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千奇百怪之谜全集
28148700000044

第44章 可爱的科学——奇怪的科学发现(4)

关于马丘比丘城堡的历史,还有其他学者提出异于正统学界的意见。跟穆勒一样,他们大多认为,这座城堡的部分遗迹,比正统历史学家所认定的日期古老好几千年。

就像组合在马丘比丘城堡墙上的多角形巨石,乍看起来,这个观点似乎能够配合其他碎片,组成一幅完整的拼图,让我们得以解开历史之谜,一窥秘鲁古老的面貌。维拉科查是这场拼图游戏的一部分。传说中,他的首都设在帝华纳科。这座伟大古城的废墟,如今坐落在玻利维亚境内一个名为科尧的地区。

如果汉克的假设“马丘比丘的建设者”是远古时代“维拉查科”的杰作成立的话,那么,我们也可以这样假设:“马丘比丘”乃是“太平洲”幸存者的又一杰作。但他们为何偏偏将城堡建在海拔达2700米高的山峰之间呢?在如此高的地方修建城堡,连生计也成问题呀?这是不是“太平洲”人的陆路逃难者向他们的太空探索者留下的“醒目”标志,以便“太平洲”的太空探索者找到“世外桃源”后回来发现他们,并将他们接走呢?

耶稣的“裹尸布”

最新科学实验证实,“裹尸布”可能出自耶稣那个时代,从此“都灵裹尸布”困扰着科学界,很多科学家试图解开个中谜团。

在意大利西北部的城市都灵,从公元16世纪起就有一件镇市之宝保存在约翰大教堂附属的小礼拜堂里,世代承受着基督教虔诚者的顶礼膜拜和欢喜赞叹,被认为是不可思议的奇迹和基督教珍贵的圣物,这就是著名的“都灵裹尸布”,又称作“耶稣的裹尸布”。

难道是《圣经》上所说的“细麻布”?

据圣经新约上记载:耶稣在十字架上被钉死后,门徒逃的逃、散的散,剩下一干妇女在那里哀哀哭泣,尸体无人收殓。幸好“有一个人名叫约瑟,是个议士,为人善良公义……这人去见彼拉多,求耶稣的身体。就取下来用细麻布裹好,安放在石头凿成的坟墓里。”不久,耶稣从死中复活,墓穴洞开,人已经不见了踪影,他的门徒彼得听闻此事,连忙“跑到坟墓前,低头往里看,见细麻布独在一处,就回去了,心里希奇所成的事。”

公元1355年这件所谓的“旷世圣物”浮出水面,对于这块细麻布的下落,《圣经》经文没有再作交待,直到1355年,法国小城Lirey突然被朝圣者的杂沓脚步和喧嚣所充满,人们争先恐后地意欲一睹一件旷世圣物——“耶稣的裹尸布”。这正是它一千多年以来第一次有史可稽的浮出水面。

“都灵裹尸布”长4.2米,宽1米,为亚麻质地,稍微隔开一定距离,就可以清晰地在上面看到一个人的正面与背面的影像。

影像身高1.8米,长发垂肩,双手交叉放置于腹部,在头部、手部、肋部与脚部有清晰的红色血渍状色块,正与圣经上所记载的耶稣钉死时的状态相同。

“兵丁用荆棘编作冠冕,戴在他头上……”

“于是兵丁……来到耶稣那里,见他已经死了……惟有一个兵拿枪扎他的肋旁,随即有血和水流出来。”

碳放射年代鉴定认为这块布是伪造的。

经过梵蒂冈教庭的批准,三家独立的科研机构:英国牛津大学、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和瑞士联邦技术研究所分别对裹尸布采样进行了碳放射年代鉴定,各自得出的结果完全一致:这块布不是耶稣时代的织物,而是中世纪约1260~1390年之间的产品,正与前文所述裹尸布的第一次现世的时间相吻合。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既然布是到中世纪才做出来的东西,当然就绝无可能包裹过耶稣的圣体,上面的形象也肯定不会是公元29年就已经“升天”的耶稣基督。

