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8年,英国国会发动宫廷政变,迎取荷兰奥兰治亲王威廉为英国国王,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1695年,俄国沙皇彼得一世为了加速国内改革步伐,组织大批使团出访西欧;1700年,彼得一世为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发动了对瑞典的“大北方战争”。
明末清初,中国北方的蒙古族分为漠南、漠北和漠西蒙古三支。漠西蒙古是明代瓦剌的后代,游牧于天山以北地区,又分为四部,其中准噶尔部最为强盛,先后驱逐或征服了其他三部。
1671年,准噶尔部落内部发生动乱,噶尔丹夺取了汗位。噶尔丹执政后,便大举南犯。1677年,攻占了青海的和硕特部;次年,又攻占了天山南路地区。随着势力范围的逐渐扩大,噶尔丹企图分裂割据的野心也越来越大。而此时,沙皇俄国正企图侵占中国的蒙古地区,便极力拉拢噶尔丹,支持他的分裂活动,这就更加助长了噶尔丹分裂祖国的野心。
1690年,噶尔丹以追击蒙古喀尔喀三部为名,率领2万多人,向漠南进军。清朝理藩院尚书阿尔尼连忙集合内蒙古各部兵马阻击,但在乌尔会河交战中被噶尔丹打败。6月,为平定噶尔丹叛乱,康熙皇帝决定亲征。7月,清军兵分两路北进。8月,清军在乌兰布通大败噶尔丹,噶尔丹仓皇率领残部逃往漠北。随后,康熙皇帝班师回朝。
噶尔丹于乌兰布通失败后,向清廷请降,以为缓兵之计。为预防噶尔丹再次进攻,康熙皇帝加强了边境防御。1694年,康熙皇帝召噶尔丹来京,噶尔丹不但不来,而且还策动漠南蒙古各部背叛清朝。漠南科尔沁部亲王沙律向清廷报告了这种情况,康熙皇帝密谕科尔沁诸部假装同意作噶尔丹内应,以诱其东来,一举歼灭之。1695年9月,噶尔丹果然率领3万骑兵从科布多东进,并扬言从沙俄借到6万鸟枪兵,将大举进攻清朝。康熙皇帝大为恼怒,决定再次亲征噶尔丹。
1696年2月,康熙皇帝命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率领东三省清军与科尔沁诸部兵马约9000多人为东路,命抚远大将军费扬古、振武将军孙思克率领陕甘清军约4万多人为西路,亲自率领3万多清军为中路,大举征讨噶尔丹。三月,康熙皇帝率领中路军出发,到五月初逐渐逼近了敌军。噶尔丹在巴彦乌兰远远看到康熙皇帝亲征,气势恢宏,便连夜率军向西逃去。
五月中旬,噶尔丹军到达土刺河上游的昭莫多。而此时清朝西路军已经先期到达,西路军主将费扬古鉴于清军长途跋涉,十分疲惫,便根据昭莫多的地形,将丰力隐藏于树林之中,扼守中央的派孙思山头,准备克将军采取以逸率兵待劳、设伏阻击的战术对付敌军。噶尔丹企图集中力量打败西路军,首先想抢占清军控制的山头,结果进入了清军的伏击圈。孙思克率军严守山头,向噶尔丹军发起猛攻;费扬古则指挥主力绕到敌军背后。噶尔丹军腹背受敌,迅速败退,噶尔丹仅率数十骑西逃。清军取得了昭莫多之战的巨大胜利,俘获、歼灭敌军数千人,并将噶尔丹之妻击毙。
噶尔丹于昭莫多之战失败后,已是走投无路。早在噶尔丹率军侵略喀尔喀的时候,漠西准噶尔部早已经被康熙皇帝册封的新汗控制,青海和硕特部和天山南路地区也都被清朝收复。在这种情况下,康熙皇帝又于九月亲赴归化城,一面部署兵力围歼噶尔丹,一面采取政治策略招抚,允许噶尔丹入朝谢罪,并让理藩院专门设立驿站接待。但一直到了12月,噶尔丹仍然没有入朝觐见。
1697年2月,康熙皇帝鉴于噶尔丹终无投诚之意,又率军亲征。噶尔丹终于在众叛亲离、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服毒自杀。至此,康熙皇帝平定噶尔丹叛乱战争胜利结束,漠北整个喀尔喀地区又重新归清朝统治。但是,清朝平定准噶尔部落贵族反叛的战争还远没有结束,因为,准噶尔部新的统治者随着统治地位的巩固和势力的不断增加,也开始滋生了分裂祖国的野心,清朝接下来的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又展开了平定他们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