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英才是怎样成长的
28335500000003

第3章 温馨家庭训练出快乐神童

温馨家庭训练出快乐神童——留学耶鲁大学的女孩吴铭华的成长历程和其父母的家教经验

吴铭华,修长健美,亭亭玉立。一个从小在父母的训练下性格坚强的女孩,一个幼年便品学兼优今天赴美留学的学子。训练教育让她学会了在挑战中自立,让她练就了在困境中生存的本领。她的经历在对你说: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家教智慧论语

每个孩子未来的一生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但只要我们保持快乐的心情去努力,培养训练自己,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人生来就有天赋上的差异,个头有高矮,奔跑有快慢,记忆有强弱,理解有深浅。父母必须根据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训练孩子。

家庭是孩子日常生活中最理想的港湾。它既是遮风挡雨的寓所,也是孕育希望和放飞理想的锚地。

身为父母,要想训练好孩子,首先应努力让自己成为孩子喜欢的家长;要想引导自己的孩子养成宽宏大度的气质,首先父母自己要做出样子。

家庭教育就是让孩子接受父母有目的、有意识的引导训练,让孩子通过训练学到知识,锻炼意志,培养良好的习惯。从中孩子们既得到了温馨的亲情,又会不断得到激励和鞭策。

平等与尊重的原则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成为朋友的基础,所有的倾听与交谈、训练与培养也是在此之上建立的。

对孩子的训练教育,是一个温馨家庭不可缺少的培养孩子的内容。幼儿是一张白纸,家长丰富多彩、正确得法的训练如同在这张白纸上精心绘制最美的图画。

家庭是孩子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寓所,更是孕育希望和放飞理想的儿童训练营。孩子在自己喜欢的家里,以愉快的心理接受父母有意识的引导训练。通过训练,孩子学到了知识,锻炼了意志,养成了好习惯。从中孩子既得到了温馨的亲情,又会不断地得到激励和鞭策,这就是训练教育的根本目的。

一个理想的家庭,不仅仅在于丰富的物质环境,更在于良好的成长氛围。在宽松和谐气氛下的家庭训练,有益于孩子消除疲劳、紧张与烦恼,从而使家庭成为孩子前进的加油站,不断为其注入生机与活力,增加信心和勇气。长期处于愉快心理环境下接受训练的孩子,往往表现得精神振奋、性格豁达、活泼乐观、充满自信。

作为父母,训练子女首先应努力使自己成为让孩子喜欢的家长。要想引导自己的孩子养成宽宏大度的气质,首先为人父母者自己要做出样子,特别是要努力建设一个充满理解、信任和亲情的幸福家庭。父母对孩子的训练还要严格要求,不溺爱、不发脾气、乐观、幽默、豁达、不计较小事;在生活上关心孩子,学习上帮助孩子,支持孩子参加课外活动,鼓励孩子的兴趣爱好;家庭里充分发扬民主,家中的事大家商量,不独断专行,尊重孩子的意见,给孩子独立做事的机会。

在孩子的早期训练培养教育中,父母要十分注重训练孩子提高自控力、记忆力、观察力、想像力等方面的能力。

孩子的成才教育,来自家长的训练与帮助。这种推动力只有与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相结合,才能形成巨大的前冲力。

吴铭华出生于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其父亲吴爱国和母亲王桂馨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称职的家长。他们非常注重自身的修养,着力创造一个民主、和睦的家庭氛围,同时也非常注重对吴铭华各种能力的训练。他们通过精心训练与培养,终于塑造出一个卓尔不凡的、在美国耶鲁大学深造的吴铭华。

茁壮成长的未来之星

——吴铭华的成长历程1.爱提问题的“小家伙”

1978年12月5日,吴铭华出生在浙江省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中。父亲吴爱国,是浙江省杭州市电子机械研究所的工程师,母亲王桂馨是一位小学教师。显然,他们夫妇俩都为小铭华的出生而激动,在小铭华出生后不到两天,吴爱国就跑到全市各大百货商场,为小铭华抱回了许许多多的玩具:小鹿、小马,还有那翅膀会一扑一扑的小鸟等等。母亲把这些玩具都挂在小铭华的小床头上,吴铭华一睁开眼睛,就会看到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到了小铭华咿呀学语时,但是令人奇怪的是,这个阶段,对别人来说,是父母教孩子的阶段,但对吴铭华来说,却是孩子教父母的阶段。在这个时候,只要父母一来到小铭华的旁边,小铭华就指着旁边的玩具咿咿呀呀,非直到父母说出这是个什么东西才会又指下一个,依然又是咿咿呀呀地说个不停。

吴爱国夫妇对小铭华的行为感到十分惊奇,于是又从玩具店中买来更多的玩具,还有那彩色的小图书。吴铭华仍然十分感兴趣,依然是见什么指什么,非要父母回答出来不可,吴爱国夫妇俩自是十分欢喜。

转眼之间,吴铭华已经会说话了,她的问题也因此而变得更多。“天为什么是蓝色的?”“人为什么要吃饭?”“我是从哪儿来的?”“月亮上有没有人?”“为什么人会死掉?”等等。吴铭华问的这些问题总是萦绕在吴爱国夫妇的耳边,有的时候甚至问得他们自己也答不上来。

但吴爱国和王桂馨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他们在为自己的女儿感到高兴的同时,也在为回答自己女儿的问题做着各种各样的准备工作。吴爱国夫妇认为:孩子提问题是一件极为自然的事情,但是他们从父母那儿得到的答案却影响着孩子未来的思维方式,因此对孩子所问问题的回答决不能掉以轻心,而应当把标准的科学知识,转化为幼儿易于接受的答案告诉他们,即使幼儿现在不懂,那科学的回答也会对他们思维方式的形成产生深远的影响。为此,吴爱国跑遍全市各大小书店,买回了《十万个为什么》、《婴幼儿心理学》、《回答宝宝的一百个问题》等婴幼儿书籍,以保证在每次吴铭华问问题时,都能够给她以能够接受的科学回答。

