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古兽真相
28125200000013

第13章

午后阴云密布,整片森林弥漫在湿热的空气中,就连身躯庞大的剑齿象也受不了了。它们沿着自己踏出的小径走了几千米,来到树木环绕的大湖边。在凉爽的湖水中洗澡,再在泥滩上打几个滚,对剑齿象来说是最好的消暑祛虫妙方了。小象在浅水中打着滚,成年象则纷纷走到大树下采集嫩叶果腹。突然一个炸雷劈在旁边的大树上,树带着火和烟轰然倒下。剑齿象们惊恐地举起鼻子、张开耳朵,向前面的林间空地跑去,突然前面的几头象跌进了一道垂直的地裂中。在横七竖八的腐败枝条下,这条深沟千百年来已吞噬了不知多少失足的动物,这几头巨兽不过是新的受害者而已……更新世时期,中国南方最有名的史前动物就是大熊猫、中国犀和剑齿象,以它们为主角构成的动物群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大熊猫一剑齿象动物群。

剑齿象和猛犸象、亚洲象、非洲象等同样属于进步的真象科,但是它们属于其中的剑齿象亚科,很早就走上了自己独特的进化道路。它们最早出现在上新世,在晚上新世、早更新世期间达到鼎盛,随后逐渐衰落,多数种类在晚更新世就巳经灭绝了。

剑齿象虽在亚洲、非洲都有分布,但非洲的化石材料特别少,而且并不确定,所以有人认为它们仍是亚洲的特产动物。它们的头骨稍显原始,作为“象牙”的上门齿又长又直,只在末端略微向上抬起。剑齿象身躯健壮,前腿长于后腿,一些大型剑齿象身高可以达到4米,而小型种类可倉飯没有一头牛大,这主要是它们后期分化的结果。剑齿象虽身臟大,却仍属于森林生活的象类,它们好几米长的象牙貌似不便在林中活动,但这并没阻碍它们的繁衍生息。

化石显示,印度尼西亚弗洛雷斯岛上的剑齿象可能是世界上最后的剑齿象,它们约在8000前才销声匿迹。大陆上的剑齿象则通常体形较大,多数身长在6米左右,肩高超过3米,略大于现代亚洲象。为安放巨大的门齿,它们在头骨上有一条很长的凹槽,这是一重要特征。虽然它们的雅比现代象类原始,但也体现出许多类似的进步性,尤其是后期剑驗的齿冠高度、褶皱和白垩质都不断增加,使它们能适应更多的食物。这些臼齿上长有一条条的脊,其学名也是由此而来,而不是因为它们的大象牙直长如剑。

剑齿象中的东方剑齿象曾经在东亚地区取得极大的成功,一度成为中国南方的绝对优势象类。而印度、尼泊尔地区的印萨剑齿象、中国北方的师氏剑齿象也都是很著名的大型种类。

除了这些大型剑齿象,在日本和印度尼西亚还生活过一些体形较小的剑齿象,肩高普遍不过1.5米左右。在地中海的一些欧洲岛屿上,也曾发现过其他象类的小型种,封闭狭小的生存环境导致它们趋于小型化。虽然在身材、夕卜貌上岛屿剑齿象和大陆上的差异很大,但它们的头骨和门齿仍然是典型的剑齿象类型。在中更新世时期印度尼西亚的海岛上也生存过一些体形比较大的剑齿象,但它们很快就被小个子的同族取代了。

在亚洲大地上繁衍了200多万年的剑齿象巳经不复存在。今天在天津自然、博物馆的古生物展区,仍然站立着一头魁伟的剑齿象。它虽然巳经死去多时,却仍然展示着一个曾征服亚洲森林的象类雜曾如何聽……

箭齿兽

古兽档案

中文名称:箭齿兽

拉丁文名:Toxodon

生存年代:晚上新世-晚更新世

生物学分类:南方有蹄目

主要化石产地:南美洲

体形特征:身长2.7-3.0米

食性:植食性

释义:弓形的牙齿(兽)

潘帕斯草原上的太阳已一周没有露面,乌云密布的天空中偶有几道闪电划过,雨点随着震耳的雷声落下。持续降水使草原变得泥玲,让一群庞大笨拙的箭齿兽吃足了苦头,它们为躲避沼淨被迫走进了一处地势较高的河谷。这里虽没有太多积水,却是一处十足的大泥潭,浓稠的泥浆让这些巨兽的前进更为艰难,一头小箭齿兽已经深陷其中。跋涉中的它们没有意识到,滂沱大雨会造成山洪,顺着山谷冲下的洪水会把它们全部淹死。上游虽被滑坡后的泥石、树木挡住,但这道天然水坝不能坚持太长的时间,此时正在一点点地松动。

突然,一股水墙砸开堵住河道的石块、树木,向下游冲去。巨大的声响让几头老年箭齿兽似乎预感到了什么,它们抬起头,眯着小眼睛希望能捕捉到丝毫的信息,但还没等它们做出反应,突然而至的山洪就填平了河谷,裹挟着一切冲向下游……

万年后,一位年轻人在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的一条河流旁边挖掘出了一些奇异的动物化石,他对这些化石很惊奇,把它们带到船上。这船就是“贝格尔”号,而这位-青年就是达尔文,他所发现的动物化石就是本文的主角箭齿兽。

