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吉尔说过:勇气可以列为各种美德之首,因为它是其他美德的前提条件。是啊,没有勇气,有再多的优点也无法施展出来啊。因为你总要行动才有收获。拥有巨大财富的成功人士,大多有胆有识,敢为人所不敢为,敢冒别人不敢冒之险,方能得到别人可望不可及之财富。财富是不属于胆小鬼的,让孩子成为生活中的勇士吧!
面对现实,不怕挫折
我们生活在一个竞争性很强的世界,孩子们很快就可发现这一点,无论在托儿所或在小公园的沙搓上,孩子们都可以轻易感觉到竞争的存在。在一个竞争性很强的世界中生存的人,不断地体验到的两件事是:成功和失败。要让孩子知道,失败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采取逃避的态度来面对自己的失败,那就永远与成功失去了缘分。
失败仅仅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从学习到最终成功的过程。我们应当教育我们的孩子有勇气面对不完美的结果,敢于犯错误,并且从错误中学习经验和教训,而不因犯了错误而使自信心受到损伤,甚至受到摧毁。
许多经验告诉我们,只要从小培养孩子勇敢、坚强、自信的心理,采用理解、信任、鼓励、谈心的方式帮助他们,那么,他们就能够敢于面对挫折和失败,不会掩盖自己对失败的恐惧感。掩盖对失败的恐惧感最普遍的方式就是酗酒、打架,其实只要父母正确加以引导,一些不良的极端行为自然能够避免。
人的自我欺骗能力是无穷无尽的,父母要教孩子以现实为基础进行思考。一个人只有面对现实。才会有所成就。
虽然,人总是不可避免地受制于逃避现实的心理,但也必须学会面对现实,不能整日沉没在幻想之中。为了防止孩子形成这种自我欺骗的心理,父母要教孩子按照世界真实的样子认识它,并做出恰当的反应和决定。
许多的父母没能教会该严这方面的技能,反而教得孩子躲避现实。有些人总损保护孩子不受残酷现实的影响,结果更加强化了他们的逃避心班。这些父母在不自觉中对孩子造成了不良后果。
秦先生有一个3岁的儿子。像许多中国家庭一样,孩子从小跟着爷爷奶奶,被宠的厉害,搂在怀里怕摔着,含在嘴里怕化了,3岁多了,出屋门还总得让爷爷或奶奶牵着手......
秦先生在日本研修的时候,结识了毗邻而居的一对日本青年夫妇。从他们身上他发现日本对孩子的教育与我们有很大不同。
这对夫妇有一对宝贝儿女,9岁的儿子正男和5岁的女儿由美子。太太春子是个很温柔的日本女性,她平时对待孩子总是和蔼、耐心。她尤其疼爱小女儿,整天把她打扮得花枝招展,但是她却从不溺爱孩子。
一个初春的黄昏,秦先生下班回到了那个宁静的小院,春子正在洗衣服,由美子淘气地追逐着一只红蜻蜓。由美了突然看到秦先生,不由喊一声:"叔叔!"并张开两只小手朝秦先生扑来,谁知被一块小石子绊了一下,顿时失去重心"扑通"一声摔倒在地上。
"哇......"由美子疼得大哭起来。秦先生慌忙想上前搀扶,谁知却被春子太太一把拽住了手。
"由美子,不许哭,自己站起来!"春子对着女儿大声嚷道。见女儿仍然哭泣着不肯起来,春子再次怒喝一声:"不许哭,站起来!"
春子神态严肃,与往常笑眯眯的样子判若两人,秦先生惊异地望着这位"狠心肠"的娘,感到简直不可思议了。
由美子终于止住了哭声,一双大眼睛委屈地望着母亲,自己慢慢地爬了起来。
春子这时才一把抱起女儿:"我的宝贝,真乖,听妈妈的话,摔倒了自己站起来,将来一定是个好孩子。"
由美子懂事地搂住妈妈的脖子奶声奶气地道:"妈妈我听你的话,再也不哭了。"然后瘸着小腿一拐一拐地又去玩耍了。
春子太太对孩子这种教育方式(这在日本很普遍),使秦先生受到很大的震动,促使他反省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
人生中痛苦和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不管有多么痛苦,父母都要帮助孩子正视现实。当父母向孩子解释事实,教孩子处理问题时,孩子就会渐渐地发现父母有能力来面对和应付那些哪怕是最困难的处境,这时,孩子会觉得:"我也能做到。"
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养成快乐的性格。人生难免失败,面对失败,不怕失败,这是极为重要的。很多时候,是因为害怕失败而失败了,也有很多时候,因为不怕失败反而胜利了。
因为害怕失败,孩子的心理压力就很大,本来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也做不好,做不了;因为害怕失败,孩子心里会抱着"不做不错,多做多错"的想法,从而丧失了尝试的心理动力。
