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孩子,不仅表现在对孩子学习成绩的肯定和夸奖上,更表现在对孩子热情地鼓励和适当的提醒上。对孩子的赞扬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怀和温暖,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获得了父母的认可,而对孩子的激励则会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差距,会更加自信和谦虚的向着目标前进。因此,父母不仅仅要赞赏孩子,还应该懂得运用激励的方法来帮助孩子在赞扬和激励中不断进步。那么,父母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才能有效的激励孩子更加努力学习呢?
(1)自己的前途自己奔,谁都靠不上
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一些父母,由于孩子学习不好,就对孩子说,不要紧,我们有的是钱,我们养你一辈子;有的说,考不上大学不要紧,我们送你出国去,还比在国内上学强;有的说,何必学得那么累,累坏了孩子别人不心疼咱心疼;或者说,没关系,好赖是个活,怎么着也有口饭吃,大不了卖酱油或当公共汽车售票员。
其实,这样一些想法对孩子非常有害。让孩子觉得有所依靠,他就不会为自己的前程奋斗,就会形成懒惰心理,久而久之就会对学习厌倦。就算是家长真正有钱,也不能让孩子养成依赖心理,否则,孩子很可能成为败家子,你给他攒下的家业,很可能很快就被他挥霍一空,到头来还是养不活自己。
因此父母应该从小给孩子灌输这样的思想:任何人都要靠自己的努力获得财富,依靠任何人都不是长久的办法。使孩子从小在脑子里形成凡事靠父母是不行的,一切都要靠自己的观念。这样的思想会对孩子努力学习有很大帮助。思想问题解决了,学习就有动力了,从“要孩子学”变成了“孩子要学”,被动变主动,一切都好办多了。
(2)不要给孩子过多的压力,要适可而止
有些家长对孩子要求很高,每次考试前,制定一个分数目标,达到了奖励,达不到就打骂、处罚。其实这给孩子心理压力特别大,谁都知道,做任何事都有失手的时候,更何况是孩子考试。许多孩子本来学的较好,也可能考个好成绩,就因为压力太大,总想着考好了可以得到什么了,没考好会受到怎样的处罚,反而负担加重,没能考好,结果适得其反。更有的孩子,为了应付家长,还有可能编造分数,或对家长撒谎。这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家长逼迫他这样做的。
有的家长搞物质刺激,考好了花大钱奖励孩子,要什么买什么,没考好则首先是打骂,然后是限制孩子自由,只准关在家里看书、写作业,哪都不能去。孩子几乎成了囚徒。
父母应该不要对孩子作任何许诺,诸如考上多少分有什么奖励,考不上如何惩罚等。而是要引导孩子不要看重物质奖励,而是更要看精神层面的东西,包括想当“好儿童”……因为这些在孩子看来都是一种荣耀。
(3)不要和别的孩子比,最好和孩子自己比
有的家长恨铁不成钢,很羡慕别人家的孩子有出息,就常常对自己孩子说,你看人家谁谁谁多好,怎么、怎么了,你怎么就不行呢?这样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比很不好,会伤了孩子自尊心,也让孩子更没自信。应该说,人是没有可比性的,因为人和人太不一样了。
家长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比,因为,和别的孩子比,往往会拿自己孩子的弱项比人家的强项,当然比不过了,当然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行了。要比,最好和自己孩子以前比,即自己和自己比。因为伴随着孩子的成长,每一个进步,哪怕只有一丁点,都是了不起的成绩。这样一比,孩子就有了自信,就不再反感了。其实,这也是赏识教育的另一种解释。
当然,家长们与别的孩子比,主观上是为了激励孩子向别人学习,但效果却往往会适得其反。如果非要比,我们建议家长可以反过来,比如,你的孩子通过努力,学到了一些东西,就说:“你看,你一学就会了吧,谁谁没学就不会吧!这说明,只要你努力了,用心了,就能学好。咱们再努力吧!”这样的比较,会让孩子心里舒服多了,而且事实确实如此,让他心服口服,知道努力就有好结果,就会继续努力。
儿童天生都是科学家。他们喜欢刨根问底,并且极其富有想象力。而这恰恰又是一个真正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所必备的动机和因素。
——乔治·波特(英国化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