吴爱国对小铭华提出的问题总是耐心回答,有时即使是很无聊的问题或者是打破砂锅问到底的问题,吴爱国夫妇俩也总是耐心地并很认真地做出回答。有一天,小铭华问他爸爸:“人为什么要吃饭?”吴爱国回答:“因为人走路、跑步、做事都需要有‘劲儿’,吃了饭,饭在人身体里就会变成‘体力’,如果不吃饭就没法做任何事,所以人都要吃饭。”小铭华说:“噢,那我一定要好好吃饭,长大了做更多更多的事情。”教子经验吴爱国夫妇在回答小铭华的问题时,还根据孩子的知识发展程度,做出深入浅出的解释。吴铭华提问后,若能得到满意的回答,好几天她都会快乐地提及此事。按照小铭华的生活经验,知识面的大小,吴爱国夫妇尽量用简明的语言让她理解,有时他们也用承上启下的回答方式,点拨引导孩子提下一个问题,使孩子通过提问掌握一般知识。例如,小铭华问:“我们可以到月亮上玩玩吗?”妈妈回答:“不能,月亮离我们太远,且没有水和空气,也没有人。”小铭华又问:“月亮上有什么?”妈妈答曰:“有山,有陆地和深沟……”“不是有月姥姥和小白兔吗?”妈妈答曰:“这是神话故事,是人们的想像。”吴铭华的父母在回答她的问题时,有时还增加一些趣味性。他们认为这会更有助于孩子理解,更能加强亲子之间的沟通。比如,小铭华问爸爸:“动物会不会说话呢?”爸爸就告诉她:“动物也和人一样会说话。隔壁的小狗看见我们的时候,会摇着尾巴‘汪!汪!’叫;害怕的时候会‘嗷!嗷!’叫;高兴时会‘汪!汪!’叫;吃饭时会用鼻子‘咕!咕!’地叫,表示它吃的正高兴。主人抚摸小猫的头时,它会说‘喵鸣’,显得很开心,‘喵—喵—’就是它开心的语言。”

小铭华的父母回答问题时,有时不给孩子提供现成的答案,对孩子提出的问题不马上给出明确的答复,留给小铭华一个独立思考的余地。

吴铭华的父亲认为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如果直接给予结论,将会养成孩子的思考惰性,孩子对大人的依赖性会增强,进而总想从大人那里得到答案。父母应在问题与结论之间,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让孩子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思考,把问题解决掉,使其感受到思考的乐趣;父母也可以反过来问问孩子的意见,针对孩子的回答,与她一起讨论,指出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需要改进的,哪些是没有理由的,最后才给出正确的回答。这样就会使孩子开动脑筋进行思考,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更重要的是培养她的思考习惯和学会如何思考。教子经验有时,吴爱国夫妇在回答小铭华的问题时,如果真的无法给孩子一个满意的答复,他们就会鼓励她自己去寻找答案,或者说和她一起努力找到结果。

有一次,吴爱国对小铭华的问题实在回答不上来,就老老实实地对她说:

“走,跟我一块儿请教我们的‘老师’去。”书是知识的宝库,是最好的老师,不但可以给孩子无尽的知识并从中激起孩子向书本要知识的热情。所以,当小铭华看到爸爸为她搬来了大字典和辞海时,睁大眼睛想了好久,从此,小铭华懂得了书的好处。就这样,小铭华在她的“问题童年”中度过了五年美好的岁月。应该说,吴铭华在“问题童年”中是受益匪浅的。正是这源源不断的问题,使得她在入学后对知识的渴求充满了向往。她是那么喜欢看书,几乎把自己埋在了书堆里,因为她有太多的问题需要从书上的知识中来获得答案。还有一次,吴铭华问爸爸:“爸爸,鱼儿老是游泳,不睡觉吗?”

“鱼儿也睡觉的,到了晚上就安安静静的一动不动的浮在水里,睡的很香。”

“爸爸,为什么雨会落下来?”

“云在哭的时候,泪珠多了,就变成雨落下来。”小铭华的爸爸尽量用童话的方式解答,听得小铭华似懂非懂,她天真地说:“噢,我们不想下雨的时候,只要让云笑就行了。”可以说,小铭华是幸运的。吴爱国夫妇作为父母,不但不阻止、厌烦她的提问,而且还肯定了她的这种行为,这为小铭华以后的成长及思维方式的养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卡片上的红“100”分小铭华未入学前,父母就为她制订了满分制,也就是在一张张卡片上写上“100”分,告诉她“100”分是对她最高的奖赏。别看就这么三个字,它的份量比她爱吃的巧克力还重。

起初,小铭华对那“100”分的卡片很不以为然,爸爸就对她说:“华华,你知道吗?现在,爸爸妈妈都想得这“100”分的红卡片呀。”“它有这么好么?”小铭华不解地问。“当然了,爸爸小时候只得过五个。”爸爸进一步诱惑她。“那,我要全部得到它。”铭华说完,就笑了。

对于一个刚入小学的学生来说,首先要过的就是算术关和文字关;但对于吴铭华来说,似乎数数比识字更难一点,所以吴爱国夫妇更注重训练小铭华在算术方面的能力。

其实,从小铭华咿咿呀呀地发声开始,她爸爸妈妈就试着让她接触数字的概念。给她一个苹果时,告诉她,“一”,再增加一个告诉她“二”,也许她还不懂,但父母看得出小铭华在记忆。等到她会说话了,父母就开始让她自己数数,首先让孩子像背歌谣一样地从1数到10、20等。吴爱国在读的时候,尽量注意数字的节奏,尽可能听起来像是音乐一样让小铭华喜欢。如果小铭华出现厌倦就暂时放弃,然后,就在日常生活中多创造让她认识数的机会。如,带她去商店,让她数商店橱窗中商品的个数。她爸爸妈妈还假装和她比赛,看谁数得对,数得快。在这些变得简单了以后,就给她增加一点难度。当她攻破难关后,就在她耳旁小声说:“你又得了一张‘100’分的红卡片。”小铭华一听,马上咯咯咯地笑起来。

有时,带她过马路时,她父母就会带她在路边停留三四分钟,让她数经过的自行车数量,最好是在交通高峰期,以训练她的数字反映能力。教子经验小铭华最喜欢玩积木,所以父母就用积木教她做算术题。夫妇俩不管谁有时间,都会跟她一起摆弄一会她的宝贝积木。他们的做法是,先让她取出几块积木,比如,两三块。这样顺便再巩固一下孩子数数的能力。然后再取出几块,如,三四块,最后让她把两堆积木放在一起,问:“华华,两次搬运之后,这里一共有几块积木被拿出来了呢?”她就会伸着小手指,一块一块地数起来。之后,又叫她从刚拿出来的积木中取走几个,问:“这下还剩几块呢?”她就会又数一数手边的积木。就这样,小铭华的数学天赋得到了很好的挖掘。小铭华未上学前,得了近1000多个“100”分的红卡片,这些都是吴爱国夫妇为训练她认字和数数的奖品。小铭华视若珍宝,客人每去她家,她都要拿出来炫耀一番呢!

