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妙的音乐会让胎儿体会温馨,优美的童话会让胎儿感知宁静。艺术胎教,英才的摇篮。
——〔意〕蒙台梭利
蒙台梭利认为,音乐、色彩、图文的艺术美感,通过父母的传递,不仅能唤醒胎儿的艺术灵性,而且能强化刺激胎儿的大脑发育,为孩子将来的艺术创造打下基础。蒙台梭利调查发现,胎儿喜欢听轻松愉快的乐曲,这些音乐可以解除胎儿的烦躁情绪,使胎儿的心率趋于稳定;反之,胎儿躁动不安。在利用音乐进行胎教时,要特别注意音乐的选择,同时应该多样化而不是只给胎儿听几首固定的曲子,给胎儿听音乐的时间也不易过长,一般每次以5-10分钟为宜。
音乐是胎儿最好的精神乳汁。优美的音乐不但能使孕妇处于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而且还可以对胎儿进行音乐美学的培养。安静、悠闲的音乐节奏,可以使胎儿在美好的旋律中快乐地生长。
——〔意〕蒙台梭利
音乐与美术是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与美术自古以来又被认为是修心养性的最佳良药。在胎儿的大脑快速形成期进行艺术胎教,使胎儿的听觉能力得到良好的刺激和发展,并为他后天智力和音乐天赋的发展奠定基础。进行艺术胎教,应以宁静抒情的原则。在晨曦临窗披衣而坐之前,或在傍晚晚霞辉映之际,品味乐曲的旋律、探求美术的意境,能使孕妇心平如镜、联想悠悠,又对胎儿的智能开发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据报道,有人给怀孕6个月的孕妇用丝竹乐器演奏轻盈、欢畅的乐曲,胎儿在腹内会舒适地蠕动。出生后,每次听到同类的乐曲时就会高兴得手舞足蹈。事实证明,凡是孕期对胎儿进行过音乐胎教的,胎儿出生后对音乐都比较爱好,接受能力强。同时,音乐胎教也训练了胎儿的听力、记忆力。
□音乐能强化刺激胎儿大脑发育
胎儿大脑发育过程中,需要音乐的良性的信号刺激促进神经细胞树突的增长。
从胚胎学有关胎儿听觉器官的发育过程,知道胎儿到6~6个半月时,外耳、中耳、内耳三个部分的结构,基本发育成和出生时的相同,只是中耳鼓室及乳突部分要到出生时在呼吸的同时来完成气化过程。这就说明6~6个半月的胎儿,听觉系统中的耳朵部分已经具备了传导声波,使声音的机械振动传递到听神经末梢的解剖结构。只是在传声媒介上不同于出生后的,是以固体传导为主。而出生后以气体传导为主。另外,因为中耳鼓室在胚胎期末能气化完全,外耳道内又有些羊水,使外耳道不能像出生后那样具备3000赫兹的共振频率。
从临床经验来看,多少年来一直有孕妇反映,外面的突发声响会引起胎儿的突然运动。近年来用“B超”扫描,发现外界声波尤其是突然爆发出的声音,会立即引起胎儿心率加快,胎动增强。这些经验证实外面突发的音响会引起胎儿惊吓反射。尤其实验室做实验时,不让孕妇听到这种突然发作的声音,只让胎儿听到(用人工喉放在孕妇腹壁上的震动发声时,孕妇用耳塞隔音无法听见),仍然会引起胎儿惊吓反射。国外,用这种方法设计成一种宫内胎儿神经系统发育状况的检查方法,来及早发现有生理缺陷的胎儿。现在,通过日本、澳大利亚、我国北京大学医学部(原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与中科院声学所共同完成的宫内声场实时测定与记录实验,真实地收录并测量出宫内的声音及从宫外传到宫内的声音,加上当时用“B超”做实时扫描记录到的伴随宫内声波的突然变化而来的胎动增强、胎心率增快,无可辩驳地证实了胎动变化与子宫内的声场变化有关,外界传入宫内的一些声音,特别是噪声和突发的巨响,对胎儿有引发惊吓反射的躁动不安的作用。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有些噪声车间,噪声声压在90~110分贝时,导致这种车间女工畸胎或先天耳聋胎儿,时有发生的原因。我们的实验,还发现在胎儿受噪声或巨响的影响而胎动增强时,改放轻柔舒缓的音乐,胎儿会变安静和入静。
