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冲锋枪的创新之路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冲锋枪在美国颇受重视,新产品不断涌现,一代胜过一代,先后在美军的各精锐部队、特种部队和警察中装备。美国冲锋枪的发展在世界冲锋枪发展史册上占有重要一页。
一、从汤普森开始
说到汤普森冲锋枪,人们可能会认为汤普森就是此枪的发明人。其实不然,这种枪的真正设计者是O.V.乌佩恩和T.H.艾克霍夫。不过,该枪的出现确实与汤普森有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汤普森是一位美国陆军将军,担任军械局局长兼自动武器有限公司发展部主任。冲锋枪这一名称就是他最早根据未来战争需要一种介于手枪和步枪之间的中间型自动武器的思想创造出来的,并被世人所承认。汤普森将军将自己大部分军事生涯用于研制和发展自动武器,所以这支枪便以汤普森的名字命名。
汤普森冲锋枪是美国研制的第一支冲锋枪,样枪出现于1918年。最早的生产型号为M1921,后来又相继出现了M1923、M1927和M1928A1。
汤普森冲锋枪被认为是美国冲锋枪的元老。在二三十年代很多杀人越货的匪徒都使用这种枪,使其变得声名狼藉,在市场上卖不出去。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该枪渐有转机,虽然美国陆军装备不足400支,但国外订货倒不少。法国订购3750支,瑞典和英国也买了一批。不久,美国成立装甲部队,乘员急需配备一种火力猛、尺寸小的自动武器,汤普森冲锋枪一下就成了抢手货。为此,美国对M1928A1做了重大改进,定名为M1。主要改进之处是:取消了枪上的延迟机构,采用自由枪机,装填拉柄由原来在机匣顶部改装到机匣的右侧,用20发或30发弹匣供弹,实施单、连发射击,仍发射11.43毫米柯尔特手枪弹,全枪(空枪)重4.78千克,全枪长811毫米,初速282米/秒,有效射程也是200米,最大射程可达1570米。时隔不久,美军又对M1作了进一步改进,命名为M1A1。直到1942年,美军才将它作为第一种制式武器正式列装部队,生产总量达140万支。
美国考虑到汤普森冲锋枪重量较大,且成本昂贵,1943年便停产了。1945年,美军和其它国家的军队便先后撤装。虽说汤普森冲锋枪列装期甚短,但它经过严峻考验,战斗性能优异,这一点使它在冲锋枪发展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
二、二战时的冲锋枪
美军在正式列装汤普森冲锋枪后不久,便提出研制开发一种新式冲锋枪,以取代重量大、成本高的汤普森冲锋枪。在主设计师乔治·J.海德和通用电气公司的总工程师弗雷德克·W.沙姆逊通力合作下,新式M3冲锋枪“呱呱落地”了。1942年11月,美国空军在阿伯丁试验场对M3进行了全面试验,并有美国和其它国家的多种冲锋枪“参试”。试验结果表明,M3冲锋枪的性能优于其它同类武器。同年,美军便定型、投产,随后装备部队投入使用。该枪从提出指标、正式定型到装备部队,前后总共只用了两年的时间,其速度之快令世人瞩目。
M3冲锋枪通过更换枪管、较轻的枪机和弹匣口部以及英国司登冲锋枪的弹匣,即可发射9毫米派拉贝鲁姆手枪弹。该枪的缺点是,装填拉柄位置不当,不便于射击操作,且没有保险机构等。
1944年,美国对M3冲锋枪做了改进,取名为M3A1。其外形与M3基本相同,取消了装填拉柄机构,在枪的前上方加装了一个凹槽,射手用手指扣动枪机即可使枪呈待击状态;加大了抛壳窗盖的尺寸;枪口加装了喇叭形消焰器;在枪托后部焊有支架形装弹器。经改进后,枪重减轻了0.16千克,结构更加简单,加工成本更低,武器轻便灵巧,火力猛,可靠性比M3还要好。1945年美国正式批准M3A1为制式武器,以取代美军装备的汤普森M1928A1、M1、M1A1冲锋枪。其总产量大约有65万支。我国解放战争时期,美国曾向国民党军队大量提供此枪,南美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军队也曾采用。M3和M3A1冲锋枪在美国轻武器发展史上写下了举足轻重的一页。
此外,美国在30年代和40年代还研制了11.43毫米海德M35、莱辛M50、9毫米UD-1、UDfM."43等型号的冲锋枪。
三、美国新式冲锋枪