3.“我学会了演戏”

在吴爱国夫妇有意识地训练下,小铭华的数学成绩一直稳居全班第一,为此,夫妇俩内心都很高兴。但是,他们也没有忘记这样一条规律,就是人的发展应当是全面的发展;对小铭华的培养也应当从各个方面进行训练。

虽然小铭华已经上学了,对小铭华进行科学训练的重点已由家庭转向学校,但吴爱国夫妇俩仍不失时机地鼓励小铭华抓住学校的一切可能时机锻炼自己,以促使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所以,当吴铭华上初中时,已是一名德、智、体兼优的三好学生了。

吴铭华上中学后,不知是因为女孩子长大的缘故,还是她性格上发生了变化,上初一时,吴铭华变得很内向,也不大交朋友。常言说,知女莫如母。吴铭华的妈妈首先发现了女儿性格上的变化。为了让女儿活泼起来,她妈妈开始对女儿进行心理训练。

那时,吴铭华的妈妈正在参加成人自学考试,但她仍挤出时间来,在吴铭华一放学,刚要坐在桌旁学习时,她就叫:“华华,今天,妈妈学了一首歌,你听妈妈唱的怎么样?”接着,就随便哼起一首歌。那歌她妈妈本来唱的很好,但为了逗女儿笑,引起她谈话的兴趣,就故意唱走了调,然后让女儿帮着纠正。吴铭华喜欢歌曲,唱的也好听,因此在妈妈的劝说下,就大声唱起来,得到妈妈的掌声后,就愈发来了劲,当起了妈妈的音乐老师。教子经验有时,她妈妈就把一些怎样交朋友以及如何与人友好相处方面的书让她看,又与吴铭华的班主任联系,在班主任的协助下把她的同学领到她家里,开一些周末晚会。晚会上,让吴铭华和她的同学一起表演歌曲、跳舞、小品、相声等节目。渐渐的,吴铭华居然特别喜欢唱唱跳跳,和同学们打成一片了;初一下学期,被班里同学全票选为学习委员。以后的吴铭华不但在体育比赛中获过短跑、长跑第二名,而且还参加过全校“歌曲大赛”,虽未获奖,但她却显得很积极,很快乐,没事时,还常听她哼着歌。

当时,老师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体会语文课的思想、内容,掌握文章的写作方法,老师在讲戏剧单元中的《龙须沟》中,让同学搞一个演出。当时,吴铭华被指定演《龙须沟》中的大妈。下面,是她演过“大妈”后写的一段体会:起初,当我知道让我演《龙须沟》中的“大妈”时,心中有些不乐意,虽然我平时也比较沉稳,也不能让我演个旧时代的老太婆呀!

可当我静下心来,仔细翻看剧本时才发现,我承担的这个角色还很有意思,特别是“她”的一些想法近乎于可笑。这也使我犯了难,要想演好“她”,没点“功夫”还真不成呀。

经过一番波折之后,演出当天我发挥得还算正常,但仍有一句话慢了几拍,这使我很难为情,下场后脸红的厉害,可同学们还是给了很好的评价,我心里真有说不出的感激。

但我并不为此而沾沾自喜,我知道这次成功和同学对我的帮助是分不开的。我失败时,没有同学嘲笑;我成功时,同学们总是给予公正的评价。在这样的集体中,我感到温暖,我要用我仅有的才华为大家服务。从吴铭华的文章中可以看出,通过这次演戏,培养了小铭华的集体主义品质。

后来,在学课文《白毛女》选场的那一课时,吴铭华在老师没定角色前就准备好了演杨白劳。通过上次演“大妈”,她感到演戏确是一门艺术,不但能调动一个人的情绪,还能提高一个人的艺术修养。然而,让她想不到的是,老师让她演“喜儿”这个人人都想演的好角色。

她说,下课后,当同学们好奇地问她演什么角色时,她有些得意地告诉他们她演“喜儿”。

正式演出那天,待演出开始后,吴铭华镇定的来到舞台上,果不出所料,她的演出博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阵阵掌声。吴铭华的艺术细胞也再一次在这方寸的舞台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4.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坎坷的,但只要我们努力,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这是吴铭华挂在床头的一句给她巨大鼓舞力量的名言。

1990年,吴铭华在升高中的考试中,文化课考试成绩未进入省重点高中杭师大附中的录取分数线,结果被市重点高中十四中录取。假如父母花三千多元钱,她就可以自费到师大附中就读,但父母考虑再三,经过反复比较、权衡,没有这么做。他们是不愿让上进心极强的女儿从此背上沉重自卑的心理包袱,宁可让她当羊群里的骆驼,也不让她当骆驼群里的羊。虽然,在最优秀的人群里成长,会得到更积极的感染和鞭策,但关键在自己。他们是要让自己的女儿在不算最优秀的人群里成为最优秀的。

这对昔日屡屡获过省级及国家级大奖的女儿是多么沉重的打击呀!她在初中三年中,一直稳居全校前三名,被同龄人称为“神童”、“才女”。吴铭华是多么向往师大附中呀,那是她梦寐以求的学校呀!在初二时,这所意味着能考上北大、清华的高中学校就是她的梦想。

爸爸装作很轻松的样子对她说:“华华,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已经相当不错了。不要总觉得你知识掌握的不准,你呀,最爱小马虎了,记住这次教训,争取把这次的遗憾在考大学时补回来。”爸爸这么说的目的,是在安慰女儿,也在安慰自己。

