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除因先天遗传、后天视近负荷、社会与环境因素等,还与体内缺乏微量元素有关,尤其是钙、锌的缺乏。相关数据表明,高糖、高蛋白饮食可促进近视的发生与发展。为了更好地防止儿童近视及近视加深,建议家长应在日常膳食中为儿童补充适当的钙、锌等微量元素。例如:鱼、虾米、虾皮、蟹、海藻、菠菜、骨头、大豆、核桃、花生等食物均富含钙;鱼、牡蛎、瘦猪肉、牛肉、羊肉、动物肝、肾、蛋类、可可、奶制品、花生、大豆、核桃、粗面粉等食物均富含锌。但是补充微量元素也必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有规律地进行,不能随便乱补,否则容易产生副作用。
孩子弱视怎么办
弱视不同于近视,是指眼球内、外部均无任何器质性病变,但是矫正视力不能达到0.9的情况。作为一种严重危害小儿视功能发育的眼病,弱视的高发期在4-6岁,小患者约占儿童总体人群的2%-5%。
最常见的原因,第一是孩子患有斜视,进而导致弱视。据统计,斜视病儿中约有半数存在弱视;在内斜视与外斜视两种类型中,又以内斜视伴发弱视者为多。
第二种原因是两眼的屈光度发育不一致,相差250度以上,物体反光进入两眼后形成的物象大小不同,大脑不能将两个物象“融合”成一个,继而引起视网膜“竞争”,导致大脑皮层对屈光度较高的一只眼进行抑制,最终形成弱视。
第三种原因是两眼屈光不正但又未能及时配镜予以矫正,由于视力的核心——眼底黄斑中心凹的视觉细胞得不到外来物象的充分刺激,造成中枢传导障碍,进而引起视力下降而导致弱视。这种情况多见于原本患有远视的病儿。
此外,某些眼病也可促成弱视发生。如3岁内患了角膜浑浊、先天性白内障、完全性上睑下垂等眼部疾患,致使光线无法进入眼内,“剥夺”了黄斑中心凹的发育“权利”,就会出现“剥夺性弱视”。
只要注意早期诊治,大部分病儿的视力可获增加甚至恢复正常。那么,如何做到早期发现呢?
1.红色绒球法
用一个大红色的绒球,在距离宝宝眼前20厘米处移动,正常情况下能引起宝宝的注视。此法适宜于出生1个月内的新生儿。
2.眨眼反射
医学上称为瞬目反应,在孩子出生2个月后,将一个物体突然移近其眼部时,会引起孩子眨眼。
3.追随运动
出生后2个月的孩子不仅能注视眼前较大的物体,还能在小范围内追随目标转动眼球。3个月时可随意注视或追随玩具,头也随之转动;5个月时,能分辨人的面貌,对喜欢的颜色表示欢悦。如果孩子不能稳定地注视目标,或表现出无目的地寻找,或眼球有节奏地摆动,表明视力有问题。
4.遮盖试验
交替遮盖两眼,观察小儿的动作。弱视患儿当被遮盖视力差的那只眼时,可能不会在意;而遮盖视力正常的一只眼时,多会用手推开遮盖物,或因看不清楚而烦躁哭闹。当然,上述试验仅供家长初步检测,疑有问题必须到医院眼科做视力检查。孩子的视力检查分为远视力与近视力两种,达到1.0或5.0为正常。但孩子的视力正处于发育期,故年龄不同其视力标准也不一样。
如果你的孩子视力明显低于正常标准,即属于弱视,应积极予以治疗。务必记住:弱视的治疗关键期为3-6岁,治愈率可达到90%以上。
常用的治疗方法:治疗弱视的方法包括散瞳验光、配戴矫正眼镜,消除抑制、训练融合功能,矫治斜视以及增视疗法等,需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由专科医生拟订方案。
1.遮盖法
用黑布或较厚的纱布遮盖正常眼,令孩子只用弱视眼看东西。若双眼均为弱视,不妨交替遮盖之。
2.精细手工法
训练孩子用弱视眼做一些精细手工,如刺画、绣花、穿针、剪纸等。增视法的原理在于通过加大弱视眼的用眼力度,增加光线的刺激,来达到促进视力发育的目的。两种方法配合使用效果更好。
