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不要让你的孩子成为穷人
28023400000004

第4章 获取财富始于做人——孩子,要做一个好人1

品格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石。首先要学会做人,然后才去做事。现在的公司里招聘人才,宁可要能力差点的,不要品德不好的,就说明做人先于做事,重于做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品格不好,不被人认可,在社会上就会寸步难行。不义之财不是我们所追求的,即使侥幸成功,只会导致心灵的不安,却不会得到幸福。只有端正的品格才使人堂堂正正立于人世间。

做人先于做事

目前,不少人对一个孩子的评价,只要学习成绩好就是个好孩子,将来也会有出息,人们总是对学习成绩处于中下游的学生另眼相看,对他们的未来要么信心不足,要么忧心忡忡。学校里评价老师的工作,也往往只看学生的学习成绩,至于育人这方面,由于缺乏具体的考核标准,又似乎与学校的升学率关联不大,也往往被重视不够。孩子的升学择业,几乎完全靠的是分数与文凭。因一分之差或名落孙山或多交高昂的学费,这会误导家长和孩子,会让他们产生分数比什么都重要的错误意识。

有一次,深圳的一位总裁到某学院为公司物色一名办事员,院方推荐了3名学习尖子生和1名学生会干部,4人同时被安排在一间只有4把椅子的屋子里等待总裁接见。他们等了很久也不见总裁的影子,最后进来的竟是学院看大门兼收发的一位老人,只听老人说:"总裁有事暂时还不能来,安排我先跟你们聊聊。"

3名尖子生都露出了不屑一顾的神态,只有那名学生干部起身把椅子让给老人,并站着和老人说话......结果3名尖子生都落选了。

院方对总裁的选择很有意见,家长也有看法,但总裁自有他的见地:业务专长对我们公司来说固然很重要,但是,如果一个人连做人最起码的礼节和对他人的尊重都不懂,还会给公司带来什么大的发展吗?

这位总裁的话道出了用人单位的一个共识:人才人才,做人是根本,才能是花果。过去是计划经济,大学是包分配的,不会的可以在单位里慢慢学。而现在是向时间要效益要发展的时代,没有哪一个用人单位再走老路了。因此,我们的家长,我们的学校,如果还像以前那样只重视学习成绩,而不重视孩子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对孩子的前途是非常不利的。

教育专家认为,在人才成长的过程中,非智力因素诸如社会公德、行为习惯、心理适应能力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孩子学业上的缺陷不一定影响他的一生,而人格的缺陷倒可贻害他一辈子。正如英国教育家洛克所指出的那样:"教育上的错误正如自己配错了药-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靠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

1987年1月,75位诺贝尔奖得主聚集巴黎。有人问一位获奖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主要的东西?"白发苍苍的学者沉思片刻,回答说:"在小时候。" "在小时候您学到了什么?" "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洗手;做错事应表示道歉;午饭后会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的东西就是这些。"他的回答耐人寻味。

一个人能否成才,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谈自身的成才体会,淡化了早期智力开发,强调品德文明的养成,确实抓住了问题的精髓。

学校里有高分低分之分,但校门外没有,校门外总是把校门里的一切打乱重整。孩子长大了就是要做事做人,服务于他人,造福于社会。前几年,有教师以"挣大钱娶美女"诱导孩子勤奋刻苦学习,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大讨论,在教育界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以"挣大钱娶美女"作为奋斗目标教育孩子,这些孩子长大了会成为社会的危险品。从刘海洋到马加爵,再到高层知识分子犯罪率日渐升高的趋势,实际上,导致这些人犯罪的真正原因是他们人生里缺少了做人这一课。

学会了做人,有了人格(做人的资格),孩子们才会自觉主动地去学习,才会去奋斗拼搏。只见知识不见人、分数第一的教育,是缺德的教育。其危害不仅仅在于导致了孩子们对知识的厌倦,更为严重的是因缺乏善良与美德的体验而造成人格的缺陷。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让人去体验美好,体验成功,体验快乐,体验崇高。只有这样,才能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鲜明的价值判断,丰富的思想体系。

做人与成才,本是辩证的统一。做家长的也要树立成才先成人的思想。要教育孩子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成为自强自立、不依赖父母的人。如果不愿意做普通劳动考,不懂得社会公德和为人之道,不爱劳动,不讲艰苦朴素,这成人都没做到,又何谈成才!