吴铭华并没有辜负父母的叮嘱和希望,从一入校开始,他的成绩就一直稳居全年级第一名,还多次在市数学竞赛和由省物理学会、力学学会举办的中学生物理征文中获奖。

吴铭华上高二时,学校里便布置分科的事情,在第一天注册的同时,每个人都拿到了一张填写分科的单子。学校让同学们回家和父母商量一下,星期一正式开学的时候带过来。

此时,对于吴铭华来说,她觉得自己是到了人生的第一个分岔口,就那么一张薄薄的毫不起眼的单子,也许会决定她的一生。

其实在她的学习历程中,文科和理科的成绩都很好,所以才能一直保持住第一的位置。但是打从心底讲,她的潜意识更加偏重于理科。

这与她的父母都是理科出身有关,所以在她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熏陶她、教育她。因此她理科基础打的非常牢,但她爱好也非常的广,什么文学、历史、英语她觉得自己都很不错。

小时候她不但对数学特别的感兴趣,也爱写作文。还没上小学一年级就能熟练地运用加减乘除。父母发现了她的爱好,就给她买了许多数学游戏、智力测试的玩具,进一步训练她对数学的兴趣。除此之外,小时候她还是个非常淘气的孩子,对什么东西都充满了好奇。当她发现录音机能唱歌时,就乘父母不在偷偷地把它给拆了,想看看里边是否有什么东西在作怪,结果却再也修不好了。有时候,她还用螺丝刀来钻家里的凳子和爸爸的皮鞋,想看看到底哪个更硬些,结果害得爸爸只好去买了双新鞋。但父母没有怪她,说这是训练她的刨根究底的的韧力。

父母始终认为好奇、爱动手是小孩的天性,对于小孩的探索精神采取打骂的方法是不对的,重要的是应该加以训练,在训练的基础上培养他们思考、探索能力的同时,也应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道德教育。

正是父母的这种理解宽容的精神,培养了吴铭华动手、爱思考的习惯,使得吴铭华在中学的物理或者化学等理科课程中,学起来总是很得心应手。

由于吴铭华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再加上对北京的向往,她更加坚定了自己要考清华的决心,而清华的理科是在全国最好的,所以当她拿到那张选科单的时候,她其实已经做好了选择。但是,她不知道父母是否能理解她的想法,所以还得先问问他们的意思。教子经验父母都对分科的事情很重视,他们说这关系到人一生的道路,当然首先还是尊重她的选择,不过他们可以提一些建议。听到父母都是一副这么民主的语气,吴铭华便立刻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接着又说:“我怕做这种选择会辜负你们的希望,不过理科实在是我的兴趣所在。”父母相互看了一眼,笑着说:“你能为我们着想,说明你已经长大了。但是,我们觉得即使你选择了理科,我们的心血也没有白费。因为无论你是学理科和文科,有着良好的文学素养对你的将来都是非常有好处的。等你到了一定的境界后,就会明白文理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是有相通之处的。我们从小对你多方面的训练,也是这个目的。”经过一家三口的一致表决,星期一吴铭华便带着这张分科单到了学校,从此开始了她的理科学习生涯。也许是因她父母从小就给她的良好教育,也许是她平时一直就有很扎实全面的学习基础,也许是因为她的自信心,也许是因为她强健的身体,也许是父母给予她的鼓励和支持,她觉得自己并没有经历过“黑色七月”,相反地,她在高考的那三天里边兴奋到了极点,因为她相信经过十二年的积累,该是大显身手的时候了。而且,经过了这三天,她的清华梦就实现了,那么还有什么东西值得紧张和害怕的呢?三天的时间一晃而过,她也发挥了自己的真实水平。之后便是估分,吴铭华认真地算了三次,总分基本上是在690—700分(满分750分)之间。于是在志愿表上,她便毫不犹豫地写下了“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系”的字样。她相信自己这一次肯定是打了胜仗。不到一个月,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录取通知单就寄到了她的母校。当吴铭华从传达室的老师傅那里接过那张满载着她的青春和梦想的通知单时,吴铭华发现自己的眼眶居然湿润了。

那天晚上,吴铭华又开始做梦了。在梦里她陪着父亲和母亲来到了清华园。不过这时候她已经成了一名清华的学子,给他们做全校的导游,这一次不是父母在“训练”她的学习了。

5.从清华到耶鲁大学

吴铭华上了大学后,因为有大量的业余时间,她就开始有分寸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听,她每天把时间安排得满满的,有时候听计算机系以外的其他课,又参加了内容广泛的各种讲座,有时,她还到北大、人大去听与她专业无关的文学方面的讲座。

在清华大学读计算机系的吴铭华,不仅在计算机方面涉读广泛的书,而且,她还加入了学校组织的其他活动。

就这样在清华念了三年之后,不甘沉寂、渴望挑战的吴铭华,越来越不满足于当时的学习、生活了。她渴望着外面的世界,希望到异国留学去开阔视野、磨炼自己。她还想到国外学习,一定可以学到她在国内院校无法学到的东西。

于是,吴铭华开始着手准备办留学的手续,那时,她惟一的期望就是得到出国签证。

但是,万一签不了怎么办?是义无反顾、毫不犹豫地向前迈进呢?还是放弃、退却?别忘了,留在北京,留在清华,那其实就是在签证的路上,倒退了一步啊!

自古华山一条路。

那就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她终于下定了决心,从内心里对自己说:你一定要上耶鲁大学,为耶鲁而努力吧!

在人们看来,吴铭华的这个决定,简直是死钻牛角尖。

正是这个钻牛角尖的吴铭华,为了实现她的耶鲁大学梦,开始了有规律性的挑灯夜读。当时为了学好外语,她在临睡前把一些外语报纸放在枕头旁,每天早上,她一醒,就拿起来先读上一段。洗漱完后,再认真地把读过的这一段看上一遍,就拎着书包,心里默诵着这一段英文上自习室去。

有时,吴铭华为了锻炼自己的英语口语能力,在电话上,她给父母、朋友先用英语讲上一通,然后再用国语说。惹得她的朋友都说她得了“英语症”了。

就这样,经过一年的努力,吴铭华经过严格的托福考试,于1998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她梦想已久的耶鲁大学。

拿到录取通知书那天,吴铭华用英文向她的父母、朋友传达了这个喜讯。

而此时,吴铭华的父母已经为她准备好了一切。

当飞机轰鸣着离开北京,飞翔在太平洋上空的时候,吴铭华感受着一种真正的飞翔,放眼窗外,只见海阔天空。是的,她此时是飞翔在异国的领域上!

