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商品的包装,特别是礼品的包装为尽显豪华与气派,越来越讲究。通常一个大礼盒里只装一两样化妆品,营养品只占豪华包装盒表面薄薄一层,一瓶酒非得配上一个镀金的外壳,几块月饼非得装饰得富丽堂皇。商品固然需要包装,但是包装得过度,甚至包装成本比所包装的商品成本还高。这种超豪华包装、过度包装使得原本就十分有限的资源白白浪费,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
包装工业的原材料一般都比较精细珍贵,如纸张、橡胶、玻璃、钢铁、塑料、贵重金属等,如果由于过度包装而大量使用这些资源并一次性消费,又未有效地回收利用,势必会带来巨大的浪费和污染。据统计,仅北京市每年产生的近300万吨垃圾中,各种包装物就约有83万吨,其中60万吨为可减少的过度包装物。在全国每年城市固体废弃物中,包装物占30%。全国每年平均生产衬衫12亿件,包装盒用纸量达24万吨,相当于砍掉168万棵碗口粗的树。可见,过度包装不仅对环境构成威胁,也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近年,国家多部门发文严禁商品过度包装。拒绝过度包装,保护有限资源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情。
(四)不购买野生动物制品
也许我们不曾亲手屠杀过动物,但如果我们购买了野生动物制品,就变成了间接屠杀者,许多野生动物是由于人们的商业性开发,认为其“皮可穿、羽可用、肉可食、器官可入药”便肆意捕杀,导致了灭绝,如北美野牛、旅鸽等。
海狗因人类进补之需而遭横祸,血溅北极;藏羚羊因西方贵妇戴“沙图什”披肩之炫耀而暴尸高原;为出口日本、韩国的熊胆粉,至少7000头熊被囚入死牢,割开腹部抽取胆汁;为索取犀角而使犀牛陷入“灭顶之灾”,在为人类服务、合理开发利用的口号下,全球野生动物贸易额达100亿美元以上,与贩毒、军火并称三大罪恶。全球每年非法贸易灵长类5万只、象牙14万根、爬行动物皮1000万张、哺乳动物皮1500万张、热带鱼类3.5亿尾,对地球生态平衡起至关重要作用的野生动物都成了人们待价而沽、巧取豪夺的商品。
一些国际动物保护组织疾呼:“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购买野生动物制品的举动,无异于鼓励谋财害命之恶行。我们的买卖行为,会把动物推向绝境。
(五)不购买珊瑚、玳瑁制品
珊瑚是海中森林,是许多海洋生物的家园,是海洋物种多样性和海洋生态平衡的保证;那些位于离岸几米远处未被破坏的珊瑚礁还可以有效阻止海浪的冲击,保护人类的海岸家园。珊瑚礁本身有自我修补的力量,死掉的珊瑚也在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有许多人为了私利,砸下珊瑚卖钱,致使近海珊瑚群遭到严重破坏。我们要大声呼吁,不要购买珊瑚。购买行为就是助纣为虐的破坏行为。
玳瑁是一种海龟,又称鳌,属海龟科玳瑁属,是一种生活在热带深海底的爬行动物,寿命可达千年,是国际和国家重点保护的濒危野生动物。
佩戴玳瑁饰品的嗜好是从皇宫流传到民间的,对玳瑁的杀戮也延续至今。成色较好的玳瑁手镯一般都有深红色的花纹,里面有一道道的血丝状红线。制作这种手镯的原料是活取的玳瑁角板。它是通过强烈击打活着的玳瑁,使之产生警觉张开角板,然后向其体内灌酒,使角板上的血色渗透出来,再向角板上浇沸水使角板变软,最后用醋洗角板表面,再迅速将整张角板剥下。生取玳瑁甲壳过程残暴至极!非一些导购所称“像指甲一样自然脱落”。
人类最血腥的嗜好之一就是喜欢佩戴着其他生物身体的部分或皮毛作为饰物,堂而皇之地行走在这个众生共有的地球上。所有善良的人们都应抵制珊瑚和玳瑁制品。
(六)拒绝根雕制品
