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也忌讳别人从自己放在或掉在地上的帽子上跨过,更忌讳别人即使是小孩子坐在自己的帽子上。以为如此则相当于被人从自己的头顶上跨过,自己遭到了胯下之辱,是很不吉祥的。
缝补方丽的禁忌
如果衣物破了,需要马上缝补起来,不然不吉。缝补衣服时,忌讳不脱下来缝补。河北定县一带,如穿在身上就让别人给缝补,自己嘴里必须叼一样东西,如筷子、秫秸等物。据说不衔的话会被偷窃。这实则可能系家庭中的玩笑,或者是出于补衣像补洞,有了洞,不把东西“咬住”便会被人偷窃的联想。山东也有类似的风俗,不过不是怕失窃,而是说这样针不扎人。
谨言慎行运常伴——言行禁忌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神灵是无所不能、无处不在的,生活的每一个细节,神灵都看得见。若有不敬,神灵就会怪罪,从而招致神灵的惩罚。
人们为了避免引起神的不满,招来神的责罚,日常生活中的某些行为是绝对禁止的。
日常举止禁忌
忌行走坐卧不端正
中国人向来重视仪表美,因此有许多日常举止的禁忌。长辈在纠正晚辈仪表的时候总是说“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吃有吃相”或者说“要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因为只有举手投足落落大方、彬彬有礼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站立时必须有精神,要直立。头正、肩平、挺胸收腹。正确的站姿给人以挺拔舒服、落落大方、精力旺盛的印象。不要弯腰凸肚,更不要两手插在双肋、别在身后或者交叉在胸前,给人一种无精打采或者气势汹汹、盛气凌人的印象。
。坐着的时候要端正、稳重。入座要轻要稳。上身同站立接近,不要驼背,不要跷“二郎腿”,不要掏耳朵和挖挖鼻孔,也不要左摇右晃。
走路的时候要自信、不拖拉,头正、双眼平视前方,下颌微收。双肩平稳,双臂自然摆动。步幅适当,通常应该是前脚的脚后跟与后脚的脚尖相距一脚长;迈起步来步伐要稳健,忌讳“八字脚”。
忌随地大小便
在民间有句“管天管地,管不住人家拉屎放屁”的俗语,虽然如此,人们还是忌讳一个正常的人像动物那样随地大小便的。在解小便的时候要求禁止对着人、对着门、对着坟。对人、对门自不用说,对坟也是禁止的,因为人们觉得坟地是鬼的栖息地,若在坟地里小便会冲犯在这里栖息的鬼魂,鬼魂会捉弄这个人。对于大便的禁忌就是大便后不能用有字、食物的纸张擦屁股,否则会招来眼疾。
忌灯下讲鬼谈贼
在有些地方人们觉得,如果在灯下说鬼就会把鬼招致,在灯下谈贼就会把贼引来。但是有些人偏偏爱听人讲故事,于是人们就又想出了一些化解的方法。如果想谈鬼的话,就在桌上摆一本《皇历时宪书》,据说可以避免引来鬼。如果在灯下谈贼的话,就把茶杯倒扣在桌子上,据说这样可以让那些梁上君子望而止步。
忌夜晚剪指甲
在民间忌讳夜晚剪指甲,如果夜晚剪指甲,人家会疑心你偷了别人的东西。可能大多数人喜欢在晚上没事干的时候剪指甲,所以对此人们也想出了破解的办法,就是在剪完指甲后用剪刀在脚上叩击两下就平安无事了。
总办喜事时打破餐具
办喜事儿的时候打破餐具,人们认为这是不吉祥的。如果打坏餐具,要把餐具的碎片扔到河里,以示“和了”。
日常语言禁忌
语言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交际工具,人们借助语言进行思想交流和社会交往,人类的许多社会活动都需要语言来协助完成。但是语言并不仅是人们劳动中的工具,它也属于人类风俗的一个组成。所以人们在使用语言表达自己感情的时候,一般不是随心所欲,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的,有些语言在一些场合是有禁忌的。