才智训练:育子成才的天梯——对吴铭华和其父母及老师的采访

对吴铭华的采访时间:2000年12月30日

地点:杭州吴铭华家中

采访人:北京晨曦少年儿童素质教育研究中心纪东

吴铭华:要想学习好,就必须在实践中

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方法

纪东:吴博士,你好!大家都很佩服你的成功,请你谈一谈你好的学习方法好吗?吴铭华:其实我的学习方法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只是在学习中多加总结,利用其更加灵活地来掌握知识罢了。

一是加速记忆法。学习某一种材料,进度由慢渐快有利于形成准确而持久的记忆。学习开始时放慢记忆速度,到某种程度时必然在脑海里形成记忆基础,这样在进行下面的部分的记忆时,自然会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加快。在记忆的时候像这样慢慢的由慢渐快的进行,可以大大提高记忆速度,并且,还可以保持一定的持久度。

二是限时间记忆法。大脑也有惰性,但是当一个人遇到有时间限制的记忆内容时,大脑就会自动地摆出“背水一战”的阵势——头脑的各部机能全部集中精力、通力合作、以最高的效益达到记忆的目标,这时记忆的效果极好。

三是由易到难记忆法。记忆很多的材料时,你先挑出相对容易的记忆,不知不觉中就会记下很多,这样就减轻了你记忆时的心理负担,有助于消除因记忆过量而产生的厌烦感,使你在短时间内,征服大量的材料。

四是重点为首记忆法。记忆一种材料或事物,总是开头和结尾两段的记忆效率高,而当中记忆起来的内容就印象淡薄,很容易遗忘。这是因为所记忆内容相互干扰的缘故。而开头不受前摄抑制,结尾又不受倒摄抑制的影响,所以记忆效果好。根据记忆的这一规律,我们可以依自己的需要,采用从头记忆法、从中记忆法或从尾记忆法,交互作用,把最重要的内容做为记忆的起始点,以求记忆深刻、准确。

五是提纲网络记忆法。找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它条理化,像用线把珍珠穿起来一样,就好记多了。

知识之间的联系是各种各样的,不仅有纵的联系,也有横的联系。因此在记忆的时候找到各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可以根据初中代数的整数、分数、有理数、无理数它们之间的纲目关系,列出一个数系表来加强记忆。

六是分段记忆法。不少学生面对一大堆要背的课文,真有一种“不知从何背起”的感觉,有的学生甚至由此丧失了信心。而分段记忆法正是一种使你找到从何起步、树立信心的好办法。

其实,所谓“分段记忆法”,就是要把背的课文分成若干段,一大段里又可分若干小段。

如此这般,原来一大篇化成若干小篇,若干小篇又可化成了若干小段。一小段一小段记并不困难,信心自然也就有了。

当然记忆法还有很多,但关键是要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训练,久而久之,自己的记忆能力就会显著提高。

对吴铭华父亲吴爱国的采访时间:2000年12月30日

地点:杭州吴铭华家中

采访人:纪东

吴爱国:培养孩子成才应当训练方法对头

纪东:听说你们在女儿幼儿时就开始训练她的记忆力,请问你们用的是什么方法呢?吴爱国:有一次,我从书上看到,孩子的幼儿期思想单纯,又初认识事物,进行记忆力开发训练很有效。因而从那时起,我和她妈妈就开始有意识地训练她的记忆力。在初期,我们对铭华记忆力的训练,主要是以背诵唐宋诗词开始的。唐宋诗词中有很多著名篇章,尤其是一些有名的诗,小孩子也易于理解。其优美而朴素的语言,对孩子的一生的成长大有益处,我和她妈妈都很喜欢短诗句,所以,我们在对铭华训练时,首先从许多短诗句中,挑选出易被孩子理解的适于孩子成诵的诗句作为教材。

在让孩子一句一句地背诵完毕后,我们再选出25首共100个诗句,配上图画,然后再把选出的100个短句分别写在纸牌上,用这种纸牌形式让孩子与小伙伴高兴地玩游戏,当对这些短句未记熟之前,玩这种游戏,对培养孩子的记忆力很有好处。

在学完一些诗词后,我们还不时地敦促孩子复习以前学过的一些句子,强化孩子在诗词方面的记忆能力,事实证明,这种方法对孩子以后养成很好的记忆习惯也大有裨益。

纪东:

吴铭华在学习上表现出了极强的自控能力,我想这也许是她成功的很重要的因素之一,作为父亲,请问你是如何培养她的自控能力的?

吴爱国:

这一点,是同我和她妈妈训练她上课专心听讲、课余专心做作业有很大关系,确实,我们为此花费了不少精力,首先是训练她上课专心听讲。

应当承认,人生来就有天赋上的差异,个头有高矮,奔跑有快慢,记忆有强弱,理解有深浅。父母必须根据个性特点有针对性的训练孩子。古人曰:“孺子可教。”而可教的“孺子”有多种情况:有音乐天赋的孩子;有体育天赋的孩子;有绘画天赋的孩子。如此看来,父母要想让自己的孩子成才,首先就是要明白自己的孩子是哪块料,然后再量体裁衣,有意识地对孩子突出的部分进行训练。铭华在学习上取得的成功,很大的一点就是我们为他选的方向走对了,再加上训练方法对头,所以才显得比别人略胜一筹。

对吴铭华母亲王桂馨的采访时间:2000年12月30日

地点:杭州吴铭华家中

采访人:纪东

吴铭华:对孩子的训练教育应当从小抓起

纪东:人们都说吴铭华是一位被父母用“训练”法教育出来的“神童”。你能为我们讲一讲你教育“神童”的经验吗?王桂馨:首先声明一点,铭华并不是神童,她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孩子,但是她的成功,的确是我们有意识地对她进行训练和培养的结果。

我们对孩子进行训练教育是从孩子较小的时候开始的,当时我们就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对孩子进行开拓性训练。