从噪声刺激可以给胎儿带来损伤的事实考虑,启发人们想到如何在防止有害的声波而利用有益的声波,来控制声波对胎儿的影响并向着好的方面去努力。
关于噪声对人体的有害作用,人们研究、观察与总结的报告很多。最近十几年间,关于噪声对胎儿影响的观察和研究的报告也逐渐增多。例如,十几年以前,人们注意和观察的角度,是从噪声对孕妇的影响及随后通过孕妇的机体状态的改变再影响到胎儿的健康水平的机制,去做研究和总结。例如,有人根据日本大阪机场附近的母亲所生的婴儿体重低,推测是因母亲受噪声影响精神紧张的缘故。又如1981年安藤在大阪国际机场做的噪声调查,表明妊娠前5个月内接受噪声的胎儿,出生后比在妊娠后5个月接受噪声的新生儿,表现出对噪声的感觉迟钝,初步说明因噪声刺激,母体激素或自主神经的变化,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胎儿神经系统发育。而在1987年的国际噪声控制会议上,加拿大的Nicole M。Lalande发表一篇研究报告,证明在高噪声级环境下,噪声对胎儿耳朵的发育可产生有害的影响。他用了同期或稍早于他几年的其他一些人的实验数据或观察报告,证明噪声日暴露超过85到100dBA-8h就可引起胎儿听觉系统的损伤。国内北京天坛医院妇产科也做了噪声损伤胎儿大脑听力中枢神经细胞的实验和报告。所有这一切都说明噪声这一有害声波,的确可以损伤胎儿的机体和器官。与噪声相反,作为抒发情感的轻柔舒缓的音乐,对人体和胎儿可以看做是一种有益声波,一些清雅悠扬的舒缓音乐,使人的情绪和精神得到放松和调剂,当然对人体有一种良性刺激作用。这一点,人们是有所体会的。这些音乐对胎儿的良性刺激作用,也在“B超”实时扫描监视下,被我们做了多次的实验证实。尤其,在近年间,国外许多国家都在胎教的报道中介绍了利用音乐对胎儿施教,可以使胎儿大脑发育更好。孩子在出生和长大后,无论从音乐兴趣和体质、智力等方面,都比一般未受胎教的孩子发育的好。
从胚胎学和小儿神经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上,可以设想音乐声波可能起到促进大脑神经细胞树突增长和突触建立增多,从而为出生后的大脑神经活动如信息传递、信息储存等活动,提供一个较好的先天物质基础。
首先,从神经系统的胚胎发育上,知道胎儿脑的成熟开始于胎龄6~7个月,脑的成熟是脑细胞数量增加和结构分化的结果。根据大脑发育研究知道,约在胚胎发育的第10~18周是脑细胞数量增加的第一个高峰。到第23周时,脑皮质的六层结构:即分子层、外颗粒层、小锥体细胞层、内颗粒层、大锥体细胞层和丛状细胞层均已定型。大部分脑细胞都是在出生前分裂而成。出生后的第3个月,是婴儿脑细胞生长的第二个高峰。
脑细胞在数量增加的同时,其内部结构也随着胚胎发育而进一步分化。在它的内部出现了与细胞代谢有密切关系的酶,如琥珀酸脱氢酶、细胞色素氧化酶、碳酸酐酶、胆碱酯酶等。这些酶的生物学意义很重要,如胆碱酯酶的出现标示着神经系统成熟的开始,它在细胞内的含量是否足够,对器官系统功能的正常与否有直接关系。另外,从胎龄第6个月开始,胎儿脑细胞内出现尼氏体。它是由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的核蛋白体构成,这时的脑细胞具有活跃的合成蛋白质的功能。所合成的蛋白质作为营养物或酶,对神经道质和神经分泌物的形成以及执行神经细胞的功能活动都很重要。
在胎儿脑细胞形态的变化的同时,脑逐渐建立起生理功能,形态的发生与功能的出现是互相影响的。脑细胞在胚胎发育50天左右可测出脑电波,只不过这时的脑电波很弱。但到胎龄为7个月时,胎儿的脑电波就很明显了,这反映了胎儿脑成熟的开始。只是因为胎儿脑发育的不够均衡,这时他的脑电波不够规律,左右两个半球不对称。从这时开始,随着胎儿发育的进一步均衡化,到出生时他的脑电波变得比较协调,两半球的脑电波出现对称性的趋势。
