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倩的妈妈是一个非常疼孩子的母亲,又是一个体谅丈夫的妻子。为了丈夫的事业,孩子的幸福,她可以牺牲自己其它方面的生活。这样的母亲是值得敬佩的,但对于倩倩是否完全有积极的影响呢?
父亲忙于工作,母亲多给倩倩一些时间,弥补父亲常不在身边的缺憾,不使倩倩缺少父母之爱本来是对的,母亲在个人生活方面做一些牺牲,赢得家庭生活的平衡,原本是对倩倩很好的合作精神的一个榜样。但如果完全迁就孩子,也很容易使孩子产生一种自私自利,不懂得体谅别人的倾向。
倩倩会不知不觉地将母亲完全据为已有,而不认为自己也有照顾母亲的责任。她会认为:我不必敬重母亲的需要,她就是为我服务的,我要什么妈妈就要给我什么,否则我会大吵大闹,而我一闹她就会屈服。这样,倩倩会成长为--个完全以自己为中心的孩子,也根本不会珍惜母亲为她所做的-切,而这样的后果决不是母亲辛苦的韧衰,没有人愿意培养出一个自私自利的孩子。
妈妈比较明智的做法应是给自己留出一定的活动时间与空间,使倩倩明白妈妈也是有自己生活权利的人。让倩倩明白,妈妈需要照顾倩倩,同时也要享受自己的生活。在使用妈妈的时间与精力时,倩倩需要有一定的合作精神,即尊敬妈妈的权利,给妈妈处理自己个人生活的时间与空间,只有这样才能使两人的生活过得都美满。最重要的是,让倩倩学会了体谅别人的需要。
中国古代有孔融让梨的故事,也是中国父母常用来教育孩子如何关心别人的素材。一个春节晚会的小品,表演的是一个孩子的内心独白:"我吃大梨,是因为我小你大,你应该让我,况且就是我让你吃,你一定也不会吃,不是普天之下的母亲都是爱吃鱼头的呜?"其实有不少孩子就是这么想的。这样的孩子完全没有了解孔融让梨这个故事的真谛,他没能学会关心别人。
这往往是因为当孩子小时候把东西给父母时,父母都是假装尝一口,然后还是给孩子吃。以后孩子伸出的手没等父母尝就已经缩回去。家长在这个问题上应该改变做法。有了好吃的,无论怎么舍不得也要吃下去,不可让孩子自己一个人独吞。你真的吃下去了,他感到高兴,那么这让梨才真正达到了教育效果。
父母应该在平时生活的点滴中教育孩子体谅他人。楼上楼下,有腿脚不方便的,让孩子帮助取个奶拿个报;左邻有舍,有值夜班的,让孩子声小点,学会体谅别人;爸爸回来,让孩子倒碗水;妈妈回来,让孩子递双拖鞋......这些事情虽小,但却可以让孩子体验到帮助别人的乐趣,他以后才会切切实实地替别人着想。
家长应当鼓励孩子与人交往,并注意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孩子团结友爱的好品质,让孩子学会把别人放在心上,并用行动去体现对别人的关爱。即要做到"实实在在地帮助别人"。
独生子女比较容易以自我为中心,父母要着重教育孩子学会理解与宽容。理解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核心。20世纪80年代末期,"理解万岁"的口号传遍全国。理解他人,才能尊重他人,也才能受别人的尊重。多数人际冲突的产生,都是由于人们过分强调自己的市场,而不能从对方的角度来理解问题造成的。
亨利·福特曾说:"如果说成功有任何秘决的话,那这个秘决就是这样的能力:了解他人的观点,从你自己的角度看问题的同时,也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要让孩子从小就懂得,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大业,必须学会理解别人,学会作出让步,学会宽容别人的过失。不能理解别人,待人苛刻,将很难找到合作的伙伴,也难以在患难时得到帮助。拥有了理解这-可贵品质,就能拥有朋友,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就获得了将来事业上成功的可能。
服务于人,才能成功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理想中的人才,但很多家长却忽视了培养孩子乐于为人服务的品质。这是他们很容易犯的疏忽。有些人早已习惯于怎样被人服务,而很少去考虑怎样为人服务。然而,服务意识--出自本能地乐于为人提供帮助--对健全、成功的人生是至关重要的。其实,每个人生来都是平等的,每个人在有权利接受别人服务的同时,也有义务为别人提供服务。
如果父母的期望着自己的孩子将来要在商业、金融业或企业管理这些经济特点非常突出的领域中去建功立业,服务意识就显得更为重要。因为这些行业的根本性质就是为社会提供各种形式的服务,而它们的经济效益也只能以服务为中介得以产生。就如福特汽车公司董事长亨利·福特所说:"我敢保证,能够把服务理念运用到他的公司里的人永远不必为利润担忧,财源必将滚滚而来。"要是孩子不及早地在这方面作好准备,训练和培养良好的服务意识,在将来就不会有太大的发展空间。
那么,服务意识怎样才能成为正在成长的孩子品格的一个重要方面呢?如同在其它方面那样,孩子首先将从家庭中父母的身上学到最多的东西,所以作为家长你应该做孩子这方面的榜样。你可以问问自己在以下这些方面做的怎么样:
◆当我的配偶处于窘境或疲劳不堪时,我的孩子看到过我主动地占把额外的家庭杂务做了吗?
