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不可不知的民俗禁忌常识
28283400000005

第5章 吃、穿、言行有规矩——日常生活禁忌(5)

还有一些地方在喝药时忌讳说喝药,而是把喝药叫做“喝茶”。比如:在江西一带将喝药说成是“喝好茶”,而在湖北和河南信阳一带则把喝药说成“喝细茶”。这是人们从语言上对疾病的一种忌讳,从而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

忌用锅盖盖药锅

在浙江、江西等地,熬药的时候是不可以将锅盖盖在熬药的药锅上的,而用包药的药包纸蒙在锅上来代替锅盖。其具体方法是:将药包纸浸过水后,蒙在锅口,用火煎熬。等药包纸干透之后,就觉得药也已经熟了,能够服用,忌讳在纸没有干的情况下就打开。这样的习俗还是有科学道理的,因为湿纸蒙在锅口,可使药味不会随着蒸汽而外散,从而保证药力的持久。

忌乱倒药渣

熬药后的药渣,不能倒在自己家里,也不能任意乱倒,更不能倒在别人家门口,而是要倒在路上。人们觉得药渣和病人之间有一种神秘的联系,它影响着病人的健康状况。如倒在家里,就会觉得疾病仍然留在家中,病人不会痊愈;如果随便乱倒,如倒在垃圾堆或是厕所里,就会冒犯药神,病人也难以康复。如果倒在别人家门口,就会被认为是诅咒别人生病,免不了招致一顿臭骂。

将药渣倒在路上,为的是让千人踩万人踏,让大家的福运把病人的倒霉运踩走了,踢飞了,预示着病也就此根除了。就相当于一人有病众人相帮,患者的病也就会好得很快。这样做还有一个益处就是将药渣倒在大路上,来往的行人都可以看到用了什么药,识货的行家一眼就可以看出用药是否对症,起到让众人一起监督医生用药的效果。

忌药渣在家中过年

在过年的时候,药渣必须倒掉。最忌讳把药留在家中过年,特别是在除夕这天,人们往往要检查一下家中是否有还没倒掉的药渣,一定不能把药渣留到新年,否则就认为在新的一年中会不断有人得病。

忌还药罐

借来的药罐不能还,要一直存放在自己家中等别人用时来讨回。送药罐子被认为是诅咒别人患病。

出行旅游禁忌

俗话说“在家千日好,出门百日难”。所以,离家的人们常常是恋恋不舍、依依惜别,送别的人也会在此时说些“一路平安”之类的吉利话。再加上过去由于出门在外有许多的不便,山高路远、盗匪横行,在旅行方面有一些禁忌俗信便也就顺理成章了。

忌方向不对

旧时人们出门时,有出门前测算方向的俗信。据说在商朝的时候,商王武丁的妻子妇好每回出外打仗的时候,武丁都会为她占卜。即便在现在民间也有俗语说“老不上北,少不上南”、“老不入川,少不游广”、“老勿走新疆,少勿走苏杭”。

忌时间不对

出门不但要忌方向,而且还忌时间,出行时必须选吉日才可出发。

旧时人们出行时要翻翻黄历、测日子,然后择吉日上路。首先须避开的是“月忌日”,夏历每月初五、十四、廿三日为月忌日,这几天是无论如何都不能作为出行日的。逢七的日子不能出行,逢八不能回家,在民间有“七不出门,八不回家”或者“七不往,八不归”的谚语。这里的七和八是逢七、逢八的意思,也就是凡初七、十七、二十七日忌出行,凡初八、十八、二十八忌回家。农历的十三这一天不能出远门,中国人虽然不似外国人忌讳“十三”这个数字,可是对“十三”的好感也不是很强,因为“十三”跟“失散”同音。

民间还有前文曾提到过的“羊公忌”(一说“杨公忌”),亦是专门避忌出行的日子。羊公忌是:正月十三、二月十一、三月初九、四月初七、五月初五、六月初三、七月初一、七月二十九、八月二十七、九月二十五、十月二十三、十一月二十一、十二月十九。这些日子都是禁忌离家出门的。

出行时不仅忌日,还有忌月的。民间有谚语说:“六月、腊月出门,神仙也遭难。”大概是指六月、腊月大暑大寒,气候恶劣,出门遭罪而言的。

出行的日子选好了并非万事大吉,还要选好这一天出行的时间。人们通常都会选择一天的上午或者凌晨。在出行前全家人要坐在一起吃一顿饯行饭,这些饭食通常都是些鸡蛋、饼之类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比较耐饥饿。有的家庭比较讲究,会为出行的人特意摆宴席饯行,并请来亲朋好友祝福一路平安。古代诗人更是附庸风雅,为亲友送行的时候会写诗相送。“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这是唐朝诗人王维写给友人的送别诗,诗词中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无限关怀之情。

