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十大文豪——李白
28083100000003

第3章 李白传(2)

过了天津桥,李白便在临河的一家客栈住下。向店主打听了驸马张的住址之后,便独自一人前去拜访这位驸马公。张是宁亲公主的丈夫,住在宁亲公主的府第中。这天赶得不巧,张不在,李白便将自己的名刺、在洛阳城中所住的地址,交给了门子,让他一定转交给驸马公。李白一看时间还早,就顺着大街,溜达起来。

李白边走边看,不知不觉来到了一座宫殿前。此宫殿巍峨壮丽,高大异常,这就是武则天所建的那座明堂。明堂原建于垂拱三年(687),后又改名叫万象神宫。是当年则天皇帝在这里受百官朝拜和举行庆祝大典的地方。开元五年(717),唐玄宗巡幸洛阳,看到这座万象神宫,比西京长安大明宫的含元殿还要高大壮丽,认为不合于旧制,有违于俭约之旨,因此下令拆改为乾元殿。开元十年(722),又改名叫明堂。

明堂宫门前,守卫森严。李白在宫门外徘徊,不得其门而入,正欲离去。正在这时,玉真公主的车驾来到宫前。在车驾后面,元丹丘骑马跟随,一眼就看见了李白,赶紧下马,紧握住李白的手说:“自从安陆一别,又有好几年没见面了,没想到今日在这里相逢了。”原来元丹丘在华山修道,与住在华山翠云宫修炼的玉真公主过往较密。玉真公主要来洛阳,他便也随玉真公主到洛阳来了。元丹丘将李白介绍给玉真公主,公主很高兴,请李白随他们一道进了明堂宫。

游览完毕,玉真公主问李白:可否写一篇赋,记下所见所感?

李白不假思索地说:“请拿纸笔来,我现在就可写出。”

玉真公主命手下人拿来笔墨纸砚,李白展纸濡墨,走笔作赋,其辞曰:昔在天皇,告成岱宗,改元乾封。经始明堂,年纪总章。时缔构之未集,痛威灵之遐迈。天后继作,中宗成之。因兆人之子来,崇万祀之丕业。盖天皇先天,中宗奉天。累圣纂就,鸿勋克宣。臣白美颂,恭惟述焉…………

李白笔走龙蛇,文不加点,洋洋洒洒,下笔万言,一下子就写了十多张纸。写完后,将笔一掷,把酒自斟。

玉真公主惊异地说:“太白先生莫非是神仙下凡?真不愧有七步之才,下笔万言,倚马可待!”她问李白道:“我将此赋献给皇上如何?他是最喜欢辞赋的。”

此语正中李白下怀,他向公主谢道:“那就拜托公主殿下了。”

玉真公主兴冲冲地带着李白的《明堂赋》和一卷诗作走进宫来,见了玄宗。玉真公主向唐玄宗禀道:“小妹今日进宫,是想向皇兄推荐一人才,此人学识出众,气度不同,才超扬、马,诗过曹、刘。”“噢,有这么厉害?此人是谁?”玄宗急问道。“西蜀才子李白!”

玄宗含笑地点了点头说:“朕知道此人。我还读过他的诗呢!”说着,他就背诵了起来。“‘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真是飘飘然有神仙之气啊。”

玉真公主说:“他不但诗写得好,他的赋写得更有气魄。”说着,她就把《明堂赋》拿了出来,对玄宗说:“这是他当着我的面,文不加点,一口气写下来的。”

玄宗半信半疑:“是吗,拿来朕看看。”他接过《明堂赋》念了起来:

而圣主犹夕惕若厉,惧人未安。乃目极于天,耳下于泉。飞聪驰明,无远不察。考鬼神之奥,推阴阳之荒。下明诏,班旧章。振穷乏,散敖仓。毁玉沉珠,卑宫颓墙。使山泽无间,往来相望。帝躬乎天田,后亲于郊桑。弃末返本,人和时康。……此真所谓我大君登明堂之政化也!

他一面看,一面不住地点头叫好。

念完之后还赞不绝口,连夸道:“实在是写得好。这分明是在赞扬朕的开元之治啊!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他问玉真公主:“李白现在何处?”玉真公主说:“此人正在洛阳城内。”玄宗回头对张说:“此人正是集贤殿学士的最佳人选,你说是不是啊,张卿?”

