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读帝王故事知中国历史
28119500000024

第24章 秦二世风胡亥——龙宦官杀良臣

人物档案

所在朝代战

生卒年月-前

在位时间前311-前279

人物简介

燕昭王姬职,燕王哙的庶子,公元前311年即位。他即位时,燕国在战国七雄中最小,屡次败于齐国,燕昭王发誓报仇,他以重金求贤才,招到乐毅等人。公元前284年,燕国联合赵、楚、韩、魏诸国大举伐齐,大败齐军,攻下齐城70余座。

金台招贤

燕昭王即位后,为了使燕国强盛起来,并且报齐国入侵燕国及杀父之仇,他到处招贤纳士。

一天,他去拜访贤人郭隗,并向郭隗虚心求教。

郭隗向他讲了个“千金市骨”的故事:古时有个国君,最爱千里马,他派身边的近臣带着千金去买千里马,结果近臣却用500金买回了一匹千里马的骨头,回来向国君复命。国君为此大怒,质问他为何浪费重金买回一具没有用处的马骨头。近臣回答说,以重金买死马骨乃是千古未闻之事,死去的千里马尚能有人出高价购买,何况活着的千里马呢?有千里马的人必定会送上门来。结果不到一年,国君竟得到了好几匹千里马。

郭隗讲完这个故事后说:“大王一定要征求贤才,不妨把我当马骨来试一试吧!”

听完了郭魄讲的话,燕昭王决定米用郭魄的建议,在燕下都修建了一座黄金台,台上放置黄金,作为聘礼。他拜郭隗为师,请郭隗住在黄金台上的招贤馆,赐万金,并派人到各地张榜招贤。

果然,有才能的人纷纷来投奔燕国。军事家乐毅从魏国而来,思想家邹衍从齐国而来,政治家剧辛从赵国而来……一时间群贤毕至,人才济济,燕昭王量才器使,人尽其能;同时实行各项改革,与百姓同甘共苦。燕国很快强大起来,终于打败了强大的齐国,替先王报仇雪恨,洗刷了国耻。

乐毅破齐

燕昭王采纳乐毅的“趁齐与诸侯不和、争取联合诸侯破强齐”的建议,开始了他的扩张之路。

公元前285年,秦昭王分别与楚、赵之君相会,第二年,又与韩、魏两国之君相会。燕昭王则入赵,拜会赵惠文王,诸侯联合攻齐的局面迅速形成,各国均同意出兵。公元前284年,燕昭王拜乐毅为上将军,兼佩赵国相印,率燕、韩、秦、赵、魏五国兵马,合纵攻齐。楚则以救齐为名攻齐南部,实为夺回原被宋占的淮北地。

齐军苦于连年征战,斗志消沉,而齐湣王却以不战即斩首、掘祖坟来威逼将士出征,更使将士离心。联军猛攻,触子战败逃亡,副将达子收拾残兵败将撤至靠近临淄的秦周(在临淄雍门西)驻屯,而齐湣王仍拒绝达子请求其犒劳将士的要求,齐军士气愈加低落。面对强大的敌军,齐军很快便土崩瓦解,达子亦战死沙场。

乐毅马上遣还秦、韩之师,派魏军攻占宋地,赵军攻取河间(今河北献县东南),并亲自率燕军深入齐国腹地。燕臣剧辛反对燕军深入,认为燕胜乃是借诸侯之力,不如趁此夺取齐国的边城,这样才是长久之计。

乐毅认为齐军主力被歼,齐湣王统治残虐,燕军应乘胜灭齐,若错失良机,齐国一旦得到喘息振作起来,对燕又将构成威胁。遂率军攻占齐都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齐湣王出奔至莒(今莒县),被楚将淖齿所杀。燕军将齐国的祭器宝物全部带回燕国。

