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现代人智慧全书:智慧修身术
28274100000009

第9章 打造完美个性(5)

上级常常赞扬下级而自身很少受到赞扬,这并不表示他们不需要发自内心的称许。在一个授勋典礼上,一位上校赞许了他的长官,他的长官高兴得满面春风,他说:“这是这一天,不,是这一年中最高兴的事。”上级很少听到赞扬,如果你有意如此,可马上说出来。

□ 不要自我吹嘘

不要把赞扬别人变成自我吹嘘。比如你说:“你干得不错,大家借此会对投资法有更完整的认识。”这会让对方很不高兴,因为他会认为你在自诩为这方面的专家。你可以这样说:“你的分析真是非常精彩,这样的分析我头一次听到。”

□ 以赞扬树立权威

赞扬要弄清对象,如果当事人对你毫无敬意,你的称赞会变得无关痛痒。你可以赞美别人,但不要弄错时间、地点、目的和对象,这才会逐渐培养成你的权威感。

□ 不赞扬有时意味着批评

下属的工作经常得到上司的赞扬,当他对你设计的封面缄口不言时,你应该想到:他一言不发肯定是对此不太满意。

□ 在无所求的情况下赞扬对方

当你说:“你的报告写得真好,你能花点时间帮我抄一份吗?”对方肯定会紧锁眉头。称赞应是目的,而不应是要求得到什么东西的手段。

□ 赞扬个体而非集体

在称赞时你要称赞个人而不要称赞团体,你称赞团体会让干具体事的人感到自己默默无闻。你应该说:“我向张表示衷心感谢。”而不要说:“我向业务部表示感谢。”

□ 称赞要具体

含糊的赞扬远不如具体的称赞效果好。你如果说“你把客户照顾得很好”就不如说“你很能控制情绪”。

□ 有时要赞扬事而不要赞扬人

不要说:“珍珍,你真是思考周到。”而要说:“你把午饭送来真是考虑得非常周到。这会使我省出许多时间来干工作。”含糊地赞美,对方可能不知道他们做对了什么,他们会觉得这个称赞不着边际,他们会因为不知道你欣赏什么而没法再重复自己的行动。

□ 别忘了加“你”

大公司赞美会提名道姓,比如,“王先生,多谢你光顾。”个人之间的称赞也应如此,即千万不要忘记加上“你”,你要说“你真为大家出了一个好主意”,而不要说“好主意”。

□ 指出对方行为的正面作用

如果你无法明确称赞,可以指出对方行为的正面作用。例如,你可以说:“你做的工作对开发新产品很有帮助。”

□ 别提负面结果

赞扬之后再加上一句提及负面结果的话,会使你前功尽弃。如对方草拟了一份合同受到你的表扬,你就不要再加上一句对方不爱听的话。

□ 批评也要有

如果你经常报喜不报忧,那么如果你没有看到确实该表扬的事就不要轻易去称赞。只赞扬不批评会使人认为你的赞扬没什么了不起。适当时机批评一下,别人才会重视你的赞扬。

□ 不要用赞扬一个来批评另一个

用赞扬一方的工作来批评另一方,会使受批评的一方愤愤不平。有的父母当着儿子夸女儿乖,就是犯了这样的错误。

□ 当对方接受赞扬不知所措时再问一个问题

当对方对你的赞扬不知所云时,你可以再问一个问题,这会促使对方思考。比如你赞扬他生意做得好,对方一时明白不过来,那你不妨再提个问题:“那个客户以前来过吗?”

□ 利用第三者传递赞扬

利用第三者把赞扬传递给对方,对方会对此深信不疑,因而干劲更高。企业经理会说:“李薇在哪儿,她上周的业绩可真是惊人!”