脑细胞数量是否足够,结构分化是否完善,对婴儿将来的智力发展有很大影响。而胎儿脑细胞数量的增殖又直接与所供给的蛋白质、核酸及一些辅助营养素是否充分有关。而在胎儿脑细胞增殖的同时,胎儿脑细胞的结构分化的好与坏,又与各种信号刺激的有无以及信号本身性质有关,如前边所谈到过的胎儿经常受高噪声刺激,可以使听觉变迟钝,就是胎儿脑细胞结构分化受噪声刺激信号的影响进而破坏了听觉功能的正常发展。又如1981年在陕西柞水县某乡调查发现智力低下的儿童占小儿的19%,其原因并非近亲结婚所引起,其中绝大部分是由缺乏外界刺激引起的。因这个地方极偏僻、交通不方便、生活环境较孤寂,胎儿和婴儿期在脑发育过程中所接受的母体外的声音等信号刺激较少。而只有4.2%的小儿与在胎儿时期和婴儿时期的营养不良有关。这就使非噪性声波在胎儿脑发育的需要上显示出它有积极的信号作用。于是,从胎儿、婴儿脑发育的要求上看,正确使用声波的有利因素(如语言、音乐)和防止声波的不利因素(如噪声)做考虑,要求对胎儿、婴儿做防噪声刺激上的保护,同时又要适时地给予一些有益的声音刺激,包括某些音乐的或语言的刺激。
根据神经细胞形态学的研究,由神经分子生物学的角度,可以了解大脑形成学习过程的基础,知道“学习”的本质就是脑的信息储存过程,而“记忆”则像从脑的银行中提取存储一样。“学习”与“记忆”分为“运动性学习与记忆”(包括全部语言、唱歌、舞蹈、写字等表现性运动)及“认识性学习与记忆”(即回忆某些理解性经验,如记忆面容、名字、韵律、图画、音乐曲调等的能力,或语言、故事及科学技术等更高水平的学习等)。
自1940年Sherrington开始,已有许多人证明“长期记忆”被编码在脑的神经细胞连接性上,而并非大分子(尤其RNA)上。现在进一步认为“记忆”的结构基础在于突触的改变,而不是整个脑组织上的改变,也就是仅在突触微结构方面的改变。例如,突触可以增生肥大,伸出附加突触或退形性变。反复多次的刺激的传入,可导致“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增加6倍。近年来,应用高尔基技术证实锥体神经细胞的树突棘对各种刺激的改变十分敏感。如果把幼小动物关闭在黑暗环境里,或使幼小动物失明,以此切断外界“光刺激”到大脑皮层的感觉通路,于是树突棘的数目比对照组显著减少。相反,如果对幼小动物不是放入黑暗环境中,而是对其增加“光刺激”持续照明,则可增加大脑锥体神经细胞的树突棘的数量。树突棘是参与突触结构的神经细胞膜,它的多少直接对突触形成的多少有关,智力低下患者大脑神经细胞的树突棘无论在数量上或形状上,都有明显的改变。
从神经生理与神经生化方面的研究得知,大脑中与记忆有关的“可变突触”是“兴奋性突触”,主要位于大脑的高级水平。在大脑皮层锥体的大多数“兴奋性突触”,都位于树突棘。在大脑废用过程中,棘突触发生退变。这正符合“用进废退”这一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机能与结构相关变化的规律。现在公认,大脑皮层锥体神经细胞、海马颗粒细胞、小脑浦金野氏细胞的树突棘突触,是和学习有关的“可变突触”。
从以上关于学习和记忆的神经生理的研究,可以设想音乐(一些特殊的音乐)是起到刺激信号的作用,传入大脑后,诱发大脑和学习记忆有关突触的“突触后电位”的升高,这种作用可以导致大脑的特殊的RNA(核糖核酸)的合成,继而进行大脑内蛋白质的合成,最后引起涉及突触生长和记忆密码的专一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这个推想,在近年的神经化学与神经药理的一些实验中得到证实。例如,用亚胺环己酮或嘌呤霉素损坏大脑中的特殊的酶,使大脑的脑蛋白或RNA的合成出现障碍,则出现了超过3小时的“长程学习”不能完成。
□音乐是胎儿与孕妇语言沟通的桥梁
怀胎十月,对盼子心切的父母来说,时间是不短的。但是,做父母的在这期间应该怎样和自己的孩子联系、交流感情呢?