张早就听说过李白的才名,今日见玄宗如此欣赏夸赞李白,虽然心里不是滋味,但嘴上还是顺从皇帝的意思。

玉真公主说:“皇兄,小妹荐贤的任务就算是完成了。明天我就要回华山去了。”

玄宗笑着说:“玉真妹荐贤有功。回来封你重赏。”他又回头对张说:“张卿,朕命你速召李白进宫!”

张心中虽然不快,也只好遵命。

张第二天就亲自到客栈去找李白。不巧李白外出,没有见着。他回到宫内向玄宗复命,玄宗命他次日再去找。张垂头丧气地往宫外走。在宫门旁遇见了高力士。高力士问他:“李白若进了宫,将来还说不定会在你之上呢!”张说:“这是圣意,不去怎么办?”高力士说:“这还不好办?你只须照我说的去做。”说着便对着张的耳朵如此这般地说了一通。张听了高兴地连连点头。

此后,张把李白安排到少室山住下,谎称公主已回华山,让李白安心等待皇上召见。

李白在公主别馆一住就是二十多天。张从此再也没有信儿来,他又不敢离开此处,只好干等着。

正当李白在少室山的别馆中啼饥叫寒满腹抱怨之时,张正在忙着施展他的阴谋。张回到洛阳便向玄宗报告,说在洛阳城内怎么也找不到李白。玄宗疑惑地问道:“那他能到什么地方去呢?”张说:“臣以为他一个布衣百姓,没见过大世面,一听说天子召见,肯定是吓跑了。”玄宗哈哈一笑,说:“李白虽为布衣,我看他文才过人,有胆有识,这怎么可能呢?”张犹豫了片刻,进言道:“再不然,他就是恃才狂傲,有意欺君傲上。”玄宗显然有些不悦,说道:“他一介布衣草民,量他也不敢!”张见宗玄有些动怒,于是趁机进谗说:“陛下莫要小看此人,我看他的《明堂赋》,就颇有对圣上讥刺怨讽之意。”玄宗摇头说:“朕怎么就没有看出来呀?”“陛下,您想,这明堂本是武后娘娘当皇帝时所造的万象神宫,陛下却嫌它违于旧制,将它拆改成了乾元殿。而他李白却对明堂唱起了颂歌,这不是歌颂武后而怨刺陛下吗?”张巧舌如簧,对李白的《明堂赋》曲解了一番。

玄宗颇以为然地点了点头,但却说:“他不是在赋中也赞颂朕‘下明诏,班旧章,毁玉沉珠,卑宫颓墙’的俭朴节约之策了吗?”“这不过是他李白‘将以抑之,故先扬之’的手段罢了。”玄宗沉思了半晌,虽对张的话半信半疑,但显然已对召见李白失去了热情。他不置可否地说:“朕知道了,此事以后再议。你下去吧!”

张心中暗喜,心想,李白呀李白,你在公主别馆中做你的美梦去吧,想从我这儿面见皇帝,这一辈子休想!我要将你困在少室山,赶出洛阳城!

一个月过去了,李白在少室山别馆中等呀盼呀,怎么也不见张前来送信,现在不但没有了酒喝,连米也吃光了。他不能在这里等下去了。等天刚一放晴,李白便带着丹砂离开了少室山,回到了洛阳城。

一回到洛阳,李白便直接来到张府第门前。无论丹砂怎样擂门,怎样喊叫,也不开门。李白气得脸色发白,只好带着丹砂拂袖而去。

转眼间到了开元二十三年(735)春,李白虽通过关系找遍了在东都的王公大臣,可是那些显官达贵,不是拿着李白的诗赋虚赞几句,根本不给他办事,就是闭门不见。李白本来想直接找宰相张九龄,崔宗之说,当今皇上最讨厌的就是他,他不给你说话还好,要是让他推荐你,本来行的事,也不行了。

李白对自己在洛阳的遭遇,思来想去,愈觉得不是滋味。他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这时,一阵笛声,时高时低地由远处的夜空中传来,吹的正是《折杨柳》曲。幽犯的笛声,使他想起了临行时夫人抱着小女折柳相送的情景,不禁眼中流下泪来。他起身走出门外,望着春夜的满天繁星,在走廊中走来走去,口中吟道: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阳闻笛》)

此时他多么想家啊,他的娇妻爱女,在他的眼前晃来晃去。临行时,许氏夫人一再嘱咐,此次不论在洛阳能否得官,一定要早些回来。可是,他怎样去面见对他满怀期望的岳父呢?还有大舅子、二舅子那样的势利眼,会用怎样的眼光看他?在洛阳再坚持几天,也许能再找到门路。

