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2~3岁宝宝教养全程宝典
28102400000020

第20章 宝宝的日常护理

宝宝外出“三暖一凉”

3岁后,宝宝的外出机会越来越多了。冬季外出时,爸妈总是怕宝宝冻着,穿得厚厚的,其实只要抓住几个要点,就可以既保暖又轻松:背暖,这样可以预防疾病,减少感冒,但“过暖”反而会因出汗使背湿凉而患病。肚暖,当冷空气直接刺激宝宝腹部时,会使宝宝脾胃不能正常运转,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所以,“肚暖”很重要。足暖,脚部是阴阳经穴交会之处,宝宝的手脚保持温暖,才能保证身体适应外界气候的变化。头凉,中医认为,头部最容易“上火”,宝宝经由体表散发的热量,有1/3是由头部发散的。所以宝宝保持“三暖一凉”则必定神清气爽,气血循环顺畅。

红药水、紫药水、酒精不能乱用

你的宝宝常会因玩耍而磕破皮肤,每到这时,面对红药水、紫药水和碘酒,你怎么选择呢?

红药水又称红汞,其杀菌力比碘酒弱。由于刺激性小,故常用于比较清洁、新鲜、浅显的皮肤小伤口,不宜用于大面积伤口。

紫药水又称龙胆紫,杀菌力介于红汞与碘酒之间,因其刺激性小,无毒性,最适用于新鲜浅表的皮肤创伤,小面积烧伤及口腔、阴道等黏膜的感染。不可用于大面积和深度烧伤及已经化脓的伤口,因为紫药水具有“把干”作用,用后易结痂,使结痂下的积脓排不出来,加重感染。另外,需要观察伤口变化时,也不要涂抹紫药水。

碘酒又称碘酊,杀菌力强,被带锈的铁器刺伤的伤口或带泥状的伤口清洗后,用碘酒消毒效果最好。但其刺激性较大,不能用于破损较深的伤口和口腔、鼻腔、阴道、肛门等黏膜处的消毒。

宝宝护齿应从乳牙开始

正确保护宝宝的乳牙:

长出乳牙。人一生中共有两副牙齿:乳牙和恒牙。最先长出的是乳牙,乳牙共有20颗,出牙有先后顺序。最先萌出的是下腭的2颗中切牙,然后是上腭的2颗中切牙。出第1颗牙的年龄每个宝宝都不一样,早的4个月就开始了,迟的可到10~12个月,平均是在7~8个月龄出牙,以后陆续萌出,到2岁半时20颗乳牙出齐。6岁以后开始脱乳牙换恒牙。

有些父母看到人家宝宝出牙了,自己的宝宝还不出牙就感到非常奇怪,一般地讲,只要在周岁前能萌出1个牙齿来都不算出牙太迟。如果1岁后还未出牙就应该去找儿科大夫检查一下,看是不是有缺钙、缺碘等毛病。最好进行补钙和补碘了。

保护乳牙。宝宝在6个月左右就开始出牙,到2岁左右萌出全部乳牙,大约有20颗。乳牙一般持续6~10年时间,这段时间正是宝宝生长发育的高峰时期,如果牙齿不好,会影响宝宝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妨碍健康,还会影响到宝宝的容貌和发音。因此,必须十分注意保护乳牙。

在胎儿期就开始乳牙发育,乳牙的好坏一般决定于母亲妊娠期的营养。在乳牙萌出后,应注意以下问题:

时常保持口腔清洁。宝宝期虽然用不着刷牙,但每次进食后及临睡前,都应喝些白开水以起到清洁口腔、保护乳牙的作用。

保证足够营养。及时添加辅食,摄取足够营养,以保证牙齿的正常结构、形态以及提高牙齿对齿病的抵抗力。如多晒太阳、及时补充维生素D可帮助钙质在体内的吸收。肉、蛋、奶、鱼中含钙、磷十分丰富,可以促进牙齿的发育和钙化,减少牙齿发生病变的机会。缺乏维生素C会影响牙周围组织的健康,所以要经常吃些蔬菜和水果,补充所需的微量元素,其中纤维素还有清洁牙齿的作用。饮水中的微量元素氟的含量过高或过低时,对牙齿的发育都是不利的。

宝宝护理“十不宜”

1 不宜喝酒:宝宝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新生的细胞占优势,如果染上了喝酒的习惯,正在分裂的细胞就会因受酒精的侵害而埋下病根。自幼喝酒的小孩,心血管病的发病率高于一般人的发病率。经常喝酒的宝宝还会患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等疾病。

2 不宜烫发:宝宝头发细密娇嫩,烫发受热会损伤角质层,以致头发皮脂减少,弹性强度下降而被损伤。

3 不宜涂口红:口红是用羊毛脂、蜡质和染料制成的。羊毛脂能吸附空气中的灰尘,而灰尘会沾有各种病菌。这些物质进入人体内,可引起疾病。

4 不宜睡弹簧床:宝宝的骨骼较松软,可塑性大。如果长期睡弹簧床,会妨碍脊柱的正常生长,破坏脊柱的正常生理性弯曲,易引起驼背、脊柱畸形或腰肌劳损。

5 不宜穿皮鞋:宝宝足骨发育的可塑性较大,如过早穿皮鞋,容易导致脚的畸形。皮鞋弹力差,伸缩性小,硬度大,易压迫脚部神经和血管,影响脚掌和脚趾的生长和发育。若皮鞋过大,还会使脚部韧带过于伸展,影响足部的稳定,造成足部下陷乃至形成扁平足。当然,女孩更不宜穿高跟皮鞋。

