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青少年趣味知识竞赛题库
28306800000011

第11章 生活礼仪(1)

第一阶段跃跃欲试

不学礼,无以立。

——孔子

一、快速判断

1.脱帽礼源于战时表示友好。

答案:对

趣味题点:脱帽礼来源于冷兵器时代。当时的战士作战时,都要戴上头盔。头盔多用铁制成,十分笨重。战士到了安全地带,便脱下头盔以减轻负担。这样,脱帽就意味着没有敌意。遇到友人,为了表示友好,也以脱盔示意。这种习惯流传下来,就是今天的脱帽礼。

2.海军战士的军帽上都有一个飘带,设计这个飘带是为了纪念海军军官。

答案:对

趣味题点:这一设计源于英国。当年,为了悼念在反击拿破仑入侵战争中牺牲的英国海军统帅纳尔逊,全体海军士兵在帽子后缀上两条黑纱。后来就演变成军帽上的飘带。

3.肩章最初是用来区别军衔高低和军兵种的符号。

答案:错

趣味题点:肩章最早是古代军人用来保护双肩,以防冷兵器打击的金属板片。这种金属板片佩带在铠甲和锁子甲之间。1763年,俄国军队把肩章戴在男式长衣的左肩膀上,作为隶属于某一团队的识别记号,同时还是一种用来绊住子弹带绳的装备。从1810年以后,各种肩章便逐渐固定下了各自的颜色,用来戴在双肩上面,成了区别军衔高低和军兵种的符号。

4.“新郎”这一称呼最初是人名。

答案:错

趣味题点:“郎”之称,从我国汉朝时起就有,在中央官署里的侍从官,通称为“郎”。到了唐朝时,则对六品以下的官员通称为“郎”。在封建社会里,在官贵民贱的思想统治下,百姓都尊称上述官员为“郎官”或“郎君”。自从唐朝开科取士,凡中了进士的人,就有做官的资格。他们被分到中央官署任“校书郎”、“秘书郎”等“郎”职。所以,人们称呼新科进士为“新郎官”。

5.古时候男子到了20岁时举行“冠礼”,表示成年;古时的女子是在18岁

时算成年。

答案:错

趣味题点:古时候,女孩子15岁时盘发插笄,表示成年。

二、智慧选择

1.为什么夫妻中女方将男方称作“丈夫”?()

A.男人都好斗,喜欢打仗B.男人作为劳动力要丈量土地

C.男人身高约一丈(古时的计量单位)

答案:C

趣味题点:古人称8寸为l尺,10尺为丈,10尺之男人称丈夫。但并非皆以尺测量,仅仅是以形容大气的男人为丈夫,或大丈夫。反之则蔑视之为“小人”。

2.“万岁”一词最初是。

A.皇帝之“别称”B.用作欢呼、祝贺

C.对神的称呼D.祈祷时的用语

答案:B

趣味题点:“万岁”一词,起初并非皇帝之“别称”,而是用做欢呼、祝贺的。如蔺相如持璧入秦,秦王喜,左右呼万岁;汉将军纪信假乘汉王车,举汉王旗“日食尽,汉王降”,楚军皆呼万岁,等等。

3.“黄花闺女”专指待嫁女子,所谓的“黄花”是。

A.一种黄颜色的花B.古时女子用黄纸剪成的装饰

答案:B

趣味题点:在我国古代,女子在梳妆时会对着镜子贴一些用黄纸剪成花形的装饰品,后来“黄花”就引申为待嫁女子。

4.我们常把那些一知半解,却喜欢在人前卖弄的人叫。

A.半截剑B.半段枪C.半面D.半瓶醋

答案:D

趣味题点:通常用“半瓶醋”比喻对某一门知识只是一知半解却好在人前卖弄的人。出自《古今杂剧·无名氏<司马相如题桥记>》:“如今那街上常人,粗读几句书,咬文嚼字,人叫他做半瓶醋。”

5.按照国际惯例,接待国家元首时鸣放礼炮多少响?()

A.21响B.23响C.25响D.28响

答案:A

趣味题点:鸣礼炮起源于英国。早在400年前,英国海军就有了以鸣炮迎宾的习惯。鸣放礼炮是隆重迎送国宾仪式上的一种礼节。长久以来鸣放礼炮已形成国际惯例。凡欢迎外国元首,鸣礼炮21响;欢迎外国政府首脑,则鸣放19响。鸣放礼炮成为最高规格的礼遇。

