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是什么?《现代汉语辞典》上有关“感恩”的定义是“对别人的帮助给予感激”。推而广之:感恩是对外界施与自己的恩惠和自己给予自己的恩惠表示物质或是精神上的感谢。
感恩作为一种人格特质或一种习惯,有非常重要的心理保健功能。懂得感恩的人生活满意度高,心态平和,有能力享受此时此地的生活,懂得感恩的人懂得自律、知道珍惜和敬畏。
但在现代文明社会里对感恩似乎有点陌生,而现在的孩子既不知道为什么要感恩,也不知道如何感恩。这样的孩子在成长中不会懂得感恩的快乐,同样不懂得感恩的人也注定不会有良好的发展,因此家长应该从小注意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人。那么家长该如何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呢?
(1)家长对待孩子的“给”
父母总是这么想,自己所付出的,是孩子应该接受的,其实并不是这样子,有时候父母所付出的不一定是孩子需要的,甚至是孩子厌恶的,一旦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回应,父母就会表现出失望:“我们为他付出了那么多,孩子却不领情。”
值得家长思考的是,我们在为孩子付出的过程中是否征求了孩子的意见,“我要给他什么,怎么给”在征求意见的过程中,孩子才会体会到父母用心为他考虑。父母要知道他的需要,并尊重他的需要,从这一点上看,孩子与父母应该是朋友关系。
(2)必须要让孩子真正的了解你
除了明白孩子的需要外,还要让他了解,父母并没有想要在将来向孩子索取回报。家长们常常会在孩子面前说:“爸爸妈妈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啊!”表面上是希望通过这种方法强化父母付出的多,其实恰恰相反,这给孩子造成了心理负担,它暗示了“我付出给你,你要偿还”,这样孩子就算回报也不是出于真心的,孩子会以“形式对形式”来感恩。
(3)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用心
家长可以做的是,在必要的时候给孩子受一些“苦”,这个苦就是别太满足孩子,只有当他有需要的时候才给,可惜我们的家长恰恰相反,经常在孩子还没有提要求时,就已经提前为他“考虑周全”。从来没有缺少过什么,孩子也就不知道“有”与“没有”的区别,得到太容易,也就不会珍惜。
(4)父母要以身作则
父亲与母亲既各自承担家庭的责任和义务,又共同分享家庭的利益。心中有他人,“在乎”家中每一个人,尊重他人的权益,关爱他人的需求。如常说:“行”、“谢谢”、“对不起”。
(5)培养家庭责任感
根据孩子年龄,指导孩子承担一定数量的家务劳动。参与社区服务,如访问敬老院,感受为他人服务的快乐,体验父母的辛劳,更加珍惜家庭生活的幸福。
(6)生活处处实践“分享”
分享不是口号,而应体现在家庭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之中。例如,不随地乱抛纸屑,因为整洁的环境属于大家;夜深人静不要把电视声音开得太响,因为安静的夜晚属于大家;地球是大家的,大家有责任来保护它不受污染。
(7)与人交往不忘感恩
乐于助人,关爱他人,不管是家人团聚,伙伴交往,不称王称霸,不以“我”为中心。说出自己最感谢的人或事,学会赞美人与微笑,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与大家分享,彼此互动,来培养感恩之心。
如果你想培养你的学生的智慧,就应先培养他的智慧所支配的体力。
——卢梭(法国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