◆我曾经亲自去做家庭中最脏最累的活,还是我时常把最苦的差事分配给我的孩子去干吗?
◆我习惯于使孩子生活得轻松愉快,还是认为那些都是孩子反过来应该替我做的吗?
◆当孩子有一大堆的家庭作业要做,需要一些额外时间时,我曾自告奋勇地去把孩子的那份杂务做了吗?
◆我的孩子时常看见我帮助朋友及邻居吗?
其实这些都是在服务意识方面给父母上的一课。
甚至一个学步的儿童都能够学会做个爸爸及妈妈的"小帮手"。当你独自一人在做事情时,如果你愿意比以前多花些时间来做家务或项目时,那么你就可以给你的小宝贝分配一点让他或她做起来开心的活,让他或她来"帮你一把"。比如擦小碟子,帮你洗车,捡地上的玩具,或扫一下家具上的灰尘。如果你的孩子对此比较勉强,也许这种事不适合他(或她)这个年龄阶段;但经常的情况是,他(或她)将非常渴望能参与到你所在做的事情中去。向孩子表达你对他或她所提供的服务的赞扬与感激,并且告诉家中的其他成员你的宝贝是多么好的一个小帮手。你有时甚至可能会发现,在这种孩子参与的情况下,一项工作完成得更快,因为孩子一旦忙起做事来,是不会分散你的注意力的。
孩子长到4岁或5岁时,就有了较强的自我意识,在这个年龄段的孩于可以提供真正的帮助了,例如帮助自己的同胞兄妹做些分给他们的家务,或在客人到来之前,帮助父母在家里进行一下"突击清扫"。对孩于的这种服务要给予关注,并且不断地予以赞扬。
鼓励你上小学的孩子时不时地自愿在教室中提供清扫服务,或者纯粹为了给别人提供服务而有意去做些默默无闻的工作。这有利于对出现大多数学校中的注重竞争起到平衡作用,而且能够真正体现服务的价值所在。
让你的孩子参加一些学校组织的公益活动。这有助于让孩子了解到为别人服务的乐趣与价值。在参加活动期间,孩子所培养出的那种思维及行动方式将有助于塑造他或她良好的品格,使其在自己一生中受益无穷。
当你上小学的孩子上到较高年级时,你应和孩子讨论一下服务与无私在与别人建立友谊中的作用。和他或她一起考虑一下给他或她的一个朋友提供某种服务。让孩子告诉你他或她的朋友对所提供的服务作何反应。如果反应并不是很好,那你就同孩子一道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向孩子建议再尝试一次。
同你接近青春期或正处在青春期的孩子一道,研究一下有关书籍上面是如何评价服务的,并理解一下这些书上有关服务的话的寓意。
拍摄一些你的孩子提供服务时的照片,或者摄制一些此类的内容。确保每次全家人合一起看家庭像册或家庭录像时,孩子的这些镜头都会受到人们的赞扬。
让家人确定一些大家都能参与其中的团体服务项目--或许是为个上了年纪的邻居打扫一下庭院,为一个孤身远在学校的熟人写封问候信,或赞助一个难民家庭。或者与你家所在地的志愿者活动中心联系一下,找到那些可能会需要你的家人提供一些帮助的组织。
每个月,对你孩子的"服务份额"以及你自己的"服务份额"加以估价,使服务能成为家人晚餐时经常谈论的话题。让你的孩子认识到,具有服务意识的人肯定会成为一个深受人们赞扬与拥戴的,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富有责任感,才能担当重任
所有成功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对自己的事业,对家人,对社会负有责任感。
可以说,没有责任感的军官不是合格的军官,没有责任感的员工不是优秀的员工。工作就意味着责任,没有不需承担责任的工作。一个人职位越高、权利越大,肩负的责任就越重。
到最需要你的地方去,做你必须做的事,时刻记住自己的责任,这样的人才能够成功。实际上,负责任、尽义务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
成功人士对家庭,对社会也负有责任感。他努力工作,既为了自己,也为家庭,也为社会。只有自己成功了,家庭才能过上向往的生活。只有自己事业成功了,才能更好地履行对社会的义务,促进社会的进步,帮助社会上其他的人。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曾经记述过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
一天,教师们正在谈论西西里岛发生的巨大灾难:地震彻底摧毁了墨西拿城,数千人丧生。一个大约5岁的儿童站了起来,走到黑板前写起来:"我感到很难过......"。我们注视着他,估计他将对发生的事情表示悲伤。但他继续写道:"我感到很难过,我只是一个小孩。"这实在是一种奇怪的言论。但这小家伙接下去写道:"如果我是一个大人,我就能够去帮助他们了。"
这个孩子的母亲平时在街头贩卖药草养家糊口。据说,孩子常常为劳累的妈妈捶背,因为他体谅妈妈走街串巷很辛苦。
