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
所在朝代唐朝
生卒年月685-762
在位时间712-756
人物简介
李隆基,睿宗第三子,善骑射,通音律、历象之学,多才多艺。公元712年登基,在位前期,不失为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使国库丰盈,人民安乐。但后期重用李林甫、杨国忠等,致使政治腐败,“安史之乱”险些葬送唐朝江山。公元756年,他让位于其子李亨。公元762年死,时年77岁。
因功被封皇太子
李隆基从小就聪明伶俐,很得祖母武则天的喜爱,一岁半就被封为楚王。5岁时,武则天废唐睿宗,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周”。9岁时,母亲窦氏即被武则天秘密处死。
公元705年,张柬之、桓彦范等大臣乘武则天身患重病之际,发动政变,迫使武则天将皇位传于唐中宗。
唐中宗即位之后,立韦氏为皇后。韦后野心勃勃,也想和武则天一样掌控朝政。中宗软弱无能,政权渐渐落入韦后之手。但韦后并没有多少才能,她和女儿安乐公主以及武则天的侄儿武三思等人相互勾结、狼狈为奸,朝政腐败不堪。
公元708年,李隆基出任潞州(今山西长治)别驾,积极网罗人才,为以后发动政变做准备。不久,李隆基辞去潞州别驾之职,返回京城,他更是厚结禁军首领,暗地里结交各种有识之士,培养亲信党羽,等待发动政变时机。
公元710年,韦后毒死中宗后,立16岁的李重茂为帝,自己则临朝称制,掌握实权。李隆基乘此机会,发动政变,处死韦后、安乐公主及其党羽,迫使李重茂退位,拥立父亲李旦复位,李隆基因政变有功被封为皇太子。
因天象,隆基登皇位
在唐睿宗李旦的复位中,李隆基的姑姑太平公主也出了不少力。由于她善弄权术,议政处事能力甚至超过睿宗,逐渐掌握朝政大权,当时的7位宰相中,有4位是她的心腹同党。
为了更好地巩固自己的权势,太平公主想废除太子李隆基,另立一位软弱无能、老实听话的人为太子。她在李隆基身边安插了不少耳目,要他们暗中监视李隆基的行动,随时向她汇报。李隆基的一举一动,太平公主都了如指掌。她还在睿宗李旦面前搬弄是非,挑拨他们父子关系,没有主见的睿宗渐渐地对太子产生了怀疑。
这时又有人上言,说五日内有急兵入宫,睿宗召集大臣商议此事时,有人建议:“这一定是有人要离间陛下与太子的关系,如果陛下令太子监国,则君臣分定,谣言自然不攻自破。”睿宗觉得此言有理,遂于公元711年2月2日,命太子监国,代皇帝行使某些职权。
公元712年,天空出现彗星,太平公主指使亲信向睿宗说:“从天象的变化看,皇太子要当天子了。”这本来是想借此挑拨睿宗和太子的关系,乘机除掉太子的,可事与愿违,弄假成真。睿宗当即决定让位给李隆基。
先发制人,除心腹之患
李隆基即位之后,太平公主的势力有增无减,他们甚至准备发动兵变攻打皇宫,处死玄宗。面对如此危急的情况,玄宗决定先发制人。
公元713年7月3日,玄宗指挥将士先处死太平公主的党羽,后赐公主自杀,这样就完全除去了心腹之患。事后,睿宗也完全交出权力,29岁的唐玄宗开始亲政。12月1日,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开元”。
为了巩固皇权,不再发生祸变,唐玄宗采纳姚崇的建议,将政变之臣贬到州郡任刺史,诸王也遣到外州;同时整顿禁军,重新组建北门四军,并设立由宦官高力士亲自指挥的飞龙禁军,保证皇帝的安全。
开元盛世开元年间,唐玄宗励精图治,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取得了唐朝继“贞观之治”之后的又一繁荣时期——“开元盛世”。
“开元盛世”的取得,与唐玄宗的努力是密切相关的,他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整顿。
