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不要让你的孩子成为穷人
28023400000020

第20章 情商是带来财富的动力——接人待物,我是高手2

教孩子养成待客的良好行为,必须告诉孩子一些基本的礼仪规矩。我们不能因为"孩子小不懂事"而放任孩子,让他坏了规矩。比如,有人来做客.不能随便要这要那,不能乱翻人家东西;有客来时,要请客人坐,给客人端茶;与客人吃饭时,不能因为某一道菜自己喜欢就强霸着;等等。让孩子们言行举止不越轨,主要就是要培养他们的规范意识,使他们进入社会后,能成为一个谱规守纪的公民。

要想让自己的孩子掌握好的礼仪,父母也必须对孩子有好的礼仪,因为您随时都在给孩子做礼仪示范。

让孩子做有教养的文明人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素以"礼仪之邦"享誉世界,我国古代思想家孔子认为:"不学礼,无以立",意思是不知礼,就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要想让孩子将来在社会上取得成功,就必须培养孩子具备成功人士所必备的素质--文明礼貌。

礼貌的要求很多很细,讲礼貌是一种文明意识,文明习惯,不像学知识,理解了就能掌握,它来自一个人的长期修养,一旦形成了对讲礼貌的认同,就会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结合具体场合情景,就会做出合身份,有分寸、懂礼貌的表现。

不文明的现象是生活中不协调的音符,它们像一个人脸上的脏东西,惹人讨厌。让孩子明白,要想得到别人的尊敬,就要尊敬别人,以崭新的风貌--有礼节、讲道德去对待他人。在学校里,应与同学和睦相处,不要得理不饶人,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大吵大闹,恶言恶语;也不要随便给同学取绰号,听起来十分刺耳,会引起同学之间的矛盾和争执;在公共汽车上,要主动地给老弱病残和抱小孩的乘客让座,帮助他们上、下车拿东西,提供力能所及的方便。让孩子明白,这样的生活才是有乐趣的,还会得到友好的回报。????

孩子的不文明举止,最突出的体现在骂人和打架上。

许多父母发现,有些咒骂的话和俚语,孩子很容易学会,即使谨言慎行的父母,只要偶尔冒出一句,孩子立刻就吸收,并且这类话语在友伴间更是热切交流,父母越显出惊讶孩子就越觉得有趣,弄得父母很尴尬。那么,怎样纠正孩子说脏话呢?

首先,父母应该以身作则,让孩子知道,大人说脏话也是不对的。

孩子的脏话都是从大人那里学来的。大人有时也会语出不雅,却习以为常,不会觉得有什么异常。而脏话从孩子嘴里说出来,就特别刺耳,要是他们在大庭广众冒出些脏话,父母更是想找个地洞钻下去。有时父母自己急躁时随口说句不好听的,当你批评儿子说脏话时,他可能会问:为什么大人说脏话?父母应该明白,必须在纠正之前,先让他们知道,无论谁说脏话都是不对的。父母应该告诉孩子,大人也有犯错误的时候,你也可以要求爸爸改正错误,大家互相帮助,都不说脏话,并说到做到。在家里应该建立互相监督的制度,如果父母不小心在孩子面前说了不文明的词句时,也应该向孩子承认错误。

父母可以用故事来帮助孩子改正错误。

有的孩子说脏话时兴高采烈,好像是件有趣的事。当父母严肃地告诉他,这句话并不可笑,是不文明的,甚至因此打他,但结果却不一定管用。有的孩子爱听故事,父母可以选几个有趣的故事,从正、反两面告诉他说脏话为什么不好。如"小兔说脏话失去小伙伴""小马说话文明大家都喜欢它"等。由于故事的主人公都是孩子熟悉的小动物,孩子乐意接受,说脏话的毛病也比较容易改。

对于太小的孩子,父母可以用孩子能够理解的办法来纠正孩子坏习惯。

比如一个3岁的男孩学了句"王八蛋",见谁都说,目前又羞又恼,打了他好几次也没用。有一次,他又说了,母亲灵机一动,装出痛苦的样子:"宝宝说脏话,妈妈听了耳朵好痛啊!"儿子听了立即跑过来帮她揉耳朵,嘴里还念道"不说""不说"。后来,他一不小心,刚说出一个字,马上就话题一转,还约束自己:"不说,不说,说了妈妈耳朵会痛。"其实,孩子小,你和他讲大道理或揍他一顿都意义不大,还是用他能理解的方法来处理效果好。