每一位人格健全的孩子,责任感是十分强烈的。一个没有责任感的孩子什么事情也难以干成,任何事情也做不好。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要从点点滴滴的小事抓起,使他们逐渐做到对个人负责,对班级负责,对家庭负责,最终培养起对国家、对民族的强烈责任心,将来成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人才。具体说,父母应该从以下这些方面去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父母应为孩子做富有责任感的表率
父母是孩子社会行为习得的楷模。宋代思想家张载曾说:"勿谓小儿无记性,所历事皆不能忘。"父母在家庭生活中所表现的责任感的强弱,是孩子最先获得的责任感体验。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不仅是深刻的,而且是终身的。
对任何人来说,能做好的事而不去做,那是缺乏责任感;同样,对于尽自己的全力做不到的事而硬要去负责,则是滥用责任感。家长要经常反省自己,随时随地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如果家长经常对人夸海口,不去履行自己的诺言,时间长了,孩子也会悄悄模仿,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对自己说的话不承担责任。家长一定要加强自身的修养,要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这才有利于孩子将来成为有责任感的人。
◆把孩子看成平等的人
父母常常抱怨孩子在家里缺少责任感,不考虑父母的需求。其实,责任感和价值感是紧密相连的。一个人,只有看到自己的行为能对他人产生影响,能够得到别人的喜爱和尊重,他才能油然而生自豪的感受,并且从中增强自己的责任感。
还有一些父母认为:孩子那么小,懂得什么责任心?责任心是成年人才能够拥有的。这样的想法更是错误的。
3岁的托尼在妈妈眼里和其他的同龄孩子没有什么区别。有一年,因为爸爸工作调动,他们全家搬到了一座新的城市。托尼进了新的幼儿园,结交了新的伙伴。
两个月后,幼儿园要开家长会,邀请托尼的妈妈去参加。妈妈对这座城市还没有完全适应,也从来没有去过那家幼儿园。在去参加家长会的路上,妈妈半开玩笑地对托尼说,"托尼,在你们幼儿园里,我可是一个人都不认识,我有些紧张,到时候你可得帮帮我呀!""没问题!我认识那里的每一个人,包括那些每天接送小朋友的爸爸妈妈。" 托尼认真地回答。
托尼陪妈妈来到会议室,非常严肃地把妈妈介绍给校长以及其他老师,并且认真地将小朋友一一指给妈妈看,告诉妈妈他们的名字以及哪位是他的爸爸或妈妈。接着,托尼把妈妈带到一个沙发面前,并给她端来了一杯水,"妈妈,你先坐在这儿,我去趟厕所,一会儿就回来。"
你看,这就是3岁的托尼表现出来的价值感和责任感。
正是因为托尼的妈妈在无意之中,表现出了与托尼的平等关系,这才大大激发了托尼的价值感和责任感。妈妈告诉儿子,自己有些紧张,意味着妈妈信任托尼的品德:不会嘲笑他人的窘迫;妈妈希望托尼帮忙,意味着妈妈相信托尼的能力。
在亲子关系中,平等的前提是把孩子看做一个"独立的"人,有一定的智慧和能力,有一定的优良品德,也有一定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同时,他也有自己的困惑和情感需求。父母不是孩子的主宰,只是孩子的生活顾问、孩子的榜样。
◆没有独立性就不可能有责任感
一个没有独立性的人是不会有良好的责任感的。作为家长,要相信孩子有能力做好他想做的事。平时,可以多给孩子一些处理事情的机会:如洗自己的手绢、袜子;自己洗漱;自己收拾玩具,适当让孩子做一些家务活,这可以让孩子意识到他在家庭中的身份,使他在这个过程中形成自己对家庭的责任意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独立生活、独立思考、独立做事的能力会逐渐增强,对独立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他的责任意识也会随着独立性的增强而增强。
中国的很多父母对孩子太娇惯。在美国,孩子走路跌倒或不小心碰到身体的某个部位,一般家长都一笑置之,有的家长甚至还开开小玩笑。如果确实是碰疼了,妈妈也只是揉一揉,亲一亲:没关系,一会儿就不疼了。而中国的很多家长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做法,那就是,迁怒于其他物体。比如,是凳子绊倒了孩子,妈妈会说:"我们打凳子,害我们宝宝跌疼。"于是妈妈做势打凳子,而孩子因为转移了注意力,也就不哭了。这一招转移了孩子的注意力,妈妈觉得这招很灵:瞧,孩子不哭了!可是这一招有个很不好的长期效应,那就是,孩子认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转移责任。这样做,给孩子一个信息:以后有什么事情,都可以找到"替罪羊"。长此以往,很难期待这样的孩子有着极强的责任感,倒形成了推卸责任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