现实思维习惯相反的正确思维习惯,使他成长为一个诚实的人。一位妇女说:“我认为从那时起我再也没有说过谎。”她小时候有一次编造了谎话,父亲只和她单独谈话一次就帮助她改掉了说谎的毛病,并建立起一种全新的思维习惯。

好习惯就是最好的老师

好习惯的养成和保持不仅依靠偶尔的惩罚,而且需要持久的监督和恒心。我们所说的纪律约束,意义就在于此。在这个问题上,没有任何人能像父母那样按照我们所讲的原则认真负责地履行职责。他们教孩子懂礼貌、体贴人、守纪律、讲卫生、遵守时间、为人诚实。而孩子所养成的这些良好的习惯就是好老师,它勤奋可靠地规范着孩子的生活。习惯很容易养成,养成以后又很难再纠正。为了能在每个月给需要花钱的孩子一大笔钱,绝大多数父母努力勤奋工作。但是一个月以后,父母就可能给孩子培养成这样一个价值观,认为钱是无所谓的东西。我们经常提示大家,现代科学给教育工作者们带来一个重大的发现,这就是每一种生活习惯事实上都在人的大脑神经组织中留下物质的印记。我们都知道我们习惯于用过去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按过去的行为方式去处理问题。自从人发现自己的大脑的思维方式的时候起,这种习惯规律就变成一种常识,而且父母们和其他教育工作者也都或多或少地根据这一规律来对孩子施教。每一个有良好教养的孩子无不受过精心的习惯培养。但是,摸清习惯的养成规律也只是在我们这个时代才办到的事。直到这时,一直希望给孩子培养各种良好习惯的母亲们才发现,她们的失败原来是由于担心伤害孩子的结果。

“反复提出要求”

“我确实反复要求她保持抽屉整洁,说话时不要低着头,要保持姿势优雅,办事要麻利细心。”可怜的母亲含着眼泪说。确实,对孩子反复提出要求对母亲来说是件很烦心的事,并且她会因为收不到效果而倍感无奈。所以她就一直唠叨个不停,不过是以此来发泄自己的牢骚而已,因为她早就对此不抱什么希望了。我们当然知道做一件不会有结果的工作是多么的无聊。但是,这位母亲本人也并不知道这种反复地絮叨会令人多么厌烦——它对孩子根本没有任何积极的作用。最初,她喋喋不休的唠叨会使孩子心烦和坐立不安,后来孩子就习惯了这种无法逃避的唠叨,最后,他甚至都意识不到妈妈在唠叨什么。在对孩子的性格影响和对他的习惯养成方面,母亲的所有劳动都没有任何收获,孩子想干什么还干什么,不想干的事能逃避就逃避。心灰意冷的母亲会可怜巴巴地说,“我相信我和其他母亲一样,在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方面尽了最大努力,但是我已失败了。”但是她并非完全气馁,虽然孩子没有养成她所期望的那种好习惯,但是他们长大后会成为热心肠、性情温和、且聪明伶俐的年轻人。他们绝对不会成为让大人感到丢脸的孩子。同样,妈妈的失败感是一个必然的结果。我们生活中的失败在很大程度上可能都是由于我们自身修养上的缺陷造成的。因此,仅仅让孩子带着从父母那里继承下来的修养去闯荡江湖还远远不够。

几点切实可行的建议

既然家长都希望认真对待孩子的坏习惯,那么我就提供几条切实可行的建议:第一,我们必须记住,这些坏习惯已经被孩子的大脑记录了下来。

第二,删除这些记录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用时间来消磨这个坏习惯。要彻底克服一个坏习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大约需要6~8个星期。

第三,在此期间,大脑中将有新的细胞生成并建立新的联系,坏习惯的温床被一步一步地自然取缔。

第四,确保这个治疗过程的唯一办法是用一些好习惯来吸引孩子,使他们慢慢地忘掉自己的坏习惯。但是这些新习惯对孩子的吸引力必须大于原来的坏习惯。

第五,因为坏习惯通常是由于孩子的某些修养缺陷所导致的,而父母又非常了解自己的孩子,所以引入与之相对的好习惯对父母来说应该不是件困难的事。

第六,在父母和孩子之间创造一种愉快、自信的氛围,通过例子或故事来引入激励性的思想,使孩子在想法上和父母保持一致。

第七,不要指示孩子去做新事情,但是无论什么时候,只要看到孩子自己主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都要表现出温和、开心的样子。如果需要,可以坚持几个星期,同时还要不断地鼓励孩子的这种新创意,直到这种创意在孩子的思想中扎根为止。

第八,要特别用心地提防坏习惯的死灰复燃迹象。

第九,一旦孩子的恶习复发,决不宽恕,要让他敏锐地感觉到你疏远了他。这是可以采取的主要惩罚手段。不仅要让孩子为做错了事感到自责,而且要让他为本来可以很容易地避免犯错误而他却没有去避免而感到后悔和难过。

总之,在这场精神之战中要用心灵去观察,要靠神的帮助来教会孩子自立。同时,孩子自己的努力也必不可少。

好奇的小孩儿

苏茜是一个非常好奇的小姑娘。她母亲惊奇地发现(有时甚至还感到不高兴)自己的女儿总是没完没了地提出问题。对此,仆人们都认为她是在刺探她们的隐私。当妈妈和客人或者保姆谈话的时候,小女孩不知从哪里冒出来已经站在母亲的身边。在妈妈朗读一封私人信件时,小女孩也躲在一旁偷听。当妈妈认为她已把一本书放在孩子找不到的地方时,苏茜就会立刻把它拿出来。当母亲告诉丈夫厨师要请两天假的时候,苏茜就会迫不及待地把事情的原委都说出来。我真不知道该拿这孩子怎么办。很难让人断然地对她说,她该知道什么,不该知道什么,因为每件事情本身并无害处。但是有这样一个爱打听别人闲话的孩子确实让人伤脑筋。不过,虽然事情让人感到心烦,但是却不必为此感到失望,不必把女儿的问题看得很难办,当然也必须接受这种的现实。

孩子修养方面的缺陷

由于母亲把孩子的这种令人讨厌的好奇心理视为修养上的缺陷,所以她就想方设法在孩子的修养方面下功夫,结果苏茜真的变了。原来困扰孩子的是一种紊乱的求知欲望。因为她渴求知识,所以就把精力投放在一些毫无价值的事情上。当这种欲望得到正确引导,使苏茜把精力放在愉快的学习上,比如学习自然,她的好奇心就会被这些有用的知识所占有。这种新的观念占据她的大脑以后,再对她加以简短地开导,比如了解一些琐碎小事毫无意义等。这样,那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就不再使她感兴趣了。几周之后,苏茜的脑子里装满了大事,琐碎的小事根本没有空子可钻。另外,一旦孩子的那种好奇心得以控制,就要鼓励孩子制定一个明确的计划,有步骤地努力去完成自己的有益的工作。苏茜原来的那种无聊的好奇心很快地就不再成为父母的烦心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