燕昭王亲至济水劳军,封乐毅为昌国君。乐毅入齐后,严明军纪,禁止掳掠,宽赋税,除暴政,给齐吏封地赐爵以笼络人心,因此所到之处,齐军皆望风而降。

为全面攻占齐土,燕军又兵分五路:左军渡过胶水(今胶莱河),攻取东莱(今山东半岛东北部);前军沿泰山东麓攻至东海边,占领琅邪(今山东半岛东南部)右军沿河水、济水攻占阿(今山东阳谷东北)、鄄(今鄄城北)而与魏接壤;后军走北海(今淄博东北沿海一带)一路,攻取千乘(今高青东北);乐毅自率中军坐镇临淄以节度诸军,半年内攻下70余城。

燕国君臣苦心筹谋,加深并利用齐与诸侯的矛盾,把握时机,合纵攻齐;燕军连续作战,军事与政治并用,攻心与攻城相结合,一举摧破强齐。齐国经此沉重打击一蹶不振,齐、秦对峙的局面遂告结束。

郭隗,战国时期燕国(今保定满城县)人,燕国大臣、贤者。

昭王为报齐灭燕之仇,并复兴燕国,拜访郭隗,求计问策。郭隗以古人千金买骨为例,使昭王广纳天下贤才,建筑“黄金台”,尊郭隗为师。此举天下震动,各国贤士争相奔赴燕国,着名的有魏国的乐毅、齐国的邹衍、赵国的剧辛。

昭王在郭隗的辅佐下,礼贤下士,与百姓同甘共苦,使燕国日渐富强。昭王拜乐毅为上将军,联合诸国共同伐齐,连破70余城,史谓“昭王中兴”。乐毅

生卒年不详,中山灵寿(今河北灵寿西北)人。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报了强齐伐燕之仇。

龙文小百科

武灵王即位时屡受匈奴侵扰,在他的锐意改革下,赵国国力日强。公元前299年,他让位给儿子赵何,后因内乱死于沙丘宫中。

乱世中割地求生存赵武灵王在位期间,正处在战国中后期,列国间战争十分频繁,各诸侯国均发奋图强,以图立于不败之地,进而吞并其他诸侯国,称霸华夏。当时,赵国疆土主要有今河北省南部、山西省中部和陕西省东北部,其周围被齐、中山、燕、林胡、楼烦、东胡、秦、韩、魏等国包围着。时人称赵为“四战之国”,其形势十分险恶。赵武灵王即位前,赵国国势衰弱,甚至无力抗击二三等小国的侵扰。

赵武灵王即位后,在实行“胡服骑射”前的18年中,赵屡败于秦、魏,除损兵折将、国力大衰外,还不得不忍辱割地。林胡、楼烦也乘此机会,连年向赵发动军事掠夺,赵国几乎没有还击之力。

壮国力,推行“胡服骑射”

一心想振兴国家的赵武灵王,决心发奋图强,使衰弱的赵国走向强大。他认真分析了当时赵国的实际情况和所处的环境,制定了壮大赵国力量的策略。他以惊人的魄力和胆识,毅然抛弃了中原传统的衣冠制度和作战形式,大胆学习北方游牧民族军事上的优点,下令在全国推行“胡服骑射”。

读帝王故事知中国历史赵武灵王认为,要从根本上改变赵国的落后局面,削除中山国这个“心腹之患”,进而继承先祖赵襄子“兼戎取代,以攘诸胡”的治国大业,靠中原传统的步兵和战车配合作战的方式是不能取得成功的。以骑兵对抗骑兵,是增强赵国军事力量的唯一出路。同时,只有改中原地区的宽袖长袍为短衣紧袖、皮带束身、脚穿皮靴的胡服,才能适应骑战的需要。在普遍以中原正统和华夏礼乐文化自负的氛围中,他敢于改革传统的舆服制度,而取法胡人的服饰习俗,足见他是一位雄才大略、气魄宏大的军事改革家和政治家。

胡服骑射初期,赵武灵王攻占了原阳(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东南黑水河南岸),这里草原辽阔,水草丰美,是一处良好的天然牧场,也是训练骑兵的理想场所,加上这里的人民素有骑射的习尚,容易取得成功。于是,此地便成了胡服骑射的试点。

