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类潜在的威胁
19世纪末期,日本从欧洲引进技术开发黄铜矿,这种黄铜矿是一种酸化矿,其中还含有砷。炼铜厂开工后,滚滚的黄烟中不仅含有二氧化碳,还混杂有剧毒的砷化物和有色金属粉尘。几年下来,整片整片的山林枯死,庄稼长不出苗,即使长出苗也不结穗,致使矿区周围24平方千米的地方变成了不毛之地,受害面积达400平方千米。到1890年,由于洪水泛滥,毒屑毒水广为传播,使周围四县数万公顷土地遭殃,沿岸20万人流离失所,后来有人描写当时的情景:“20年前的肥田沃野变成了黄茅白茅满目凄凉的荒野。”与此同时,铜矿采掘量却直线上升。
环境恶化无情地夺去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耕地。4000年前,人类早期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印度河流域,曾经气候湿润,农业发达,盛产小麦、棉花、甜瓜……然而人类无休止地向大自然索取,带来了生态环境的恶化,昔日的良田沃土变成了不毛之地。
据权威期刊《世界资源》报道,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上10%的耕地经历了不同程度的退化,总面积相当于印度和中国国土面积的总和。世界上大多数肥沃的可耕地都已开垦,新开垦的土地往往是比较贫瘠的土壤,或是在易受侵蚀陡坡上,给粮食增产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水蚀和风蚀的作用会导致表土层发生灾难性侵蚀,世界上大部分主要农业区都存在严重的土壤侵蚀,土壤损失幅度一般为10~100吨/公顷,而土壤再生的速度却极其缓慢,仅是土壤侵蚀的1/10。
盐碱化也会毁掉大片农田,尤其是在旱季较长的地区,当排水不畅和地表附近有咸地下水时,在高度蒸发作用下,很易导致表层土壤中出现高浓度盐类物质,从而使这类土地变得不适合耕种。当地下水通过土壤毛细管上升时,会形成盐土露头,即由于氯化钠和硫酸钠的积累而产生白霜。更严重的是,如果出现黑色盐霜,说明腐殖质——黏土复合物遭到破坏,土壤的肥力已丧失殆尽,几乎没有什么再恢复的可能。20世纪80年代中期,印度受盐渍化影响的耕地面积为2000万公顷,美国为520万公顷,巴基斯坦为320万公顷。据估计,全世界受盐渍化的耕地大约达到了6020万公顷,占水浇地面积的24%。我国盐渍化土地总面积有2600多万公顷,其中次生盐渍化耕地约800万公顷,北方地区盐渍化更严重,新疆、甘肃受盐渍化威胁的耕地占30%~40%。
土壤板结也是一种常见的土地退化形式,它是由于土壤管理方式不当所造成。特别是在土壤过湿,田间交通运输较多时,黏质土和低有机质土非常容易发生板结,土壤板结造成的农作物减产可高达60%。例如,在加拿大,土地板结是主要农业问题之一,其中不列颠哥伦比亚的弗雷塞流域与安大略和魁北克省的土地板结最为严重,据估计,由于土地板结所造成的农业损失为1.25亿~2亿加拿大元,受影响面积达到100万公顷。
土地退化的最根本原因之一是人口的迅速增长对土地造成的压力。由于人口增长,人均可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全世界可耕地总面积为32亿公顷。按目前生产率每人需要耕地0.4公顷计算,如果人口按目前速度增长,那么到不久的将来就会发生土地严重不足的问题。
城市化的发展也是造成耕地面积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全世界城镇占地面积已超过法国国土面积。人类很早以来就习惯将城镇建立在最富饶的流域和沿海平原上,最先开垦的往往是那些最具有生产潜力的土地。例如,日本只有1/5的土地是可耕地,而且最好的土地集中在狭窄的沿海平原,所以像东京这样的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沃土的巨大损失。在法国巴黎地区的新城镇里昂、马赛和其他很多大城市,随着市区的向外扩展,不断蚕食着周围的良田。1949~1969年间,美国80%的城市化是在牺牲大量肥沃土地的情况下实现的。此外,交通、工业发展、兴修水利等都是以牺牲可耕地为代价的。
农业产量取决于耕地的数量和质量。耕地退化给粮食增产带来了极大困难,根据全球土壤的损失估计,耕地退化将会使粮食减产15%~30%。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条件,耕地退化是人类生存的最大潜在威胁。所以说,保护耕地资源,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二、银南甘草案风波的背后