要培养孩子成人,必须从最基本的道德教育抓起。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孔子非常重视品德教育,提倡自省与观察相结合,主张"见贤思齐""择善而从""敏行慎言",通过一系列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升华个性,最终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儒家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的准则。 "修身"就是加强自身的修养,离开个人的自我完善,根本无法承担"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任,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一个孩子从家长和老师那里如果学会了勤劳善良、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博学博爱、以礼待人、诚实守信、认真做事,那么即便他的学习成绩不好,也只是暂时的,即便他毕业时成绩平平,将来也可能大有作为。才的不足可以由德来弥补,德的不足无法由才来弥补。

古人云: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孩子做学问,先要教会孩子做人。育人是培养能力,育智是学习知识,先能力,后知识。只盯着分数,无异于舍本逐末,也终究会害了孩子。学会做人,人生第一课,人生永远一课!因为一切成功源于做人的成功。

诚实是人格的根本

什么是说谎呢?说谎是作弊与欺骗在言语方面的表现。这种欺骗与作弊无论对人对己,都危害很大。

大而言之,直接的或间接的有害于国家民族。比如那些贪官污吏来说吧,就是一种惯于说谎的典型人物。

小而言之,也足以使个人人格破产。第一是损失自尊心,一个人是不能没有自尊心的,人失却自尊心,不看重自己,则自暴自弃,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第二是丧失信用、得不到别人的同情与帮助。从前不是有过一个"牧羊儿与狼"的故事吗?当牧羊儿第一次说谎,在山岗上大喊"狼来了"的时候,别人听了,连忙跑来替他赶狼,可是他却恰然自得,以为愚弄了别人一次。哪里知道这样一次说谎,竟播下了失信的种子,当真的狼来了,他惊慌失措大喊"狼来了"的时候,人家以为他又在撒谎,不来救他了,而他竟至被狼咬死。

林肯说:"你能欺骗少数的人,你不能欺骗大多数的人;你能欺骗人于一时,你不能欺骗人于永恒。"这句话多么中肯啊。

说谎一开始可能是偶然说说的,但时间长了就容易养成习惯。一个人习惯于说谎往往是从小时候养成的。那么作为家长,怎样避免孩子说谎呢?要使小孩子不说谎,必须先了解小孩子说谎的原因。孩子一般说谎的原因有:

◆怕父母或教师的打骂:有些做父母的,每当孩子做错了一件事,便要骂孩子或小孩子。孩子怕骂怕打,便用说谎来掩饰自己的过错。这种掩饰如果得到父母或教师的宽恕,第二次第三次做错事时,便再说谎来求得宽恕了。

◆逃避现实:有时小孩子为了不愿意做或不能做某事时,便假装头疼,肚子疼。用各种谎言去欺骗父母或教师这种谎言又往往得到父母或教师的同情,因此以后便也常说谎去推诿了。

◆好虚荣,要面子:一件事本来不是他做好的,但说是他做的,可以得到奖赏,面子光彩;事本来是他做的,但做得不好,怕丢脸,于是他说那件事不是他做的。

◆贪利:很多小孩子为了口馋,要吃东西,便说谎;又有些小孩子为了要得到很高的分数或奖品,便在考试时作弊还硬说自己的本领高人一等。这都是为了贪利的缘故。

了解了孩子说谎的原因,接下来父母该怎样纠正他,而培养诚实的习惯呢?

◆要了解孩子。孩子愿做什么,能做什么,希望得到什么,你一定要了解。了解了孩子的心理与能力,然后让他去做。在做的过程中,你要帮助他去发现问题,克服困难将事情做成功,而得到奖励。要消除他说谎的动机,鼓励他诚实地去做。

有的爸妈对宝宝的期望值过高,给宝宝设下许多的条条框框,不是这个不能玩,那个不能碰,就是不把饭吃完就不带你上公园玩等,诸如此类的。殊不知,对于这许多的"规矩",幼儿既不能明白,也无法做到。有时候,为了讨好爸妈,宝宝只好说谎。

◆鼓励孩子说真话。

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许多家长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责骂孩子。在此奉劝各位年轻的爸爸妈妈,当孩子告诉你他把饭打翻了的时候,你如果责怪他"不乖"、"不听话",对他大喊大叫,他就会认为说实话不好,会被爸妈骂的。因此,这时爸妈倒不如夸他"宝宝告诉妈妈了,真乖。"这样,也就等于在告诉宝宝,说实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

我们在与朋友相处的时候,都会很留意自己的表达方式,如语调和用词等。因为我们知道,不同的表达方式会传递不同的信息,从而也会导致不同的反馈。然而在对待孩子的时候,许多人往往会忽略这一点。如果我们要引导孩子说真话,而不是对自己所做的错事矢口否认,那么就必须注意我们说话的方式。例如,"这饭怎么会弄得满桌子都是呢,要是有人帮我把它们拣起来就好了"就比说"你怎么把饭弄得到处都是?下次再这样就不给你吃了",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通过暗示表明自己的好恶。暗示有两种,一种是正的暗示,譬如有两个小孩子在一起,一个是诚实的,另一个是喜欢说谎的,你要对那个诚实的小孩子嘉许,奖励他,使那个说谎的小孩子感动,走上诚实之道。还有一种是反的暗示,譬如你的小孩子跑来报告你一件事时,你要信任他,不要说;"真的吗,你不要骗我呀"如果你这样说,在小孩子的心灵上,就种下一个说谎的种子,以为说谎原可以骗的。我们必须应用正的暗示去感动小孩子,不要用反的暗示去刺激小孩子说谎的动机。