赵武灵王在推行胡服骑射后,打败林胡、楼烦,在北方东起无穷之门(今河北张家口北),向西沿阴山直到高阙塞(今内蒙古杭锦后旗东北)修筑长城,置军戍守,并实行进步的民族和睦政策,使边地免除了胡骑的侵扰,保护了边远地带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巩固了北方疆土,加强了局部统一,为后来秦汉统一北方边疆奠定了基础。赵武灵王在北边新开辟的地区设置了云中、雁门、代三郡,解放内地依附于吏大夫的奴隶,让他们充实九原等地,使他们开发了广大边地,加速了封建化的进程。

赵武灵王在以绝对优势稳定了北方局势后,便不再满足于完成最初提出的目标,而是把目标扩大到中原,以图最终完成统一大业。

他已经意识到,当时具有统一全国实力的只有秦、赵两国,秦是他的真正对手。于是他做了27年国君后,于公元前299年,勇敢地打破了历来国君死后始立新君的传统,主动将王位让给自己钟爱的幼子赵何,即赵惠文王,并任命有丰富政治经验的老臣肥义为相国,而自号为“主父”。他从繁琐的政务中解脱出来,准备亲自统率他缔造的精良骑兵,从河套一带南下袭秦。为了稳中求胜,赵武灵王冒着极大的危险,化装成使者悄悄入秦,窥审秦国态势,侦察关中地形,认真研究袭秦战略。

起内讧,一代名君陨落就在他雄心勃勃、准备大举攻秦之时,赵国内部发生了政变。他在立赵何为王之后,仍在长子赵章与次子赵何究竟由谁继承王位的问题上感情用事,优柔寡断。惠文王四年(公元前295年),他又想把赵国一分为二,并封赵何于赵,为赵王,封赵章于代,为代王。

正当他犹豫未决之时,政变发生了。据《使记·赵世家》记载:惠文王四年,公子章“作乱”,先杀肥义,公子李成、李兑起兵靖难,打败公子章。公子章兵败后投奔主父,主父收留了他。公子李成、李兑围攻主父所居的沙丘宫,杀死公子章。他们害怕主父秋后算账,就将主父围困在宫中。“主父欲出不得,又不得食,探爵彀(小麻雀)而食之,三月余而饿死沙丘宫。”一代名君就这样不幸地在内讧中死去。

秦始皇羸政——秦皇扫六合

人物档案

所在朝代秦朝

生卒年月前259-前210

在位时间前246-前210

人物简介

秦始皇,姓羸名政,秦庄襄王异人之子。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秦国先后灭了韩、赵、魏、楚、燕、齐六诸侯国,统一全国,自称皇帝。称帝后他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建立了中央集权专制制度、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等,在中国历史上都是重大的举措。

横扫六国战国末年,从诸侯割据向全国统一的趋势已日益明显。当时,秦国实力最强,已具备统一东方六国的条件。秦王羸政刚刚即位时,国政由相国吕不韦和宦官缪毐把持。公元前238年,他亲理国事,平定缪毐的叛乱,免除吕不韦的相职,并任用尉缭、李斯等人,部署统一全国的策略。

秦王十四年(公元前233年),韩国向秦割地称臣,也没能挽救败亡的命运。3年后,秦国俘虏了韩王,灭掉了韩国。

随后秦国攻打赵国,俘虏了赵王,公子嘉逃到了代郡(今河北蔚县),称代王。到秦王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代王被俘,赵国灭亡。

秦王二十年(公元前227年),王翦领兵攻燕。在易水西面击败燕、代联军,攻占了燕国都城蓟城(今北京),燕王向辽东方向出逃。后来,燕王杀死了曾经派荆轲刺杀秦王的太子丹,把他的头献给秦军求和。秦王二十五年,燕国最后一个王-喜被俘获,燕国灭亡。同时,魏国也被秦军灭掉。

秦王二十三年(公元前224年),秦军攻打楚国,秦军因为兵力太少,被楚军打败。秦王又派老将王翦出征,并听从他的建议,发60万重兵攻楚。王翦用时3年,终于灭掉了楚国。