1988年,英国牛津、瑞士苏黎世和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森市的3家著名实验室得出结论,都灵裹尸布不过是中世纪骗人的东西,因为它出现的时间大约介于公元1260到1390年之间,并非耶稣的裹尸布。

但是,最近的科学实验推翻了上述结论。在使用“微化学法”重新对裹尸布进行了取样分析后,当代人又有了惊人发现:在1988年的实验中,三家实验室的化验样品只不过是“都灵裹尸布”的一块补丁,而新的鉴定认为,主体部分要比这块补丁早得多。

用于证明“都灵裹尸布”不是“耶稣裹尸布”的著名实验结论最近又被推翻。

1988年,“裹尸布”的一小部分被剪下做化验,包括美国亚利桑那大学、英国牛津大学考古学研究所及瑞士苏黎世联邦科技学院三个举世知名实验室的结果都指出,裹尸布只有约六七百年历史,属于中世纪的艺术品,大约出现在公元1260到1390年间,并非耶稣的裹尸布,误差不多于100年,显微镜下的结果则是1355年。

然而,有关“裹尸布”的争论并没有因此终结,最近,有科学家指出,上述三家实验室在采用“碳-14断定法”时出现较大误差——问题不是出自断定法本身,而是在于裹尸布,裹尸布上的细菌及真菌——那些有接近百年历史的细菌及真菌所制造出来的单糖和多糖使断定法低估了裹尸布的历史。

最新研究认为,1988年三大实验室的化验样品只是“都灵裹尸布”的一块补丁,当时的科学家浑然不觉。

“似乎是不可能的事发生了,研究人员在1988年从裹尸布取化验样品的地方刚好是块重新织上去的补丁,但这块补丁制作得非常仔细,使用的纱线染过后,和裹尸布其他部分的纱线几乎完全一样,颜色非常接近。”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化学家雷蒙德·罗杰斯表示。罗杰斯现已退休,他是美国科学家都灵裹尸布研究计划小组的前成员,这个小组曾于1978年对裹尸布进行过研究。

此间,有学者分析,研究人员在裹尸布上发现补丁并没有什么奇怪的,因为它自1357年首次现身法国以来,多次遭遇火灾,但依然保存下来,其中一次火灾发生在1532年的一座教堂里,裹尸布遭到严重损坏,修女们对被火烧出来的洞进行了缝补,将裹尸布缝到了一块亚麻布上,主要是防止它进一步破损。

研究人员的“放射性碳样本”与“都灵裹尸布”主体部分相比具有完全不同的化学特性,主体部分有更久远的历史。

罗杰斯在他的研究中,对在“都灵裹尸布”找到的放射性碳样本以及其他地方取下的样本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作为都灵裹尸布研究计划的一部分,我在1978年从裹尸布的各个区域收集了32个脐带样本,包括从一些补丁和亚麻布上取的样本,我还找到了用于放射性碳鉴定的可靠样本。”罗杰斯指出,这个放射性碳样本和裹尸布主要部分上取的样本相比具有完全不同的化学特性。他解释说:“放射性碳样本被染料染过,有棉花的成分,而裹尸布的主要部分则是由纯亚麻织成。补丁部分之所以被染,可能是为了和年代更早的裹尸布的黑色相匹配。给样本染色使用的技术最早出现在意大利,也就是出现在1291年马穆鲁克土耳其人攻下十字军最后一个堡垒的前后。这样推算,放射性碳样本存在的时间不会超过1290年,这个时间符合1988年通过碳-14鉴定的结果。但是,这块布事实上有更久远的历史。”