忌出远门不拜神

人们出远门时,要做好一切准备。俗话说,“在家不敬月,出门招风雪。”所以出门前要拜路神、天神、日月神,祈祷这些神仙大发慈悲保佑自己一路平安。

忌出远门前有不吉之事

出门前禁忌与家人吵嘴,不然,出远门心不安。出门前还忌讳吃饭的时候噎住或者折断筷子,如果吃饭时噎住了,或者折断了筷子,便认为是不吉利的征兆,通常会中止外出。如果打碎了碗更是不得了,平常都忌讳打碎了碗,如果在出门前打碎了更是忌讳了。人们觉得这是不祥之兆,出门办事不吉利,经商会亏本,甚至路上会遇到抢劫或其他意外灾害。碗突然碎时,往往会因此而改变行期,避免遭到不幸。如事情紧急非办不可时,也要祭祀祖宗再三跪拜,祈求祖宗保佑平安。

忌出远门走夜路

出行的时候,最好在白天赶路,不要走夜路。俗语“爱走夜路,总要撞鬼”。这上边所谓的“鬼”,不仅是人们想象中的“鬼魂”。这里所谓的撞鬼,不是受鬼的惊扰,就是受强贼的抢劫。这两者不管是什么,都会使行者受到损失,总归是危险的。若总是在白天赶路,就强多了,因为白天这“二鬼”都不敢出来。一旦非走夜路不可时,听见有人叫喊,不要轻易应声。如果找不到人,就是有妖怪在作怪了。民间认为如果你在无意识中答应了就连吐三口吐沫以求化解。

出门在外,诸事都要小心。俗语“出门观天色,进门观成色”,旨在告诉人们不轻易和生人交谈,以免坏人摸清底细,造成不测。日出出行,黄昏住宿,关紧门户,以防意外;最怕的是歇在“黑店”或上了“贼船”;睡觉要睡床当中,不要睡山墙根,以防贼人偷,吃饭忌随便吃陌生人的东西、抽陌生人的烟,防止被蒙汗药药翻或食物中毒。男子出门要十分注意控制自己,忌拈花惹草。忌贪占他人便宜,小心上当受骗。谚曰“有钱难买回头望”,出店时,要核对行李,以免遗落。俗语说“出门三辈低”,出门人要百般忍让,忌争强好胜,吵嘴斗殴。忌钱财外露,夸口炫耀,“裤裆里藏钱,袜筒里别珍”,至今沿袭。

忌行路时遇殡葬

在行路的时候,忌讳遇上殡葬,人们觉得这也是不吉利的。如果真的碰上的话可以将衣服或者帽子脱下以后拍打几下,人们称为“散霉气”,这样就可以化解了。尽管如此,也有不忌碰见殡葬之事,如经常在外边跑东跑西的买卖人,就说这是件喜事,因见着棺材为遇财(材),棺材里边装的有死人更好,称之为“财(材)不空”。但这些跑生意的人行路中忌讳遇见兔子,说见了兔子住不下脚,还得跑,生意失败。

忌途中待人无礼

在出行路上还要待人格外有礼貌,这样不会吃亏的。如果呆头呆脑的,不懂礼貌,出门在外是要受苦的。在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小故事:从前有一个士兵骑马赶路,快到黄昏还没有找到客栈,正着急时,突然见前面来了一位老农,他高声喊道:“喂!老头儿,这里离客栈还有多远?老人回答:“五里!”士兵策马奔了十多里路仍不见人烟。“五里!五里!”他猛然醒悟过来:“‘五里’不是‘无礼’的谐音吗?”于是他调转马头赶回来,亲热地叫了一声:“老大爷,这里离客栈……”

话还没说完,老人就说:“你已经错过客栈了,如不嫌弃,可到我家一住。”

由此可以看出,出门在外,问路时必须有礼貌。要先行礼,后问话;尊敬对方,语气谦虚,忌讳说话粗声粗气,指手画脚;遇尊长,要施礼让路;遇年龄相当者,应先打招呼,礼让先行。如途中行人众多,生人不必拘礼,熟人要打招呼,忌视而不见,不要被人视为高傲自大,目中无人。

择人套托禁忌

谁都不可能独立地生活,每个人都需要与外界交流,每个人都需要与人沟通,每个人都会有需要帮忙的时候。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与人交往是必须的,人们只有通过交流,才能使信息得以传播;人们通过沟通才能使思想的火花得到碰撞;人们通过交往也不断地归纳与人交往的种种经验和教训。

中国人是乐意与人交往的,但出于世俗的偏见和自身利害的考虑,对于所交往的人又是有所选择的,是遵守一些禁忌习俗的。

忌与环人来往

在民间,与人交往对对方的道德品质是有规定的。民间所说的坏人,是有其风俗的、文化的、伦理的较为固定的尺度的。平常说来,有淫乱、偷盗、赌博、酗酒、吸毒、斗殴、凌弱、妒忌、不孝、贪婪等不好行为的人都列入坏人之列,在民间是禁忌与其来往的。

之所以禁忌与坏人往来,是因为人们认为客观环境是人变坏的一个重要因素,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巫婆学下神”,所以必须要与好人交往,不与坏人交往。民间的“宁跟红脸人打一架,不跟黄脸人说句话”,“黄眼绿睛,莫谈交情”一类的说法,虽然不见得是科学的,但反映着民间愿结好友、忌交恶人的美好愿望。

忌与有疾病的人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