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新编实用管理学
28133100000024

第24章 现代管理者(2)

(一)调查与预测。调查情况是管理工作的发端,是管理工作之母。毛泽东同志有一句至理名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他强调“各级党委,不许不做调查研究工作。”制定路线、政策,进行决策,编制规划,下达命令、指示,必须以了解情况为前提,做到从实际出发;而贯彻方针、政策,实施方案、计划,执行命令、指示,同样要以了解情况为前提,必须同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做调查研究是管理者的一项基本功。正确的调查研究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是客观,二是全面,三是要有历史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四是要有群众观点。预测,是根据过去和现在的资料,通过定性经验分析和科学的定量计算,找出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预见或推断其未来发展的趋势。也就是说,根据过去和现在去估计未来,根据已知推断未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测是决策的前提或基础。进行有效的未来预测,不仅要利用历史数据、资料和计算公式,而且也要把明智的判断、本能的直觉与科学的预测方法结合起来。今天,在加速现代化建设和深化改革、开放中,更要十分重视调查预测工作。

(二)决策和计划。决策就是决定的意思。指人们为实现预定目标,在占有一定的信息资料、数据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方法,提出各种预选方案,并从中选取最优方案的活动。决策是管理人员的重要职能,决策失误,全盘皆输。因此有人说,管理就是决策。自古以来,各种类型的管理者、领导者,无不重视决策。所谓“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说的就是政治家、军事家决策的极端重要性。当今的世界进入了大生产、大经济、大科学的发展时代,这个“大”的共同特点是: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功能综合、因素众多、动态多变、信息量大、联系广泛。这就要求各级管理者统观全局,审时度势,在千头万绪之中找出关键所在,寻求合理的决策。计划是执行决策所进行的具体安排、实施等管理活动。有了明确的目标计划,才能动员广大职工群众,发挥他们的积极性,才能为控制提供标准。亨利·法约尔在他的《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中写道:“缺乏计划或一个不好的计划,是领导人员无能的标志。”因此,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计划,善于制定计划,使计划力求具体切实、科学合理,严密周到。

(三)组织和指挥。任何一项管理活动,必须通过一定的组织系统和统一的指挥,才能顺利开展。没有组织指挥,实际上就没有管理。首先,要根据实际工作和组织发展的需要以及外部环境变化趋势,合理设置组织机构,并保持组织的统一、精干、高效。组织就象一台机器,必须有精密的部件和合理的结构,才能运转正常。第二,各个部门及其成员要明确分工,划清各自的权限、职责。第三,做到知人善任,也就是对工作人员认真地考察,确切地了解他们,并把每一工作人员安排到适当的岗位上去,充分地让他们发挥自己的长处、施展才干。第四,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逐步形成一种和谐而有节奏的上作秩序。第五,在实施方案或执行计划任务的过程中,加强具体的指挥工作,以保持各部门、各环节及全体人员步调一致。只有大家的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高速、高质、高效地完成预计的任务。

(四)教育与激励。管理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管理任务能否圆满完成,关键因素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素质,应通过教育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树立为中华繁荣富强的积极奉献精神,学会本职应具备的专业本领,树立任劳任怨、埋头苦干、精益求精的劳动态度。教育是知识、智慧、才能、科学技术的基础,教育是树人之本、兴国之本。不重视教育,就培养不出现代人才,“四化”大业就难以实现,在国际激烈竞争中就会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管理归根结底是对人的管理,对人的行为管理。人是生产力最活跃、最能动、最积极的因素。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詹姆斯对按时计酬工资的一些工人进行调查,发现在一般的情况下,一个人只能发挥自己能力的20—30%,如果受到充分的激励,就能发挥其能力的80—90%。管理者应重视激励的作用,通过激励来激发人的内在潜力,开发人的才智,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沟通与协调。沟通就是信息交流,它是影响管理系统中群体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没有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群体就不能存在。一个组织,不仅有下行沟通,而且要有上行沟通;不仅有内部沟通,而且有对外沟通;不仅有纵向沟通,而且有平行沟通;不仅有正式沟通,而且有非正式沟通。特别是在领导岗位上的管理者要主动深入群众,虚心听取意见,甘当他们的小学生。通过及时顺畅的意见沟通,达到相互了解、理解和谅解,不仅减少甚至杜绝矛盾、冲突,而且能主动协作,相互支持。管理者不仅善于沟通,而且要善于协调。“和谐即美”,自然界是这样,管理也是如此。通过管理者巧妙的工作,使管理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各要素与整个系统之间、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保持高度的协调性,就能“奏出最美、最动听的乐章”,就能创造出一个大于其各部分简单之和的、富有活力的整体。