五、醉草吓蛮书

大明宫含元殿上,清晨,百官入朝,肃立两旁。直到日上三竿时玄宗才驾至含元殿。贺知章欲出列上奏,这时宰相李林甫抢先奏道:“我皇神文圣武,天下承平,万方来潮。现有西域米国,贡献白鹦鹉一对!日本国献日本布三百匹!”紧接着侍御史、度支郎杨国忠出列奏道:“承吾皇恩德,天下一统,海内承平,天人感应,普现祥瑞。今淮南道献千年灵芝一株,河南道洛州献绿毛神龟一对,东都洛阳献并蒂白牡丹一株。”

这时,贺知章又欲上前启奏,忽然有一内使拿着一份文书,慌慌张张地进殿报道:“启禀陛下,现有西域两个番邦使者,口吐番语,态度傲慢,呈上国书一份。”

玄宗脸上有些不悦,说道:“将国书呈上来!”玄宗接过国书一看,脸上出现一片阴云,问道:“为何只有番文,而不见汉文副本?”

李林甫上前奏道:“启奏陛下,这番邦分明是藐视天朝,何不命人将他们轰了出去?”杨国忠则不同意贸然行事,他上前奏曰:“臣以为这样做不妥,万一他们是来进贡的呢,这岂不是贻笑于天下吗?”

玄宗点了点头说:“杨爱卿,就多劳你了,看看这上面写的是什么意思?”杨国忠面有难色,但还是接过来了。一看,上面全是蛇形鸟迹一般的文字,只好说:“臣不懂。”

玄宗看着李林甫问道:“李爱卿,你呢?”李林甫也只好接过来,看了之后,苦笑地摇了摇头。

这时高力士说:“安将军是个胡人,想来一定能够看懂此番书。”安禄山的头摇得像只货郎鼓似的,两手向胸前一伸,说:“臣自幼失学,大字不识一个。还是高将军比我的学问大。”玄宗惊讶地问:“力士,难道你能认识?”高力士连忙摇手说:“老奴也不认识。”

玄宗说:“想我天朝,济济多士,难道没有人能识这小小的番文国书吗?岂不让我大唐贻笑于天下?高力士,传示满朝文武百官!”番国文书在朝臣中传来传去,人人摇头,大殿中鸦雀无声,一片静寂。

玄宗大怒道:“难道你们都是些酒囊饭桶,白吃国家俸禄不成?”

这时,贺知章从朝列中走出,向玄宗奏道:“启奏陛下,臣荐一人,可识此番书!”

这下子可急坏了李林甫,他一向是个忌贤害能之人,如果真找到了一个能识番文的人,那将置他李林甫与众百官于何地,不是都成了窝囊废了吗?

玄宗喜出望外:“贺爱卿,快快奏来!”贺知章奏道:“臣所荐之人,才超扬马,文过子建,自幼出生西域,长于西蜀,能精通十几种番语文字。”“快说,这位才子是谁?”“他就是西蜀才子、诗人李白!”

李林甫问高力士:“高公公可知道这个李白?”高力士淡淡地回答:“就是玉真公主曾向皇上推荐的那位。”

玄宗闻之大喜:“你说是李白?他已经到京了?”贺知章回答:“是的,陛下。”“他现在何处?”“就住在公车府的招贤馆中。”

玄宗命曰:“高力士,速派人牵天厩御马,召李白入宫!”

天京御街上,一群内使簇拥着李白骑马入宫。李白骑在马上气宇轩昂,左右顾盼有神。天街两旁观者如堵,争睹大诗人李白的风采。

在殿上的唐玄宗,见李白英姿秀逸,光彩照人,不觉忘了帝王之尊,从御座上起身,前去迎接,并亲自下了三级御阶。

玄宗和李白携手走进了大殿,玄宗回到御座上,对高力士说:“给李爱卿赐坐!”

玄宗对李白说:“现有一番邦,上了一道国书,只有番文正本,满朝文武尽不能识。贺爱卿荐你能懂多国番文,卿要为朕解除国忧啊。”他转身命高力士:“拿国书来!”

李白接过番文一看,哈哈大笑,说:“这是西域的吐火罗文。此邦乃是西北一蕞尔小国,竟敢出语如此狂妄!”

玄宗命李白道:“他说些什么,念给朕听听。”李白用汉语念道:“唐皇听谕。”玄宗听此语一愣,面呈愠色。

杨国忠见机行事,见玄宗脸色有变,便马上跪到地上奏道:“陛下,臣请治李白的欺君之罪!”