传染性眼病怎样护理
1.清洗眼睛。眼部有分泌物,要用消毒棉球浸泡淡盐水擦洗,每天2次。擦洗时从眼睛外侧向内侧(鼻侧)擦洗,直至分泌物擦干净为止。另外,棉球用过一次后不能再用。
2.上眼药。给孩子滴眼药水前,先把手洗干净。让孩子仰卧在床上,较小的孩子可让爸爸帮忙把头部固定住。站在孩子的一侧,让孩子的眼睛向上看,如果他听不懂,可以用一个玩具吸引他。用拇指和食指轻轻分开孩子的上下眼皮,或者用无菌棉签轻轻拉下眼睑,暴露出下结膜囊,将眼药水从内眼角滴入。滴入后稍稍提起上眼皮,使眼药水充盈整个结膜囊。放下上眼皮后,用棉签轻压内眼角2~3分钟。
3.不要用纱布包住眼睛。因这样会使眼部的温度增高,湿度增大,便于病菌生长繁殖而加重病情。眼药水与眼药膏不要一起用,白天滴眼药水,晚上用眼药膏。
4.饮食要清淡。多吃新鲜蔬菜、豆制品,不要吃巧克力、糖果及刺激性强的食物。
特别提醒:孩子的眼部组织十分柔嫩,黏膜血管丰富,对药物吸收非常快。虽然氯霉素眼药水中的氯霉素含量很低,也会被孩子迅速吸收。孩子的肝肾功能发育不健全,肝脏缺乏分解、破坏氯霉素的葡萄糖醛酸转移酶,肾脏对药物的排泄能力也较差,所以幼小的孩子如果长期频繁地使用氯霉素眼药水,可通过局部黏膜迅速吸收并在血液中储积。如果孩子是过敏体质,氯霉素还可能影响其骨髓造血系统,引起进行性贫血、出血倾向和反复感染,甚至诱发再生障碍性贫血。因此,一般情况下,不应给孩子使用氯霉素眼药水。
预防传染性眼病的10个对策:
1.在红眼病流行期间,尽量少带孩子去有传染源的公共场所,比如游泳池。如果班里有小朋友患有红眼病,那几天最好别送孩子上幼儿园。
2.每次带孩子外出回来后,要用香皂给他洗手。外出时间较长时,带上消毒湿纸巾,经常给他擦手。
3.给孩子勤洗手、勤剪指甲,不要让孩子用手揉眼睛。
4.大一点的孩子自己洗脸时,让他(她)先洗干净手再洗脸。
5.戴防护水镜游泳,并在游泳后点滴抗生素眼药水或磺胺眼药水。因为水是眼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
6.家里要做到每人一盆、一巾,不要混合使用,毛巾用后挂在通风处。
7.家里如果有人得红眼病或沙眼,必须对其用过的东西严格消毒。
8.检查孩子眼睛时先洗干净双手,避免交叉感染。
9.带孩子出去旅游时,最好自备毛巾,并用流动的自来水冲洗。
10.一旦风沙刮入眼内,要帮孩子轻轻吹出,或用水冲出,不能用脏手或手帕等擦拭,也不要让孩子使劲揉,以防角膜受损伤或传染源趁机侵入。
给孩子补铁四妙招
新生儿体内的铁来自母体,量很有限,仅够出生后四五个月使用,体内的铁含量跟宝宝的胎龄成正比,胎龄越长,体内的铁就越多,早产儿更要特别注意铁的补充。不管宝宝是否是纯母乳喂养,都要特别注意额外补充铁,因为母乳中的含铁量低,100克母乳含铁量一般只有0.5毫克,缺铁可发生缺铁性贫血。
缺铁症状:
1.脸色苍白,少微笑。
2.精神倦怠、食欲不振。
3.容易感冒、口腔炎。
脸色苍白多数是由于贫血引起的,还可以观察宝宝的口唇、眼睑、手掌是否苍白,宝宝的表情与体内钙、镁、磷、铁、锌等营养成分的含量有关。缺铁的宝宝很少微笑。由于含铁血红蛋白是氧气搬运工,一旦缺铁就容易造成供氧不足,进而影响人体的机体免疫力。使铁、锌、铜等微量元素代谢在体内失去平衡,从而影响小肠对锌、镁等其他微量元素的吸收,使机体免疫功能降低。
婴儿每日需要铁的供给量为10mg,在天然食物中,有大量含铁的果蔬肉类,可以通过它们获得足够的铁,食补是最安全的方法。
1.多吃富含铁元素的食物