我爱人经常训练孩子用智巧的方法解题。孩子5岁半时,爸爸给他出了一道“1 2 …9=?”的题,让他用最简便的方法做。在没人指点的情况下,他用高斯的办法首尾数依次相加,先算出“40”,余下的“5”在大人提示下也加进去了。

我们采取了这一系列属于深度方面的训练使孩子在数学上崭露头角。

我们还鼓励孩子博览群书,以扩大知识视野。从小学到高中,为她们订阅了十几种优秀报刊,以及《十万个为什么》、《世界五千年》等优秀课外书。

大量的阅读能使孩子自己从中总结出规律,做到“无师自通”。她读书速度快,剔除看不懂的,于浏览中也每有收获。五六岁时,当同龄小朋友在外面玩耍时,她能被一本书迷住而不为所动。当到别人家串门无书可读时,她从不听大人交谈,即使一本台历、一张报纸也能把她吸引住。

我们对孩子进行超前与超常训练成功的经验有三点:一是实施较早,并由我们最初的引导,变成了孩子自觉的行为习惯和主动需求,为这一育人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可行的基础。

二是采取了适合不同年龄特点的实施办法,使我们的目标与孩子的兴趣和需求相一致,产生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是尊重孩子个人的爱好和选择。对于孩子感兴趣的问题。我们的做法是创造条件,正确引导,不加干涉,自由发展。因为尊重个人兴趣,尊重个人选择,就是尊重科学,尊重孩子的进步、发展。应该说我们的教育理想,是要造就女儿成为身体和精神全面发展的人才。对于女儿,我们非常重视她的智力、品德、身体各方面都全面地发展。

因此,我和她爸爸一直重视女儿在各方面的教育而不单是学习知识。她在儿童时代就是一个非常健康、精神饱满的活泼少年。她有健康的身体,丰富的学识和修养,也有优良的道德品质。这些都是我所希望的,而她也做得很好。纪东:吴铭华是一个发展比较全面的同学,无论音乐、体育、美术还是其他方面,她都比较擅长。在应试教育之风盛行的今天,请问你们是如何培养吴铭华的综合素质的?王桂馨:由于我们从小就开始对吴铭华进行“训练”,所以在她长大以后,她已适应了我们的教育方法,因此,在对她其他方面进行教育时,她接受得很快。

对吴铭华老师王理则的采访时间:2000年10月6日

地点:杭州大饭店

采访人:纪东

王老师:强健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为学习

优异打下了基础纪东:王老师,高中时代的学生正处在微妙的青春期阶段,面对这些学生,尤其是吴铭华这样品学兼优的学生,作为她的班主任,你是如何使她成为心理和身体都很健康的尖子生的?王老师: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心理和身体的健康比学习成绩更重要,只有有了健康的身体和健全的心理,他才有可能学习好,否则,即使学习好又有什么用。

我认为,国家要强盛,“强人”是前提;“要强人”,首先要“强心”,要有一颗健康的心灵。素质教育强调的给中小学生广阔的生活与学习空间,给孩子以丰富的学习内容,减轻人为制造的压力,以鼓励而不是起反作用的方式帮助他们取得成功,这正是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根本保证。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健康的心理呢?我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觉得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只有让学生认清人生的意义,树立远大理想,才不会沉湎于身边琐事和儿女情长,从而减少许多无谓的烦恼;只有以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各种矛盾,才能豁达大度,忍人之所不能忍,处人之所不能处,耐得住各种挫折。张海迪之所以身残志坚,顽强乐观,就在于她懂得人生的真谛。

其次要接受现实的自我。一个人对自己的一切不仅要充分了解,而且需要坦然地承认及欣然接受。因为在个人所具有的条件中,有很多是不能改变的,如容貌、生理缺陷、家庭环境等。如果只了解自己而不能接受自己,势必增加个人的不安与痛苦。有些人狂妄自大,总觉得自己怀才不遇而愤世嫉俗,是因为缺乏自知之明;另有一些人过分自卑,自己觉得在社会中毫无价值,是因为憎恨、拒绝自己。一个人只有欣然接受自己,才能避免心理冲突;经受现实挫折,惟有接受现实。

最后要多参加文体活动,注意用脑卫生。莎士比亚说过:“如果你一天中没有笑一笑,那你这一天就算白活了。”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在工作学习之余参加各种文体活动,使紧张刻板的生活得到调剂,不但能消除疲劳,还能松弛情绪,焕发精神,解除苦闷,提高工作效率,增加生活的乐趣。紧张而有秩序的工作,规律而有节奏的生活,正常而活泼的娱乐,将使人身心更加健康。

孩子身体健康易于培养,但心理健康相对就较难一些,因为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不能只靠家长、老师,而是要受到社会这个大环境的影响,在此,我强调四点内容:

一是:生活多经挫折。要在挫折中锻炼成长,在大风大浪中成长。

二是:思维不要绝对。要多渠道思考问题,不要让“必须”,“一定”等绝对化的信念左右。庄子说:“祸兮福之所伏,福兮祸之所依。”看问题要一分为二,要两点论。就说高考吧,考上的人总是少数,能考上第一志愿的就更是少数,“榜上无名,脚下有路”就是走出思维绝对化陷阱的一种思维。

三是:遇事常想别人。只想个人利益,就会患得患失,心理失去平衡;多想别人的人,心底无私天地宽,就会永远快乐。我们提倡四“多”一“强化”的做人原则,就是多念别人的好处,多看别人的长处,多想别人的难处,多给别人益处,强化为他人服务的观念。我们提倡发扬主体精神,更提倡培养合作意识,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不会合作,不会关注他人、为别人着想,只想个人利益而不想个人责任,主体精神越强离成功也会越远!

