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中国的父母们习惯了对孩子指责、挑剔、贬低,孩子即使有了进步也被要求“不要骄傲”、“好上加好”,如果孩子的表现不尽如人意就更不用期望父母会表扬孩子了。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父母普遍缺乏赏识、肯定、赞美孩子的激励教育机制,这就造成孩子在成长的时候显得动力不足。
其实,家长在看到孩子的缺点的时候,也应该用另一个角度去看待孩子,学会发现孩子成长中的改变,并适当的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优点加以赏识”。因为,赏识孩子有利于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激发孩子的自尊心和上进心,发挥孩子的潜能。
赏识教育是对孩子的成长充满信心、给予期望和热爱,使孩子的行为与期望趋于一致的一种教育方法。
赏识教育为什么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呢?这是因为:一是父母对孩子的赞赏激发起了孩子的自信心;二是父母的期望能够给予孩子一种情感上的关爱,激发起孩子奋勇向上的力量。这种期望,也使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更愿意给予孩子物质上和精神上的鼓励,并始终坚信这一鼓励、支持是值得的。
当然,赏识孩子是一门艺术,父母要客观地了解孩子的身心需要,认识到孩子的身心发展未成熟,适当地把握好赏识的度,才能对孩子起到鼓励的作用,也才能激发起孩子的自信。
父母只有把握好了赏识教育的精髓才能真正起到鼓励孩子的作用。那么,父母应该怎样来把握赏识教育的精髓呢?
(1)多给孩子一些赞赏
作为父母,我们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但是,造物主似乎喜欢跟我们开玩笑,在我们的眼里,自己的孩子总是不如别人的孩子好。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这源自于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态。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但是,每个人都有优点,也有缺点,孩子也是一样。父母由于天天跟孩子生活在一起,眼中看到的似乎总是孩子的缺点,而忽视了他们的优点。虽然孩子的天资有所差别,学习事物有快有慢,学习成绩也有高有低,但是判断一个孩子的好坏,不能只取决于某一个方面。
家长,不能只凭长相、成绩等某一个方面就认定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的孩子或没有出息,而是应该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发现他们与众不同的地方,要始终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要把赞美留给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在你的赞美声中继续发扬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2)赞赏要针对孩子的每一个努力
有些父母经常对别人说:“我家宝贝很能干!”、“小宝贝很听话!”但是,孩子究竟能干在什么地方,听话表现在什么地方,父母却没有指出来,这样,容易让孩子对父母的赞赏缺乏明确的概念,这样的赞赏肯定是没有良好效果的。
赞赏孩子的目的不是仅仅让孩子高兴,而是让孩子明白自己的哪些行为是好的,需要保持,哪些行为是不好的,需要减少。所以,父母在赞赏孩子的时候,要针对孩子付出的努力、取得的效果等,千万不要随意地、笼统地对孩子进行赞赏。
(3)赞赏要注意孩子的个性
父母对孩子的个性差异要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对于性格内向、自卑、能力与成绩较差的孩子,要多肯定他们,对他们的进步要给予热烈的肯定,这样有利于增强孩子的自信;而对于虚荣心强、态度傲慢的孩子,父母要有节制地给予赞赏,要把赞赏与批评适当地结合起来。如果一味地对孩子进行赞赏,就会使他们养成不良性格,影响他们的健康发展。
(4)尽量避免当众赞赏孩子
许多父母都喜欢在别人面前赞赏孩子,并让孩子当众表演自己的特长。他们以为这样做是在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其实,这更多的是满足了孩子的虚荣心。如果父母习惯于当众赞赏孩子,一旦有一天孩子的某一个良好的行为没有被注意到,他就会产生委屈、沮丧的情绪,甚至有的孩子为了得到夸奖而弄虚作假,这样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因此,除了特别自卑和内向的孩子可以当众赞赏,一般情况下,外向一些的孩子要尽量避免当众赞赏。鼓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是一个不断进行的过程。其主要目的还是让孩子得到一种自我满足,一种被承认的满足,即自尊感和成就感。父母在鼓励孩子的同时,也要让孩子明白,快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鼓励是父母对孩子的一种正确的教育方法,而成功只有靠自己努力才能获得。
(5)赞赏时不要讥讽孩子
父母讥讽孩子,不管是哪一方面的,都会让孩子或多或少地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父母总喜欢把眼光盯在孩子所犯的错误上,那只会让孩子渐渐丧失自信心,变得越来越消沉和自卑。父母要记住,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是建立在他们的强项上,而非建立在弱项上,孩子在某一方面强过他人才有利于增强自信心。同时,父母也应该承认,成人都会犯错误、做错事,孩子自然更加容易出现错误,父母不要把自己做了错事的后果推给孩子,以免让孩子受到伤害。
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不可估量的潜能,我们应当尊重每一个幼小的生命,爱惜生命的每一内涵。不能开发每一个孩子的潜能是父母教育的失职和悲剧。
——周弘(中国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