6.起源于中国,是由我国商代祭天仪式“鞠祭”演化而来的。

A.握手B.下跪C.鞠躬

答案:C

趣味题点:商代有一种祭天仪式叫“鞠祭”:将祭品(猪、牛、羊等)整体弯蜷成圆的鞠形,放到祭处奉祭,以此来表达祭祀者的恭敬与虔诚。这种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逐渐援引这种形式来表达自己对地位崇高者或长辈的崇敬。于是,弯一弯腰,象征性地表示愿把自己作为鞠祭的一个牺牲品而奉献给对方。这就是“鞠躬”的来历。

7.族人视糯米为珍贵礼品,遇逢喜事赠送亲朋好友一两斗糯米是很

得体的。

A.傣B.白C.京D.侗

答案:D

趣味题点:侗族地区的糯米很多,有红糯、黑糯、白糯、长须糯、秃壳糯、旱地糯和香米糯等七八种,其中香米糯有“糯米王”之称,有“一家蒸饭,全寨飘香”之誉。

8.合十礼多流行于印度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它是信奉的人的特有礼节。

A.佛教B.天主教C.伊斯兰教

答案:A

趣味题点:合十礼源自印度,最初仅为佛教徒之间的拜礼,后发展成全民性的见面礼。施合十礼时,身体要站正,面对受礼者,双手合拢,掌尖与鼻尖基本平行,手掌略向外倾斜,头部微微向下,口中念念有词。

9.筵席中,暂时停餐,可以把筷子直搁在碟子或调羹上。宴会中,如果将筷子在碟子上,那就表示酒足饭饱不再用膳了。

A.斜放B.横搁C.分开放

答案:B

趣味题点:将筷子横搁在碟子上,那是表示酒足饭饱不再进膳了,但不收拾碗碟,表示“人不陪君筷陪君”。这种横筷的礼仪,我国古代就有。横筷礼一般用于平辈或比较熟悉的朋友之间。小辈为了表示对长辈的尊敬,必须等长者先横筷后才可跟着这么做。

三、趣味抢答

1.“五讲四美”指的是什么?

答案:“五讲”即“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四美”即“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

2.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的内容是什么?

答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3.与西方人交谈时的“八不问”是什么?

答案:不问年龄、婚否、收入、经历、住址、个人生活、宗教信仰与政治见解,以及不谈对其他人的看法。

4.使用筷子有哪些忌讳?

答案:一忌敲筷;二忌掷筷;三忌叉筷;四忌插筷;五忌和筷;六忌舞筷。

5.请将以下尊称与各自对应的人物身份用线连接。

A.陛下a.外国部长以上的高级官员

B.殿下b.国王、王后

C.阁下c.王子、公主、亲王

答案:A-b;B-c;C-a。

四、趣味乐园

皇帝的由来

中国古代最早所称的“皇帝”是对“三皇五帝”的统称。三皇指天皇、地皇和人皇,是传说中的三个古代帝王;“帝”原来指宇宙万物至高无上的主宰者——天帝,后来许多国家混战,各自称帝,出现西帝、东帝、中帝、北帝等,使天上的“帝”来到人间,成为超越“王”的人间尊号。也有说“帝”是部落时期的黄帝、炎帝、蚩尤等。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率秦军灭掉最后一个强国齐,实现全国统一,结束了中国历史上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起了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他自认为是“德兼三皇,功高五帝”,将“皇”、“帝”两个人间最高的称呼结合起来,作为自己的帝号,从此统一天下的帝王就称为皇帝。

第二阶段小试牛刀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荀子

一、快速判断

1.“不倒翁”又叫“扳不倒”,原是个褒义词。它的由来与卞和有关。

答案:对

趣味题点:相传在春秋时,楚国的卞和一次在荆州的荆山采得一块玉璞,外表看来是石,却有美玉包藏其中。卞和两次将玉璞献给楚王,楚王见是顽石,又听信谗言,便先后剁去了卞和的两足,逐出宫门。楚文王继位,发现那块璞中果然是块美玉,遂命制成玉璧,命名为“和氏璧”。楚文王见卞和削去双足,仍坚持真知灼见,不禁赞叹道:“和氏真是个扳不倒之翁也!”这就是“不倒翁”的由来。