在各种艺术中,音乐有其特殊的位置,它是孕妇与胎儿之间不同语言间的桥梁,能被胎儿、婴儿所感受。音乐就是孕妇与胎儿建立最初联系和感情的最佳通道。
胎儿能记忆母亲的声音。它在子宫内首先感受到的是韵律。开始时,韵律不是通过胎儿听觉感受的,然而胎儿的全身却随着母体大血管分支的血液搏动而同步颤动。这种韵律不变的有规则的搏动,几乎在整个怀胎时期是胎儿的伴侣,是胎儿生活环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有人测试胎儿的心跳,发现音乐可使胎儿心跳的频率有变化,不论对高、低调都有反应。受音乐的影响,胎动也会增加。
胎儿熟悉母亲的心音,也同样熟悉母亲说话或唱歌的声音,而且一直保持到出生以后。在音乐的气氛中,父母子女之间会更和谐、融洽。
曾有一位妇女,在怀孕期非常喜欢听某一张唱片的音乐,几乎每天都要听这段音乐,但她生产后却未再听过。当她的孩子7岁时,偶然听到这张唱片,顿时兴奋得跑到母亲面前说他非常喜爱这段音乐。有个人曾经做过一个试验,给孕妇听听音乐。在2分钟后,孕妇的心跳加快,如果在孕妇腹部子宫区放一共鸣器,5分钟后,胎儿的心跳也加快。音乐的高调和低调(包括成人听不见的低调),胎儿都有反应,受音乐的影响,胎动也增加。
父母对着胎儿唱唱歌,说说话,选择音乐同胎儿进行“交谈”和思想感情交流,可减少初产母亲对胎儿的生疏感。平时,由于胎儿的特殊环境与地位,胎儿“听”到的声音,大部分是母体传来的,胎儿熟悉母亲说话和唱歌的声音,就像熟悉母亲的心音一样。父亲对胎儿说话、唱歌,虽然其声音传到胎儿,不如母亲那样直接,但也有良好的作用,在这样的气氛中,父母和子女间会更加和谐融洽。也有选择录音机和唱片提供音乐和韵律的,但这样缺少胎儿最需要的温暖和直接接触,所以,还要由亲人自己来完成。孕妇唱歌或哼哼曲调,比说话更能直接的表达感情。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音乐是给胎儿和婴儿的另一种语言。
人类需要音乐,小儿需要音乐,不通过音乐给孩子以快乐来刺激和安慰,等于不教育孩子说话。即将做父母的夫妇们,你们应该让自己的孩子在音乐声中,在你们的交谈中,健康幸福的出生、成长。
□胎教音乐的种类
音乐虽然只有7个音符,但它却以变化无穷的组合方式,编织出一支支像行云流水,似炊烟缕缕,如雷鸣电击,胜诗超画般的乐曲,拨动千百万人起伏的心弦,使人心旷神怡,爆发出灵魂内在潜能。
音乐的曲调、节奏、旋律、响度不同,对人体可产生不同程度的情感和理性共鸣,下面乐曲的大概分组可供参考:
1.催眠
如二胡曲“二泉映月”,筝曲“渔舟唱晚”,德国浪漫派作曲家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等。
这类作品具有轻盈灵巧的旋律,美妙活泼的情绪,而又具有安详柔和的情调。
2.镇静
如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琴曲“平沙落雁”等。
这类作品优美细致,音乐柔和平缓,带有诗情画意。
3.舒心
如“江南好”、“春风得意”等。
4.解除忧郁
如“喜洋洋”、“春天来了”,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的“春之声圆舞曲”等。
