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儿童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
儿童期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发生于青春期前,临床上以基本个性改变、特征性思维障碍、感觉异常、知觉异常,情感与环境不协调,孤独性表现为主要特征的精神障碍。部分孩子起病缓慢,潜隐,一些孩子在发病之初主要表现为学习成绩下降。Kramer对儿童精神分裂症进行了统计,他报道了美国纽约州一个县的15岁以下儿童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白种人为0.08/万,非白种人为0.32/万。因此,他估计在美国,15岁以下的孩子每年有21000名精神分裂症在接受治疗。有资料显示,儿童精神分裂症,男女发病有一定的差异。一个日本的研究资料表明,日本男性儿童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为0.05‰,女性儿童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为0.07‰。在美国的关于儿童精神分裂症发病资料中,非白种人男性儿童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为0.027‰,女性为0.037‰。Kolvin等报道男孩与女孩之比为2.66:1.目前国内还没有儿童精神分裂症患病率的统计,南京根据收治儿童精神疾病的资料统计,儿童精神分裂症占同期住院的儿童各类精神疾病的20%。
2.儿童期精神分裂症的病因
(1)遗传因素
①高发家系的研究。儿童精神分裂症一级亲属患精神分裂症的危险性明显增加,其父母、兄弟、姐妹是精神分裂症的危险率为12%,而一般儿童中精神分裂症的危险性仅为1%。
②双生子研究。Kallman和Roth研究了52对双生子,他们的发病年龄为男性儿童8.8岁,女性儿童11.1岁,17对单卵双生子同患精神分裂症率为70.6%,35对双卵双生子同病率为17.1%。据此提出,遗传在儿童精神分裂症发病因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2)器质性因素
①神经系统软体征。儿童精神分裂症没有发现神经系统明显的异常,但也发现在一些儿童精神分裂症中有一些软性的神经系统体征。这包括运动功能差,协调和平衡功能差,视、听、本体知觉整合功能差,提示儿童精神分裂症可能有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或者是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或者是患儿中枢神经受到损害。
②脑电图异常。一些研究中发现,精神分裂症儿童和正常孩子相比具有较高的脑电图异常率,脑电图异常的主要表现为,波幅极低,患儿产前和围产期具有并发症者较正常孩子高。提出儿童精神分裂症可能有出现在生命早期的与大脑损害有关的发育障碍。
③精神分裂症患儿的神经系统功能异常。肌肉发育差,肌力差,肌纤维萎缩和肌肉纤维大小不一致等,推测与患儿胆碱能系统功能减退有关。
(3)精神因素:儿童精神分裂症受各种社会心理和精神因素的影响,并且可以在其影响下发病。如父母离婚、亲人死亡、受惊吓、受委屈、学习负担过重、升学受挫等因素都可以诱发儿童期精神分裂症,但以上因素仅仅为诱发因素,而不是精神分裂症直接发病因素。
(4)病前个性:精神分裂症儿童在病前有一些特殊的个性,好静、孤僻、胆小、寡言、不喜欢交际、怕羞、主动性差,以上不良个性为儿童期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3.儿童期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
(1)精神症状
①感知觉症状。年龄小的孩子可以出现视幻觉和病理性幻想性幻觉,并以这些症状为多见。内容大多是恐惧性的,比如见到动物、鬼怪及人的躯体的奇怪的改变、不完整的人形,看见老虎从窗户里跳了进来扑向自己。幻听可以是原始性的,如听见叫自己的名字,噪声,不完整的声音,缺乏变化。年长儿童可以出现评论性幻听,内容固定,持续时间长。
②思维和语言障碍。由于儿童神经系统发育的不健全,不成熟,心理活动正处于发展阶段,因此抽象思维能力差,社会经验不足,表达能力差。所以年幼儿童思维障碍表现的比较简单,如语言重复、刻板言语、模仿言语、或言语减少,严重者出现缄默或自造新词,构造一些奇怪的句子。年长儿童可以见到思维联想散漫,思维破裂、思维的逻辑障碍,幼年儿童妄想少见,但可以出现病理性幻想,缺乏创造性,有的患儿整天沉浸在幻想之中,或思考一些稀奇古怪的、无意义的问题。
③情感障碍。情感淡漠,对周围环境中的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不与周围接触,常独居一处,对亲人冷淡,时而高兴傻笑,时而哭泣。有时有紧张性恐惧情绪,这种恐惧常无任何对象,莫名其妙,尤其是在睡前明显。
