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赞赏信任
28323000000050

第50章 呵护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总是在不断地向环境挑战,他们老是问这问那,有问不完的“为什么”。孩子常常会指着那些新奇的东西,问这是什么,那又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这些让他们表现出极大兴趣的新奇事物,很有可能就是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父母可不能小看孩子们的这些奇思怪想,这中间往往蕴藏着不可预测的潜能。

第四届全国十佳少先队员车亮,是拥有许多专利的小发明家。起初,什么东西拿到手里他都想拆开来看看。他爸爸不责怪他,只是说:“你怎么拆的,就怎么再装上。”车亮看爸爸严厉的样子,拆玩具时就特小心,每拆下一个零件都按顺序摆好,拆完琢磨明白后,再一一装上。就这样拆了装,装了拆,便成了小发明家。

从孩子的提问中我们能看出他们的兴趣所在。心理学家认为,儿童时期正是社会认知、道德判断、演绎归纳等思维能力的形成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喜欢观察、幻想和假设。正是在他们层出不穷的怪问题里面,蕴藏着他们极其宝贵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并且孩子早期表现出来的好奇心,往往是他们某一方面特殊才能的表现。家长要注意分析,倍加珍惜,积极扶持,让孩子的才能得到充分发展。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博而专的兴趣呢?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抓住少年儿童这一最佳时期,培育他们的好奇心,鼓励他们的好奇心。

(1)鼓励孩子细心观察生活,大胆地提出问题

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新奇的事物吸引着孩子。父母可以培养孩子从小事、小细节中受到启发,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并鼓励孩子勇于发现问题。

值得家长注意的是,当孩子对你提出问题后,如果家长一下子回答不出,也要向孩子说清楚,并答应孩子等找到了答案再告诉他,千万不要信口雌黄。即使是一些敏感问题,家长也要坦然对待,不要欺骗或斥责孩子。

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多提问题,甚至提出与成年人相反的观点,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同时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好奇心如同一棵嫩芽,如果你培育它,给它浇水,给它施肥,那么它就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但如果你压抑它,摧残它,那么它最终就会化为泥土。

(2)时常和孩子讨论问题,尊重孩子的观点

父母可以在与孩子闲谈的过程中,把闲谈深入一步,转为对某一问题的讨论。讨论的话题应该是孩子感兴趣的。在讨论时,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孩子,毕竟,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思维方式。

同时,父母一方面要尊重孩子的提问,正确地回答他们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的学习,有时甚至可以和孩子一起找资料、查书籍。这样既满足了孩子的求知欲,又能培养孩子尊重知识、热爱读书的态度。

(3)让孩子自己探索问题

有的父母只是注意丰富孩子的知识,不厌其烦地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这样一来,就会使孩子不能很好地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当孩子对新奇的事物提出问题时,我们要认真地倾听,鼓励孩子开动脑筋,认真思考,查阅相关书籍和资料,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

(4)经常与孩子参加户外活动

父母可以和孩子多逛逛游乐园、动物园,等等,户外活动更容易引发孩子的好奇心,是培养孩子创造精神的好环境。

冰心有一句话:“淘气的男孩是好的,淘气的女孩是巧的。”“玩”是孩子的天性,淘气并不意味着孩子是个坏孩子,淘气是孩子好奇的表现,孩子在淘气中一次次尝试失败,一次次品尝成功,最终会一次次地总结出真理。我们要把孩子的一时好奇,看似珍珠宝贝,抓住有利时机,进行教育。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的兴趣才能博而专,才能长成参天大树,成为社会栋梁之材。

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陶行知(中国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