这类作品使人联想到春天,仿佛看到春天穿着美丽的衣裳,同我们欢聚在一起,曲调优美酣畅,起伏跳跃,旋律轻盈优雅。
5.消除疲劳
如“假日的海滩”、“锦上添花”、“矫健的步伐”,奥地利作曲家海顿的乐曲“水上音乐”等。
这类作品清丽柔美,抒情明朗。
6.振奋精神
如“娱乐升平”、“步步高”、“狂欢”、“金蛇狂舞”等。
这类作品曲调激昂,旋律变动较快,引人向上。
7.促进食欲
如“花好月圆”、“欢乐舞曲”等。
□音乐胎教的方法
音乐胎教一般采用以下方法:
1.哼歌谐振法
孕妇每天可以哼唱几首歌子,要轻轻哼唱,而不必放声大唱。最好选择抒情歌曲或轻歌,也可唱些“小宝宝,快睡觉”等类似摇篮曲的歌子。唱时心情舒畅,富于感情,如同面对你亲爱的宝宝,倾述一腔柔爱。这时,母亲可想象胎儿正在静听你的歌声,从而达到爱子心音的谐振。
2.音乐熏陶法
母亲每天多次欣赏音乐名曲,如“春江花月夜”、“雨打芭蕉”、“江南好”等传统名曲。在欣赏音乐中,借曲移情,幻想翩翩,时而沉浸于一江春水的妙境,时而徜徉进芭蕉绿雨的幽谷。在这时如醉如痴,旁若无人,如同进入美妙无比的仙境,神驰魂荡,遐思悠悠。
3.器物灌输法
可准备一架微型扩音器,将扬声器放置于孕妇腹部。乐声响时,不断移动(要轻)扩音器,将优美的乐曲透过母腹的隔层,源源不断地灌输给胎儿。每一次可播放2~3支乐曲,既要让胎儿欣赏音乐美感,又要防止胎儿听得过于疲乏,才会收到良好的灌输效果。这种方法是英国心理学家奥尔基发明的。
4.母教子“唱”法
胎儿有听觉,但胎儿毕竟不能唱。母亲应充分合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让你腹中的宝宝神奇地张开蓓蕾似的小嘴,跟着你音律谐和地唱起来。
母亲可先练音符的声音,或较简单的乐谱,这样就可使之容易学容易记,一教即会。比如:1234567,7654321,反复轻唱若干遍,每唱完一个音符,等待几秒钟,这几秒钟即是胎儿复唱的时间,而后再依次进行。
□欣赏哪些胎教音乐好
目前胎教音乐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供给孕妇欣赏的,它以宁静为原则,既使人感动,又能使人产生美好的联想,通过孕妇的神经体液将这种感受传导给胎儿。一种是给胎儿听的(可将耳机放在孕妇的腹部),它以轻松活泼的乐声来激发胎儿对声波的良好反应,这种有利的刺激能促进胎儿身心的健康发育。我国有关部门现在开始重视采用音乐胎教法。为配合开展这一优生措施,中华医学音像出版社录制了有“秋夜”、“我将来到人间”等11首乐曲的第一盘胎教音乐磁带,可供孕妇们选用。
1.让世界充满爱
首先,请孕妇欣赏一曲永恒的爱的赞歌——“让世界充满爱”:
电子合成器细微的音响,它摇曳着,盘旋着,你的卧室在这音响作用下充满了迷蒙的雾气,四下弥漫着。随着附加音和主和弦,雾气在稀疏透亮。你的视线投向窗外,投向遥远的地平线!在橘红色的天幕下,广阔的原野上,升起一轮金红色的太阳。而你心中的晨阳——宝宝,也在此时升起(成长),多么迷人的时候……
“啊……”
徐缓流畅的旋律是那样的质朴深情,你圣洁的心灵也在这发自肺腑的声音中共鸣。“想起来是那么遥远,仿佛都已是从前……”歌词、音乐、母亲的心,水乳交融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尽吐衷曲之感与爱子之情汇在一起,陶醉了,可敬的母亲!