达尔文曾经对这种动物感到很惊奇,当时甚至认为它是综合了多种动物的混合体:其牙齿像啮齿类,眼睛的位置像儒艮,躯干则像犀牛或河马。其实这些构造都是紧密相关的,箭齿兽作为一类与我们熟悉的奇蹄类、偶蹄类动物完全不同的南方有蹄类动物,确实拥有一些很特殊的地方箭齿兽主要繁盛在300万年前至1万年前的更新世,是南方有蹄类中最后也是最庞大的成员。典型的成年箭齿兽身长3米左右,身高可以达到1.8米,是一种大型植食性动物。

箭齿兽给人的感觉类似一头奇陸的犀牛。它们的头骨几乎占了身长的1/3,显得特别厚重。其眼窝不大,视觉并不发达,很可能和现代的犀牛一样是近视眼。箭齿兽能在绝大多数南方有蹄类动物灭绝后仍然漫游在南美洲的草原上,很大程度要归功于它们的牙齿。箭齿兽的牙齿没有齿根,会險冬身生长,与啮齿类很相似。这些牙齿是高冠齿,起剪切作用的上门齿也很发达,下门齿则向前方水平生长,紐象一把行。傲昔纖步的雅和灵活的上唇,兽能够吃食草原上比较坚硬的硬草,也不怕牙齿磨损,和其{也南方有足帝类相比更胜一筹。

箭齿兽的躯干构造与以往的大型有蹄类动物很相似,有桶状的身躯和发达的脊椎。其躯干结实有力,庞大的体腔是为了能更好地消化草料。

箭齿兽另外一个进步的地方是它们的大腿比小腿长,非常适合支撑沉重的身体,但不适合决速奔跑。不过即使如此,一般的肉食性动物也不会轻易招惹它,毕竟这些动物实在太大了。

作为一个在南美洲土生土长的家族中的最后代表,箭齿兽的传奇延续到晚更新世方才结束,从腿出了生物进化长河的舞台。这支曾缓步前行了几千万年的血脉,最终还是消失在巍峨的安第斯山脉脚下。

焦兽

古兽档案

中文名称:焦兽

拉丁文名:Pyrotherium

生存年代:渐新世

生物学分类:焦兽目

主要化石产地:南美洲

体形特征:身长约3.0米

食性:植食性

释义:火中的野兽

渐新世时的南美洲,能威胁到成年焦兽的动物实在太少了。这些巨兽就和大象一样成群在原野上横冲直撞,肆无忌惮地去它们想去的任何地方,吃它们想吃的任何食物。今天这群焦兽碰上了一群南美袋犬,不过它们可不把这些矮小笨拙的食肉兽放在眼里。袋犬以为焦兽是来抢夺猎物的,自然要奋起反击了。焦兽并不理会这些喧闹的小东西,它们抬起头,用丰厚的肉唇把低处的树枝扯断,吃掉上面的树叶,几头小焦兽则忙着在大焦兽身边捡食掉落的叶子。袋犬无法容忍焦兽的无礼,它们冲上前撕咬小焦兽的脚。小焦兽惊慌的叫声惹恼了旁边的几头成年焦兽,这些重达2吨的巨兽相当爱护幼崽,它们怒吼着冲了上去。袋犬4艮快就狼狈逃开了,2只慢点的被焦兽当场踩死,而几乎毫发无伤的小焦兽在母亲的安抚下很快回到了群体中。这群巨兽慢慢离开了这里,它们留下的除了满目折损的树枝外,还有两具袋犬的尸体……南美洲曾生活过一些身材健硕、样貌奇怪的巨型南方有蹄类,这些动物似乎都是突然出现又突然灭绝的,到现在人类对它们的演化都是一头雾水。这其中就包括奇怪的焦兽。它们因化石最初发现于火山灰中而得名,只产于南美洲。

从化石中人们了解到,焦兽的头颅非常粗壮,有60厘米长,估计成年个体身长可超过3米。在其上颌两侧各有2颗上门齿增大突出并形成长牙,同时鼻孔高度退缩到了眼睛后面,这说明它们很可能也拥有一条象类那样的长鼻。然而最近的研究认为,它们-的鼻子可能较短,更像貘的鼻子。它们的颊齿很大,却并不耐磨损,形态也很接近早期象类。正因为上述特征,科学家起初曾把它视为和长鼻类有亲密关系的一种动物,后来才意识到它们处于完全不同的演化道路。

很多人认为焦兽是在森林边缘或稀树草原生活的动物。它们形态特殊的门齿像切刀一样,在长鼻配合下能轻松扯下植物的叶子,另外其牙齿磨损不多,说明它们主要咀嚼柔软的树叶而不是较硬的草。同时,焦兽拥有短粗的身躯和四肢。有人认为它们可会旨像现在的非洲象一样漫游在南美洲当时的稀树草原上,旱季则迁徙到森林更茂密的地方生活。也有观点称它们的体态更适合在”河流湖泊周围活动,习性可能接近河马。

与同时期南美洲的其他大型南方有蹄类相比,焦兽的化石比较少见,几乎没什么完整化石。有人认为这说明它们生活在一种比较特殊、不易形成化石的生态环境中,如茂盛的雨林或特别开阔的平原。也有人认为焦兽可能处于一种较边缘的生态区位,原本数量就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