在这方面父母对孩子要宽容,即使孩子已经失败,也要再给他机会。众所周知,就算是吃奶、说话、走路这样最简单的事,孩子也会失败很多次,可是最终还是胜利了,成功了。父母应该从中得到启示。
害怕失败的心理,如果长期地影响孩子,就会让他形成一种对事物沉默冷淡或者不参与任何活动的习惯,这对他的健康成长非常有害。这种心理会导致孩子性格忧郁,使孩子无法拥有美好的人生。
无论孩子做什么,只要他不违反原则,不做有损于自己和他人的事,父母都应尽力支持他去尝试。只要让他勇于再试一次,他一定会成功。父母不要为孩子包办代替,这样久而久之,会使孩子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父母什么事都为孩子出主意,是完全错误的。
应该让孩子自己去完成自己能完成的事。尽量拒绝孩子用"我不会"作为借口来换取父母的帮助。每当孩子说不会做某事时,父母可以说"我教你",而不是完全替他做。
家长要考虑到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值到底有多高,他们在孩子身上施加的压力有多少。许多孩子竞争力发挥不好的原因常常能够追溯到父母身上,因为他们给孩子的标准和要求设得太高,而且他们经常地批评,或者责怪孩子,已经使孩子的自信心受到损伤,使孩子的表现越来越差,一个失败接着另一个失败,直至他们的自信心完全崩溃。
比尔的父亲是一个非常成功的科学家,因此他对自己的孩子要求也很高。尽管比尔只有5岁,但是父亲经常对他提出要求和批评,渐渐地,比尔觉得非常丧气。所以每次爸爸对他讲有什么事情做得不对,或应该做得更好时,他总是拉长了脸,说自己是个笨蛋,蠢得要命,从来没有做任何事情能做得对的。他会站在那里,低下头,眼睛盯着双脚,沮丧极了,看起来象是世界上最失败的孩子。
而父亲是怎样处理的呢?父亲对他讲:"亲爱的,你知道,你并不笨,也不傻,爸爸相妈妈都很喜欢你,你是个好孩子。"
这些话是出于父母对孩子的爱,但对于这个孩子,这些话对孩子起不了一点好的作用。这只是安慰孩子。
往往孩子说这些话的时候,都是希望得到父母的反应。父亲应该这样讲:"你这样看待自己,我觉得很难过。其实我根本没觉得你是个笨孩子。"实际上,这个五岁的孩子存在失去自信心的问题,父母能够帮助他的唯一的办法是鼓励他,而不是安慰他,或者保持他的自怜。
父母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例如:可以设置一些可以实现的目标给孩子去做,当他成功了,不要一鼓脑地给他许多赞扬,或者告诉他,他有多么的伟大;相反应该对他说,"你现在这样做,就对了,你是不是在慢慢地感觉到一些事情,我想,你现在一定觉得自己很高兴,看起来,多做一些努力,还是有效果的。"这种话,对这个5岁的孩子,甚至10岁,15岁的孩子都有很大的鼓舞作用。
当孩子失败的时候,同样重要的是要把事情本身和孩子分开,不要对孩子讲:"这次你把事情都弄糟了,你怎么搞的?你都忘了应该怎么做了吗?"这种说法显得很没有水平。失败仅仅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从学习到最终成功的过程。
父母应当教育孩子有勇气面对不完善的结果,敢于犯错误,并且从错误中学习经验和教训,而不因犯了错误而使自信心受到损伤,甚至受到摧毁。做为父母,常常在看到孩子犯了错误时,尤其是认为他们在有意调皮捣蛋时,感到怒火万丈,大发脾气,使得孩子们更加害怕犯错误。
每当孩子他遇到挫折的时候都会得到父母的帮助和鼓励, 就容易从中建立自信,也比较容易健康和快乐。溺爱孩子,只会害了孩子。真正爱孩子的家长们,放开孩子臂膀吧,自由的鹰要比禁锢在笼里的小鸟飞得更高、更远。
锻炼孩子敢于尝试
冬冬今年四岁了,大大的眼睛很招人喜欢,可是,爸爸妈妈却发现冬冬越长大,胆子却越小。非常怕见生人,也不愿意去幼儿园。为此,爸爸妈妈非常焦虑。
其实,在生活中像冬冬这样的孩子还是很多的,常常表现为怕见生人,怕与陌生的小朋友交往;好哭,精神紧张,说话声音很小;不爱运动,走路缓慢且不敢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儿;不敢到幼儿园,也怕去陌生的环境,家里来了客人不敢露面;做事畏首畏尾,缺乏主动性......。这种异常的行为在4~7岁儿童中较多见,若家长视而不见,不加以重视,发展下去就会形成畏缩、自卑、胆小、易受伤害等不良性格,对以后的成长是很不利的。
