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不要让你的孩子成为穷人
28023400000016

第16章 获取财富必须自立、自强——你的房间打扫了吗4

自由支配时间,意味着儿童具有了热情地实现自我、用创造性的方法表达自我的机会。剥夺儿童的自由支配时间,实际上是在剥夺孩子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对城市独生子女的凋查表明:有更多自由支配时间的独生子女,自信心更强,并且比自由时间较少的独生子女有更强的成就需要。

方方早在上托儿所、幼儿园时,便聪明好学,上了小学更是"天天向上",每次考试都是全班第一第二,每学期都是"三好学生"。前天学校开家长会,班主任让方方的妈妈介绍育儿经。

原来方方的妈妈从来不管孩子的作业,也从不看着或陪着孩子学习。从她一开始上学,妈妈就给她灌输这样一种观念--学习是她自己的事,将来学了知识,有了出息也是她自己的事。妈妈把责任还给了她自己,同时也把自由还给了她自己。

方方每天的作业基本上是在学校完成的,如果作业多在校做不完,她回家的第一件事必然是做作业。妈妈要求她每晚8点半睡觉,有一次她与小伙伴玩忘了做作业,到临睡觉前才想起,但妈妈郑重地告诉她,作业没完成是你自己的事,等着明天挨老师批评吧,现在是睡觉时间,你必须上床睡觉。从那以后,方方再也没有耽误过写作业。

由于妈妈对方方管束比较宽松,使得她有许多兴趣与爱好。没有作业的时候,她一边查字典,一边看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和一些有趣的故事书,因为同学们都爱听她讲故事。她还爱画漫画,把爸爸妈妈和老师同学都画在她的画里,说是这样有趣好玩。

家长应该转变观念,给孩子足够的自由支配时间,帮助孩子有效地利用时间,发现生活的乐趣,展示自己的才华,使其能够更健康更自然地成长。

在家庭教育中,充满民主氛围的家庭,往往求家长尊重子女"选择"的权利。在家庭中,子女与父母当然会有不少分歧,有生活方面的(晚饭吃什么菜呀,今天穿什么衣服呀,房间怎么布置呀等等),有学习方面的(学习时间的安排,学习计划的制定,学习方法的采用等等),还有思想认识方面的(对某种社会现象的不同评价,对某部电视剧的不同看法等等)。

当孩子有不同见解时,家长们应该高兴而不应愠怒,因为这说明孩子试图用自己的大脑进行思考,并尝试不依赖大人的搀扶而自己独立前行。这时,家长明智的做法是与孩子一起商量,在亲切的交谈中探讨、比较各种方案或观点的优劣,从而引导孩子作出正确的选择。 ?

也许有的家长会说:"孩子太小了,他们的选择不一定正确。"当然,尊重孩子的选择并不能保证孩子每一次选择都是正确的。这就要求家长们在尊重孩子选择权的同时,还应培养孩子的"辨别"能力。不过"辨别"的能力也只有在"选择"的实践中培养,所以,最好的培养办法还是多为子女提供"自作主张"的机会。比如,孩子需要添置衣服了最好在式样、颜色等方面由孩子作主,星期天,最好让孩子办一天伙食,吃什么、怎么吃由他去操心;学习上遇到困难了,家长就应帮着出出主意,但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还得孩子自己拿......?

在这过程中,孩子肯定会摔跟斗、走弯路,但选择的能力正是在一次次的尝试中得以提高。家长千万不要用"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责备来剥夺孩子的选择甚至阻止孩子选择的实践。?

还需说明的是,尊重孩子的选择与孩子尊重家长的选择是不矛盾的。家长和孩子的尊重是相互的。家长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并充分理解并善于听取孩子的合理主张,这实际上是为孩子树立了一个尊重他们意见的榜样。

帮孩子走向成熟

每个家庭都渴望自己的孩子得到最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在无意中却往往限制了他们的发展。我们对孩子成长的约束主要表现在我们喜欢什么事都给孩子安排好,而剥夺他自己做决定的机会。从穿衣戴帽,到择朋交友,只要有精力,家长都要加以"指导":"不!这样不行。""那样不明智!""应该这样做!"向孩子传输的信息就是:"你不懂,不行,听我的。"孩子们在这种教育下所滋长的不是自信心,而是对父母的依赖和对自己的怀疑。

而在美国的一般家庭中,父母很注意对孩子讲话时的态度与措辞,将自己的位置摆在一个参谋的地位,而非指挥者与决策人。在很多的情况下,孩子的确需要父母的指导,但给予这种指导的形式不同却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完全训导式的教育使孩子产生自卑感或自我怀疑,并丧失自我探索的进取精神,变得被动,而引导式的教育使孩子们既得到所需的知识,又增强了自信心,有一种健康的求知心理。

中国父母常爱说的一句话是:"孩子再大,在父母眼里还是孩子。"这里包藏着父母对孩子的一片爱心。但如果以这样的观点看待孩子的能力的增长,却很可能是不利的。

孩子们的成长速度是惊人的,每一分钟都有进步,这样讲可以说是不夸张的。他们对新事物的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使他们对周围的每一件事情都有敏捷的观察,快速的记录,如海绵吸水一样,吞噬着所有的新知识。

但做家长的却常常以老眼光看人。父母总爱说:"你还太小,等大一点才行。"有些事情,孩子的确是太小,不能做,但许多我们认为孩子不能做的事情,他们其实已完全有能力驾驭。就拿摘鱼刺来说,父母总是耽心孩子会被鱼刺扎伤,总是要帮他们将鱼刺剔得干干净净才。对一个很小的孩子,这样做是必要的,但当孩子自己能做的时候,我们就该让孩子自己做这样的事。