1949年,美国著名轻武器设计师戈登·英格莱姆设计的一支新式冲锋枪出世了,从设计到样枪出厂,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命名为M6。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研制的第一支冲锋枪。50年代初,美国开始生产,并首次在美国警察局长会议上露面,当即被警察部门购买,使得它在商业领域一炮打响,轰动一时。古巴海军、波多黎各的美国保安队和秘鲁陆军也曾采用。
英格莱姆M6为系列冲锋枪,一种为警用型,发射9.65毫米(0.38英寸)手枪弹;另一种为军用型,主要发射11.43毫米柯尔特手枪弹,少数枪使用9毫米派拉贝鲁姆手枪弹。该枪可配有消音器,作为微声冲锋枪使用。M6采用自由枪机式自动方式,开膛待击,用交错排列双排直形弹匣供弹,实施单、连发射击。初速为280米/秒,表尺射程91米,全枪(空枪)重3.27千克,全枪长(不带刺刀)750毫米,枪管长225毫米,可装刺刀。
M6冲锋枪的机匣、弹匣用无缝钢管制成,发射机座、机匣和弹匣口用一块钢板冲压而成。装填拉柄位于枪的右侧,有的枪在发射机座右侧装有快慢机,射手可通过它实施单、连发射击和保险。其最大特点是结构简单,便于制造。该枪主要用于特种部队、飞行员和其它后勤保障人员自卫和杀伤有生目标,是美国战后生产量较大的武器。后来在此基础上又相继出现了M7、M8、M9、M10和M11等冲锋枪。除美国少量采用外,主要作为商业型产品销往其它国家,英国、玻利维亚等一些国家的军队曾装备过此枪。
“响尾蛇”冲锋枪是美国一个枪械工西德尼·麦奎因设计的。他在1966年~1968年设计出样枪,并于1977年~1978年进行了改进和完善,1979年推出了3种新式样枪,分别取名为SS-I、SS-Ⅱ和SS-Ⅲ。
“响尾蛇”冲锋枪与其它同类武器截然不同,枪身由两节圆柱形机匣组成:前机匣容纳枪管,下方装有握把和扳机;后机匣容纳自动机,其上的受弹器安排布局更是别具一格,可旋转360°,射手可根据不同射击姿势和携带条件将弹匣任意插入不同方向的位置。机匣顶部装有旋转式装填拉柄,同时还装有机械瞄具和瞄准镜导轨,可安装各种光学瞄准镜。枪托采用伸缩式,可根据射手的手臂长短任意调整长度,枪托后部抵肩板上装有泡沫塑料垫,也能任意转换角度。射击时,将抵肩板抵在肘部,一只手持枪射击,空出另一只手可做其它事情:如打开房门、投掷手榴弹、作手势等。也可根据同样的方式用左手射击。这种新颖的设计可算是世界首创。
“响尾蛇”三种型式的冲锋枪区别在于:SS-I发射9毫米派拉贝鲁姆手枪弹,采用德国MP40冲锋枪弹匣,容弹32发;SS-H发射11.43毫米柯尔特手枪弹,用美国M3冲锋枪弹匣供弹,容弹量30发;SS-Ⅲ则是SS-I和SS-Ⅱ合二为一的产物,采用双头枪机,枪机一头用于发射9毫米派拉贝鲁姆手枪弹,另一头用于发射11.43毫米柯尔特手枪弹。只需将枪机作一调转,再简单地更换枪管和弹匣,即可采用英国32发司登和美国30发M3冲锋枪弹匣。3种枪自动方式均采用自由枪机式,开膛待击,实施单、连发和可控点射射击。SS-Ⅲ全枪(空枪)重2.5/2.4千克(9毫米枪管/11.43毫米枪管),全枪长625毫米,初速380/280米/秒(9毫米枪管/11.43毫米枪管),表尺射程91米。该枪原计划由美国特种武器公司于1980年开始批量生产,后由于管理和发明者的经费问题等原因而搁浅。尽管如此,“响尾蛇”冲锋枪的设计思想和结构特点还是具有独到之处,值得借鉴。
50~70年代,在美国冲锋枪的行列中,还出现了9毫米希尔、艾奇逊M1957式、艾奇逊M16、史密斯·韦森M76等多种冲锋枪,但由于美军一直大量装备M3和M3AJ冲锋枪,所以这些枪大多被冷落,只有少数枪种得到小批量生产,并在部队试用和作为辅助性装备,有的被其它国家所购买。
进入20世80年代,随着5.56毫米突击步枪大量装备,冲锋枪逐渐被人们冷落下来。于是美国又研制出5.56毫米M4卡宾枪并列装部队,取代了服役达几十年之久的M3和M3A1冲锋枪。
实际上,M4卡宾枪来源于M16A2步枪,其基本结构与M16A2步枪一样,主要区别在于,该枪采用伸缩式枪托,重量轻,仅有2.54千克,枪身短,全枪长840毫米/760毫米(托伸/托缩),具有快速投入战斗之优点,是极为准确和有效的武器。自动方式采用导气式,闭锁方式为枪机回转式,用20发或30发弹匣供弹,使用5.56毫米M193和SS109枪弹,实施单、连发射击,初速921米/秒(M193枪弹)和906米/秒(SS109枪弹),有效射程300米。