“哦,一年又一年……我们走向明天!”挺拔高亢,气息宽广的旋律与富有号召力的歌词,所给你的是一种怎样的遐想!回顾岁月,人类历史正是在这“一年又一年”的繁衍中从蒙昧走向开化,从野蛮走向文明。年轻的母亲,你不也在期待着明天吗?明天是多么的迷人,明天将有一个天使诞生,明天你将向世界贡献一份厚礼,明天你便是可敬的母亲!在明天的阳光照耀下,人类必将永葆青春,昌盛无极!这就是你——母亲的伟大!
在粼粼碧波般的钢琴声中,“轻轻地捧着你的脸,为你把眼泪擦干,这颗心永远属于你,告诉我不再孤单。深深地凝望你的眼,不需要更多的言语,紧紧地握着你的手,这温暖依旧没改变。”天使般优美的声音如一道圣洁的轨迹,你的心灵将产生一种感慨的色彩。
真挚的情感汇成的欢腾的旋律在翻涌,奔腾,它送给你一片片生机勃勃的、充满希望的沙野绿洲!这无限憧憬美好未来的辉煌颂歌,给你的爱心增添了力的支点。在这优美的旋律之中,年轻的孕妇,你是否感到满足?你是否隐约的听到莎士比亚的声音:“爱并不因瞬息的改变而改变,它巍然矗立直到末日的尽头!”
2.梦幻曲
为了预祝你可爱的小天使健康成长,献给你们夫妻一首优美的曲子“梦幻曲”。
1948年的宁静之夜,克拉拉轻轻地演奏着舒曼的钢琴套曲“童年情景”,在一旁倾听的舒曼,他的心随着琴声回到甜蜜的童年……他说:“我企图在这部曲集里表达出整个儿童世界。”
在套曲“童年情景”的13首曲子中,最脍炙人口,并被经常演奏的是“梦幻曲”。未来的母亲,你听:
柔美如歌的旋律,各声部完美的交融以及充满表现力的和声语言,刻画了一个童年的梦幻世界,表现了儿童天真、纯洁的幻想。
随着柔美平缓的主旋律,你宛如进入沉思的梦境,在梦幻中出现美丽的世界。就在那梦幻升腾,像是进入一层比一层更美丽的,更奇异的梦境中,你仿佛看见了一个圣洁的小天使——你可爱的宝宝在向你走来,喊着:“妈妈,好妈妈!”
随着旋律的变化,你在梦幻中从一幅图景又转入另一图景。音域的扩大,全曲达到了高潮,然后曲调逐渐安静下来,你的宝宝在这无限深情和充满诗意的曲子中安甜的睡着了。
3.母亲教我的歌
纯洁稚嫩的胎儿,懂得音乐熏陶的作用,他懂得这是哺育他爱的粮食。你知道吗?年轻的母亲。经常听音乐,使用“音乐脑”(左脑以控制情绪、感情和美感意识的机能为主,称为音乐脑)的机会多,能使情绪稳定而活跃,可以培养豁达开朗,热情活泼,兴趣广泛的良好心理。对改变孤僻、懦弱的性格,它的作用真不容忽视。
你听,悦耳的旋律,已在你的卧室内回荡着。
捷克伟大的民族音乐家所作的抒情歌曲,“母亲教我的歌”是一首感人至深的优秀歌曲。作者对这首歌的创作曾经这样写到:“儿童时代的生活浮现在眼前,波希米山民歌的旋律在我脑际……有一次我以自己的母亲为题写了一支歌……妈妈教给我的那首歌,现在轮到我来教孩子,这就是我眼下应该着手作的事啊!把我的祖国的歌曲教给我的孩子们。”当我幼年的时候,母亲教我歌唱,在她慈蔼的眼里,隐约闪着泪光。
清新、柔婉、跳跃的起伏旋律,你也会回忆起儿童时代妈妈教你唱歌的情景,要知道那时妈妈是多么的盼望你早日长大呀!就同你现在盼着你腹中的小宝宝一样。
纯朴、流畅、深情的曲调难以忘怀,宝宝听到也会欢愉不止。这就是音乐的微妙之处。
4.春江花月夜
美丽的葡萄园,潺潺的流水,你徜徉在草地上,小溪边,柳荫下,在这里你可以感到大自然的内在奥秘,思索万物的生命本质。
和谐、优美、明朗、愉快的乐曲在林边回荡着,你仿佛置身于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大自然中,心中涌起初见乡村时的愉快心情。乐曲在陈述着,主题在酝酿着欢快的美曲,表现了人们在大自然中的怡然自得,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田野风光,使你流连忘返。