6 不宜戴有色眼镜:现在宝宝太阳镜的镜片大多是有机玻璃或透明彩色塑料片,工艺粗糙,厚薄不均,屈光不正,透明度差,着色不匀。戴上这种眼镜,会加重眼睛的调节负担,引起视神经疲劳,促使视力减退,久而久之,会造成近视。

7 不宜戴立体声耳机:宝宝的听力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鼓膜中内耳及听觉细胞都比成年人娇嫩,对声音的敏感度较强,而辨别声音的能力却比较差,易引起听觉疲劳。给宝宝戴上立体声耳机,外耳道口被封闭,声音直接传到鼓膜,声压没有缓冲和回旋的余地直接刺激听觉,时间长了,就会使宝宝的听觉不敏感。

8 不宜跳“迪斯科”舞:医学专家认为,迪斯科舞节奏强烈,宝宝自控能力差,容易扭伤摔倒;宝宝(特别是宝宝)骨骼尚未成熟,跳迪斯科舞,对生长发育也不利。加之,跳迪斯科舞须频繁扭颈、摆臀,很易出现脑缺血和晕厥;严重的会拉伤脊髓神经,造成所谓“迪斯科舞蹈病”。因此,不论是家长,还是宝宝园老师,都不宜诱导、怂恿宝宝跳迪斯科舞。

9 晚餐不宜过少:“晚餐要少”,是对成年人和老年人讲的,但对于正处于生长发育旺盛的宝宝来讲,则是不适宜的。宝宝晚餐的热能,应占全日摄入总热能的40%以上。要让宝宝吃饱,多吃些新鲜蔬菜及蛋白质丰富的食品,如鸡蛋、瘦肉等,但不宜吃高脂肪食物。肥胖的宝宝,明显超重或父母有肥胖症、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等病史者,可贯彻“晚餐要少”的原则,但不宜过少。

10 不宜做倒立运动:一些天真活泼的宝宝,喜欢做翻跟头、倒立运动,有的父母还会帮助宝宝做倒立。但倒立活动对宝宝是有害的。因为宝宝倒立时,可造成颅压升高,其视网膜的动脉压也随之上升,结果可能引起一时性视野缺损,严重的可导致眼睑出血。虽然宝宝眼压调节能力较好,但若经常倒立或每次倒立时间过长,将损害其调节能力,带来一些不良后果。

喂药不宜捏着鼻子

宝宝生病时常不肯吃药,有些父母就捏着病儿的鼻子往下灌,这样往往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轻则使病儿发呛,重则使药物镶嵌在病儿气管上端,引起窒息、死亡。

为什么捏着鼻子喂药会造成这样严重的后果呢?因为在人体咽部下端有气管和食道,气管起始处有一块“会厌软骨”。在人们进行呼吸、说话、唱歌等活动时,它会自然张开;当进行吞咽时,它便会自然关闭,以防止食物进入气管。当病儿不肯吃药时,往往会以哭闹表示反抗,这时父母捏着鼻子强喂,他就会哭闹得更厉害,软骨必然会大开,如果强行把药喂下去,药物极易进入气管。若喂下去的是药水,就会使病儿发呛;若喂下去的是药片和胶囊,就会堵塞气管,这样,若是药物进入肺部,则会引起肺部疾病;要是药物嵌在气管不入肺部则会造成窒息。抢救稍不及时,就会造成死亡。

给宝宝进行安全教育

1 防止意外教育:要告诉宝宝,什么东西是会给他带来伤害的。宝宝都喜欢登高爬低,虽然他们对高也有恐惧,但好动与好奇,又常使他们在玩耍中忘了危险。爸爸妈妈要常提醒宝宝,不去危险的地方,不做危险的动作。在室外活动时,要让宝宝知道躲避汽车。不要在小区的马路中间玩,不要在横穿马路时猛跑,要告诉他车来后躲避的方式。

2 防止走失教育:在宝宝刚学会说话时,就要告诉他家庭地址、爸爸妈妈的姓名、自己叫什么,再大一点,最好能让宝宝知道爸爸妈妈的电话和单位。如果注意教育,3岁内的宝宝完全可记住上述内容。当宝宝在公共场合玩耍时,爸爸妈妈应在一旁看护,如一时有事,也要托付他人,并告诉宝宝不能跟不认识的人走,即使是熟人,在爸爸妈妈不在的情况下,也不要跟他离开。

3 防止伤人教育:宝宝在与小朋友一起玩耍时,常会不知轻重,有时就会伤着对方或被对方伤害。宝宝在动手打架时,就会真的狠狠打,使对方受伤甚至致残。所以要教育宝宝尊重生命的观念,在平时讲故事时,应给他灌输这方面的内容。

4 分清鲁莽和勇敢:宝宝尚小,往往分不清什么是勇敢,什么是鲁莽,特别是现在不少动画片,打打杀杀的镜头颇多,宝宝理解能力差,看到这些镜头会认为是可行的而加以模仿。所以宝宝鲁莽地要做什么危险的事时,要及时想办法防止出危险,并妥善处理。

安全教育是让宝宝有避害意识的教育,是让宝宝明白遇到危险该怎么做,是一种积极的预防手段。要使宝宝心里真正明白,才能达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