④运动和意志活动障碍。运动障碍表现为紧张症行为,有明显的违拗、冲动行为、刻板动作、模仿动作、模仿言语。有时出现运动性抑制,待在一个地方保持一个姿势不动或木僵,没有任何表情和要求,吃饭和大小便也需要人的照顾。有时出现紧张性兴奋,主要表现为乱跑、旋转身体、撞头、在自己的身体上乱抓或大喊大叫。紧张性兴奋可以与抑制交替出现。
⑤智能障碍。儿童期精神分裂症的患儿一般不出现智能障碍。如果患儿的年龄较小,正处于发育和受教育阶段,可以出现智力障碍。
(2)身体和神经系统症状:幼年时发病的儿童精神分裂症可以出现身体发育迟缓,言语发育延迟,行为笨拙,肌肉张力低下等。
(3)对儿童学业的影响:儿童精神分裂症可以导致患儿的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言语减少或缄默。并可以导致情绪焦虑和抑郁。这些都可以导致儿童学业失败。
4.儿童精神分裂症早期症状和临床类型
(1)早期症状
①睡眠障碍、头痛、精神萎靡、活动减少、孤僻退缩、与亲人疏远。
②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言语减少或缄默。
③情绪焦虑抑郁、无故发脾气、生活懒散。
④行为障碍,如冲动、游荡、破坏行为、不遵守纪律,有的患儿出现强迫观念及强迫行为。
(2)分型:幼年儿童期精神分裂症很难分出型来,少年儿童期精神分裂症可以按照成人精神分裂症来分为4种类型,即单纯型、青春型、紧张型、偏执型。
5.儿童期精神分裂症的预后
(1)持续进行缓慢起病,精神症状日益加重,不缓解或不完全缓解。
(2)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精神症状持续一段时间后缓解,以后可以再次发病,缓解时精神症状消失,精神活动基本恢复正常。
以往众多学者对儿童精神分裂症的预后较为悲观。Mayergross指出,发病于15岁以前,甚至20岁以前的未成熟青少年时期,预后差,而且迅速衰退。并认为儿童期精神分裂症的预后几乎是毫无希望的。Bender随访了200例儿童精神分裂症,其中1/3的患儿预后良好,1/3患儿具有慢性缺损和退化,1/3患儿波动于适应良好与不良之间。Eggers对57名诊断为儿童精神分裂症,年龄7~14岁的患儿进行了随访,观察发病后5年的情况,发现20%的患儿症状有所缓解,30%为一般改善,50%只有轻微或很少改善。10岁以前发病的儿童预后都很差。Cyxapaba认为儿童精神分裂症预后虽然较差,但儿童具有继续生长发育的特点,这对病程有良好的影响,因此儿童精神分裂症预后并不都很差。我国华西医科大学等单位(1966~1990年)对3所医院出院的14岁以下儿童,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及诊断标准第二版(CCMD 2)(1989年)的儿童精神分裂症104例进行了随访,随访年限1~25年,发现临床痊愈者为26.9%,显著进步为26.9%,进步为16.3%,无效为29.8%,有效率为70%,显效率为53.8%。也证明了对儿童精神分裂症过于悲观是错误的,一部分儿童精神分裂症经过系统治疗还是可以恢复正常的。
6.儿童期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目前国内外尚无专用于儿童统一的诊断标准,现各诊断系统将儿童期精神分裂症作为成年期精神分裂症的儿童型来看待,因此可以用成人精神分裂症标准诊断儿童精神分裂症。
国际疾病分类方案,精神行为障碍第十版中(ICD 10),成人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是:
(1)症状标准:确定无疑至少具有下述症状中的2项,若症状可疑存在,但不典型,则至少具有下列3项。
①思维联想障碍和逻辑障碍。思维松弛或破裂思维,或逻辑倒错性思维,或病理象征型思维或思维内容贫乏。
②妄想。原发性妄想,或妄想知觉,或妄想具有荒谬、离奇、脱离现实,不系统不固定的性质。
③情感障碍。情感淡漠、情感倒错或痴笑。
④幻听。评论性幻听或争论性幻听,或命令性幻听或思维鸣响。
⑤行为障碍:紧张症候群或幼稚愚蠢行为。
⑥被控制体验。
⑦内心被揭露感(被洞悉感)或思维广播。
⑧思维插入或思维被夺、思维中断。
(2)严重程度标准:因精神障碍使社会功能减退至少1周,至少有以下1条。
①与现实不能保持恰当的接触,或不能客观地评价环境事物,不能与人进行有效的交谈。
②社会适应能力下降(包括社交、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
③自知力不全或丧失。
(3)病程标准:至少3个月以上,其中包括精神病期至少1个月。精神病期是指符合症状学标准及严重程度标准,在此之前不符合前两条标准的精神障碍,称“前驱期”。只有前驱期,不论多久都不能确定为精神分裂症。
(4)排除标准:需排除情感性精神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反应性精神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及诊断标准第三版修订版中(CCMD 3),对成人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是这样的:
