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真的有“海底人”呢?这需要科学家们去进一步证实。但如果真的有“海底人”,对人类倒是一件好事,起码我们不是孤独地生活在地球这个宇宙的孤岛上。
拷问杀人石
在非洲马里境内,有一座耶名山,山上有一片茂密的大森林,林中有各种巨蟒、凶残的鳄鱼、狮子、老虎等。然而,在耶名山的东麓,却极少有飞禽走兽的踪迹。当地的土著居民对这个地方既恐惧、厌恶,又非常敬畏。
1967年春天,耶名山发生强烈地震。震后的耶名山东麓远远望去,总有一种飘忽不定的光晕,尤其是雷雨天,更是绮丽多姿。据当地人说,这里藏着历代酋长的无数珍宝,从黄金铸成的神像到用各种宝石雕琢的骷髅,应有尽有。神秘的光晕就是震后从地缝中透出来的珠光宝气。这个说法究竟是真是假,谁也不能证实。马里政府为了澄清事实真相,派出了以阿勃为队长的八人探险队,进入耶名山东麓进行实地考察。
他们刚来到这里,就下起了大雨。在电闪雷鸣中,阿勃清晰地看到不远处那片山野的上空冉冉升起一片光晕,光亮炫目。光晕由红色变为金黄色,最后变成碧蓝色。暴雨穿过光晕,更使它姹紫嫣红。雷雨刚停,阿勃不顾山陡坡滑,道路泥泞,下令马上进发。在那片山野上,他们发现躺着许多死人。这些死人身躯扭曲,口眼歪斜,表情痛苦。从尸体看这些人已经死去很长时间,但奇怪的是,在这炎热的地方,尸体竟没有一具腐烂。这些人可能是不听劝告偷偷进山寻珍宝的。可是他们为什么会莫名其妙地死去呢?
探险队员四处搜寻线索。突然间,一名队员发现从一条地缝里发出一道五颜六色的光芒,色彩不断变幻着。难道真是历代酋长留下的珍宝?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挖掘,人们终于从泥土中清理出一块重约5000千克的椭圆形巨石。半透明的巨石上半部透着蓝色,下半部泛着金黄色光,通体呈嫣红色。探险队员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巨石挪到土坑边上。这时有一队员突然叫道:“不好,我的四肢发麻,全身无力!”另一位队员也说:“我的视线模糊不清!”队员们纷纷开始抽搐,相继栽倒。此时,只有阿勃还保持清醒,他想这可能与那块巨石有关。
他不由得想起那些死因不明的尸体,浑身不禁一颤。为了救同伴,阿勃强拖着开始麻木的身体,摇摇晃晃地向山下走去,准备叫人来。刚走下山,他就一头栽倒了。过路的人发现了躺在路边的阿勃;把他送进了医院。经抢救阿勃终于清醒了过来,并将所发生的事告诉人们。之后,他又闭上了双眼。医生检查发现,阿勃受到了强烈的放射线的照射。
有关部门立即派出救援队赶赴山上抢救其他7名探险队员,但无一生还。而那块使许多人丧命的“杀人石”,却从陡坡上滚下了无底深渊。科学家们想解开“巨石杀人”之谜,但因找不到实物而无法深入研究,这成了自然界一个未解之谜。
看来,这样的地球玄机还有很多很多,要想尽被我们人类掌握,我们要走的道路还是很长很长。
延续古文明
我们与祖先究竟有什么关系,祖先留给地球的遗产是否都在我们的面前,如果不能肯定的回答点点滴滴,那么科学家们就不能轻松了。
寻找“大西洲”
