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阿拉伯人的历史与文化
28358200000035

第35章 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奋斗——当代阿拉伯人(2)

正当埃及军队进行防卫部署调整时,以色列趁机发动进攻,扭转战局,使埃及和阿拉伯国家军队蒙受巨大损失。美、苏两国为了各自在中东的利益,从一开始就对战争进行干预。美国向以色列提供了价值22亿美元的军事援助。苏联则给埃及施加了强大的压力,加上埃及在战场上受挫,10月22日、24日,埃及、叙利亚两国宣布停火。以色列虽表示22日停火,但在23日又进攻苏伊士城,包围了埃及的第三军。在安理会的督察下,第四次中东战争宣布结束。因这场战争发生在十月,故以“十月战争”

著称。当时的十月正是伊斯兰教的斋月,因此,阿拉伯人称这次战争为“斋月战争”。因战争爆发的10月6日是犹太教的赎罪日,所以以色列人称这次战争为“赎罪日战争”。

“十月战争”虽然使阿拉伯国家付出了惨重代价,但战争中埃及军队迅速突破被以色列视为固若金汤、牢不可破的巴列夫防线,叙利亚军队收复了戈兰高地部分地区和苏伊士运河30公里宽的狭长地带,打破了以色列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在很大程度上洗刷了“六·五战争”中阿拉伯人蒙受的耻辱,恢复了民族尊严,使阿拉伯国家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十月战争”也促使美国挑战敌视阿拉伯国家的政策,在支持以色列的同时也开始积极改善同阿拉伯各国的关系。

阿联酋现代化的开拓者——扎耶德

在美丽的阿曼湾沿岸有7个彼此相连的酋长国,它们是阿布扎比、迪拜、沙迦、阿治曼、富查伊拉、乌姆盖万和哈伊马角。在7个酋长国97%的人是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历史上,由于干涸贫瘠的土地和落后贫困的经济生活,使酋长国的居民们常常为争夺水源和牧场而兵戎相见。各部落的成员都服从本部落酋长领导,各部落中势力最强大的家族便是该管辖区域的统治者。

19世纪初,在英国殖民者的武力胁迫下,如同一盘散沙的7个酋长国随同海湾其他几国,同英国签订不平等条约,沦为英国的“保护国”,被称为“特鲁西尔诸酋长国”。在英国的“保护制度下”,各酋长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十分缓慢,人们依靠传统的珍珠采集、渔业、手工造船业为生,生活在异常的艰难困苦中。就在这一艰难时期,一位将要掌握这7个酋长国未来命运的人诞生了,他就是扎耶德·本·苏尔坦·阿勒纳哈扬。1918年,扎耶德生于阿布扎比希斯尼宫,从小,他就背记了《古兰经》全文,并且背记《圣训》的经典文章。扎耶德自幼坚毅刻苦,胸怀大志,他热衷于马术,常与父亲和兄长出游各地,广交朋友,为人宽厚,慎思敏行,得到众人的嘉许。

20世纪40年代初,扎耶德从首都阿布扎比移居艾因市,在那里的旷野、丘陵和山区中度过了青年时代。他喜欢那游牧环境中的猎鹰、骑马、射击等活动。同时,他又非常喜欢阅读大量的阿拉伯民间文学、诗歌以及历史文化典籍。为了丰富自己的阅历,扎耶德常与年长的人们促膝聚谈,听他们讲述先辈们的英雄事迹。面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们,他决意要发展自己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

1946年,扎耶德被任命为阿布扎比酋长国东部地区总督,获得了艾因及周围地区的管辖权。于是,扎耶德开始进行经济和社会改革。他深刻地认识到,水是沙漠地区的阿拉伯人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为了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存环境,他号召人们开发水源,打井挖泉,发展农业,取消了民间霸头对水源的垄断。扎耶德公正严明、造福一方的作为,深受当地人拥戴。

由于扎耶德的不懈努力,他所管辖的地区沙漠逐渐被绿洲覆盖,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20世纪50年代末期,7个酋长国陆续找到油田。石油的发现和开采更使这7个酋长国的发展如虎添翼,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富足。

扎耶德并没有满足这一切,他想得更远。为了解决与迪拜酋长国的边界冲突,他努力推行睦邻政策,签订友好协议,在纳哈扬统治家族中获得较高的威望。扎耶德着眼于全国和世界,到访东西方各国,从中获益匪浅,下决心要使自己的国家赶上现代世界的发展。1966年8月,扎耶德正式接任纳哈扬家族第14任阿布扎比执政者。为了实现国富民强的理想,扎耶德提出组建酋长国家联邦的想法,因为他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团结联合,才能摆脱外来势力的压迫和奴役。在扎耶德的全力倡议和努力下,1971年3月,英国废除了同海湾诸酋长国签订的保护条约,各酋长国纷纷摆脱英国“保护国”的地位,于12月2日宣布成立了由7个酋长国组成的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推选扎耶德为总统,任期5年,并在以后连选连任。