根雕艺术是选择和利用自然界中的树根、竹根、藤根等各种根材的自然形态,加以艺术和工艺处理而形成的一种艺术样式。根雕用料本来是取于自然中枯死的树根、竹根、藤根,但是由于根雕市场的形成,使得有人不断把活生生的树根挖掘出来制作根雕,达到近乎疯狂攫取的程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明文规定,禁止挖树根。树根有利于水土保持,滥挖树根将会造成大面积的水土流失。包括森林、公园和城市绿地等,所有地方都不许挖树根。而且不仅是禁止砍伐活的树木获取树根,对于已经被砍掉的树,它们的根也是不允许挖的。如果确有需要挖掘,要先向林业部门递交申请,批准后方可适当采伐。因此,一般根雕需要的树根是无法在法规允许的情况下取得的。但实际上,私下的滥挖屡禁不止。“不少人直接到山林将鲜活的树砍掉后把树根挖回来,大多数树木都是百年老树。更令人痛心的是,沙漠中的很多树木也成了这些人的目标。沙漠缺乏水分,树木根系发达,具有观赏价值,偷挖这些沙漠树种,将极大地加重土壤沙化速度。”环境专家指出,即使是“死根”也不能挖。挖掘树根会破坏植被和土壤,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的是毁灭性破坏。
(七)拒绝使用珍稀树种制品
近年来,收藏珍稀树种制成的家具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一些人为追求奢华或增值,不惜花高价购买这类家具。他们或许并不知道,这种消费方式正在对大自然造成严重的破坏。
“红木”是明、清以来对呈现黄红色或紫红色的优质硬木的统称,泛指花梨木、酸枝木、紫檀木等热带地区出产的珍贵木材。目前,市场上红木价格年年攀升,一双红木筷子上百元,一套红木家具数万元、数百万元,但仍有人购买。
我国的热带雨林资源非常有限,目前已经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市场上的红木家具用材大多是由东南亚和非洲、南美洲等地流入的。地球的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任何地区热带雨林的砍伐都会破坏动物的栖息环境和整个地球的水气维持环境,造成整体的生态失衡。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2007年发表的《世界森林状况报告》指出,2000~2005年间,世界森林面积以每年730万公顷的速度在减少,相当于两个巴黎的面积。全球的热带雨林减少速度高于其他地区。雨林是地球之肺,失去了肺的地球将不堪设想。保护雨林、保护珍稀树种,让我们从拒绝购买珍稀木材制品做起。
五、拒买反季节果蔬
20世纪8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一定会记得在自己儿时,一年中总有一段时光是只能吃“冬储大白菜”的。但现在,饮食的季节性概念越来越弱化,在城乡超市里,一年四季均可买到任何季节生长的“时令”鲜蔬,即使在雪花飘飘的冬天,北方人的餐桌上也会出现像西红柿、黄瓜、西瓜这些本来夏天才能够生长的蔬菜水果。
这些,都是因为出现了反季节蔬菜和水果。
反季节蔬菜的普及得益于蔬菜大棚的广泛应用,在中国仅有短短二十几年的历史。反季节蔬菜既丰富了城镇居民的“菜篮子”,又让菜农们鼓起了“钱袋子”。山东某市因为这样的蔬菜产业而成为著名的蔬菜生产、加工、销售大县,名列全国百强县(市)。
但是,从根本上讲,反季节设施改变了蔬菜的生物学本性,也正因为如此,反季节蔬菜在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
有些菜农为提前蔬菜上市时间,在种植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一些禁用的催熟剂,影响了食用安全。有些提早上市的果蔬,形状越变越怪:西红柿上长出一个个长长的尖;个头较大的草莓、西瓜等水果,切开后中间还有空腔。
据有关专家称,这类果蔬大部分都不是正常生长成熟的,而是采用了膨大剂、增红剂和催熟剂等化学激素。膨大剂的化学名称叫细胞集动素,属于激素类化学物质,常被用于猕猴桃、西瓜、草莓、樱桃、西红柿等果蔬,有时在黄瓜、西葫芦等蔬菜中也有使用。使用了膨大剂的果蔬,个头比正常长大的果蔬大,形状变得比较奇特,如西红柿长尖,草莓呈梨状,黄瓜尖部肥大等。专家指出,此催熟方法一般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但如果为了使果蔬提前上市卖高价,将距成熟期较远的青果催熟,则需要大量乙烯,这样处理后的果蔬,对人体有害,尤其是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
另外,反季节蔬菜以大棚菜为主,大棚中气温较高,不利于农药降解,使它们大部分残留在蔬菜上;光照不足也会使蔬菜中的硝酸盐含量提高。长期食用这种被污染的蔬菜,会造成慢性或急性中毒。前者会在体内长期积累微量农药,对人的肝、肾造成损害,引起贫血、脱皮,甚至白血病;后者轻则导致头晕、恶心,重则导致痉挛、昏迷,甚至死亡。