该枪装有新式射击比赛型瞄具,射程800米,可调整风偏和射角。此外在M4卡宾枪上,可以很容易安装M203榴弹发射器而且不需要辅助发射装置就可以发射,为射手提供了面杀伤的能力。因此,M4卡宾枪的实用性更强,深得一些国家部队的欢迎,加拿大以C8命名该枪,并装备部队,中东、南美的一些国家的军队也都采用该枪。
俄国冲锋枪的创新之路
冲锋枪是一种经济实用的单人近战武器,特别是轻型或微型冲锋枪由于火力猛烈、使用灵活,很适合于冲锋或反冲锋,以及丛林、战壕、城市巷战等短兵相接的战斗。因此,冲锋枪作为枪族中的重要成员之一,对于步兵、伞兵、侦察兵、边防部队及警卫部队等来说,仍然是一种不可缺少的个人自卫和战斗武器。
一、俄国冲锋枪的元老
俄国制造的第一支比较成功的冲锋枪于1916年生产出来,但布尔什维克革命使它在1916年以后的十年中停止了发展。20世纪20年代中期,一些前苏联设计者,包括托卡里夫,设计了一些冲锋枪的样枪。20世纪30年代中期,一种改进的SLR冲锋枪(即西莫诺瓦冲锋枪)问世了。几乎就在同时,威斯利·迪格蒂尔里夫(我们曾对他设计的轻型机枪进行过详细的叙述)研制成功了一种冲锋枪,称为皮斯特莱特一帕勒姆约特迪格蒂尔里夫冲锋枪相像。PPD34/38型冲锋枪装有一个很重的带有钻孔的枪套管,还加装了木质部件和旋入式套筒座后盖。与苏米冲锋枪一样,PPD34/38型冲锋枪也可以安装高容量的盘式弹匣,以后这成为前苏联制冲锋枪的一个标准特征。尽管前苏联制的初始样枪,如芬尼什冲锋枪,都使用安装在套筒座上的垂直弹匣,但后来的枪型都对此进行淘汰。该枪还使用过25发装的弹匣。其后坐力制动装置是直进式的,但质量非常高。整个武器是由锻件加工而成的,且枪管内部经过镀铬以延长其使用寿命,当然这也增加了它的生产成本。迪格蒂尔里夫于1940年研制成功这种冲锋枪的改进型,即PPD40型冲锋枪,该枪装有一个浮动撞针(由枪栓头部的一个金属杆控制),确保在子弹射出以前整个机构能安全关闭。该枪还装有一个改进的盘式弹匣,其进弹口边缘能直接嵌入套筒座中。PPD40型冲锋枪的很多部件是可以与那些早期样枪的对应部件相互替换的,并且一直采用相同的生产工艺流程。
二、不断创新
1941年6月希特勒入侵前苏联时,前苏联已在欧洲与芬兰打了一仗,即所谓的1939~1940年的冬季战役。在这场战役中,大多为近距作战,双方大量装备的冲锋枪成为最有效的作战武器。而此时的前苏联需要组建一支人民军队以对抗德军,当局决定设计一种既造价低廉又很有效的冲锋枪,以替代PPD40型冲锋枪。他们选中了职业军官乔治亚·施帕金所设计的冲锋枪,施帕金后来升任中将,他设计的这种冲锋枪结构相当简单,是一种带木制枪托的后坐力制动武器,套筒座用铰链接合在前柄的最前端。与老式的伯格曼冲锋枪一样,枪的拆卸、检查、擦洗等工序都非常简单。一旦打开锁碰簧,套筒座和枪管即围绕铰链向上翻起,这样可退出复进簧和枪栓,使扳机系统易于擦拭。其改进之处在于加装了制退器,在连续发射时有助于将枪口下压,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措施,由于该枪射速达到每分钟约900发。尽管生产了35发装的盒式弹匣,但它也使用71发的鼓式弹匣。PPSh41型冲锋枪与PPD40型冲锋枪不一样,其套筒座和枪管套管采用重型厚钢印模冲压而成,枪管内部仍镀上铬。冲锋枪是红军最基本的武器,据统计:1942~1945年间,PPSh41冲锋枪的生产数量远远超过了500万支。后来,PPSh41型冲锋枪的一些不同设计和变种在前苏联的许多同盟国内投入生产。
1941~1944年,处于围困中的列宁格勒研制了一种与PPSh41型冲锋枪非常相似的冲锋枪,这就是PPS43型冲锋枪(其中的S代表它的设计者萨德里夫)。它们之间的区别是枪的组件不同,PPS43型冲锋枪(甚至包括它的枪口瞄准器和制退器)都完全由薄钢制成。制退器是一个U型钢条,卡得很紧,以支撑套筒内的枪管,其下把手用焊接,上把手用铆接,中心打孔以便子弹通过,另外还在其表面钻孔以便让推进空气向上顶。PPS43型冲锋枪的折叠式枪托可旋转到枪管顶部,枪托盘则转至弹匣下,PPS43型冲锋枪与PPSh41型冲锋枪的弹匣尽管样式和容量相同,都是曲形弹匣,装35发子弹,但彼此不能互用。
前苏联喜欢给武器分类,还给每类武器制定一种标准。PPS43型冲锋枪却无视这一点,它在稍加改动后得到广泛生产,估计总共生产了100万支,大多配发给了装甲车部队,用在坦克上也没有PPSh型冲锋枪那么笨重。在前苏联盟国内也生产此种冲锋枪,芬兰生产的是使用9毫米帕拉贝勒姆子弹的M/1944型冲锋枪。
三、俄罗斯制造的冲锋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