四是:平时广交朋友。没有朋友,遇事闷闷不乐,冥思苦想,没有交流,无处发泄那怎么行?性格开朗的人就能多渠道交流提高心理承受力。通过别人看自己,了解别人更大的不幸是治疗自己不幸的良方。

吴铭华是个聪明的女孩,对老师的教导总是记挂心上,她成功了。

孩子的全面发展离不开训练

——才智训练教育专家谈1.提高智力离不开训练教育

20世纪初,德国的心理学家及教育家通过对二十所幼儿园的孩子进行“训练”教育,发现了“训练”法对于提高幼儿的智力及脑力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在此期间,德国的心理学家及教育家继续对这些幼儿的小学和初中进行“训练”教育,发现十个儿童中有八个的学习成绩遥遥领先于那些没有经过“训练”教育的儿童。这种训练法后来为德国人大为称赞。专家认为:根据儿童的特点,掌握其在游戏时开动脑筋的时机,大人对他们进行规律性的“训练”,充分开发他们的智力和兴趣,“训练”他们的思维方式,并在他们游戏中加以适当的学习训练,制订有效的学习计划,以减轻死学习的疲劳,对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训练教育的技巧与方法

学会在游戏中训练孩子

孩子希望父母跟他一起玩游戏,这是孩子非常渴望的事情。为人父母,应该有这份“闲情逸致”。但是,有的父母并不明白这一点,他们要么拒绝孩子的请求,要么随意中断正在进行的游戏。这样不仅影响了父母与孩子应有的情感交融,而且打击了孩子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其实,游戏能拓展孩子的知识面。如果掌握得好,还能通过适当的训练,促进孩子智力的发育。因此,聪明的父母都能积极参与到孩子们中间来,并在游戏中不断训练孩子。

在游戏当中,父母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让孩子体验和认知他人生活。父母应该经常提醒并鼓励孩子观察日常生活,了解各种人物的活动,特别要让孩子观察父母本身的生活。

其次,父母要有意识地让孩子也当当“爸爸”、“妈妈”,体验一下做父母的滋味。这种滋味尽管是肤浅的,但却是有益的。他会从中体验到父母的辛劳,不断地加深对父母的理解。

最后,在游戏之中,父母不仅是一个角色,要“在其位谋其政”,而且还是策划、指导、导演,因此,当孩子违反规则,父母要注意提醒,但千万不要让游戏半途而废。如果这样,会极大地打击孩子对家庭角色游戏的兴趣和积极性,影响是比较严重的。

训练孩子要讲究技巧和方法

中国人“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的智力投资舍得花血本。特别是有些父母,他们在经济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花钱送孩子进各种辅导班,在十分繁忙之中“挤”出时间辅导教育孩子,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花了钱、费了力,却不一定能取得预期效果。这是为什么呢?专家认为有如下几点:

√千万不要拔苗助长,干一些孩子不能接受的事情。如果这样,往往会得不偿失。在智力训练过程之中,父母要注意发现孩子的智力发展水平,“对症下药”。如果孩子在平时的生活游戏中表现出超常智力,父母要及时增加难度,如果孩子表现欠佳,父母不用着急,应该想办法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激发他的兴趣,“一步一个脚印”,从一些简单的东西开始,让孩子从成功的欢乐之中增加信心,不断进步。

√训练的内容必须浅显易懂,是孩子可以理解的,或者见得到的。

√要尽量让训练办法具体、直观、形象,还可以让孩子们做些小实验,亲自去发现一些东西。花钱、出力,是父母的一种态度,一种心情,是否能取得好的效果,与此并不成正比例。方法适当,花小钱,出巧力,事半功倍,反之,就只剩下事倍功半了。

父母指导智力游戏应该有充分的准备:

√训练方法必须规定一些智力任务,父母应该结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和实际水平,培养孩子的兴趣,选择或编制训练计划。训练的内容、要求等不能太容易、也不能太难,否则将不会发挥正面作用。

√父母应该首先学会各种训练的方法和规则。训练计划是有规则的,其任务、内容、方法是孩子首先必须掌握才可能进行的。如果连这些都不知道,训练是没法进行的。父母应该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向孩子讲清楚这些东西,有时还必须进行示范或演示,帮助孩子玩好游戏。

用训练的方法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注意是伴随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像等等心理过程的一种心理特征,一般被定义为心理活动对一定客体有选择的指向和集中。例如有的孩子听故事入迷,看电视入迷,这就是注意。注意力的集中和分散,对孩子的发展影响很大。一个漫不经心、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能够取得大的成就,是不可想像的。怎样用训练的方法培养孩子的注意力,以下几方面可供参考:

①用丰富多彩的游戏来训练孩子的注意力。丰富多彩的东西容易引起孩子的注意力集中,而枯燥乏味的活动容易造成孩子的注意力分散。游戏在孩子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只要游戏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孩子就会乐此不疲、集中注意力。经过一段时间,孩子的注意力就会大大提高。

②充分利用语言游戏集中孩子的注意力。例如有趣的儿歌,有趣的故事或童话,很容易集中孩子的注意力。

③注意孩子的个性差异,克服影响注意力的各种因素。孩子的注意力发展是不平衡的。有的孩子兴趣较广,注意力强一些;有的孩子兴趣较窄,注意力差一些。父母要善于观察,把能够吸引孩子注意力的游戏用来引起孩子的兴趣,有的放矢,让孩子的注意力得到正常发展。一般来说,过度疲劳,睡眠不足,饮食欠佳,环境嘈杂等,都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父母应该科学合理地安排这一切,千万不要让孩子干“头悬梁、锥刺股”的蠢事。

智力游戏可训练孩子的记忆力

记忆力是智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大脑对在经验中发生过的事物的反映。记忆力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记忆速度、准确性、持久性、准备性和灵活性上。

而孩子通过记忆感知过去的经验,在大脑中留下印象,从而促进心理的发展。记忆对于孩子的个性、情感、意志等都有重要意义。专家认为,在孩子玩智力游戏过程中,那些具体、直观、生动的形象会唤起孩子对过去感知过而不在眼前的事物的表象,经过这样不断重复,孩子大脑里就会形成完整、正确且鲜明的表象。

放松训练有助于消除考试前的紧张情绪

许多考生为考试而忧心忡忡,这是什么原因呢?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考前紧张情绪主要是因大脑皮层的认知调控系统失去平衡,加上应试者的已有人格特质及外界刺激所造成的。当一名学生缺乏自信心时,对考试结果或前途忧心忡忡,父母或老师又不切实际地给予过高期待和压力,孩子就可能陷入较强烈的考前紧张状态。要克服考前紧张情绪,家长可从以下几方面给孩子以训练。

