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9年,约翰·布朗领导美国黑人和白人发动了反对奴隶制的武装起义,激战两天后失败。1860年8月,日本倒幕派制造了“樱田门事件”,刺死大老井伊直弼。次年,俄国沙皇颁布农奴制改革法令,宣布农奴获得“人身解放”,成为法律上的自由人。
1860年5月,清军江南大营被太平天国革命军彻底摧毁后,清政府不得不把镇压太平天国的希望寄托在曾国藩领导的湘军身上,加紧了对太平天国革命政权的镇压。
安庆是天京上游重要的门户,是太平天国革命政权中仅次于天京的政治、经济中心,也是天京上游最后的屏障,因而是太平军和湘军全力争夺的战略要地,安庆会战也成为事关天京安危的一场大决战。1860年8月之后,湘军乘李秀成等率太平军东征江苏、浙江之际,以湘军主力兵分三路进围安庆。
1860年5月,太平天国在第二次彻底摧毁江南大营后,面对安庆面临的危急形势,立即制定了先征苏南、后攻武汉以解安庆之围的战略方案。根据方案,李秀成率军东征苏南,陈玉成率部渡江攻扬州,牵制江北清军南渡救援苏南,而后,1860年9月,李秀成部从长江南岸两征,陈玉成部从长江北岸西征,最后两军会师武汉,采用“围魏救赵”之计迫使湘军回师救鄂,以解安庆之围。
本来按照计划,陈玉成可以轻松与李秀成汇合,但是因为受到了英国参赞巴夏礼的干涉,没能攻取武汉,为以后的安庆失守埋下了巨大的隐患。由于李秀成在内心看重苏浙根据地,轻视对安庆的救援,所以在1860年8月占领了长江三角洲大部地区,开辟了苏南根据地之后,没有按照计划立即回师西征,而是决定乘胜进攻上海,进攻上海的太平军受到清军和英法侵略军的联合镇压,遭到失败,耽误了进入武汉与陈玉成部会师的时间。进入湖北后,老百姓纷纷参加太平军,使队伍达30万,攻占武汉是完全可能的。但当他受到英国侵略者的干涉,并得知陈玉成部早已回师安庆之后,便也轻率地率部撤出湖北,经江西进入浙江,攻打杭州,全然不顾安庆和天京的安危。至此,太平天国制定的解安庆之围的正确战略方案彻底落空,加速了安庆乃至天京的陷落。
由于太平军第二次西征的失败,太平天国领导集团不得不采取直接救援安庆的方针,由陈玉成全力救援安庆,同时派洪仁玕等率兵增援。而曾国藩由于武汉之围的解除,调动全部兵力加紧了对安庆的围攻。陈玉成率军与湘军在多处展开激战,太平军由于力量薄弱且前后受敌,伤亡惨重。5月23日,陈玉成、洪仁玕等按照商定好的策略,兵分三路进攻湘军。湘军先发制人,太平军遭到失败,伤亡甚众,不得不退回桐城。7月,太平军在安庆城外的营垒几乎全部陷落,安庆成为一座孤城,太平军因屡屡失败,士气大减。到9月初,安庆城外太平军无法攻破敌人的包围,城内却已基本上弹尽粮绝,军心涣散。9月5日,湘军炸毁安庆北门城墙,攻入城内,守城的1万多太平军将士全部壮烈牺牲,安庆陷落。
太平军安庆会战的失败,使西线太平军损失惨重,天京失去了西方的最后一个屏障,太平天国的西线军事形势迅速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