流畅的快板在灌木丛中,在溪水潺潺,小鸟啼声中响起,象和风拂面而过,又似令人心旷神怡的风景场面。听着这美妙的乐章,真有“绿荫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之感。未来的母亲,你听,有如潺潺流水声的乐曲多么安详,你此时一定在溪旁凝神静思。
人们在乐曲中欢欣雀跃,夜莺和杜鹃的鸣声,多么动人。一群少女婆娑起舞,那大管吹出的不变的音符,多像一个风趣的小伙子在凑热闹啊!
雨过天晴,大地润泽,优美旋律像是远方传来的回声,给人以无穷的回味。下面欣赏唐代张若虚的诗《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这首诗的题目多么令人心驰神往啊,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多么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5.我将来到人间
“我将来到人间”,是上海有声读物公司出版发行的音乐胎教磁带。这个磁带根据胎儿发育特点,分早、中、后期妊娠的阶段,配以相应的内容。以胎儿为第一人称,并用音乐、歌曲、朗诵等多种文艺形式,沟通胎儿与未来妈妈之间的心灵。这盘磁带的歌词是:妈妈,你早,妈妈,你好!
妈妈,你早,妈妈,你好!
妈妈,妈妈,你快找找,
是谁在早晨向你问好?
妈妈,你早,妈妈,你好!
妈妈,妈妈,你快找找,
是我,你没见过面的小宝宝。
6.b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你可爱的宝宝在健康成长着,你瞧,这小家伙的耳朵已经完全形成了。不过此时他的耳朵的听力正是迅速发展的时期,对破坏性的影响反应最为敏感,如果这时外界有什么不良影响,它就可能受到伤害。
你可能在想,宝宝的耳朵形成了,给他听一段优美的音乐该有多好啊!
柴科夫斯基的b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以新颖明晰的素材,表达了作曲家对光明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曲调中充满了青春与温暖的气息。
在这里要告诉你,在听乐曲的时候,一定要平心静气,努力的去理解乐曲的旋律,最好是反复听几遍,这样的效果更好。至于作品的主题是否理解了,那就不是我们胎教音乐能达到的。
7.霍夫曼的故事
我们要听的音乐是法国作曲家奥芬巴赫的歌剧“霍夫曼的故事”第二幕中的船歌。
在月光明朗的夜里,诗人霍夫曼的朋友尼克劳斯和诗人的情人朱丽塔坐着小船,徜徉在威尼斯的运河上,唱着这首二重唱,像微风荡起清波,在晚风中飘散:
美丽的夜,
多情的夜,
对醉汉们笑脸相迎!
美丽的夜,
多情的夜,
比白天更加温馨。
时光一去不复回,
带走我们的柔情,
流水一去不复回,
幸福远离我们。吹吧,微风,
请你带给我们抚爱;
吹吧,微风,
请你带给我们吧,
微风,
请你带给我们香吻。多么美妙的乐曲和词呀!清新流利,优美生动,婉转的曲调和摇曳起伏的节奏!
美术胎教:给胎儿形象美的启迪美术兼融色彩与图文,是胎教内容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美术胎教,在孕妇品味美,欣赏美的同时,把美的信息传达给胎儿,让胎儿感受美、领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