食物中的铁有两种存在形式:非血红素铁及血红素铁。非血红素铁主要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由于受其它食物成分的干扰,吸收率极低,米面中铁的吸收率只有1%~3%。血红素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不受其它食物成分干扰,吸收率较高,如肝脏中铁的吸收率达10%~20%。
2.多吃促进铁吸收的食物
维生素C可以促进铁的吸收,维生素C是一个强还原剂,能使食物中的铁转变为能吸收的亚铁,猕猴桃、柑橘、橙子、西红柿等果蔬都富含维生素C。
注意:饭前饭后喝茶会抑制铁的吸收。
3.吃强化食物
在奶粉、米粉、豆浆中,有很多都是特别添加了铁的,“铁”的强化食物中,食物标签上都有特别注明,选择合适购买的就可以。
4.用铁锅、铁铲等烹调食物
以铁锅烧煮食物,这样可使铁锅脱落下来的铁粉与食物相结合,增加铁的摄入。
注意:补铁莫过量。过量容易造成铁中毒,可能直接腐蚀胃肠粘膜,以致出现呕吐、腹泻、黑便、腹痛和胃肠炎等症状。过量还容易使铁、锌、铜等微量元素代谢在体内失去平衡,从而影响小肠对锌、镁等其他微量元素的吸收,使机体免疫功能降低。
如何给孩子补锌
锌是人体25种必需元素之一,虽然在人体中的含量很少,只有1.4-2.3克,但其功用非常重要,它参与体内70余种酶的合成。体内缺锌,许多生理功能都会受到影响。不仅会导致生长发育的停滞,而且会影响免疫防卫、创伤愈合、生殖生育等生理功能。同时,儿童缺锌会出现各种疾病,不但身材矮小体重不增,而且皮肤粗糙、毛发黄软且干枯,还会损害其味蕾功能,使味觉发生改变,出现饮食无味,厌食和异食。有的儿童喜欢吃火柴棍、生面粉、泥土、砂粒、纸皮和烟头等,就是缺锌所致。此外,儿童缺锌还容易患感冒、肺炎和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
若在胎儿和乳儿期缺锌,还会造成智力发育障碍。动物和人体的实验都证实,若母体在孕期缺锌,其所生的后代就会出现畸形,并出现神经系统功能的改变。
虽然母乳中锌的含量比牛奶所含的低,但其生物利用率高,因此纯母乳喂养儿4个月之前很少患锌缺乏症。研究表明,母亲的膳食可影响母乳中锌的含量。因此,乳母应注意膳食平衡,摄入含锌较多的食物,如除鱼之外的海产品等。
不同月龄阶段,婴幼儿对锌的需要量有所不同,出生至半岁婴儿每日需摄入3毫克锌以达到身体所需;7-12个月的婴儿每日需要摄入锌5毫克;1-10岁的儿童每日需摄入10毫克锌。但由于儿童膳食营养的不均衡,大多数儿童每天只能摄入锌5毫克左右。况且人体吸收能力还有差异,因此,儿童缺锌是较易发生的。
造成缺锌的有关因素是:
1.双胎、早产及营养不良儿易发生缺锌。
2.人工喂养儿易发生缺锌。
3.小儿偏食、挑食、忌口、常吃零食等易发生缺锌。
4.单纯依靠静脉补液或服用金属螯合剂(如青霉胺)可致急性缺锌。
临床表现:
1.食欲差或厌食,味觉减退。
2.生长速度减慢,身材矮小,消瘦,下肢水肿。
3.免疫功能降低,容易患呼吸道感染与腹泻。
4.皮肤与粘膜交界处(如口腔、肛门,生殖器)及眼、鼻和肢端可见经久不愈的、对称性皮炎。
5.大孩子可出现性成熟障碍。
6.少数小儿可有异食癖,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脂肪吸收不良及抗维生素A性夜盲症。
预防措施:
1.初乳含锌量为成熟乳的6-7倍,故应早开奶。
2.防止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等不良习惯。