忌说凶祸词语
在民间有“说什么来什么”或者“说什么应什么”的俗语,所以一些代表凶祸类的词语是人们忌讳说的,因为害怕一说出来,事情会跟着发生在自己身上。
怕这怕那,其实人最怕的莫过于死亡了。所以死可以说是人们最忌讳说出来的词语了。
在旧时,人死了通常都不直接说“死”,特别是一些社会地位比较高的人。在封建社会皇帝死亡叫做“驾崩”;诸侯死亡叫做“薨”;而士大夫阶级的人死亡叫做“疾终”、“溘逝”、“物故”、“厌世”、“弃养”、“捐馆舍”、“弃堂帐”、“肩手足”、“迁神”、“迁化”等;普通百姓也把死亡称作“卒”、“没”、“下世”、“谢世”、“逝世”、“升天”、“老了”、“不在了”、“走了”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还是忌讳说这个“死”字。通常人死了,人们都说“驾鹤西游了”、“见上帝去了”、‘‘上西天了”;要是在战场上为国家和民族而战死的人,也被称作是“捐躯”、“牺牲”、“光荣了”等。
在生活中,人们也忌讳说“死”字。比如广州一带,人们把“气死我”说成“激生我”,把“笑死我”说成“笑生我”。有些地方的人们就连与“死”字谐音的字也都要避开。又有些地方的人们通常有意识地把姓“史”的史念成“吏”,把姓施的“施”,念成“胜(生)”。
在民间还忌讳把“死”事当成玩笑去开。据说有两个人是好朋友,甲得了不治之症,乙去看他。在闲谈的过程中乙对甲说:“不知道咱们两个人谁先死?”甲半开玩笑地说:“肯定是你。”其实甲的话只是一句玩笑,乙身体健壮,无病无灾的,按照正常的逻辑怎么也不会死在甲的前边。可是事情偏那么凑巧,乙偏偏没几天得暴病死了。就是因为存在这样类似的事情,所以人们觉得不能拿“死”事开玩笑,唯恐一语成谶。
更忌讳有意以死亡事骂人。如果无意中说出“死”、“丧”等字,要连吐几口唾沫来化解。
不仅不能提“死”字,平常与死亡、丧葬有关的事,也忌讳提到,以免引起不好的联想。例如:民间忌讳说“棺材”,要说成‘‘财(材)”、“寿材”、“寿器”等。
为了避免凶祸的事情发生,在语言方面民间还忌讳说出与凶祸直接或者问接有关的词语。在广州一带,旧时由于方言“空”与“凶”谐音,所以把“空屋招租”改成“吉屋招租”。乘船的人,忌讳说“住”、“翻”,所以称“箸”为“筷”,称“帆布”为“抹布”,其他如“沉”、“停”、“破”之类的话语也都在禁止之列。平时还忌说“梨”、“伞”,而称“圆果”、“竖笠”,是避讳“离散”的意思;把“苦瓜”称“凉瓜”,是要避开苦难之“苦”字。
忌说破财词语
中国人爱说或者爱听吉祥话,所以中国人见面寒暄,爱拱手说“恭喜发财,恭喜发财”。因为财运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自身利益。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所以民间很重视此事,约定俗成了很多禁忌以避免破财。
在处于中原的河南一带,做饭的时候,忌讳说出“少”、“没”、“光”、“不够”、“烂”、“完了”等不吉利的字来。当地的人们觉得如果说了这些字,饭食就会真的缺少、没有了。这也是一种担心破财的禁忌思想。如果问“年糕还有吧”,没有的话,要回答“满了”,不能直说“没了”。饺子烂在锅里了,也不能说“烂了”,要说“挣了”,挣是“赚钱”
的含义。放鞭炮拟声也忌说“砰砰砰”,只能说“叭叭叭”,因为在河南方言中,“砰”音同“崩”,有“砸锅”、“事情办糟了”的意思。而“叭”
音同“发”,则有“发财”或者“发家”的意思。在河南驻马店地区有一座山名叫确山,“确”在当地方言中有“坑”、“骗”的含义,因此,生意人都忌讳称其为确山,而要改称为“顺山”,以取吉祥,防止破财。