齐国是最后一个灭亡的诸侯国。在秦国先后对其他五国用兵时,齐国不但袖手旁观,而且和秦国结盟,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前途会和其他五国一样。因此,齐国没有做任何战争准备。直到秦王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五国都被灭掉后,齐国这才派兵准备抵御秦国,并和秦国断交,但为时已晚。秦国大将王贲在最终灭掉燕国后,领兵大举南下,一战俘获了齐王。至此,秦灭六国,用了10年的时间统一了中国。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建立了。

焚书坑儒

焚书事件发生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秦始皇由于实行严酷的刑罚,引起了士人的不满和指责。

已经升任丞相的李斯主张严厉镇压这些胆大妄为的士人,他给秦始皇上了一封奏疏,请求进行焚书。即除了《秦记》之外的所有史书一律烧毁,全国百姓和士人私自收藏的经书和诸子百家的典籍,也全部由官府统一烧毁。如有敢违抗命令、议论政事的人一律处死。如果官吏知情隐瞒不报,也和藏书的人同等治罪。除了少数史书之外,其他的只能留下关于农业、卜筮和医药的书籍。

秦始皇同意了李斯的意见,下令全国进行焚书活动,这是对中国文化的一次洗劫,是秦朝暴政的集中体现。

只烧掉书籍并不能堵住士人的口,反而激起了更大的反抗,百姓和士人对秦始皇的暴政怨愤异常,对他不利的言论遍布天下。

秦始皇闻听后,勃然大怒,他派出御史到全国各地追查,最后抓到460多人。秦始皇下令把他们押到骊山的山谷中,全部坑杀,也就是活埋。因为这些人绝大部分是儒生,所以被后人称为“坑儒”。

求长生,命赴黄泉路

秦始皇做了皇帝之后,不仅希望皇位能万世万代地传下去,还希望自己能长生不老,于是千方百计地寻求仙丹妙药。在统一全国之后,秦始皇经常出巡,求仙问药,秦始皇如此这般,也是为了向天下人炫耀自己的文治武功。

在统一天下的第二年,秦始皇曾经出巡过北方,当时主要是为了抵御匈奴、鼓舞士气。

他全国性的出巡一共有4次,在第四次出巡的路上,秦始皇命赴黄泉。

现在,许多地方还存有秦始皇出巡时留下的石刻,其中有着名的泰山石刻,这些石刻主要是为秦始皇歌功颂德,宣传他统一国家、进行各项改革的历史功绩。

为了找到神仙,求得仙药,秦始皇总是出巡到海边去,因为他听说神仙总是在海边出现。他到过碣石(现在的河北昌黎)一次、成山(现在的山东成山角)两次、琅邪(治所在今山东胶南县)和芝罘(在今山东文登县东北)三次,就是因为传说这些地方是神仙常来登陆的地点。每到一个地方,秦始皇都要派很多方士去求仙访药,着名的徐福东渡日本就是秦始皇派出求仙访药的一次,现在曰本有的学者甚至认为徐福就是日本的第一代天皇。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开始了他的死亡之巡。他率领大队人马,从都城咸阳出发,直奔南方的云梦(现在的洪湖和洞庭湖地区),并到九嶷山祭祀了祖先舜。接着,乘船东进,在丹阳(现在安徽当涂)上岸,到了钱塘(现在浙江杭州),又向西渡江登上会稽山,祭祀了治水的大禹,然后刻石于会稽山。下山后,从吴中(现在江苏吴县)北上,继续他的求仙之旅。为了能见到神仙,秦始皇一直是沿着海边北上,但总是一无所获。最后,失望的秦始皇只得折返,不料在平原津(现在山东平原县)~病不起。

随行的赵高、李斯和胡亥等人知道秦始皇时日不多,但因为秦始皇忌讳说“死”字,所以没有人敢向他问身后的国事如何安排。随着病情越来越重,秦始皇也意识到生命即将结束,便留下遗诏,要长子扶苏奔赴咸阳主办丧礼,承皇位。诏书交给了中车府令赵高,还没有等诏书送出,秦始皇便于公元前!10年7月在沙丘平台(现在河北广宗境内)病死,年仅4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