扎耶德大力发展以石油开采、输出为主的国民经济,引进先进技术,发展民族工业,修建了许多炼油厂、化肥厂和化工厂,建起各类诸如纺织、木材加工、食品加工等企业。同时,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调整不合理的农业政策,采取一系列的鼓励措施,如免费向农民提供种子、农机和农药等,提高农业产量,丰富食品种类,减少食品进口。发展工、农业的这一系列举措卓有成效,人民衣、食、住、行的需要得以满足,国家的民族工业也有了较快的发展。在财政金融方面,扎耶德政府斥资5.5亿美元,成立了阿布扎比阿拉伯经济发展基金会,自1983年成立以来,已向全球46个国家提供贷款援助,从而使阿联酋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成员国。

扎耶德长期推行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政策,随着石油的大量开采,外汇收入剧增,国民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民生产总值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使这个海湾小国成为世界上人均收入最高的国家之一。如今的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已成为一个高速发展的现代化国家,并逐步向海湾工业国迈进。阿布扎比、迪拜等各酋长国已成为国际化的大都市,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在此经商贸易。酋长国的居民已成为世界上最为富足的民众,他们过着富足、幸福的生活,所有这些,都与扎耶德国王毕生的努力和奋斗分不开的,可以说,扎耶德是阿联酋现代化的杰出开拓者,被阿联酋人民尊为“国父式”的领袖。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阿拉法特

在巴勒斯坦民族解放事业和中东和平事业中,有无数的人奉献了自己的一生。被誉为“巴勒斯坦民族之魂”的亚西尔·阿拉法特就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他曾有一句名言:“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请不要让橄榄枝从我手中落下。”

1929年,阿拉法特出生在耶路撒冷一个富商的家庭。幼年时的阿拉法特学习《古兰经》,并背诵全部经文,是一位虔诚的穆斯林。青年阿拉法特获诺贝尔和平奖时期,又到埃及开罗求学。后来随父母迁居加沙,在泽托恩中学学习。当时,阿拉法特受到“收复巴勒斯坦神圣团体”成员麦吉德·哈拉比的影响,对他后来在政治上的成长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

1945年,阿拉法特加入巴勒斯坦阿拉伯党,曾率领阿拉伯游击队,向犹太人发动了一次联合进攻。在开罗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期间,阿拉法特参加了穆斯林兄弟会组织的学生运动,当选为巴勒斯坦学生总联盟主席。

为了加强自身的军事领导和指挥作战能力,后又进入埃及军事学院学习。

1960年,阿拉法特在贝鲁特成立“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简称“法塔赫”,并当选为该组织中央委员会主席。后“法塔赫”正式加入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长期以来,“巴解组织”一直是巴勒斯坦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而“法塔赫”又在该组织中占主导地位。几年后,由于阿拉法特性情温和,生活俭朴,特别是他稳健务实、善于团结的工作作风,深得大家拥护,被选为巴解组织执行委员会主席,兼任巴勒斯坦革命武装力量总司令,成为巴勒斯坦抵抗运动的主要领导人。“法塔赫”在亚西尔·阿拉法特的领导下拥有苏联和捷克产的武器,以及埃及和科威特的财力支持。总部设在叙利亚,约旦也有基地。阿拉法特提出接受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建立一个国家的“主张”。阿拉法特一生命运多舛,在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曾多次遭遇以色列特工的暗杀及其他险情,但每次都化险为夷。

经过阿拉法特多年的努力和奋斗,巴解组织赢得了广泛的国际支持,并得到了联合国的承认,阿拉法特应邀出席了1974年的第29届联合国大会,大会通过决议,确认巴勒斯坦人民享有自决、民族独立和返回家园的权利。在1988年,正式宣布建立巴勒斯坦国,其领土位于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阿拉法特担任了总统,首都为耶路撒冷。

由于阿拉法特为中东和平事业所做的长期努力,1993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他“博瓦尼和平奖”。第二年,他又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长期的动荡生活致使阿拉法特的身体每况愈下,最终病情恶化,于2004年10月29前往巴黎治病,11月11日在巴黎去世。

浩瀚无垠的阿拉伯大沙漠,素以沙海千里、水贵如油而闻名。但就在这大沙漠中,却蕴藏着世界上最富饶的石油、天然气资源,被称为“沙漠黑金”。阿拉伯世界的大片土地仿佛浸透石油的海绵,因为现已探明的世界石油储量的69.8%在阿拉伯世界,中东17国中,大部分国家都蕴藏有石油,其中沙特阿拉伯、伊拉克、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科威特和伊朗的石油储量分别居世界前5位。

在没有发现石油的历史上,广大的阿拉伯地区都十分贫瘠,游牧的贝都因人的生活从未改变,他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荒滩沙漠中,具有千年历史的石头小房屋矗立在沙漠中,川流不息的驼队在沙漠中安营扎寨……直到20世纪初,阿拉伯人还是地球上最贫穷的民族之一。