□ 耳语赞美别人

你用耳语赞美别人,并“无意中”让对方听到,他会对此深信不疑。

□ 不要赞扬过头

赞扬比批评作用大,但光赞扬不批评也不行,那就好像你的汽车只能进不能退。赞扬过头会使我们不敢明确指出对方错误的严重性。

□ 不要把赞扬原物奉还

那会使对方觉得你不领情,不理解对方的良好用意。对方说你的发型漂亮,你不要对对方说:“你的发型看来也很漂亮。”

□ 不要妄自菲薄

妄自菲薄会使对方以为你不识抬举,会让人觉得赞美错了,会让人认为你在拒人于千里之外。因此,不要在受到赞美时说:“这其实没什么。”

□ 接受赞美

不接受赞美会使对方有冷水浇头的感觉。你要学会接受赞美,优雅地向对方道谢。赞美不会天天有,要珍惜它。

34.情商与智商的不等式

艾萨克博士以前在部队服役时,曾接受过一种全体士兵都参加的智力测验,他获得了160分的高分。要知道,基地上从没人见过这么高的分数,而且标准值才是100分,于是艾萨克理所当然地被称为天才。

众口一词的称赞并没有改变艾萨克的境遇,第二天,艾萨克仍是一名列兵,最高职务也不过是担任伙食值勤员。

然而,实际上的问题是:智商高又意味着什么呢?

举个例子吧。过去有位汽车修理师,他不大可能在智商测验中得到超过80分的成绩。所以艾萨克总是想当然地认为自己比他聪明得多。然而,每当艾萨克的汽车出了毛病,艾萨克总是急急忙忙地去找他,焦急地注视着他检查汽车的相应部位,对他的分析如聆神谕般洗耳恭听——而他总是能把艾萨克的汽车修好。

那么,如果让这位修理师来主持智商测验,结果就会表明艾萨克是一个笨蛋。而且艾萨克也真的会是一个笨蛋,如果不让艾萨克使用从学院里学习来的语言技巧,如果艾萨克不得不用双手去做一些复杂而艰苦的工作……艾萨克干得肯定很差劲。

再来谈谈艾萨克的汽车修理师吧。他有个习惯,每次见到艾萨克都爱说些笑话。有一次,他从引擎盖下抬起头来说:

“博士,有一个又聋又哑的人来到一家五金店买钉子,他把两个手指头并拢放在柜台上,用另一只手做了几次锤击动作,店员给他拿来一把锤子。他摇摇头,指了指正在敲击的那两个手指头,店员便给他拿来了钉子,他选出合适的钉子就走了。那么,你听好了,接着进来一个瞎子,他要买剪刀,你猜他是怎样表示的呢?”

艾萨克举起右手,用食指和中指做了几次剪刀动作。修理师一看,开心地哈哈大笑起来,“啊!你这个笨蛋。他当然是用嘴巴说要剪刀呀。”接着他又颇为得意地说,“今天我用这个问题把所有的主顾都考了一下。”

“上当的人多吗?”艾萨克急着问。

“不少。”他说,“但我事先就断定你一定会上当。”

“那为什么?”艾萨克不无诧异地问。

“因为你受的教育太多了,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知道你不会太聪明的。”

世界上受过高等教育、肩负光荣使命的人很多,可是,很多这样的人因为缺乏机智与常识,竟然连在社会上立足谋生都很困难。

不久前,在澳大利亚的一个牧场中,人们看到有三个大学生在那里打工。这三个人中,一个来自剑桥,一个来自牛津,还有一个是德国某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人们都非常惊异:居然让大学生来看管家畜!他们在学校接受的教育是要做领导众人的领袖,而现在却在这里“领导”羊群。牧场主人没有知识,没有文化,是个大老粗,对什么书本、理论一窍不通,却知道怎么饲养牛羊。他雇佣的这些学生,虽然满腹经纶,能说好几门外语,可以讨论深奥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可是,要说挣钱却不能和一个老大粗相比。他整天谈论的只是他的牛羊、他的牧场,眼界十分狭隘,但他却能够赚大钱,而那些大学生却连谋生都很困难。