李白问道:“这位大人,我李白照本宣译,何罪之有啊?”“你李白假借翻译国书之机,辱慢皇上!”“想来这位大人一定是认得这番文国书了,那么,你来看这国书是什么意思?”杨国忠无言以对。

玄宗说:“李爱卿,照实念来,朕赦你无罪。”李白继续念道:

“唐皇听谕:天地无私,育生万物。宇宙无私,并列万邦。唐为列国之一,为何自称天朝,居于列邦之上?我虽小邦,但水草丰美,兵强马壮。上下同心,志气盛旺。唐虽大国,但朝廷失德,上下离心,奸臣弄权于内,边将跋扈于外,生民失所,苍生涂炭。名虽曰大,外强中干是也。今请让出安西四镇,与我君管辖。如若不然,吾当挥师东上,与君会师玉门,饮马洮河。勿谓言之不预也!”

听此一番话语,唐玄宗气得面无血色,浑身发抖,勃然大怒:“真是胆大包天,狂妄之极!”

高力士见皇上动怒,趁机进言说:“陛下息怒,莫伤龙体。依老奴所见,此番国未必敢如此狂妄。”玄宗扫了高力士一眼。高力士继续说:“恐怕是有人在借此之机,指桑骂槐,侮蔑朝廷,讥刺圣上。”

玄宗用怀疑的眼光看着李白。贺知章胡须颤抖,为李白捏了一把汗。众朝臣都面面相觑。

这时,只听李白一阵狂笑,震得大殿梁上的灰尘乱飞。高力士被笑得心中发虚,问道:“你为何发笑?”“有人说,谗言如刀,可以杀人不见血,今日看来,果真不假。这位老宫官,你说我哪一处译得不实?哪一个字是我所加?”

贺知章奏道:“圣上,有道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李白确实是胸有奇才,他精通番语文字,绝不会有错。我贺某可以性命担保!”

“众爱卿不必争执。大敌当前,当以团结为重。”玄宗制止了殿上的纷争。

李林甫做出为皇上分忧的样子说:“既然吐火罗国出此狂言,难道陛下真的要给他让出安西四镇吗?”

玄宗征询李白:“李爱卿,你说呢?”李白对曰:“以臣之见,倒大可不必兴师动众,大动干戈,劳民伤财。圣人有云:兵者乃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我朝向以德政,抚四夷,来远人。臣以片纸之言,便可向他们讲清利害,说明道理,消此兵祸之灾。他们如若不听,一意孤行,我大唐再出兵也不迟!”玄宗同意李白的看法,他命李白速速草诏。

李白连饮了三杯御酒,手挥狼毫,飞龙走蛇地写了起来。先写了汉文正本,又写了番文副本。玄宗看了点头称赞,叫道:“高力士,传番使进殿!”

两个番使神态傲慢地进了大殿。玄宗命李白宣诏,李白朗声念道:“番使听旨:尔等边鄙小国,孤陋寡闻。误听谣言,便欲兴衅。我大唐开国,一百三十余年,国泰民安,马壮兵强。自太宗以来,以德立国,以义交邦。现有战马万匹,貔貅百万。以甲堆地,地可成山;投鞭入水,洮水可断。攻可使尔城夷为平地;战可使汝血遍洒天山。摧枯拉朽,所向无敌。远人威伏,万邦来朝。天下尊之为天可汗是也!以尔等小邦,犯我天朝,则无异于以卵击石,自取灭亡!念尔小邦无知,初犯天朝,我大唐以仁义为怀,慈悲为本,对尔等过错,既往不咎。如若再犯,定当严惩不贷。勿谓言之不预也!钦此!”

念完之后,李白将番文副本,掷向番使。番使看了之后,吓得脸色变白,他问身旁的贺知章,写番文诏书的是谁?贺知章告诉他说:“是天上下凡的谪仙人。”两番使听说后,初而颤,继而跪,最后则磕头求饶。在群臣的讥笑中,两个番使连滚带爬地逃出了宫殿。

玄宗大悦,亲自斟了一杯酒,递给了李白:“李爱卿,你真是天下之奇才呀,你是天上的星星,或是下凡的神仙?朕暂命你为翰林供奉,待诏宫中。将来再委你以大任。赏你西域国白鹦鹉一只,另赐你御酒一杯,以表对爱卿的敬意。”

玄宗又对贺知章说:“贺爱卿荐贤有功,真乃是当代之伯乐也!朕赐你御酒三坛,玉杯一对,以示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