在香港,酒店饭馆的伙计及掌勺师傅最忌讳说“炒菜”、“炒饭”,因为“炒”字在香港有“解雇”(炒鱿鱼)的意思,不吉祥。当然香港的菜馆、酒家也有许多带“炒”字的菜饭,而菜谱上写的则是“爆××”、“干煎××”、“炸××”、“滑××”或“肉饭”、“叉烧饭”等,以此来忌“炒”字讳。
在广东一带,旧时赌博的风气浓厚,因此在民间特别忌讳“输”
字。因广东方言“丝”与“输”的读音一样,所以把“丝瓜”改称作“胜瓜”。又由于“干”犯了“输得干干净净”的忌讳,所以便把“干”
改为“润”,“润”意为时时润色之意,显得有油水,因此是发财的象征。于是当地人就把“猪肝”说成了“猪润”,“鸡肝”被叫做了“鸡润”,“豆腐干”被说成了“豆润”。
在四川一带,旧时忌讳说“舌”字,因为“舌”同音“蚀本”、“蚀财”的“蚀”字。为此,即把“猪舌”称作“猪招财”,“牛舌”称为“牛招财”了。
在江浙一带,逢年过节,要书写“招财进宝”和“和气生财”等字符,贴在门首。因为“财”字的偏旁“贝”字同音“违背”的“背”
字,担心因此而“背运”、“失财”,所以就把“财”的偏旁“贝”字有意写成“见”字。以为这样一来,便可处处时时见财,大吉大利了。
在春节期间,家家户户要祭财神。民间专门有串胡同卖财神画像的。财神画像忌讳买卖,要说“送”、“请”。串胡同的,带着很多财神画像,挨门喊:“送财神爷来了。”普通人家马上出来,到门口回话:“好好,来,我们家请一张。”如不想买的,也不许说“不要”,更不许撵送财神的,只说“已经有了”。不然,财神爷会生气的。假如财神果真不来了,这家就会破财的。
忌说亵渎词语
由于人们有道德观念和荣辱观念存在,一些带有亵渎意义的词语也成为语言禁忌的一个组成。
忌讳说有关性行为以及性器官的词语。人们一般认为涉及到性行为和性器官的词语是一种亵渎语。通常所谓“有教养的”或者“老实本分的”人都羞于开口。
在非得说到性器官时,要用“那个”、“下部”、“阴部”等来替代。
谈到性行为时,也要用“办事”、“房事”、“同床”、“夫妻生活”、‘男女关系”、“偷鸡摸狗”、“寻花问柳”等含蓄词语来代替,有的甚至只是用“个人行为比较开放”来表示。
甚至连与生殖部位有关的“拉屎”、“撒尿”、“月经”等也都列在忌讳之列,人们把“拉屎撒尿”叫做“大便小便”、“解手”、“方便方便”;把“月经”叫做“例假”、“好事儿”、“大姨妈”、“好朋友”等。
在骂人的时候,常用生殖器或性行为来羞辱对方,说明人们认为这一类词语具有诅咒力,能够毁坏仇人的灵魂或者肉体。
在很多地区以“蛋”来骂人,因为“蛋”指睾丸,是男性生殖器的一个组成,因而它有冒犯人、诅咒人的作用。
在山东一带喜称“二哥”,忌称“大哥”,传说是与“武松”的故事有关。武松排行老二,长得高大健壮,因在景阳冈上打死一只猛虎而被民间叫做“打虎英雄”;武松的哥哥武老大却长得矮小丑陋。但仅仅是这些还不完全形成忌称“大哥”的禁忌,主要的恐怕还在于武老大的媳妇和西门庆勾搭成奸这一方面。人们忌称“大哥”事实上是怕他像武老大一样,成为一个“妻子和人乱搞”的人。这种人,民间又叫做“王八”、“乌龟”。从元代之后,开始用龟来羞辱娼妓之夫或妻子外淫之夫。据说是因为龟不能性交。现在这种忌讳仍然盛行,若骂人为“龟儿子”、“王八”,其必大光其火。
忌说“醋”。把“醋”作为忌讳,也与性行为有关系,因为俗常把情场上爱嫉妒的人说成是“爱吃醋”的。实际上,不但不正当的性行为会形成某种语言上的禁忌,就是正常的性行为也会形成某种语言上的禁忌。例如:民间嫁女不说“嫁”而要说“出门”或“成人”;女人怀孕、生孩子不说怀孕、生孩子,而说“有了”、“添喜”等。这些都是尽量避免引起性行为联想的一种含蓄词语,而含蓄词语的基础仍然是禁忌。
除了以上与性器官、性行为有关的这些语言禁忌之外,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带有冒犯性质的语言禁忌。例如:“狗”、“驴”、“牛”等畜类常常被拿来咒骂人,因而平时便忌讳在人前提起这些动物,特别不能与人相提并论,不然,会伤害别人,引起矛盾纠纷。与和尚、道士说话,更忌讳说出“驴”和“牛”字,因为和尚最忌被骂“秃驴”,道士最忌被骂“牛鼻子”。