3.补充各种含锌丰富的食物,锌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如瘦肉、肝、鱼、蛋黄等。植物性食物及水果中含量极少。
一、治疗方法:短期治疗
1.口服硫酸锌,2-3个月为一疗程。
2.单纯静脉补液者应加补锌。
3.消除引起缺锌的各种原因。
注意:葡萄糖酸锌不必长期服用,因为一种微量元素的补充会导致令一种微量元素的吸收减少。
二、长期治疗:食补
儿童缺锌可通过以下四种食疗方法弥补:
1.吃三豆粥
取绿豆、黑豆和赤豆适量,加少许米洗净后同煮,煮烂后加入甜味或咸味便成。
2.吃猪胰泥
将猪胰脏洗净切开后,用刀转刮成泥状,再加入少量油、盐、生粉和味精等调味品拌和,蒸熟即可食用。
3.吃果子糊
将栗子肉研成粉末,用栗子粉适量加水及及糖,或加入少许米粒煮成稀糊状即可。
4.吃苹果泥,喝苹果汁
将苹果用水洗净削皮,再用汤匙轻轻将苹果刮成泥便成苹果泥,也可以蒸热后再食用,如再用水煎煮取汁便成苹果汁。
此外,大豆、牛肉、牛乳和各种鱼类食品含锌也很丰富,可以让缺锌儿童适当吃一些。而且要少给孩子吃反复加工、过于精制的食品。母乳中锌的生物效能比牛奶高,因此,提倡母乳喂养,也是预防缺锌的好途。
孩子误食异物怎么办
孩子异物卡喉,最保险的办法是尽快把孩子送到医院。在这个过程中尽量让孩子安静下来,否则只会加重危险。
针对这种情况,专家提示道:“一些孩子刚吞入异物时会咳嗽,过了一会儿就不咳了,父母觉得异物已经咳出来了,其实这种‘侥幸’的概率只有2%。如果孩子的喉咙口还有‘呼噜噜’的声音,或者偶然还会咳嗽几声,就说明异物仍卡在原处,还是可能发生危险。”
如果孩子被果冻等较大异物卡住后,会立刻出现憋气、呼吸窒息等症状,送医院已经来不及了,应争分夺秒开始自救。3岁以下的孩子,可以把他倒着拎起来,用力拍孩子的背部,让他把东西咳出来;大一些的孩子,可以从背后抱住孩子,用力挤压其腹部,用气流把异物冲出来。
需要提醒的是,误吸异物后一定不要给孩子喝水,这样非但不会把异物冲下去,还可能引起再次呛咳,而且如果孩子需要进行手术取异物,喝下去的水可能会使孩子在麻醉时发生呕吐,有造成窒息的危险。
怎样给宝宝防治蛔虫病
蛔虫病流行很广,是最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以乡村儿童发病最多。成虫寄生在小肠,一般症状轻微或无,儿童或体弱者可有不思饮食、偏食、异嗜癖、腹痛,久之会造成营养不良。病人和带虫者小肠中寄生的成虫卵随粪便排出,特别是小儿随地大便,造成家庭内及其周围环境污染。用新鲜人粪施肥可污染蔬菜。食用污染了蛔虫卵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和饮水等)后便受到感染。
小儿常在地上爬玩,有的习惯将手指放入口中;或通过污染的玩具将虫卵传入口中。虫卵进入易感者的消化道后发育成蛔虫而发病,所以预防蛔虫病要把握好病从口入这一关。应对病人和易感者定期检查,发现大便蛔虫卵阳性者,即须服药治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不吃不清洁的食物,搞好家庭饮食卫生,凉菜加工前应认真清洗干净。教育儿童、帮助幼儿改进个人卫生、勤剪指甲、勤洗手、不随地大便。
六、安全自救金点子
——减轻痛苦,消除灾难,赢得生命
日常生活中的快速止血方法
创伤包括皮肤破损、血管及神经断裂、骨折等,出血非常常见,其中肉眼可见的叫外出血,只要不是大动脉出血,得救的机会就比较多。内出血不易判断,当出血量达到一定程度,伤者会休克、疼痛。
四种常用的止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