(1)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2项,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
①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
②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或思维内容贫乏。
③思维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
④思想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
⑤原发性妄想(包括妄想知觉,妄想心境)或其他荒谬的妄想。
⑥思维逻辑倒错,病理象征性思维,或语词新作。
⑦情感倒错,或明显情感淡漠。
⑧紧张综合征、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
⑨明显的意志减退或缺乏。
(2)严重标准:自知力障碍,并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与病人进行有效交谈。
(3)病程标准
①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1个月,单纯型另有规定。
②若同时符合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症状标准,当情感症状减轻到不能满足情感性精神障碍症状标准时,分裂症状需继续满足分裂症的症状标准至少2周以上,方可诊断分裂症。
(4)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而未缓解的分裂症病人,若又罹患本项中前述两类疾病,应并列诊断。
7.儿童期精神分裂症鉴别诊断
儿童期精神分裂症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孤独症:儿童期精神分裂症特别是在10岁以前发病者,表现为孤独、思维贫乏、情感淡漠应与孤独症进行鉴别。孤独症的起病年龄在36个月以内,具有严重的社会交往障碍和言语交流障碍;对周围环境具有奇特的反应,感知觉过敏,普遍伴有智力低下;没有幻觉、妄想、思维联想障碍可以加以鉴别。
(2)精神发育迟滞:儿童期精神分裂症由于与外界隔离,常可以出现智力低下和社会能力下降,类似精神发育迟滞,应注意加以鉴别。但精神发育迟滞儿童从小就有生长发育迟滞的情况,而且病程不呈现持续性,并伴有躯体发育异常或畸形;有的患儿还可以出现神经系统的体征,无精神分裂症孩子所具有的幻觉、妄想、怪异行为。
(3)颞叶癫:器质性精神病可以表现为某些类似于精神分裂症症状、言语性幻听,紧张症及奇特的行为,容易与精神分裂症相混淆。所以应进行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及脑电图检查,尤其是蝶骨电极的脑电图描记可以加以鉴别。
8.儿童期精神分裂症治疗
(1)药物治疗:各种抗精神病药物均可以采用,在治疗过程中,主要应依据抗精神病药物的作用谱来进行。对儿童精神分裂症具有急性兴奋躁动症状者,可以选用氯丙嗪、甲硫哒嗪、奋乃静、氟哌啶醇等;对具有淡漠退缩症状的孩子可以采用三氟拉嗪和氟哌啶醇治疗。首次应用时剂量要小,增加剂量要缓慢。如果出现明显的锥体外系反应,可以加用抗震颤麻痹药物苯海索。急性发作的孩子用药2~4周后,许多孩子症状可以改善。用药4~6周后无效者可以考虑换药。缓解期患儿应继续维持抗精神病药物治疗2年以上。
(2)心理治疗:可以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心理治疗的方法。
①在住院早期。给精神分裂症孩子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医护人员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以消除孩子因对环境陌生而产生的紧张、恐惧情绪。
②在住院期间。实行医疗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组织孩子参加学习、文娱、游戏活动,激发孩子对生活的兴趣,转移对症状的注意,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
③症状缓解期。此时应进行支持性心理治疗,提高孩子对疾病的认识能力;教给孩子父母巩固疗效的方法,劝说其父母避免对孩子生活过多的包办;对学龄儿童可以安排进特殊学校学习;对有智能缺陷的儿童着重加强教育和训练及行为矫治;对有功能缺陷的孩子着重进行功能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