父母要注意别在无意间强化孩子的这个坏习惯。

孩子说脏话,多半是模仿、好玩,是为了显示他的某种本事。碰到这种情况,父母千万别笑,更不要流露出惊奇的神色,有时严厉的训斥也是无济于事的,因为这些反而会强化他的行为。其实孩子并不一定知道脏话的含义,主要是为了得到父母对他的反应或注意。你表现出没有兴趣,他才会觉得索然无味。久而久之,那些不好听的字眼或脏话就会逐渐被忘掉而消失。当然,也可以寻找比较恰当的时机,告诉孩子,说脏话很难听,只有坏人和不学好的人才讲脏话。在日常生活中,孩子有时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赞赏或描述他喜欢的人和事,这时,父母应该及时鼓励表扬,让他感觉到美的语言是令人愉快的。

父母还要提防媒体对孩子的坏影响。

有时孩子看警匪片时,会学到不文明的话语。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对于成人影视作品中一些反面人物打架斗殴、满嘴脏话等不良形象,他们还不能辨别这些是社会中黑暗、丑陋的一面,往往会因好奇而去模仿。因此,家长应尽量让孩子少看这一类的成人影视作品。

有些适合孩子看的动画片,语言也很美,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看,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理解能力和欣赏力,这些内容健康的优秀的儿童影视作品,能让孩子感受语言艺术的魅力,也可说是语言环境的一种熏陶。

父母要给孩子营造语言美的环境。

一次儿子的两个小伙伴来圆圆家里玩,妈妈问他们"幼儿园好吗"、"老师好吗"?他们一个说:"老师冒凶勒(意思是非常厉害)。""幼儿园尽敢好(意思是好极了)。"另一个回答:"方老师笑眯眯很和气,幼儿园里有好多美丽、漂亮的新玩具,我玩得很开心。"同一问题,同一年龄,语言的差距竟如此悬殊。如果父母说话粗俗、语言贫乏,必然会影响孩子,到孩子说脏话时再管教,为时已晚。所以作为父母应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使自己的言行能成为孩子模仿的典范。孩子语言表达通顺、词汇丰富、优美而确切,都和父母平时的语言模式有关。因此,要杜绝孩子讲脏话,应从给孩子一个美的语言环境开始。

随着孩子社交面的不断扩大,使他们逐渐产生了想与别人交往的愿望,但是语言发展又制约着他们的行动,在一连串的矛盾产生下,孩子往往会以"打"来解决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难题。这时家长要及时引导,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或是带领孩子解决困难,教会孩子一些交往的技巧和办法。

父母要增强孩子的交往能力,减少攻击性行为的发生。可利用孩子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因势利导,遵守"不许打人"的行为准则,利用故事、儿歌等多种形式对孩子进行教育,激发孩子产生向故事里的人物学习的愿望。

孩子的攻击性行为有些是模仿成人的,如有的孩子生活在一个有攻击性行为的家庭中,孩子往往就会学着父母的处事方式与别人交往,从而养成了爱打人的坏习惯。因此,父母应该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父母争吵时要尽量避开孩子,家庭成员之间不能有攻击性行为。

对于较大一点的孩子来说,出现攻击性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需求性攻击性行为、迁怒性攻击性行为、报复性攻击性行为等等。其中需求性攻击性行为主要是由于家长的溺爱造成的。父母平时对孩子提出的要求有求必应,当由于某种原因没有满足孩子的愿望时,孩子往往有过激的表现并出现攻击性行为。这种情况下,父母要对孩子的行为及时制止,并可作适当惩罚,如立即取消目前他最想得到的奖赏或者游戏,但是要注意控制程度,尤其是当着外人的面时,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要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否则孩子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使攻击性行为得以强化。

有一天,雯雯从幼儿园回来,一脸不高兴,妈妈问她怎么了?她说班里有个小男孩在站队时老是挤她。

妈妈问雯雯:"你认为他是故意挤你呢?还是无意中碰了你呢?" 雯雯想了想,肯定地回答说,他是故意的。妈妈又说:"是不是他想做你的朋友,又不好意思说,也不知道该怎么表示友好,所以就碰你一下呢?他看你的拼音学得好,画画也很棒,他大概想要跟你学呢。"