2.献哈达是藏族最普遍的一种礼节,是对人表示纯洁、诚心、忠诚的意思。

答案:对

趣味题点:哈达是一种生丝制品,长短不一。藏族认为白色象征纯洁、吉利,所以哈达一般是白色的。献哈达的动作因人而异,一般来说,要用双手捧哈达,高举与肩平,然后再伸平向前,弯腰献给对方,这时,哈达正与头顶平,这是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和最大的祝福——吉祥如意。对方以恭敬的姿态双手平接。对尊者、长辈献哈达时要双手举过头,身体略向前倾,将哈达捧到长辈的坐前或足下。对平辈或下属,则可以系在他们的颈上。

3.在战国之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

答案:对

趣味题点:战国之前“百姓”是对贵族的统称,战国之后,成为对平民的通称。《诗·小雅·天宝》“群黎百姓”郑玄笺:“百姓,百官族姓也。”

4.无冕之王是对从事法律职业的人们的尊称。

答案:错

趣味题点:无冕之王是对从事记者职业的人们的尊称。

5.西宾是过去对家庭教师的称呼。

答案:对

趣味题点:西宾,又称西席,是古时人们对家庭教师的尊称。因古人席地而坐,以西边为尊,给教师安排的座位坐西向东,故教师被尊称为西席、西宾。

二、智慧选择

1.“豆蔻年华”指的是女子几岁?()

A.10岁B.13岁C.15岁D.16岁

答案:B

趣味题点:“豆蔻年华”,出自唐代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2.第一个举行大典,将自己的父亲封为太上皇的人是谁?()

A.刘备B.刘邦C.赵构

答案:B

趣味题点: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后去拜见太公,寻思太公会像从前一样当堂坐着,等待自己。谁知刚到门前,只见太公着旧袄,执竹帚,毕恭毕敬地迎接他。这突然之举,使他大吃一惊,上前急问何事。太公说:“你贵为天子,谁敢不敬?我虽是你父亲,也不过一个平民百姓。平民不敬皇帝,是杀头之罪啊!”刘邦好说歹说,他父亲就是不听,依旧如此。事后,有人讲秦始皇曾尊称故去的父亲为太上皇,建议封刘太公为“太上皇”。刘邦听了求之不得,马上举行仪式,将父亲封为太上皇。这就是太上皇的由来。

3.相传“二百五”的由来与哪个历史人物的死有关?()

A.苏秦B.商鞅C.齐王

答案:A

趣味题点:相传战国时期,身挂六国相印的苏秦被人暗杀。齐王很恼怒,要给苏秦报仇,可一时拿不到凶手。于是,他就想了一条计策,让人把苏秦的头从尸体上割下来,悬挂在城门上,贴榜说:苏秦是个内奸,杀了他乃为齐国除了大害,当赏黄金千两,望为领赏。榜文一贴出,就有4个人前来,并都一口咬定是自己杀了苏秦。齐王说:“真勇士也!一千两黄金,你们4个人各分得多少?”4人齐声回答:“一人二百五。”齐王拍案大怒道:“来人,把这4个‘二百五’推出去斩了!”

4.古时候的人常用贬义词来称呼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叫谦称。如称自己的儿子为“犬子”,那么称呼自己妻子时叫什么呢?()

A.夫人B.妻子C.糟糠D.老婆

答案:C

趣味题点:糟糠一词仅从字面上看,容易理解为指妻子不漂亮,如同食物中的酒糟、米糠之类的粗劣者。但是,仅仅从字面上理解词的原意,这就难免出差错。其文原本并无贬义,“糟糠”是指吃粗劣食物的贫苦生活,“糟糠之妻”指共患难、同甘苦的妻子。糟糠形容贫穷时共患难的妻子。

5.在,新郎、新娘在婚礼上同喝一杯结发酒后,要用力把酒杯摔坏,客人们齐声欢呼“祝你们幸福”。碎片不能复合,象征夫妻永不分离。()

A.伊朗B.巴基斯坦C.尼泊尔

答案:B

趣味题点:新婚男女在接受完所有来宾的祝福后必须同喝一杯“结发酒”,然后用全身力气把酒杯摔碎,碎片越小越多,意味着夫妻生活会越和谐圆满——此时新郎的兄弟向新婚夫妇抛撒花瓣,客人们会齐声欢呼:“祝你们幸福!”新郎的父母会小心地拾起碎片赠送给自己的儿子儿媳。有的夫妻一直珍藏着这些“爱的证物”直到去世。