培根曾经说过:“读书的目的不在它本身,而在于一种超乎书本之外的、只有通过细心观察才能够获得的处世智慧。”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就是这个道理。

书本和大学里的文化教育确实可以使人提高,但这种文化常常是论理意义上的文化,它的获得常常是以牺牲人的活力和个人意志为代价的,仅仅有书本教育,会使人实际的技能得不到发展,最终这方面的潜能会被扼杀。

与一个虽然没有机会上大学却在残酷的生存竞争中熟知人情世故的文盲相比,那样的学生显然是要打败仗。一个大学毕业生常常会不知道自己的真实分量,他往往生活在一个理想的王国里,而这个王国实际是没有那些人情世故的位置的。但我们所生活的这个真实世界,往往并不在意他拥有多少高深的理论和渊博的学识。时代的弄潮儿并不是那些满腹经纶却不通世故的人,而是那些能适应现实的人。

决定一个人能力的高低,不仅仅是智商,还要包括情商,在实际工作中,交际能力、应变能力和口才等都显得比一个人的智商更能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学会这种综合性的能力。

著名心理学家桑戴克在《哈泼斯》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了情感智能,即“社会智能”,一种理解他人并能“对人际关系作出明智反应”的能力,认为这本身就是人的智力的一个因素。

近年来,得出类似结论的心理学家逐渐增多,他们把人际关系技能纳入其情感智商的基本概念中,情感智商则扩展为5个主要方面:

(1)了解自我,自我觉知——当某种情绪刚一出现时便能察觉——乃情感智商的核心。监控情绪时时刻刻变化的能力是自我理解与心理领悟力的基础。没有能力认识自身的真实情绪就只好听凭这些情绪的摆布。对自我的情绪有更大的把握性就能更好地指导自己的人生,更准确地决策婚姻、职业之类。

(2)管理自我,调控自我的情绪,使之适时适地适度。这种能力建立在自我觉知的基础上。这涉及到如何自我安慰,如何有效摆脱焦虑、沮丧、激怒、烦恼等因失败而产生的消极情绪侵袭的能力。这一能力的低下将使人总是陷于痛苦情绪的漩涡中;反之,这一能力高者可从人生的挫折和失败中迅速跳出,重整旗鼓,迎头赶上。

(3)自我激励,这是指服从于某目标而调动、指挥情绪的能力。要想集中注意力、自我激励、自我把握、发挥创造性,这一能力必不可少。任何方面的成功都必须有情绪的自我控制——延迟满足,压抑冲动。能够自我激励,积极热情地投入,才能保证取得杰出的成就。具备这种能力的人,无论从事什么行业都更有效率、更富于成效。

(4)识别他人情绪,是在情感的自我觉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一种能力,是最基本的人际关系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人能通过细微的社会信号,敏锐地感受到他人的需求与欲望。这一能力更能满足如照料、教育、销售或管理类职业的要求。

(5)处理人际关系,大体而言,人际关系艺术就是调控与他人的情绪反应的技巧。人际关系能力可强化一个人的受社会欢迎程度、领导权威、人际互动的效能等。擅长处理人际关系者,凭借与他人的和谐关系即可事事顺利,他们也就是所谓社会明星。

一个中型的高科技产业登广告征求一位总经理特别助理,这个公司规模不大但是潜力无穷、福利好,所以有许多硕士、博士等高学历人士前来应征。

公司总经理亲自面试初审后所挑选出来的应征者。由于每位应征者的学历都不错,所以一时难以取舍。当最后一位应征人员进来面试时,总经理因为有些累了,所以看起来一副疲倦的样子。

“贵公司的装潢设计非常特别。”这个小伙子一坐下来,先说了这么一句话。

总经理本想打个呵欠,听到这句话,觉得有趣地抬起头来反问:“哦!你倒说说看怎么特别。”小伙子就说:“这位设计者着重实用,很聪明地运用不大的空间。所有的柜子、书橱都是隐藏式的。而且顾及员工的视力保护问题,很用心地设计灯光……”