生理有缺陷的人也讳忌别人当面嘲笑他的缺陷。嘲笑人的缺陷是对人不尊敬的亵渎行为。例如:当着秃头的人忌言秃,当着跛腿的人忌言瘸等。民间往往都喜少恶老。如:湖南一带,不论老幼都以“芽里”相称,哪怕七八十岁的老人也不例外;若称其为“老人家”,则要不高兴的。
类似此种禁忌也是有许多,各地不一,数不胜数。总结起来,凡属于对人不尊重、轻慢待人的亵渎话语通常都是有所忌讳的。
寻医问药禁忌
生病绝对是一件痛苦的事,如果再因为自己不慎的言行使这痛苦增加,那真是更加不幸了。因此人们在生病以后会有很多禁忌也就不言而喻了。
忌说看病
在旧时,人们如果在去看病的途中遇到了熟人,忌讳讲去看病或是请医生看病,而要说成是“看医生”。把看病说得仿佛是要探亲访友一样简单。这不仅是从思想上告诉自己,生病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儿,也是为了避免邪气上身。因为在民间人们认为如果在外面说自己患病,就会被鬼祟听去,并趁虚而人,使病人染上“邪气”,会让病情更加严重。
忌结伴看病
忌讳结伴去医院或诊所,觉得这样会使病人病情加重或沾染上其他疾病。其实病人本身体内抵抗力弱,如果再患有传染病的,确实会不利于治疗,所以说这样的忌讳还是有科学性的。
忌说买药
在民间买药的时候最忌讳说“买药”,因为人们觉得买东西往往都是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是出于喜欢而购买的。唯独这“药”,虽然是需要花钱去买,却并不是出于本心,没人愿意生病,买药也属于无奈。由于人们没法对病痛表示“憎恨”,于是就把矛头转移到了“药”的头上,借此表示对生病的讨厌,以及图个吉利,希望将来不再生病。所以人们在买药的时候不叫买药,而是说“抓药”或者说“撮药”。
忌买药砍价
在买药的时候也忌讳讨价还价。因为正所谓药到病除,买药就等于买健康,如果买药的时候讨价还价就等于跟自己的健康讨价还价,这是特别不吉利的。
忌药方反叠
在山东一带,还忌讳买药的时候药方反叠着去买药,人们觉得这样药会与病反,不能达到药到病除的目的。
忌提药包上门
中医不似西医那样几个小药片就可以药到病除,而是一抓就抓一大堆草药。卖草药的地方在顾客来买草药的时候,往往是按剂量或者疗程给顾客包好,这药包也是很有讲求的。旧时民问在抓药后,一般要提着药包直接回家,而忌讳到处乱走,特别忌讳提着药包串门。这是因为人们一般认为药包和药品是疾病的象征,如果有人提着药包上门,主人就会认为是疾病上门的预兆,是特别不吉利的。如果必须在这期间到别人家中去,药包一定要悬挂在门外,不能带入门槛。
忌药包放在锅台上
把药包提回家中,也不能随处乱放。忌讳将药包径直放到锅台、窗台或者灶台上。最忌讳将药包放在灶台上,俗语是“药不上灶”。这是因为人们通常认为灶台是饭菜出锅的地方,人只有吃饱了肚子才能保证健康。如果将药包放在灶台上,那就表示这家的病人吃药就跟吃饭一样稀松平常,那这家的病人还会有个好啊?!这当然是不吉利的。所以哪怕要在火上熬药,人们也极少把药包放在灶台上。
忌服端过门槛的药
为了服用药物以后能产生较好的效果,除了按时服药外,为了保证疗效,在民间还通常要在语言和行为上有一些禁忌。
在有些地区忌讳将熬好的汤药端过门槛。人们觉得将药拿过门槛,药就会被“门神”嗅过,被“门神”嗅过的药的药力就会变得无效甚至与原来的效果相反,不仅不会治病,还有可能使病人的病情加重。
忌用樟木煎药
煎药的柴千万不可用樟树,因“樟”与“张”谐音,这样会使八仙张果老动怒,而使药物失去效力。煎药时,煎碎了药罐,病人不出几天即可痊愈。服了药之后,奉药之人要说:“避避疾,过别方。”这样祈祷病人可早日康复。
忌说喝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