1984~1985年间,宁夏中宁县、同心县、灵武县和盐池四县刮起一股滥挖甘草之风。由于药材公司的超计划收购,诱发农民掠夺式采挖,四县两年内共挖鲜甘草约1.7万吨,直接破坏草原1.64万公顷,间接破坏草原达4.93万公顷。致使土地沙化扩大,甘草资源趋于枯竭。为此,中宁县畜牧科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草原管理试行条例》,对中宁县医药公司计划外超收部分作出了罚款和没收处理的处罚。中宁县药材公司不服,遂向县人民法院起诉,县人民法院维持原判不变。药材公司仍不服,又向银南地区中级人民法院上诉,中级人民法院作出判决,撤销了一审判决。此后,当地滥挖、乱收之风愈盛,且无人再敢制止。该案被新闻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强烈反响,并受到社会各阶层的指责。后来,最高人民法院作出关于该案的批示,1988年10月,银南地区中级人民法院撤销了原二审判决。
甘草
一场甘草采挖风为何引起了如此大的风波?是因为甘草价贵如金吗?不,并不是。甘草普遍生长在我国的西北大地上,它的价格并不高。那究竟为何缘故呢?是因为甘草滥挖的背后是植被破坏、草原退化,人类生存面临着威胁。
甘草与黄麻是干旱、荒漠草原的宝贵植被,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其有限性决定了对其必须计划采挖,取之有度,否则会因过度采挖而枯竭。而更为严重的是,在采挖过程中会破坏草地,引起草原退化,而一旦草原植被破坏,则将造成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其结果是直接威胁草原上人畜的生存。因此,我国规定,对甘草类植物必须计划批准才能采挖,否则会引起草原资源急剧下降。如在新疆,由于过去盲目采挖,致使甘草面积已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200万公顷下降到了目前的80多万公顷,减少了57%;甘草的储量由400多万吨下降到了100多万吨,减少了75%。新疆原有黄麻草约133万多公顷,生物碱达到药用要求的黄麻草储量有40万吨,20世纪80年代后期,新疆为此建起了年产黄麻素30~40吨的工厂7个,照此办理,黄麻草不到10年就会被挖光毁尽。
现在,您一定已明白银南甘草案风波为何会引起众多人的关注。
我国草地资源丰富,但草地的退化也比较严重。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全国已有8667万公顷草地退化,占可利用草地的1/3,其中内蒙古为44%,贵州为30%,甘肃为41%,黑龙江的嫩江草原竟高达77%。草场退化的主要标志是草质下降,产量降低,产出减少。
草原是人类的宝贵资源,自新石器以来它们一直被用作牧地饲养牲畜。目前,不同形式的永久性牧场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3%。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全世界38亿牲畜,75%是靠辽阔的草原牧养的。但是,人类的干涉正在给草原带来巨大的灾难,因过度放牧而使大片的草原退化已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1972~1985年间,全球沙漠化和土壤侵蚀导致约2500万公顷天然牧场消失。
草原退化的表现之一是有限承载力下降。每一种牧场都有一个被定义为牲畜最大密度的有限承载力,即在不产生退化危险的情况下所能承受的能力,牲畜密度大,超过了有限承载力,则会造成过度放牧,草原退化。但人类为了追求高速经济发展,往往使草原超负荷运转。如伊朗草原的总承载力最多应不超过2400万头绵羊单位,而实际上却维持着7000多万头绵羊单位;在欧洲人最初进入美洲时,美国密西西比西部地区草原曾拥有1.125亿头绵羊单位的承载力,而到21世纪30年代,因过度开发已使承载力降低了一半以上,即仅有5400万头绵羊单位的承载力,但事实上该地区仍维持着8600多万头绵羊单位。过度放牧最终导致顶极植物被低级植物所取代,草原质量因而被大大改变。据专家们估计,要想扭转过去60年来因过度开发而造成的草原退化,至少需要100年时间。而实际上,所需时间可能更长。
目前,世界许多地区由于对草原过度开发,正在使土地不可逆转地退化成荒漠。草原地带一般缺水,土壤结构差,温度低,所以一旦遭到破坏,其后果是极其严重的。
1934年5月11日清晨,美国西部刮起了一阵阵遮天蔽日的黑色风暴,狂风卷着沙石腾空而起,风暴自西向东迅速蔓延,整整持续了三天三夜,形成了一个东西长2400千米、南北宽1400千米、高3400米迅速移动的黑色风暴带。这条风暴带移到哪里,哪里的沃土就被刮走,所到之处,田地干裂,庄稼枯萎,溪水断流,水井干枯,牲畜死亡。黑色风暴横扫美国2/3的大陆,东部的一座座城市变得昏天黑地,当地居民惊恐地认为“世界末日”到来了。造成这场风暴的原因还得追溯到19世纪60年代。南北战争之后,土地投机商把半干旱草原描绘成盛产玉米、牛羊肥壮的农场和牧场,大批农民因而被吸引,纷纷迁入。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一望无际的牧场被破坏。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小麦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猛涨,诱使农民更积极地把牧场改为麦田。由于开垦草地,种植小麦,把盘根交错的天然草皮破坏了,水土无法保持。当周期性的干旱光临时,失水的土壤再也不能维持植物的生长了。1934年以后,多次干旱使几百万亩农田颗粒无收,干旱的土地在骄阳下被晒得滚烫,靠近地面的热空气迅速上升,冷空气迅速补充涌来,强烈的冷暖空气对流,很快形成一股股旋风,夹着泥土扶摇直上,并连成一片,终于酿成了骇人的黑色风暴。