2400年前,古希腊的著名学者、哲学家柏拉图,为我们设置了一个历史疑案。他在其著名的《对话录》中,描绘了一个曾经产生过历史奇迹的神秘大陆,那里的居民曾用自己非凡的智慧,创造了高度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尽管柏拉图只是把当时民间的传闻记载下来,也谈不上有什么历史依据,然而,千百年来,西方人却一直为此争论不休,表现出浓厚的研究兴趣。有人试图找到这块神秘大陆的所在,然而,大海茫茫,时至今日,人们仍未发现“大西洲”的踪影。
最早记载大西洲故事的是古希腊大哲学家柏拉图。他在公元前350年写的两篇对话录《克里斯提阿》和《泰密阿斯》中写道:“传说12000余年以前,有座阿特兰提斯岛(大西洲),建立在岛上的阿特兰提斯王国曾征服过埃及与北非地区;在与希腊人作战后,阿特兰提斯人退回了自己的国土。后由于火山、地震的突然爆发,仅一日一夜的工夫,这块陆地便沉入了海底。”据传,这块大陆靠近直布罗陀,面积比亚洲和利比亚合起来还大。这里曾有一个经济文化相当发达的国家——阿特兰提斯王国。岛上气候温和,森林茂密,风景优美,资源丰富,人民生活在和平安乐的国度里,整个社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王国由许多小国组成,首都坐落在岛的中央,交通四通八达,商业活动兴盛,建筑物布局宏伟壮丽,色调配置和谐。市中心的海神庙宇,以金、银、象牙为饰,金碧辉煌,灿烂夺目。
柏拉图记述的有关的传说,是从他的表弟柯里西亚斯那里听来的,而柯里西亚斯又是从其曾祖父卓彼得斯那里听来的,而卓彼得斯又是从当时雅典著名政治改革家和诗人梭伦(约公元前638~559年)的口里听来的。梭伦任满去职后,曾用了10年时间,漫游于埃及、塞浦路斯、小亚细亚等地。回国后,他幽居简出,想把他在埃及听到的有关大西洲的传说写成一篇长卷的叙事诗留给后人。但是,他还没来得及完成这一写作计划便与世长辞了。到了柏拉图的时代,关于大西洲的故事已广为流传,几乎妇孺皆知。
据说,柏拉图为了证明其真实性,曾亲自到埃及去做过调查访问。他请教了一些有名望的僧侣、祭司,但是也只是听听传闻而已,并没有找到他所需要的有分量的材料。
大西洲失落何方?大西洲的故事,是否纯属捏造?如果不是捏造,它又失落何方?迄今为止,阿特兰提斯沉没之谜的书籍数以千计,但是都无法提出确切的证据。
早在中世纪时,就有一些探险家费尽心机,企图找到这座传说中描绘的“人间天堂”。在西方寻找新大陆的热潮中,有人把大西洲画在地图上,但这只是一种虚拟,谁也不能断定哪里是确切的方位。直到现代,这块失踪的大陆,仍然沉没海底,没有露出自己的本来面目。
沉没在大西洋中,这是一种观点。柏拉图在记载中说它沉没在海克力斯之柱外沿的西海中。他说的西海,就是今地中海通向大西洋的出海口直布罗陀海峡,可能就是指的大西洋。
1882年,美国学者唐纳利运用考古、语言、人种、地质、植物等学科知识,作了综合的研究,提出了一个激动人心的假说。他认为:在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前,美洲与埃及文化之间存在着许多不可思议的共同之处,说明了新旧大陆并非完全隔绝而有可能紧密相连。它们中间一定存在一个大洲,它就是“大西洲”。1950年,美国的堂莱立在他的《阿特兰提斯大洪峰之前的地球》一书中,详细地论述了这一观点:大西洲沉没在大西洋中间。
另外,古代欧洲、非洲和美洲民间,都有关于大西洲沉没的神话传说。
古巴比伦人和埃及人以及非洲的一些部落,传说大西洲是他们西边的大陆,而北美的印第安人则认为大西洲在他们的东方。这些间接材料,自然是有力的佐证。
