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
所在朝代战
生卒年月前400-前319
在位时前369-前319人物简介
魏惠王魏魏武侯子。公元前369年即位,即位后开始实行变法,使魏国进入鼎盛时期,但在以后的战争中,大败于齐国,魏国开始走向衰弱。
变法强国在魏惠王还没有即位之前,魏国的魏文侯就任用李悝实行变法,魏国开始强盛起来。魏惠王即位后,进一步实行改革,使魏国更加强大。
改革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兴修水利,开发川泽。从黄河开凿运河,再开沟渠引水灌田。
二、开创选拔“武卒”的制度。采用按一定标准考选的办法来选拔“武卒”,并免除全户赋役和田宅赋税。
三、控制交通和修筑长城。
魏惠王还招纳贤才,锐意整顿军队。
变法使国家强盛起来,一些有才能的人纷纷前来投奔,魏国着名的思想家惠施和经济思想家白圭以及当时着名的军事家庞涓,就是这批人才中的杰出代表。
扩张使国运走向衰弱
随着国家的发展壮大和军事力量的不断加强,魏惠王开始向外扩张,不断地对外用兵。
公元前365年,魏惠王发兵伐宋。公元前362年,又出兵伐韩、赵两国,魏军败韩、赵军于浍(今山西翼城东南),但不久被秦军打败。
公元前354年,魏军又被秦军大败于元里,并失少梁(今陕西韩城南)。次年,魏惠王派庞涓率军攻赵国,围邯郸,后被齐国田忌、孙膑战败于马陵(今河南范县西南,一说今河北大名东南)。
由于连年战争,再加上在秦、齐等国夹击中不断惨败,公元前334年,魏惠王不得不采用相国惠施“以魏合于齐楚以按兵”的建议,率韩国等小国国君赴徐州(今山东滕县东南)朝见齐威王,同时齐威王亦承认魏惠王的王号。魏、齐接近,使齐国停止了进攻,但秦国以魏为心腹大患,还是不断攻魏。
公元前330年,魏军被秦军战败于雕阴(今陕西甘泉南),迫使魏惠王献出河西之地。次年,秦军又攻占魏国的汾阴(今山西万荣西南)、皮氏(今山西河津西)、焦(今河南三门峡市西)、曲沃(今三门峡市西南)等地。
为了联合他国抗秦,公元前325年,魏惠王又和韩威侯相会于巫沙,并尊韩威侯为王(即韩宣惠王)。同年,他又与韩宣惠王及太子入朝于赵国。次年,魏惠王又和齐威王相会于鄄(今山东鄄城县北)。魏惠王两次会见齐威王,态度都很谦卑,希望与齐联合抑制秦国。但这并不能制止强秦的进攻。
同时,南面的楚国为了逼魏惠王废太子嗣,立流亡在楚的魏公子高为太子,于公元前323年发兵进攻魏军,魏军战败于襄陵,楚军夺取8个邑。次年,秦国又攻取了魏国的曲沃、平周(今山西介休)等地。这时魏惠王认为惠施联齐、楚抗秦策略是失败的,决定采用秦相张仪“欲以秦、韩与魏之势伐齐、荆(楚)”的策略,并放逐了惠施,起用张仪为相。而张仪的真正目的是“欲令魏先事秦而诸侯效之”,即其连横策略。
公元前319年,魏惠王又在齐、楚、燕、赵、韩五国支持下,放逐了张仪,任用倡导合纵的公孙衍为相。魏惠王对外忽纵忽横,军事上树敌过多,使国势迅速衰落下去。
动应在苏秦之前,是战国时期着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战国时,列国林立,诸侯争霸,割据战争频繁。各诸侯国在鬼谷洞遗址的壁画,画的是鬼谷外交和军事上,纷纷采取“合级连横”的策略。或“合级”,“合子和其弟子苏秦张仪众弱以攻一强”,防止强国的兼并;或“连横”,“事一强以攻众弱”,达到兼并土地的目的。张仪正是作为杰出的级横家出现在战国的政治舞台上,对列国兼并战争形势的变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庞涓(?一前341年),战国时魏将,曾与孙膑同学兵法。公元前354年,他率军围困赵都邯郸。次年齐救赵,采用孙膑的策略,诱使魏军兼程赶回应战,在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南,一说在山东荷泽市东北)中伏,庞涓大败。
公元前342年,魏军攻韩,次年齐又救韩,还是采用孙膑的策略,直趋魏都大梁,旋即退兵,诱使魏军兼程追击,在马陵中伏大败,庞涓自刎而死。
张仪(?一前310年),魏国贵族后裔,学级横之术,主要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