一、裁汰冗官,整顿吏治。针对当时官僚众多、国库开支庞大的现实,唐玄宗裁减冗官,对于闲散衙门,也进行精减,从而提高了办事效率。在此基础上,唐玄宗重视选拔一些有真才实学的人,他所任用的几位宰相,如姚崇、宋璟、韩休、张九龄等人,皆为当时杰出的人才。
对于地方官吏的选拔,唐玄宗也非常重视,开元四年(公元716年),他对吏部选用的县令亲自加以复试,黜退40多名不合格者,并追究吏部选人不当的责任,这就促进了吏治建设。
二、唐玄宗勇于纳谏,知错就改。玄宗曾派人到江南一带捕捉水鸟,有人上谏,认为这样做妨碍农作,“道路观者,岂不以陛下贱人贵鸟也”。唐玄宗听到如此尖锐的言辞,不仅不怪罪,反而予以奖励,并立即停止捕捉水鸟。韩休的直言敢谏更是独树一只,以至于唐玄宗每次稍有过失,就担心被韩休知道后提意见。
开元年间,唐玄宗还采纳宰相宋璟的建议,恢复贞观年间曾实行过的谏官议政制度,鼓励他们直言进谏。这样不仅使下情得以顺利上传,而且防止和纠正了唐玄宗的不少过错。
三、抑制奢靡,提倡节俭。开元二年(公元714年),为了向大臣们表示决心,唐玄宗下令将内宫贮藏的一些珠玉锦绣等堆在殿庭前焚毁,规定后妃以下不得穿珠玉锦绣,全国上下不得采用珠玉、刻镂器玩、织造锦绣珠绳,违者杖一百。他还将皇宫里闲置的宫女遣送回家,禁止贵族骄奢纵欲,反对厚葬。在他的倡导之下,奢靡之风得到抑制,淳朴之风逐渐形成。
四、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为了增加劳动力,开元二年,唐玄宗下令淘汰天下僧尼,强制还俗一万多人。
唐玄宗还重视兴修水利,完善关中平原的灌溉工程,人民大获其利。开元三年、四年,山东、河南等地连年发生蝗灾,玄宗听从姚崇的建议,督促州县全力捕杀蝗虫,因而减轻了虫害。他还在河东道、关内道、河南道等地大兴屯田,垦田面积达500万亩,解决了军队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由于当时均田制逐渐被破坏,土地兼并和逃亡现象严重,开元九年(公元721年),唐玄宗派宇文融为劝农使到各地检括逃户和籍外田。经过几年的努力,共括出逃户80余万,田地也括出几十万亩,这便大大增加了国家所控制的编户数目,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同时也增加了国家的税收。
安史之乱
开元后期,玄宗在长期升平殷富的盛世中逐渐发生蜕变。
在政治上,他以为天下无复可忧,便深居后宫,怠问政事。
自开元二十二年起(公元734年),奸臣李林甫专权达19年之久,宦官高力士亦日渐掌权;玄宗热衷于开边,对吐蕃、南诏、契丹不断发动战争,不仅恶化了民族关系,而且财政出现了极大的空虚,故而又任用聚敛之臣,对人民横征暴敛;同时还大量扩充边军,导致了军事布局上的外重内轻,中央集权被削弱;天宝二年(公元743年)后宠幸杨贵妃,放纵杨氏姐妹穷奢极欲,并一再受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等人的蒙蔽,终于酿成了“安史之乱”。
安禄山发动叛乱之后,直逼长安。唐玄宗于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六月急忙率从官及杨贵妃等出长安西逃。行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西),禁军哗变,杀死杨国忠,逼唐玄宗缢死杨贵妃,后军情始定。七月太子李亨即位,改元“至德”,就是后来的唐肃宗。李隆基率另一部分禁军南逃成都,后被尊为“上皇天帝”。
至德二年(公元757年),玄宗由成都还长安,居兴庆宫。
玄宗晚年忧郁寡欢,去世后葬于泰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