产生这种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一定的遗传因素和心理因素,但更多的是由环境和教育不当引起的。有些家长工作忙,经常把孩子关在家里,很少和外界接触,孩子活泼天真的天性被窒息,就容易变得胆怯;溺爱型的家庭对孩子过分保护,事事代劳,孩子形成依赖性,对新情况不知所措,从而产生自卑、胆怯;另外,如果家长管教太严,动辄批评、指责孩子,容易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失去自信。
其实在很多小事中,就可以培养孩子的勇气。
在爬一个小坡时,彤彤显得胆子很小,他一步一回头,不停地看着爸爸,很想让爸爸把他抱上去,爸爸似乎有意要锻炼他一下,并不看他,只是不停地向上爬着。因为爸爸知道,虽然是第一次爬坡,可彤彤是可以爬上去的,这是锻炼孩子胆量与技巧的一个绝好机会。
可妈妈却非常担心,她怕彤彤摔下来,又怕他磨破细嫩的小手。母亲一会儿看看孩子,一会儿担心地嘱咐他一声,一会儿又喊前面的爸爸慢些,彤彤最终胆怯了,不肯再往上爬,后来还是由父亲抱上去,没有达到试试爬高的愿望。
本来孩子是可以胜任的,如果妈妈不是提心吊胆地在那里显出可怕的样子,彤彤是可以爬上去的,这是一次孩子自己认识自己能力的机会,可是这个机会被妈妈善意地破坏了。
要锻炼孩子的勇气,首先对父母自身的勇气是一个考验。如果我们自身对困难、对带着一些危险的活动就害怕,很容易想象这样的父母会带出什么样的孩子。有时我们不仅仅是为孩子的安全担忧,为防止万一而牺牲孩子锻炼的机会。这样做事实上是很自私的。父母更多地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感情不受万一可能发生的危险的伤害,害怕自己不能承受由此而来的打击,所以为求保险而加倍保护。但这样容易造成孩子缺乏勇气的弱点。我们需要克服这种自私,为孩子的将来着想,大胆鼓励他们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做一个勇敢的孩子。
父母应该从小马过河的故事中获得启发。
有一匹小马去看外婆,一条河拦住了路。小马不知道水是深是浅,就在河岸上犹豫不决。
这时候,来了一只小兔子。小马就问它:"小兔子,你能告诉我,这条河深不深啊?"小兔子一听,就喊着说:"啊,你要过河?可千万不要!这条河可深了,得有我两个深呢!前几天我弟弟掉进河里,差点就淹死了!"
小马一听,害怕极了,就不敢过河了。这时候,又来了一头老黄牛,小马就又问它:"黄牛啊,你能告诉我,这条河深不深啊?"老黄牛笑了,说:"一点也不深,刚刚到我的小腿!"
小马迷惑了,到底是深呢,还是浅,站在那儿,不知道如何是好。这时候,它的外婆来了,看见小马就问:"你怎么不过河啊?我在家里等了你半天。"小马把兔子和黄牛的话告诉了外婆。外婆就笑着说:"笨孩子,你为什么不自己试试呢?"小马明白了,就大着胆子,走到河水中。结果发现水刚好到它的膝盖,既不像小兔子所说的那样深,也不想老黄牛说的那么浅!
这个故事说明,做任何事,只听别人的,自己不去尝试,就不知道这事好不好做,自己能不能做。亲自尝试是什么都代替不了的。
孩子小时候往往什么事情都要抢着做:扫地、洗碗,但他还小,什么也干不了,所以父母就没让他做,可是为什么等他长大了,能够洗碗扫地的时候,却变懒了,什么也不愿意做了呢?更有甚者,他连自己的作业,比如作文、画画什么的都要让大人帮忙,自己懒得动脑筋了呢?很多家长非常疑惑。
孩子天生就是积极的,勤快的,他一张开眼睛,就尝试到处看看,当他能控制自己的动作时,他喜欢到处爬,到处摸,什么都拿起来咬,大人做什么,他也模仿着做什么,当然,因为很多事情他是第一次做,所以很容易出错,如果每次尝试大人都报以厉声呵斥"不准......"或大惊小怪地惊呼"危险!不要......"时,孩子就好像被电击了一样,久而久之,孩子就学"乖"了,哪儿也不能碰,不准摸,不可以试,那就不碰、不摸、不试,他认为这样才是大人眼中的好孩子。再长大一点,孩子就渐渐变成该做的事情也懒得去做了。
所以,如果您不想让孩子变得懒惰,想让他保持自信、积极进取,您就应该记往:当孩子做出某种尝试时,只要不是危险的和损害别人利益的,大人就应该鼓励,并且提供机会让他大胆尝试。要让孩子明白,谁都有失败的时候。
这样,孩子每次尝试做一件事情时,他得到的都是奖励而不是"电击",他当然会很有自信,乐意一而再再而三地努力去做自己还不会做的事情了。长大了之后,他很自然就会成为一个勤快的、乐于尝试新事物的、积极向上的孩子了!
如果您的孩子不幸已经没有自信并且变得懒惰了,唯一的办法就是停止对他进行"电击",也就是说要停止对他所做的事情挑毛病、指责或者是表示不满意,而是多给奖励,只要他愿意,做得怎么样,都予以鼓励。
总之,为培养孩子做事的勇气,父母应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