一席话,说得雯雯气全消了,小脸露出笑容,她说:"那我明天就去问他,他要是想做我的朋友,我就教他。"果然,雯雯和那个淘气小男孩一来二去,成了好朋友。

孩子在幼儿园一起玩耍,发生争执和矛盾很常见也很正常,多数并非恶意,而是与孩子的语言和交际能力有关。但是很多家长的第一反应是自己的孩子被欺负了,并可能指导孩子:"别人打你,你也打他!"。而雯雯的妈妈的做法很令人赞赏--不去夸大矛盾、更不让孩子以牙还牙,去攻击对方。妈妈巧妙地化解了女儿的不快,还教给女儿从光明面看事物的正确视角。

如果当孩子真的受了"欺负",向你诉苦和抱怨的时候,你首先要表示同情、理解和关爱,允许孩子述说心中的委屈和不快,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是了解他的感受的,同时对孩子加以安抚;等孩子情绪基本平静下来之后,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你可以问问孩子:那个小朋友为什么会这样做呢?或者引导孩子来想一想可以用什么好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如果孩子说"我不敢!""我不知道!"或者说"他打我,我也去打他!"这时父母既不可嘲笑孩子的胆小,也不可责备孩子的鲁莽。父母应该最了解自己的孩子,也一定可以找到适合他的正面积极的解决方法。

使孩子拥有成功的利器--口才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戴尔·卡耐基曾说过: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5%靠专业技术,另外的95%靠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而好的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主要凭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而国内外大量研究也表明:语言能力是人类智力结果中最主要的三种基础能力之一,对人类其他能力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孩子出生后的第二、三年是学习口语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一关键期内,孩子的语言能力得到理想发展,这将为以后其他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孩子学说话有两个条件,一是有说话的愿望。如果成人对孩子的日常生活照顾得太周到,那么孩子则认为说与不说都无所谓、都能达到目的,渐渐地,孩子也就不愿意主动表达自己的意愿了。二是接受足够多的语言信息。如果父母从不带孩子到外面去,不让他和其他孩子接触,当然他也就无话可说。

秋秋3岁了,是独生子,从小得到父母的宠爱。父母很怕秋秋出事,很少带他出去;每次秋秋还没有开口,父母就猜测出他的意图而满足他。在幼儿园,老师反映,秋秋不善于和其他小朋友交往,不爱说话,不善于和其他小朋友交往,不到迫不得以的情况下不爱开口,而且,即使说了也往往表达不清楚。其实这样的孩子不在少数。

现代社会,年轻的父母深知口才对于人才的重要,但如何对孩子进行成功的语言教育,则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一个棘手的问题。  教育专家认为,一般而言,孩子的语言像其父母,但语言环境对儿童语言的发展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懂得教育方法的父母或老师总是会为孩子创设一种宽松愉悦的精神环境,使孩子生活在浓浓的爱的氛围中,这样孩子才会乐于与你交往,并接受你的语言训练。

◆不要对孩子不耐烦。

2岁以后,孩子说话的积极性很高,他知道通过谈话可以了解到许多事情,总是不断地向父母提各种问题,并且渴望父母给他答案。这种时候,家长应该认真耐心地回答孩子的问题,兴致勃勃地和他交谈。3岁左右的孩子表达能力有限,在表达过程中常常含糊不清,要停下来想一想,才能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这时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倾听孩子说话,不能因为嫌弃孩子说话费劲而替他表达,或是打断他的话语,甚至露出不耐烦的神情。父母耐心地倾听孩子说话,无形中也是对他积极说话的鼓励。

在训练孩子听话能力的时候,父母可适时选用较慢、重复的话语对孩子说话,有助于孩子理解和模仿父母的话语,这对幼儿初期的语言发展很有好处。

◆找机会和孩子说话。

儿童学说话是从听说话开始的,对于幼儿来说要随时提供听说话的环境。最简单的方法是随时说着你正在做的事,如:你在洗衣服,可对孩子说:"妈妈给爸爸洗衣服。"你在看书,可以说:"妈妈在看书,宝宝长大了也要看书。"还可以说孩子正在做的事,如孩子在吃苹果,你说:"宝宝在吃苹果,好吃吗?"孩子在玩玩具,你可以说:"宝宝在玩积木,真乖。"

这种语言环境的作用在于开拓儿童的"听-说系统"。儿童与成人交往时,在最初自发发音的基础上和视、听、触的过程中,通过生活活动和游戏,就会模仿成人的语调和语调,也就是学会了说话。

◆让孩子在童趣中学习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