(六)监督与控制。监督就是察看和督促。管理者在确定计划任务之后,并已付之执行,还不等于管理工作完成,必须对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了解执行的情况和结果。监督检查同实施决策、执行计划是一个过程的两个侧面,两者是息息相关,相辅相成的。如果光有指示、光下达任务,没有监督检查,执行人员没有制约,就可能出问题。监督是多方面的,既有自上而下的监督,也要有自下而上的监督;既有各部门之间各协作单位之间的监督,也要有组织内各成员之间的监督。领导人员若不接受监督,就容易出现滥用权力、以公谋私的问题。对下级人员若不进行监督,也可能出现自由涣散、不负责任的现象。监督与控制是密切联系的,通过控制,使管理系统正常运行,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纠正和补救的措施,以保证实现既定的目标。

(第二节)现代管理者的素质

“素质”,原是心理学的一个名词,它的本来含义是指人的心理状态和生理条件,主要是人的先天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现在,“素质”这个词,已被引申发展并说明人和各种组织的现时状态,例如干部素质、部队素质、企业素质等。我们所要阐述管理者素质的内容包括品德、才能、文化、专业、心理、体格等多方面。

素质与功绩密切相关,不同的素质就有不同的功绩。管理者应力求提高自己的素质。以提高自己的影响力,在管理活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不同岗位的管理者应具有不同的素质。企业、事业的高层管理者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呢?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

管理者的政治素质

政治素质是通常所说的德,是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首要素质。政治素质是管理人员的灵魂,它对管理者及其所从事的管理活动的政治方向,起着决定性影响作用。

(一)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先进的社会。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由于建立在贫穷落后的乱摊子上,虽经40余年努力,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路程还较远,管理者必须树立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理想、信念在人们的一生中具有重大作用。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说:“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理想、信念是人生奋斗的目标,否则,没有方向,生活就失去了意义。没有目标的生活,就象没有舵的船。管理者树立了社会主义必胜的理想,才能任劳任怨做好本职工作。理想、信念是人生的动力,成千上万的革命先烈为了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前仆后继,英勇奋斗,流血牺牲。在反动派的皮鞭、刺刀、枪弹面前,他们视死如归;在风雪迷漫的长征路上,他们不畏艰难险阻,一往无前。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有理想的人,生活总是火热的。坚强的毅力来自伟大的目标。

(二)自觉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制定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它体现了全国人民的利益,反映了人民的愿望。管理人员必须以党的这一基本路线做为自己的行为准则。邓小平同志在谈到选拔干部时指出:“为人民造福,为发展生产力,为社会主义事业积极做贡献,这就是最主要的政治标准。”思想政治好,不是空洞的,必须表现在热心于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四个现代化上面。管理者要有较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应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扑在工作上,对工作认真负责,精益求精。

(三)具有一定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各级管理干部的行动指南。在实际工作中的管理于部要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去观察、分析、处理问题。特别是在今天搞改革开放,搞现代化建设,管理干部更要注重加强自己的马列主义的思想修养,提高党的政策水平,克服“左”的和右的思想影响及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形式主义的影响。