1958年,美国范伦坦博士在考察了巴哈马附近海域的河床后,发现那里有许多各种形状的几何图形结构,还有长达数里的令人费解的线条。以后潜水员亚柯、哈罗德、洛贝突在比米尼岛附近的海域发现了一条海底石头路,还有长达数公里的城墙,几个码头与一座栈桥。很多人以为,这一沉陆之谜似乎马上就要解开了,然而海洋学者却认为这只是一片高地,是由于海洋水位上了而形成的。
另一些学者认为远古传说中的阿特兰提斯王国沉没在地中海里。俄国学者诺罗夫院士(1795~1869),在他撰写的《关于阿特兰提斯的研究》一文中,推测这一古代沉陆坐落在地中海东部,塞浦路斯岛则是该大陆沉没后的残留部分。但有人在赞同他的观点的同时,对他确定的方位提出了一些修正、如著名学者卡尔纳日齐基在他撰写的《阿特兰提斯》一文中不同意诺罗夫院士把博斯普鲁斯当作“赫拉克勒斯之柱”。
前苏联考古学家热洛夫力主此说,并提出了五点理由。他将流传于古希腊和黑海边沿的有关神话和传说中提到的地名与人名同这一地区的地名与人名加以对照和比较,发现有一些惊人的相同之处。1956年专家们又在黑海发现了海底城市。据此,热洛夫推断:大西洲可能就是在高加索地区沉入黑海海底的。
1979年,美国、法国的一些科学家经过先进仪器探测,发现了百慕大三角海底存在金字塔,而且比埃及的金字塔还大得多。塔下部有两个巨大的洞穴,海水以惊人的速度从洞中穿过,从而卷起狂澜,形成巨大的漩流,造成这一带海域浪潮汹涌,海面雾气腾腾。1958年,两位挪威水手曾在这一海域发现了一座古城。就他们拍摄的照片看,有平原、大道、街巷、圆顶建筑物、角斗场、寺院。他俩宣称:“我们发现的是大西洲,和柏拉图的描绘一模一样。”然而,他们没有获得可作论据的任何历史文物。
关于这一历史疑案,千百年来,探索者尽管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然而持“大西洲沉没于地中海东部的克里特岛及其海域”的科学家居多。这里曾是欧洲古代文明的摇篮,但经历了长期的繁荣后,遭到了像传说中的“大西洲”式的厄运,毁灭于一场不可抗拒的突如其来的火山、地震的爆发,不过,这些观点和论据,也不是无懈可击的。
当然,也还有一些人对阿特兰提斯的存在持怀疑甚至否定态度。他们认为所谓“阿特兰提斯王国”,只不过是古人根据古老的某种传说加工或编造出来的一个动人的神话,纯属子虚乌有,不可置信。如果真是这样,那自古至今,学者们的精心探究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不过,争议既然引起,就有休止的一天,正像一个丢上天空的石头,总有落到地上的时候一样,我们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失落的城堡
马丘比丘的名字在世界上叫响之后,人们一提到它就说:“呵,那是一座失落的城堡,一座神秘的、难解之谜的失落的城堡。”
喜欢追索神秘世界的游客把古城遗址认作是世界上最神圣的地方之一,也不止一个人认为,马丘比丘是由“外星人”建成的。当你审视着一座座的神庙、坟墓和古城那无可比拟、匪夷所思的环境所在,这种看法也就不那么荒诞了。为什么一个文化要选择这:一个无法到达的地方建立这样一座纪念碑呢?为什么他们的后人要选择这么一种悄无声息的和平方式离开呢?为什么现代朝拜者会被吸引到这儿的深山中,会执迷于这儿神秘的一切呢?