研究人员鉴定放射性碳样本使用的是微化学检测法,这种方法只需要一点点样本就可以了,质量经常少于1毫克或1毫升。

微化学检测实验最终显示,在放射性碳样本和漂白亚麻布里含有香兰素,但是,都灵裹尸布里并没有这种物质。

木质素是植物纤维例如亚麻等的一种化学化合物,木质素经过热分解生成香兰素。随着时间的推移,香兰素在布料里的含量会越来越少,最后完全消失。科学家最先是在中世纪的亚麻制品里发现香兰素的,但是,更加古老的物品,例如“死海卷轴”的包装纸等里并不含有这种物质。

综观化学成分和年代鉴定这两大证据,以及其他旁证、否证,笼罩着“都灵裹尸布”的谜团和阴影至此已经基本驱散,当时科学家认为,这确实是不折不扣的中世纪赝品。

楼兰古城的魂

楼兰的许多难解之秘中,楼兰王国的首都何在,一直是困扰人们的难题。它牵涉到实地调查和文献研究几方面,在丝绸之路史研究中极具代表性。可以确认的是:中国典籍中的“楼兰”一词,是佉卢文“KRO-RAINA”的音译,含义是“城市”;但楼兰古城是不是楼兰王国的首都,仍然悬而未决。《史记》明言,楼兰有“城郭”。楼兰从出现在汉文史册起就是完整意义上的国家。《汉书》进一步指出,楼兰王国的首都叫做“扜泥城”。楼兰古城,是不是扜泥城呢?

一般认为,魏晋时期楼兰古城曾是西域长史府驻节之地,而且迄今为止在楼兰古城出土的遗物,真正属于楼兰王国、体现出楼兰土著文化特征的相当少见,这不像一个有悠久历史、独特文明的国家的首都应有的情况。所以,便有了楼兰曾迁都的说法。有人根据《汉书》记载,推定在楼兰改名为鄯善时,把国都从楼兰古城迁往偏西南的地点了。如果承认楼兰古城是以汉文化为主的城市,那么不管迁都之说是否成立,楼兰国首都扜泥城何在,就仍是不解之谜。

从《汉书》到《北史》的《西域传》,都曾明言,楼兰尽管改名为鄯善,但首都均是扜泥城。楼兰王国有自己的国家机器,并一直以扜泥城为行政中心。楼兰王国的首都不在楼兰古城,必然另有其地。可目前已知的三十四处属于楼兰王国的遗址,除楼兰古城,没有哪个具有都市的规模。前些年有人提出罗布荒原另一个考古编号是“L.K.”的古城是楼兰首都。可L.K.周长只有一百多公尺,城内仅有两组房屋。试想,《史记》《汉书》《后汉书》记载的发生在楼兰首都扜泥城的生动往事,怎么可能出现在L.K.呢?

那么,楼兰的首都究竟何在?

研读著名的尼雅遗址发现的楼兰王国档案,我们有这样的推断:楼兰王国的首都距离位于尼雅河畔的尼雅遗址不太远,只有骑骆驼几天的路。《北史·西域传》提到,强敌兵临城下时,楼兰国王比龙放弃了首都,率半数国民跑到且末地方。尼雅,就在今天的民丰县;且末,大致等于且末县城。特别是我们在2001年初,再次抵达了“小河5号墓地”。我相信,这“小河”岸边的恢弘壮观的神秘地点,是楼兰的王族陵墓。上述迹象表明,古国楼兰首都应该位于楼兰古城西南方,离丝路古驿阿拉干不太远。且末河与塔里木河古河床交汇的古三角洲,是楼兰国都扜泥城最有可能“潜藏”的秘境。这一带如今是沙漠死界,但两千年前则是水草丰美、林木茂密的文明萌生之区。那儿始终是探险家的盲点。