(四)具有较高的品德修养。我国古代就极为重视道德修养,把道德修养看做是关系个人的安危和国家治乱的大问题,儒家把“正心”、“诚意”、“修身”提到“治国”、“平天下”的高度。今天所提倡的品德修养应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指导,其具体内容有:1.忠于职守。即坚守岗位,认真工作,埋头苦干,敢担风险,敢负责任,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失败,不回避矛盾。2.廉洁奉公。“公生明,廉生威。”管理干部要过好六个“关”:权力关、金钱关、人情关、用人关、苦乐关、荣辱关;要刹住四种“风”:吃喝风、送礼风、贿赂风、奢侈风。管理干部要对己严,过好“关”,做到自身洁、门前正、周围净、家庭清。3.公道正派。用人处事刚正、坦白,不偏袒,不信邪;不自私,不欺软怕硬,不对上讨好,对下压制,不官官相护,对上对下都讲“公”。4.忠诚老实。管理干部要忠于党忠于人民,要光叫磊落,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掩盖事实,不歪曲事实;说真话、实话,不说假话、空话、大话;要干实事,不图虚名;要言行一致,不口是心非、阳奉阴违。特别在无人监督时,也能严格要求自己。5.积极进取。即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工作热情,勇于开创和革新。6.情操高尚。应象毛泽东同志称赞徐特立同志那样:“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在日常生活中“拒腐蚀,永不沾”,先人后己,为人民“甘为孺子牛”。7.胸怀坦荡。即要有恢宏的气魄,宽广的胸怀,具体表现在:一是共容性,不计小事,不分亲疏,不讲恩怨;二是全局性,具有远见卓识,善于从全局、从整体把握事物,考虑问题。三是忍让性,不计个人恩怨、得失、荣辱,经得住误会、委屈、冤枉的考验,自觉抛弃个人间无原则的纠纷、瓜葛,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8.谦虚谨慎。只有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平等待人,才能不断进步、搞好团结,获得事业成功。9.以身作则。古人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管理干部率先垂范,对广大人民群众有重大影响作用。10.遵纪守法。管理干部要牢固地树立法制观念,努力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并勇于向违法乱纪的现象作斗争。11.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这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基本前提。坚持真理,就要抛弃“明哲保身”的观念;修正错误,就要正视矛盾,不怕揭露错误,勇于在挫折中前进。

(五)具有良好的思想作风。作风是个人在思想、工作和生活中所表现的态度和行为。管理干部应具有以下良好作风:1.实事求是作风。这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和优良传统。发扬这一作风,一要从实际出发,二要注重调查研究,三要必须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反对主观主义、“长官意志”、形式主义、本本主义。2.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不能以“官”自居;要虚心向群众学习;特别是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不以权谋私;要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不搞特殊化;关心群众生活,热情帮助他们排忧解难。3.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我们党由于一向重视批评与自我批评,才保证了党的肌体的健康,使党更加团结,使革命队伍不断发展。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一要与人为善,二要实事求是,三要注重原则问题,不纠缠小事,四要讲究方法,注意效果,五要批评有统一的是非标准。4.艰苦奋斗的作风。中华民族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美德,我们党发扬了这种美德。在现阶段更要发扬艰苦奋斗作风,抵制任何利诱、腐蚀,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5.民主作风。发扬民主可集思广益,防止失误,要坚持集体领导,反对个人专断和家长制作风。

管理者应具备的知识

科学管理的创始人泰勒说:“具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人,比只有一种知识和经验的人,更容易产生新的联想和独到的见解。”这说明,知识是提高管理者智慧、能力的基础。

(一)最佳知识构成的原则。1.整体性。各种知识在构成上,必须是一个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管理者应把所掌握的各种知识,进行综合、溶化,并在管理活动中,以最佳的工作能力、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精湛的领导艺术显示其整体性功能。2.层次性。处于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对应掌握的知识应有不同程度的要求。同一个管理者,对不同知识掌握的程度也应有不同的侧重。3.有序性。知识消化、吸收的过程是一个有序发展的过程,即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少到多、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同时对获取的有关知识,哪个先学,哪个后学,哪个学得深些、专些,哪个一般掌握,等等,要进行科学的安排。4.开放性。管理者的知识结构不能是凝固不变的,而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只有不断地更新知识,自我调节知识结构,为知识的积累开辟“源头活水”,才能促进自己的知识结构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况,不断发生新的质的飞跃,永保最佳状态。

就具体的知识结构,有些学者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见解。有人认为管理者的结构应是“T”字型,其知识面要广,可用“—”表示;同时精通自己的专业,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有一定的深度,可用“1”表示。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现代合格的管理者。有人曾经编制了一种“帷幕式”图表。这种知识表明,越到高层,需要软科学知识比重越大;而越到基层,则需要的硬科学知识比重越大。另外尚有“飞机型”、“蛛网型”、“金字塔型”、“座标型”等多种知识结构模型。它们虽形式不同,但其共同点都是强调了知识的时代性、广泛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动态性。

(二)管理者应具备的知识。英国哲学家培根曾深有体会地写道:“读书足以怡情,足以长才……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都能陶冶情操,增长才干。”这充分说明管理者具备的知识越丰富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