旅游者向人们提出了有关马丘比丘的若干不解之惑,这种种不惑之处等待学者、考古专家去解答。
考古专家葛瑞姆·汉克撰文道:
千辛万苦进入这个荒野建立马丘比丘城堡的人,一定受到很强的动机驱使。
不论动机为何,选择如此偏远的海拉达2700米左右的险要地点兴建城堡至少有一个好处:征服秘鲁的西班牙军队和随之而来的天主教传教士,对印加文化展开全面扫除时并没有找到这座城堡,因而让它逃过一劫。事实上,直到1911年,当印第安古文化遗产开始受到西方人应有的尊重时,年轻的美国探险家宾汉才将他发现的马丘比丘古城遗迹公之于世。刹那时,我们眼前敞开了一扇奇妙的窗子。透过它,我们得以一窥哥伦布抵达前美洲文化的奥秘。在秘鲁政府保护下,代表神秘的美洲古文化的马丘比丘遗迹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免于遭受不法之徒的侵扰和掠夺。我们的子孙,世世代代都会为它的神奇感到迷惑,惊叹不已。
人们伫立在古城南端一座高台上,放眼望去,只见整个废墟覆盖着青苔,层层叠叠,一路向北延伸。周遭的山峰隐没在云堆中,阳光偶尔破云而出,洒照下来。
在脚下的山谷中,可以看见圣河蜿蜒流经马丘比丘城堡下的岩层,有如一条护城河环绕着一座雄伟的城郭。从高处望下去,河水映照着山坡上的热带丛林,显得格外翠绿。河面上水光粼粼,煞是好看。
马丘比丘废墟对面那座高耸的山峰,它的名字叫江纳比丘,经常出现在旅行社的海报上。距离这座峰顶约摸100米的山坡上有一座整齐的梯田。显然,以前曾经有人爬上那儿,小心翼翼操作粑子,将陡峭的悬崖修建成一座代美的空中花园——也许,古时候这座花园真的栽满鲜艳的花儿呢。
在我看来,这整座古城简直就是一件庞大的雕刻艺术品,由山丘、树木、石头和流水组合而成。它美得让人心醉。这一辈子,我还没看过那么美丽的地方。
尽管整座城堡散发着灿烂的光彩,但是,感觉上,我却仿佛凝视着幽灵聚居的一座死城。它使我想起沉没在海底的一艘船,阴森森,鬼影憧憧。城中的房屋鳞次林比,坐落在一排排长长的台阶上。屋子都很小,只有一个房间,紧邻狭窄的街道,建造得十分坚固耐用.朴素无华。相形之下,举行祭奠的场所在建筑上就讲究得多。在大庙中砌有许多大石头,其中一块多边形巨石打磨得十分光滑,长约3.6米,宽1.5米,厚1.5米,重量绝不下于200吨。古代的建筑工人如何将这么巨大的石头搬运上山?
像这种石头,马丘比丘城中有好几十块,全都以各种角度连锁在一起,组成一座宛如拼图游戏的墙壁。我数了一数,发现其中一块石头总共有33个角,每一个角都跟毗邻的那块石头上一个相等的角紧密地接合在一起。在这座古城,到处可见巨大的多角形石头和正方形石头;棱角锐利得有如剃刀。此外,还有一些天然的、未经雕琢的大圆石,被融合进整体设计里头。值得一提的是那些奇特的、对西方人而言极不寻常的装置,诸如“印地华塔纳”,意思是“太阳神的拴马柱”。它的底部是一块光洁如水晶的灰色基石,雕刻成繁复的几何图形,装饰着神龛和拱壁,中间竖立着一支粗短的、挺直的叉子。
马丘比丘古城到底有多古老?学术界的正统看法是:这座城堡的兴建日期应该是公元15世纪左右。然而,一些备受敬重的学者却敢于质疑,时时提出不同的意见。例如,1930年代,德国波茨坦大学天文学教授洛夫·穆勒找到确凿的证据,显示马丘比丘古城在建筑上的一些重要特征,反映的是重大的天文现象。他以数学方式,仔细计算过去几千年中星星在天空的位置(由于一种名为“岁差”的天文现象,星星的位置会随着时间改变),得出这样的结论:马丘比丘城堡的最初设计和建设,肯定是在“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000年之间”完成。
在正统历史学家眼中,这简直就是信口胡说。如果穆勒的推算正确,马丘比丘城堡的历史就不是短短500年,而是6000年了。这么一来,它就比埃及的大金字塔古老得多(正统学者认为,大金字塔的兴建日期约摸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