关于楼兰古城,斯文·赫定有个著名的“猜想”:一定有许多更深层的东西被忽略了,也就是说,我们对楼兰的了解有待深入。比如他曾自问道:楼兰古城有明显的汉族文化特征,可是,在罗布荒原为什么没有发现一处汉族人的墓葬呢?解释只能是:一,在西域的汉族人死后一律旅榇还乡安葬于故里了;二,工作不彻底还没有找到。全部归葬家乡是不可能的,从西域到中原路途遥远坎坷,人们很难将其付诸实践。工作不彻底?这就是继续工作的动力。果然,20世纪90年代后期起,关于罗布荒原发现了大型的汉族“将军墓”的传说不胫而走,2003年,传说终于“浮出水面”:罗布荒原发现了多处高级的墓葬,其形制与中原一脉相承,可以推测其中必然有驻节楼兰的高级官员的墓地。当年奥列尔·斯坦因在绘制罗布荒原古迹分布图时,曾表示:L.B.与L.K.是特别值得注意的地点。果然,今年新的突破性发现大都出在这两个地点附近。

关于楼兰古城,另一个21世纪的新话题,是“三间房”。一般认为那是西域长史府:楼兰城除佛塔,仅有的基本站立的建筑就是它了,涉及西域长史府的文书又都出土于它的附近。但也有疑问。比如那三间房舍,都是长方形,最宽的不超过1.5米,计入千年的强风剥蚀,当初或许仅只1.2米左右,宽的也就是0.8米,连两个人并肩通过也困难,什么官府是这样的格局呢?它只能是西域长史府组成部分之一,更可能是机密文件与武器的库房。正因为如此,才分外坚固,没有倒塌。在三间房西北紧邻,有一处基址宽敞的废墟,“地龙”精致宽阔,但长期为沙子掩埋。也许那才是西域长史的官衙。

不久前外国学者用三维动画恢复了楼兰古城。恢复的古城相当生动,特别是那条横贯城市而过的运河——孔雀河,有了它,城市简直像复活了一样。但是,动画展示的城市风格与我的想像迥异。因为楼兰在公元5世纪就废弃了,除了佛教它不可能有别的文明内涵。楼兰王国是西域古国,有自己的文明,但具体到楼兰古城当然是汉族文化的结晶。“复原”楼兰古城是相当有意思的工作,这在斯文·赫定、亨廷顿、斯坦因、桔瑞超所在的20世纪前半期根本不可能实现。但它应该体现出20世纪对楼兰考察的成果,应该与21世纪新的研究走向一致。

随时间逝去,人们对楼兰的兴趣与日俱增。楼兰有说不尽的话题,它解答了一个又一个疑问,又产生了许多新的困惑。通过寻找答案,我们才架起了连接历史与未来的桥梁。

人体未来

人的身体是一个宇宙,大宇宙的奥秘即使有光速望远镜也不能弄清,而人体小宇宙的秘密则也不能依靠最细微的显微镜掌握,因为人具有最伟大的思维力量。

关于大脑的有趣研究

大脑统治世界,反过来,是什么控制了大脑?遗憾的是,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对于大脑,我们仍然所知不多。

大脑不仅是人体中最复杂的部分,也是宇宙中已知的最为复杂的组织结构。当代人的脑重虽然不到1.5公斤,但却是由140亿个神经细胞组成,这一巨大的数量和复杂的结构给科学带来了难题。时至今日,每天都在冥思苦想的人们仍然无法确切地了解大脑是如何思考的。20世纪末,美、欧、日纷纷制定脑科学研究的长远计划,并宣布21世纪是“脑科学时代”。

本世纪初的短短几年,各国科学家相继发现不少有关大脑的奥秘。令人惊讶的是,这些发现不仅饶有趣味,而且与普通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你是下一个牛顿吗?

300多年前,牛顿坐在一颗苹果树下,一个不知是熟透了还是被虫子咬了的苹果从天而降,不偏不倚地砸在了他的头上,让他如梦方醒,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在科学史上,像这样在电光火石的刹那悟出惊世发现的传奇故事不胜枚举,这使得一些人对于“灵感”的推崇无以复加。然而,美国科学家最近研究发现,“顿悟”有其独特机制,它是右大脑某一部位的特有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