然而,类似的悲剧并没有结束。20世纪60年代,同样的事件在苏联又一次重演。为了迅速增加谷物生产,从1954~1960年,苏联动员了数十万热情的拓荒者开垦其东部大片未曾耕种的草地。结果,虽然开始时谷物产量猛增50%,但到1963年,春旱使400万公顷的作物颗粒无收,猛烈的狂风把已脱水的宝贵表层土壤从农场刮走,三年间有1700万公顷土地受到风蚀侵害。
目前,牧场被改造成农田的情况仍十分普遍。1970~1985年间,亚洲的耕地和永久性农田总面积增加了3.3%,而永久性草场的总面积却减少了近2.8%。世界上很多地区的牧民一直不得不与牧场逐渐减少的现象作斗争。
盐碱化对草原也是一个严重威胁,如加拿大草原地区受盐碱化影响的旱地面积约为220万公顷,年经济损失估计为1.04亿~2.57亿加元,而且每年以100万加拿大元的速度递增;我国牧区至少有3万多平方千米的土地发生盐碱化。
如今,昔日曾经碧波万顷的大草原正在或已经变成了千里荒原的不毛之地,漫漫黄沙正在一步步逼近退化的草原。但愿当年古人吟颂的“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好情景不会只在梦中出现。
三、巴比伦王国为什么消失了
马克思指出:“文明如果是自发地发展,而不是自觉地发展,则留给自己的是荒漠。”他精辟地揭示了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巴比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这里曾是沃野千里,林木丛郁。但是由于它在创造了灿烂文明的同时,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遭到了自然环境的残酷报复,2000年前,漫漫黄沙使巴比伦王国从此在地球上销声匿迹。
我国辽宁省西北部的章古台沙荒地,100多年前还是水草丰盛、树木成林。后来由于封建地主需要大量木炭,对蔚然成片的杏林大肆砍伐,送进炭窑。再加上乱垦滥牧,植被渐次消失,日久天长,昔日的林地演变成了目前黄沙滚滚、起伏不定的流动沙丘群。
人类活动造成的沙漠扩大主要是过度放牧所致,过度放牧引起的沙漠化主要是由于草原植被被破坏,随之而来的是干旱程度的增加。地中海沿岸国家属最古老的受害国,目前受影响最大的地区有北非、非洲半岛、中东和印度次大陆西部地区。近年来所有这些地区产生的沙漠面积达500万平方千米以上,相当于它们干旱区总面积的1/3。西非地区的航空记录表明,过去几十年,在萨赫勒地区,撒哈拉沙漠每年平均向南推进2千米,实际上在近50年里,撒哈拉沙漠向南扩大了约65万平方千米。而在苏丹,过去20年内沙漠向前推进了90千米,所影响的面积相当于法国国土面积的63%。我国草原沙化面积占草原总面积的50%,仅内蒙古每年沙化面积就达20多万公顷,沙漠化已对半干旱过度放牧地区构成了严重威胁。土地沙质荒漠化是荒漠化的一种主要类型,简称沙漠化,是指:“在干旱多风的沙质地表条件下,由于人为强度活动,破坏脆弱生态平衡,造成地表出现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土地退化。”沙漠化多是自然和人为双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在我国历史上,古楼兰、尼雅、客拉屯米兰、锁阳、居延等20多座有文字可考的古代名城被流沙吞没,其原因就是人类活动不当而引起生态环境退化。这些城市的消失是“沙进人退”的最好历史见证,我们不妨再看一看民勤绿洲的沙漠化史。
我国西北部河西走廊的石羊河畔有一个民勤盆地,它夹在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之间。民勤盆地的人类文明可以追溯到4000年前,它曾经是一个自然绿洲。在周朝时期,那里气候温暖湿润,湖泊和沼泽交错,有水草丰美的天然草场。
在西汉时期,人们开始对民勤盆地西河流域实行大规模开垦,沙漠化也由此而开始发展。在霍去病两次出击之下,匈奴人被逐出河西地区,外来移民便在这一带开垦种地,兵士屯垦戍边。移民在开发天然草场初期,基本采取“游民”方式。因为地广人稀,所以他们经常将耕作后肥力下降的土地废弃,再另辟新地。而裸露的弃耕地因难以抵挡风的侵蚀而迅速沙化。与此同时,聚落附近过度放牧、樵采,引起土地出现斑点状沙漠化并逐渐扩大。到西汉灭亡时,风沙掩盖了河床、渠道,西河流域不可逆转地沙漠化。在唐、明两代,由于屯田垦荒,战乱弃耕,多次发生强烈的沙漠化过程。清朝嘉庆年间,人口进入高峰时期,大量移民在民勤盆地集中开垦汉、唐留下的东部草场,对资源的过度利用超过历代王朝,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沙漠化迅速发展,明代肥田沃土的边墙到了清代已是“沙淤渺无形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