石油资源的大量开发和出口,使阿拉伯产油国的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产油国利用石油收入,不仅改善了人民的生活状况,而且大力发展自己的民族工业,建起炼油厂、石化厂、天然气液化厂,提炼本国原油。各国都注重沙漠的改造和绿化,广袤的沙漠逐渐被绿洲所覆盖,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别具风格的别墅到处林立,宽阔的高速公路在沙漠中纵横交错,在城市中心和海滨都建有许多星级宾馆和公共娱乐场所,各种各样的豪华轿车川流不息。源源不断的石油财富使不毛之地的沙漠变成了人间天堂,现代化的大型机场将这些国家与世界上最繁华、最发达的城市联系在一起,如今的产油国已成为世界各国商贾前来“淘金”的乐园。

各产油国依靠巨额的石油收入对本国人民实行各项高福利政策,每年政府都拨出大量款项用于全民免费的疾病医疗和公共卫生事业。在教育方面,各产油国修建各类的学校,并实行从幼儿教育直到大学阶段的全部免费教育。祖祖辈辈以游牧为生的阿拉伯人,如今坐在现代化的机器设备上,在沙漠中建造出一座座规模巨大的工厂、企业。一批批的阿拉伯商人,借助石油带来的财富,不断地开发各类从冶金到日用品、食品一系列的加工业,他们将大笔的利润投入到国家的经济发展中。

中东地区的石油油层浅,易开采,油井的自喷率高达90%~100%,且储量巨大的超级油田很多。当富饶的石油资源被开采出来,源源不断地运往发达国家,换得滚滚而来的美元时,中东各国迅速摆脱贫困落后的面貌,走向了富裕之路。石油成为许多阿拉伯国家国民经济的支柱。丰富的石油资源改变了沙漠的风貌,使沙漠中的贝都因人向现代化大步迈进。

然而,“沙漠黑金”在给阿拉伯人带来巨大财富,让他们过上幸福生活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祸患。石油财富使不少阿拉伯人安于富裕、奢侈的生活,不思进取,不重视掌握科学技术,一味依赖国外技术。

虽有大量的美元能够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但却不具备足够的使用能力,更缺乏科技创新的能力。阿拉伯各国的有识之士都在担心,一旦有朝一日石油资源枯竭,他们的后代将怎样生活。国家和私人将大量积存的资金投资海外,不惜重金将子女送往西方学习深造,这无形中造成了阿拉伯世界大量人才的外流,几乎1/3的阿拉伯医生在国外工作,大量的本国科研无人从事。

另外,由于阿拉伯海湾常年日照时间长,水温高,海底浅,海洋生物极为丰富。是历史以来盛产珍珠、海洋贝壳动物的宝地。但石油的开发与开采,抹去了海湾往日的平静。日夜从事勘探挖掘的钻台,给海湾带来无尽的喧嚣,成百上千的巨轮每天在海域穿行,每年通过海湾的油轮多达四千艘。各种船只将一切废物垃圾排入海湾,严重污染了海湾环境,致使大量的海洋生物面临灭绝。

更为可怕的是,由于石油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能源和工业原料,丰富的石油资源让世界强国垂涎三尺,美、英、法等国都想成为中东石油的占有者。他们为了各自的利益,各自支持阿拉伯某国,竭力挑起阿拉伯各国之间的矛盾甚至战争。战争和动乱使素有“黑金之地”的阿拉伯国家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如今的伊拉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丰富的石油资源在为阿拉伯各国人民带来富足和幸福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可见的和不可见的祸患,正如中国古语所说,“福兮祸之所伏”,这是阿拉伯人民需要清醒面对的大问题。

商业巨子——奥斯曼·艾哈迈德

在蕴藏丰富石油资源的阿拉伯世界,有许多靠石油起家的富豪大亨,他们的富有不足为奇。然而,诞生在尼罗河畔的一名埃及人,曾是世界第一坝——埃及阿斯旺水坝的承建者,才称得上是一位真正白手起家的阿拉伯大亨,他就是埃及商业巨子奥斯曼·艾哈迈德·奥斯曼。奥斯曼的一生充满了艰辛和磨难,但他从未被困难所压倒,而是凭着自身的聪明才智和胆略,成为埃及和中东国家最富有的建筑承包商。

1918年,奥斯曼·艾哈迈德·奥斯曼出生在苏伊士运河中部的一座小城伊斯梅利亚。幼年时的奥斯曼失去了父亲,家中非常贫穷,含辛茹苦的母亲和疼爱他的哥哥将他抚养长大。13岁时,他告别了母亲和兄长,只身来到开罗,并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颇有名气的萨阿迪中学。学生时代的奥斯曼勤奋好学,显露出不同寻常的才智。中学毕业后,受承包商舅舅的影响,他立志也要成为一名承包商。

当时,在埃及有一些英国和法国的承包公司经营的建筑项目,他们使用的运输设备和吊装机械曾使奥斯曼非常迷恋。当奥斯曼看到成千上万的埃及劳工受到欧洲人的驱使时,内心感到非常压抑。而舅舅的承包公司,由于资金短缺,设备陈旧,技术落后,根本无法与欧洲各公司抗衡。于是,奥斯曼渴望在将来自己能够拥有一家能与欧洲人抗衡的公司,为了这一梦想,他报考了开罗大学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