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读帝王故事知中国历史
28119500000051

第51章 武则天——一代女皇

所在朝代唐朝

生卒年月624-705

在位时间690-705

人物简介

武则天于公元655年被高宗立为皇后,开始参与朝政。

公元690年自立为帝,国号“周”。虽然称帝十几年,实际统治却有50多年。武则天当政期间,社会发展很快,国库丰盈。她注意选拔人才,量才适用。她于公元705年让位李显,同年病死,时年81岁。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

武则天称帝

武则天自幼聪明伶俐,才智胆识超人,其父武士护深感她是可造之才,遂教她读书识字,使她通晓世理。

公元637年,14岁的武则天因长相俊美被选入宫中,受封“才人”。她行事干练,姿色娇艳,善解人意,深得唐太宗宠爱,遂赐号“媚娘”。

公元649年,太宗去世,李治即位。李治将已被发送至长安感业寺削发为尼的武则天接进宫,晋封为“昭仪”。

武则天极受高宗李治宠爱。李治不顾褚遂良、长孙无忌等元老重臣的反对,于公元655年10月断然颁诏,废皇后王氏,册立武则天为皇后。自此皇家内宫大权全部落入武氏之手。武则天的亲生儿子太子李弘,因诸多方面与母亲不同心而遭毒杀。武则天又将后立的太子李贤流放后逼其自杀。高宗病逝后李显即位,仅2个月就被废为庐陵王,外迁到房州。

公元690年,武则天又废掉了唐睿宗,自己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周”,号“大周圣神皇帝”。

首创殿试制为了能更好地选拔人才,武则天首创了殿试制度。

士人由地方官吏举荐,称为“贡士”,到京城会考及格,便成进士。武则天把他们叫到殿前,亲自主持最后一轮考试,叫殿试。这不仅表示了政府对科举的重视,也增加了士人的荣誉感。所以,不仅唐代,以至后来的元明清,一直沿用殿试制。殿试中取得第一名的称为“状元”,这在当时是至高无上的荣誉。

设立智嚢团

武则天还创立了智囊团(北门学士)。唐代中央政府的各衙门,都设在宫城的南部。武则天选拔了一批饱学之士会集于宫城北部,为她着书并供她咨询国事。这就是所谓的御用智囊团,他们都是由京城北门出人,因此又被称为“北门学士”。

求贤不拘一格

武则天用人不拘一格,唯才是举。山西蒲州猗氏人张嘉贞,年轻、有才、有胆略,考中五经进士后,被封为县尉,因小过被免去官职遣送回乡。后来武则天派出的寻访使张循宪来到蒲州时,遇到一些疑难问题不能解决,就问本地有何能人可以帮忙,有人推荐张嘉贞。两人见面交谈后,张循宪见张嘉贞聪明能干,处事有方,十分满意。不仅请他帮助解决难题,还请他代写了汇报奏章。

张循宪事毕后回到东都洛阳,向武则天报告此行经过。武则天满意地说:“事办得好,奏章写得也好。”张循宪道:“不敢瞒陛下,这都是蒲州青年张嘉贞的功劳和手笔。此人才华出众,满腹经纶,我愿把我的侍御史职位让给他,请陛下钦准。”女皇说:“难道朝廷这么大,还没有他的职位,非得你让位不成?快把他召来吧!”

张嘉贞被召到洛阳,进宫叩见时,女皇仍按照从前接见小臣的习惯,隔着厚厚的绣帘,“垂帘与之语”。胆大的张嘉贞感到不满,跪奏曰:“臣以草芥(之人),而得人谒九重(皇上),是千载一遇也;咫尺之间,如隔云雾,竟不睹日月,恐君臣之道,有所未尽。”女皇听罢,并没有生气,反而很高兴,立即命令“卷帘”,破格提升他为朝官监察御史。

武则天又创立了试用制度。官吏好坏,称职与否,要先试用一段时间才作出决定。有一年正月,女皇召见了巡抚使从地方上挑选出来的人才,这些人都是地方小吏及白衣人士。她下令量才试用,分配到神都各机关任职,官职有:侍御史、校书郎、拾遗、补缺等。

名臣狄仁杰

狄仁杰是武则天统治时期的名臣。武则天对狄仁杰的提拔和任用,在我国历史上有重要意义。狄仁杰,山西太原人士,初仕于唐高宗时,以善断滞狱和刚正敢谏而出名。

武则天时,狄仁杰任豫州刺史。

时值唐宗室越王李贞在豫州举兵反抗被镇压下去,朝廷正在清理李贞的党羽,牵连六七百家、五千余人。这些人按唐朝律法都应处以死刑。狄仁杰面对这种情况,向武则天密奏,为这些人说情,武则天采纳了狄仁杰的奏议,减免了这些人的死罪,改为流放周万岁通天元(公元696年),契丹敌寇侵略魏州地区,武则天任命狄仁杰接任魏州刺史。以前的魏州刺史因惧怕契丹,把所有的百姓驱入城中,修缮守具,使农事倶废,人民生活困苦。狄仁杰到魏州后,让农民都回到农村耕田,并说:“敌寇离我们还远,何必这样紧张,万一敌寇到来,我自有办法,决不让你们遭受灾难。”这些事情传到契丹那里,他们就自动退军了。因此,当地百姓都歌颂狄仁杰,并立碑以纪念他的恩惠。

不久,武则天提升狄仁杰为幽州都督,幽州是防遏突厥的边防重镇,这一任职说明了女皇对狄仁杰非常信任。神功元年(公元697年),狄仁杰又调任京职,后为内史(宰相)。

武则天在掌权长达近半个世纪的时期内,也有很多过失:她重用酷吏周兴、来俊臣等,奖励告密,使不少污吏横行一时,不少文臣武将蒙受不白之冤而遭惨死,虽然对武周政权的巩固起过一些作用,但是这使得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人人自危,影响国家的治理和生产的发展;她放手选官,使官僚机构膨胀,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晚年生活奢靡,耗用民力,这些都不同程度影响了生产力的发展。不过,这些过失与当时的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革除时弊、发展生产、完善科举、破除门阀观念、不拘一格任用贤才、大刀阔斧改革的历史功绩相比,功过参半。她的历史功过,恰如她给自己立下的那块“无字碑”一样,只能由历史去作出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