◆做父母的或教师的要以身作则,去做诚实的事,不要在小孩子的面前说谎。

我们知道小孩子的模仿性最大。耳濡目染,都会效仿的。要孩子不说谎,最重要的是自己首先不说谎。一个外国朋友和中国人一起看电视的时候,电视上的爸爸对只有两三岁的儿子说:"宝宝快点把饭吃完,吃完了爸爸就带你去动物园看老虎。真的,爸爸不骗你。"外国朋友不解地问:"你们中国人说话为什么总爱强调"我不骗你",是不是你们老是对孩子说谎,所以才爱这么强调自己"不骗你"或"是真的"?"这个外国同事言中一个事实:爸妈常不说真话,孩子也跟着学而不说真话,结果是互不信任。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给孩子树立一个诚实的好榜样。既然打针是痛的,就不要骗孩子说"打针不痛的,真的不痛的,宝宝乖乖地让护士姐姐给你打吧"。这样的话是没有意义的。因为针一扎下去,宝宝马上就会痛得大哭大叫起来。因此,这时爸妈倒不如对宝宝说些怜惜的话,并鼓励他以后注意多穿衣服,就不会生病了等。

一个母亲要打牌,不欲招待客人,嘱咐他的小孩子说:"如果有客人来,你就说妈妈不在家。"等客人来了,小孩子便照着母亲的话说谎了:"妈妈不在家。"这是一种不好的榜样,很容易使小孩子养成说谎的习惯。他既可照母亲的话去欺骗客人,自然他就可以照自己的意思去欺骗别人,甚至是自已的母亲。因此我们要做好的榜样,坏的榜样千万不要做。

有时父母可以讲诚实小孩子的故事给他听。譬如华盛顿小时候,砍樱桃树的故事。有一天,华盛顿在园里砍了一株樱桃树,他的父亲知道了,非常气愤,华盛顿急忙跑去承认,说是他砍的。这时他的父亲不但不责备他,反而嘉许他,鼓励他处处要像这样诚实。以后华盛顿事事做得诚实,决不说谎,终至成就了伟大的事业。这样的故事,你可讲给小孩子听,拿故事中的人物去做他的榜样。

◆让撒谎的孩子体验被欺骗的感觉。

简6岁的时候,妹妹萨利只有3岁。简想赚点钱,买些好吃的,于是,她们去拜访邻居,打算以25美分的价格为他们打扫房子。

一位邻居把这事告诉了母亲。母亲问简为什么要那样做,简不加思索地否认了:"我们并没有做这件事,他胡说。"母亲没有想到她的女儿竟然会撒谎,大为震惊,并狠狠地教训了她们一顿。

然后母亲开始做午餐。当孩子们大口地咀嚼着三明治时,母亲问:"今天下午你们愿意去看电影吗?"

"当然愿意!"姐妹俩马上穿戴整齐。然而到了车站,突然,母亲说出了一句令她们非常惊讶的话:"孩子们,今天不去看电影了。"孩子们气坏了:"什么意思?妈妈,你说过要去看电影的!"母亲停下来,搂着她们,轻声解释说,这就是被谎言欺骗的感觉。

"说真话是非常重要的。"母亲说,"我刚才对你们撒谎,感觉得糟透了,我不愿意再撒谎,也相信你们也不愿意再撒谎了,明白吗?"

孩子们忽然明白了,于是向妈妈保证,知道错了,请求妈妈带她们去看电影。但是母亲坚定地告诉她们:"今天不会去了,但以后会去。"

那天,简和妹妹心情无比的失落和沉重。然而这件事给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时刻提醒着她,谎言会给别人带来伤害,因为她亲身经历过。

自私自利的人吃不开

人是社会中的人,要想适应社会生存发就必须融入社会中去,使自己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些古训都告诉我们人际关系的重要。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前提就是懂得体谅他人的需要,懂得关心他人。

有很多父母对待孩子总是一味地无私奉献,为孩子做出过多的牺牲。殊不知,这样虽然表面上对孩子有好处,其实很可能养成孩子自私自利,不爱替他人考虑的习惯。这种习惯对孩子将来适应社会是非常不利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为他人着想,不能让孩子养成自我为中心的习惯。甚至有时父母自私一点也无妨。

倩倩的妈妈已经错过了几次同学的周年聚会。同学们打电话来问原因,妈妈说,倩倩的父亲工作忙,常常在周末加班,很少有机会陪倩倩玩,这次爸爸又要加班,所以不能去。这一次,妈妈很想去,这些同学已多年不见,妈妈很希望能与他们聚一聚。而且倩倩已经七岁了,妈妈还临时安排好阿姨来看倩倩一晚。但当倩倩知道妈妈的计划后大哭大闹,拒绝让阿姨留下照顾她,只要妈妈。妈妈无奈,只好取消了原计划,留下来陪倩倩在家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