总经理点点头说:“嗯!你很会观察。”

你想,最后是谁被录取了呢?对!就是这最后一个小伙子。你认为小伙子真有两把刷子是吗?其实说穿了,是他比较懂得沟通的艺术。

小伙子在等待面试时,就先和柜台的小姐聊天,得悉这家公司的装潢全都是由总经理亲自设计,再要求装潢公司定作的。于是他仔仔细细、里里外外地观察装潢的优点,记在心里。面试时先引起对方的共鸣,这样一来,是不是要比其他正襟危坐,等待主考官询问的应征者要高明得多,而且让人印象深刻呢?

决定一个人命运的,不单要有高智商,还要有高情商。想要做一个总经理的特别助理,观察能力和沟通能力比任何学历都重要,沟通技巧高超的他能不被录取吗?

35.魅力是对心的征服

一个人平时的一言一行,一举手一投足,都会折射出他的素质修养品行,都将影响到别人。别人对他的评价好与坏,可以说这一因素占了很大比重。

我们与人相处,有些人虽然话不多,但我们却喜欢和他呆在一起,因为他能让你感到轻松愉快;有的人逢人便滔滔不绝,夸夸其谈,这不但不让我们喜欢,反而令我们十分讨厌,总想与之拉开一段距离。有的公司职工干部精诚团结,公司搞得红红火火,他们尊敬自己的公司领导,情愿鞍前马后效劳;有的公司,职工干部工作不积极,互相扯皮,人心涣散,致使工作无法开展。出现这些不同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

这主要就是人的素质修养问题。

有时我们确实感觉得到,有一种人,无论出现在哪儿,便立即成为众人瞩目的核心,即使他们不言语,就那么站着或坐着,也带给人一种特别的感觉和深刻的印象,甚至还能令人毫无保留地对他产生信任感。周恩来总理,就是这样一位具有独特领袖气质的人。只要是周恩来总理出现的场合,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他那无形魅力和形象中透露出的威严。他那风趣幽默的谈话,和蔼可亲的微笑,亲切的问候,都令人感动至极。而毛泽东主席的形象气质,更具天生领袖风度,就是那些外国公民也无不以曾亲眼目睹其风采而倍感荣幸。

气质与外貌漂亮与否并没有什么关系。关键是看你能否通过你的面部表情、形体动作、语言等展示你迷人的个性气质。真正能打动人的是气质,而不是外貌的漂亮。

在实际生活中,有的人精神抖擞,情感丰富,口若悬河,表情自如,显示出超人的才干和气质,他们的谈吐就能博得听众的喜爱和青睐;有的人窘迫不安,语无伦次,面部表情麻木,手足不知如何放置,让人大失所望。这两种气质可以说是截然不同的。

每一个人都具有一种自我形象,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理想自己”。“理想自己”往往被赋予很高的价值。尽管这些人来自于不同地方,成长在不同环境,各自具有不同的自我形象,但他们也许具有一些共同点,如仪表的俊美,丰富的情感,敏捷的思维,畅达的语言等等,而且都希望给对方留下亲切善良、聪慧正直、才学渊博的印象。但是,不管“理想自己”是多么完美,都必须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体现出来,争取在表现自己的魅力中把它发挥得淋漓尽致。

那么,怎样才能体现这种独特的气质呢?简单地说,可以通过我们身体的努力来体现,如站姿或坐姿,走路的姿态,说话抑扬顿挫或诙谐幽默,与他人谈话时的专注程度,等等,所有这些,都要求自然而不做作,随和而又充满机敏,由此所透露出来的权威感,会产生一种无形的魅力,一点一滴地注入对方的心田,在他们的心里产生连锁反应,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被吸引,被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