很多孩子得到这种锻炼机会大大晚于他们实际上可以开始的年龄。孩子们在生命初期最重要的是什么呢?生活对他们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他们所需要的是一股拓荒者的勇气与自信,而不是恐惧与畏缩。生活中每一个可以对此发生影响的事都是重要无比的,每一件小事积累起来都会影响到一个人的性格与素质,做父母的千万不能忽略。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反抗父母的迹象。实际这也是孩子自我成长的一种表现。而很多父母却为孩子这种反叛的希望而担忧。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父母的这种担心有点多余。比如三岁至六岁的时期,用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话来说叫"自我中心"时期。 曾有专家做过这样的研究:将两岁至五岁的幼儿分成两组,一组反抗性较强,另一组反抗性较弱。结果发现,反抗性较强的幼儿中,有80%长大以后独立判断能力较强;反抗性较弱的幼儿中,只有24%长大以后能够自我行事,但是独立判断事情的能力仍比较弱,常常依赖他人。因此,专家认为,反抗行为有时侯意味着孩子有其独立自主的想法,不受干预也不受支配,这正是孩子发展判断力的良好时机,值得父母重视。若只一味要求孩子服从你,那么他的判断力自然就难以发展。

有时孩子的反抗并非反叛,而是一种表达他自己的方式,父母应想一想,是否可以你的虚伪的自尊,接受孩子的想法呢??

有时孩子会表现出小大人的倾向,就是喜欢学习大人的样子。

比如幼儿园里,一群四岁的小姑娘,装扮成妈妈,有的在给"小宝宝"喂饭,有的在哄"小千金"入睡。一伙五岁的小男孩,组成消防队,有队员,有队长,建制齐备,那位"队长"还不时地跑到经理办公室,说什么经费不足,要求拨款。

这些虽然都是孩子们闹着玩儿的把戏,但这些行为对孩子成长的作用却不可低估。孩子们往往就是通 过这些模拟游戏有效地了解了今后将要承担的角色和责任,因此,他们的种种滑稽表演都是在为将来进入社会作准备。

实际上,如果不预先作些准备和演习,等他们长大后,这些事突然降临到生活中,会使他们措手不及的。正是在这种潜意识思想的支配下,十二岁的女孩子就穿起了高跟鞋,十一岁的男孩子就一本正经地当起"爸爸"来了。

父母没有必要过份热情地参与孩子的生活,重要的是给他们创造一个适宜的生活环境。可以用比较温和的方式表达对孩子的理解,有时甚至可以学着孩子的样子,有针对性地表演一些具有指导意义和富于生活情趣的小品,以帮助他们了解这个世界。

父母还可以掌握一些循循善诱的方式,以满足他们的某些要求。例如,女儿十岁了,想要双长简袜,就不妨给她买上一两双,但必须附带一些条件,如只允许在一些特殊的场合(参加节日舞会等)穿。十二岁的女孩子迷上了化妆,也不妨给她置办一套化妆品,但必须明确,要尽量淡妆,并且注意场合。这样做,不但不会挫伤她的兴趣,还能使她用正常的眼光看待化妆,避免她将来刻意追求时髦和浮夸。孩子们想参加交谊舞会,那就不妨先送他们到舞蹈学校学习一段时间。在此期间,父母要随时进行指点和监督,对舞蹈班的老师要进行周密的观察和了解,舞蹈聚会时,节目应该事先安排好,既多姿多彩,又健康积极。这样做的结果,既可以便孩子获得麦现才华的机会,又能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会交往活动,开拓新的生活视野,培养新的生活兴趣。

小红的母亲病倒了。一天早晨,十几岁的女儿居然把早餐端到床边,她随口说了声,"别麻烦了。"小红突然显得很不高兴,说:"您难道就不能让我帮您做点儿什么吗?"母亲这才意识到自己犯了个错误。

事实上,年轻人很希望有机会感受到他们是能够给别人一些帮助的,这是他们的一种内心需求。如果他们从来没有体验过这种感受,就不会发现自己潜在的能力,也难以获得与之相伴随的自尊和自爱。

萍萍的母亲回忆道,"我父亲患上了心脏病,听到这个消息,我痛苦极了。这时,我十六岁的女儿紧紧地搂住了我,使我获得了不小的安慰。几个星期后,我还逐渐发现,就她来说,我对她的需要竟然也是那么重要。她很清楚,在我痛苦的时候,非常需要她的帮助。从那以后,不论是去上学还是作家务,女儿都表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自信和欣慰。我最终懂得,让女儿清楚别人需要她的帮助,比以前我们给她买的所有东西都要珍贵的多。"

有位母亲说:"我的女儿十五岁了,要求我们帮她找个能够赚钱的工作。我们就建议,她可以帮人查找和誊抄点儿资料。过了一段时间,当她用自己挣来的钱买了一套新衣服时,显得非常高兴。因此,我明白,每个人都有通过自我奋斗实现目标的权力。" 所有的孩子都想知道自己对家庭的富裕和幸福负有什么样的责任。需要懂得他们不能只是一味接受,同样也应该付出和给予。他们有权享受那种通过艰苦拼搏和奋斗获得成功的喜悦。

孩子成长过程最需要的是获取自尊、自爱、自强、自信的机会。为此,家长们应该把已经剥夺掉的那些权力还给孩子们,让他们去充分发展自己--我们要对此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