(1)训练孩子的自信心

爱默生曾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个秘诀。”如果一名考生在临考之前就对自己失去信心,那就会使自己惶然不知所措,情绪失落而转向焦虑。树立自信心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暗示训练、自信训练均有一定效果。暗示训练就是通过自己或他人的语言刺激来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神经系统的机能得到改善。比如家长可间隔地对考前紧张的孩子反复说这样的话:“考试没什么了不起的,当年我就最喜欢考试,你也一定能够考好!”这种暗示对年龄较小的考生颇为有益。自信训练是运用交互抑制原理,是通过自我表达、自我质辩排解紧张情绪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适于年龄较大的考生(大、中学生)。训练时将考生缺乏自信的想法或潜意识逐条记在一张纸上,然后一条一条地进行自我质辩。以下是一个示例。自我表达的条目:我担心这次考试可能考糟了。自我质辩的内容:这种担心有必要吗?毫无必要!平时自己一向按老师的要求认真学习,以往的考试成绩也证明,自己虽然无突出天赋,但起码也是正常的。因此,只要认真做好考前准备工作,这次考试完全有可能考好。

这样,通过这种有意识的训练,可以帮助紧张的考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象,增强应试的自知力和自信心,从而有助于减缓或排解临考前的紧张情绪。

(2)必要时对孩子进行放松训练与系统脱敏治疗

有些考生的考前紧张情绪是由于自身的人格特质造成的。人格特质决定着一个人对于环境刺激的反应方式。研究表明,具有争强好胜、爱出风头、抱负水平过高、性急、总是迫使自己超负荷运转的A型性格的人,容易产生较强的考试焦虑;胆汁质和抑郁质的人本来就处于神经兴奋性和抑制性较强的两端,如果再给他们增加刺激强度,就会使他们的紧张状态进一步加剧。所以对这类考生应当视情况给以必要的放松训练和系统脱敏治疗,才能缓解他们的考前紧张情绪。

放松训练和系统脱敏治疗都属于行为治疗方法。前者是通过循序交替收缩或放松自己的骨骼肌群,在内心自觉体验个人肌肉的松紧程度,以便调节植物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控制机体某些不随意的内脏生理活动;后者是利用对抗性条件反射原理,在放松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减弱直至消除神经过敏性反应。根据国内外文献的记载,放松训练可以增强记忆、稳定情绪、提高学习效率,长期坚持训练还可改善人的性格、消除不健康的行为。如果哪位考生真的有考前焦虑症的话,相信通过上面的训练,一定会大有疗效的。

训练孩子丰富的想像力

孩子在夏天的晚上仰望天空,心会随着弯弯的月儿、小小的星星在神秘的太空驰骋,生出许多奇特的幻想;孩子听着美丽的童话,会随着故事中的主人公进入神奇的世界,脑海中出现了许多简直不可思议的联想;孩子在做游戏时往往会有许多奇妙的设计和杰作。

由以上可见,孩子是具有丰富想像力的。有的教育家说,想像力是人才的翅膀,有作为的人只有借助想像力这副翅膀,才有可能发挥创造的才能。创造离不开想像,想像力是创造性人才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要使孩子从小增长创造的才干,长大成为祖国建设所需要的创造型人才,父母从小就要重视对孩子想像力的培养训练,让他们从小展开想像的翅膀,在知识、创造的天地里自由翱翔。专家指出,大量的研读漫画、创作漫画,能提高孩子们的想像力和空间思维能力,对学习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例如做几何算术题,对有些立体几何选择题,想像力丰富的同学一看,他脑中就会出现这个题目的图形,并很快得出答案,而一般同学需要画图、做辅助线才能解决。实际上,在语文学习中,也离不开想像。对词句,只有具有丰富的想像才能理解得深刻、准确;写作文,没有丰富的想像力也是不行的。物理、化学、地理、历史的学习也是如此。有些孩子反应迟钝,只习惯于捧着书本照葫芦画瓢,原因之一就是缺乏想像力。如果要让这样的孩子去做一篇作文,他就只会按范文生搬硬套。这样学习当然是不可能取得好成绩的。真正学习好的孩子一般是有丰富想像力的孩子。

“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爱因斯坦的话为我们开发孩子的智力指出了方向。善于对孩子进行教育的父母,在帮助孩子学好书本知识、打好基础的同时,更重视训练孩子的想像力,使孩子的想像力不断得到发展。

训练孩子的阅读能力

对孩子的阅读应该从“呀呀”学语时抓起。开始时可以给孩子口授简单的儿歌、讲故事,养成孩子对阅读的爱好,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使孩子博闻广记、拓展知识面、提高理解能力。许多优秀的学生之所以能比同龄人提前进入大学深造,他们成功的经验之一就是博览群书,知识面广,有较强的理解能力。

专家认为,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首先要给他们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会教育孩子的父母常在充满父子、母子亲情的氛围中,和孩子一起陶醉在书的世界里。在孩子“呀呀”学语时,如果父母就开始训练并能同他一起读图画书,将是一种最快乐的事情。每当父母在他们身旁为他们读书时,他们就会感到亲切、愉快。他们会感到父母就是这个世界上最亲爱的人,父母的声音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在共同读图画册时,父母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情的变化必然通过声音表现出来,这种训练会唤起孩子的共鸣,并引发孩子对阅读图画书的兴趣。如果作父母的不读书、不看报,那么孩子的阅读兴趣是很培养起来的。

当前,语文教学提倡大语文观念,就是要引导孩子内外结合,拓宽视野。孩子阅读能力的提高,要立足于学校、课堂、书本,但不能拘泥于书本,要放眼于课外、书外,善于观察分析周围发生的事情。从许多优秀学生的成长过程看,他们都广泛涉猎了古今中外、各种门类的书籍;他们都把看报刊、看电视、假期旅游、社会实践当做语文学习的大课堂。

引导孩子多动手、多动口也是培养孩子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把读书得到的精彩描写、名言警句、心得体会及时写下来,对于孩子阅读能力的提高,无疑大有益处。铭华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一直未间断写读书笔记和日记。从小就训练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对孩子的各科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希望各位家长重视对孩子的阅读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