长途运输的蔬菜也会造成一定的营养损失。据营养学家测定,在运输过程中,3天之内,青蒜及葱会失去50%的胡萝卜素,绿豆将失去60%的维生素C。一些食物中天然的抗癌物质和酶在运输过程中也会被破坏。此外,路途中各种灰尘和燃料废气,以及短时间内冷热湿燥的气候变化都会影响蔬菜的营养成分。
根据中医的观点,食物和药物一要讲究“气”,二要讲究“味”。因为在中医看来,食物和药物都是由气味组成的,而它们的气味只有在当令时,即生长成熟符合节气的时候,才能得天地之精气。而反季节蔬菜因为违背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寒热消长规律,会导致食品寒热不调,气味混乱,成为所谓的“形似菜”。没有时令的气质,是徒有其形而无其质。如夏天的白菜,外表可以,但味道远不如冬天的;冬天的西红柿大多质硬而无味。一些反季节蔬菜,含激素太多,长期食用的话,对人体有害无益。
人们习惯了一年四季都能吃到自己喜爱的新鲜果蔬,每年冬天,白菜、萝卜、土豆等时令蔬菜反而被大家忽视了。其实,比起吃反季节果蔬来,选择时令果蔬和吃本地菜是更好的选择,毕竟,顺应自然才是最好的健康法则。
健康生活,从拒绝食用反季节果蔬开始!
六、垃圾如何处理
才够绿色
(一)垃圾分类处理
生态经济的一个重要观点是,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是终将有一天可以使用的原料矿藏。只是,回收利用的原料或废料中的物质含量是一个关键因素,垃圾回收利用的价值随其物质含量的多寡而定。如果回收资源中的物质含量太低,收集的成本就会太高。
混置为垃圾,分置为资源,许多垃圾因为没有分拣而不能再利用。目前,我国垃圾回收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自动化分拣设备少,分拣效果不理想。如果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直接对垃圾进行分类,可以大大降低这些成本,提高资源回收的价值。
垃圾分类处理
许多国家的家庭垃圾都必须严格按类别放置在不同的垃圾桶中,以便于回收,否则便有可能被处以高额罚款。我国目前还很少有城市实行垃圾分装的制度,但我国人民有勤俭节约的好传统,常常把家里能回收利用的废旧物资分类后卖给收购站,还有许多拾荒者每天捡拾垃圾。这样做客观上有利于环境保护,我们应该保持和发扬这一传统。
(二)不向江河湖海倒垃圾
水是生命的源泉,历来是文人墨客吟咏歌颂的对象,曾激发出无数的诗情画意。向江河湖海倒垃圾,会造成水体污染,也会使得一切与水相关的美感大打折扣。
拒绝向江河湖海倒垃圾
水体污染直接影响工农业用水及其产品质量,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水体污染还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渔业减产,并危害人体健康。如世界闻名的日本水俣病和骨痛病,就是因汞、镉污染水体而引起的严重公害事件;另外,水体污染必然加剧水资源危机。水质污染进一步缩小了可用水资源。据研究,每排放1立方米污水,就污染14立方米天然水。
若不进行污水处理,势必污染大量天然水体,加剧水资源不足的矛盾,导致世界性的“水荒”。
清洁水是人类健康和幸福的基本保证,请不要向江河湖海倾倒垃圾、排泄废物。
(三)为拾荒者行方便
中央电视台曾拍过一部名为《双城记》的奥运纪录片,对比了北京和伦敦在城市交通、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等5个方面的优劣,北京只在垃圾回收这一点上胜过了伦敦。而北京市的垃圾回收利用率高不是政府的功劳,而是拾荒者的贡献。
在城市街头,经常看见一些拾荒者,他们往往因为衣衫破旧而让人看不起。然而,恰恰就是这群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常年穿行于城市的大街小巷,拾取或收购废旧物品,才使一些宝贵的资源得以回收利用,也使许多懒惰而不负责任的人可以苟且偷安而不履行垃圾分类和回收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