6.吃西餐擦嘴时,一定要用餐巾擦拭,避免用自己的手帕。并且用纸巾的擦嘴是应有的礼貌。

A.内侧B.正面C.外侧

答案:A

趣味题点:吃西餐擦嘴时,一定要用餐巾擦拭,避免用自己的手帕。用餐巾的内侧来擦,而不是弄脏其正面,是应有的礼貌。手指洗过后也是用餐巾擦的。若餐巾脏得厉害,可请侍者重新更换一条。

7.下面哪个国家用摇头表示同意,点头表示不同意?()

A.印度B.新西兰C.也门

答案:A

趣味题点:中国人的习惯是“摇头不算点头算”,但在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斯里兰卡、印度、尼泊尔等很多地方,人们却以摇头表示同意,点头表示不同意。

8.下面哪个国家人送礼时避偶就奇,通常用1、3、5、7等奇数,但忌讳

“9”?()

A.朝鲜B.泰国C.德国D.日本

答案:D

趣味题点:日本人将送礼看做是向对方表达心意。礼不在厚,赠送得当便会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中国人送礼成双,日本人则避偶就奇,通常用1、3、5、7等奇数,但又忌讳其中的“9”,因为在日语中“9”的读音与“苦”相同。按日本习俗,向个人赠礼须在私下进行,不宜当众送出。

9.藏族同胞非常重视礼仪。他们喜欢在姓名后面加个字表示对人的尊敬。

A.先B.士C.拉

答案:C

趣味题点:藏族非常注意使用敬语,这种风气拉萨人更为讲究。在拉萨甚至整个西藏,每句话都有三种讲法,一是普通话,一是敬语,一是最敬语。无论名词、动词、形容词都是这样。地位相同的人相互用敬语,地位低的人对地位高的人也用敬语,对地位悬殊的人用最敬语。不会敬语的人被认为缺少教养,而敬语用错了,便会闹出笑话。藏族人非常重视称谓,称谓不准确,往往被认为不懂礼貌,在对方名字后面加个“拉”字,表示尊敬。

三、趣味抢答

1.什么是正确的走姿?

答案:行走时,应抬头,身体重心稍前倾,挺胸收腹,上体正直,双肩放松,两臂自然前后摆动,脚步轻而稳。

2.饮茶的礼节、礼貌要求是什么?

答案:请客人喝茶,要将茶杯放在托盘上端出,或用双手奉上。茶杯应放在客人右手的前方。要及时给客人添水。客人则需善“品”,小口啜饮,而不是大口喝。

3.如何保持良好的坐姿?

答案:入座时动作应轻而缓,轻松自然。不可随意拖拉椅凳。就座时要留意从坐椅的左侧入座,背部要与椅背平行,沉着安静地坐下。女士着裙装入座时,应将裙子后片拢一下。坐时,要保持上身端正,两手应自然下垂,肩部放松,五指并拢。男性可以微分双腿(一般不超过肩宽),双手自然放在膝盖上或椅子扶手上。女性一般应并膝或双腿交叉端坐,双手放于膝盖上。离座时,应请身份高者先离座;离开座位时动作要轻缓,不可猛起猛出,发出声响。坚持“左入左出”,从座位左侧离开,站好再走,保持轻盈、稳重的体态。

4.若一个人与许多人握手,应遵守怎样的顺序?

答案:先长辈后晚辈,先主人后客人,先上级后下级,先女士后男士。

5.正确的站姿是怎样的?

答案:站立应挺直,舒展,收腹,眼睛平视前方,嘴微闭,手臂自然下垂。正式场合不应将手插在裤袋里或交叉在胸前,更不要有下意识的小动作。男性通常可采取双手相握叠放于腹前的前腹式站姿,或将双手背于身后两手相握的后背式站姿,双脚可稍许叉开,以与肩部同宽为限。女性的主要站姿为前腹式,但双腿要基本并拢,脚位应与服装相适应,穿紧身短裙时,脚跟靠近,脚掌分开呈“V”状或“Y”状;穿礼服或旗袍时,可双脚微分。

四、趣味乐园

数字礼仪

“0”:在印度,以“0”结尾的数是积极的。

“1”:西方人认为它是完美、独尊、起始。

“3”:在希腊和埃及,它是神性、尊贵、祥瑞的象征;其他大多数国家认为它表示的是敬意或诀别。

“4”:在阿拉伯,它是长生不老、重视的意思;而在日本、中国,它表示的是死亡、厄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