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阿拉伯人的历史与文化
28358200000036

第36章 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奋斗——当代阿拉伯人(3)

在大学学习期间,为了交够学费,他曾忍受着有钱人对他的蔑视,办理“贫穷证明”,获得学校减免学费的待遇。学习期间,为了省钱,他租住的房屋离学校很远,每天骑一辆破旧的自行车上学。贫穷的学习生涯并没有压垮他,相反更帮助他树立了改变现实的信念,激起了他迎接挑战的勇气。5年后,奥斯曼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回到了家乡。就在这一年,他尊敬的母亲去世了,失去了能给予他巨大精神支持和安慰的亲人。奥斯曼忍受着巨大的悲痛,继续投入到工作中。开始,他在舅舅的公司工作,一年后,他提出辞职,用自己仅有的180埃磅工资存款,开始了单独创业的生涯。

在奥斯曼的创业生涯中,他非常重视与人的真诚交往,始终遵循宁愿失去一笔生意或不赚一笔钱,也不愿失去一位可以信赖的合作伙伴的原则。多年之后,经过非常艰苦的努力,奥斯曼成功地创办了规模庞大的承包公司,他的成功,除了机遇,靠的就是一大批诚实可信的员工。

在承包业务工作中,奥斯曼常会遇到一些诸如材料短缺、合作方不守信用、工程半途需追加资金等难题,但每次他都凭着自己的智慧,主动想办法予以解决。在公司中,虽然他身居高位,却始终平易近人,尊重每一位职员,重视改善和提高员工的生活条件和福利待遇,使他的公司职工的保险和劳保待遇一直高于其他公司。

20世纪50年代的埃及,政局动荡,经济萧条。奥斯曼及时走出国门,前往沙特、科威特以及中东各国承包项目,沙特和科威特政府非常信任他的公司。他的公司承揽了许多建设项目,出色地完成了科威特国民议会大厦的建设,将5家外国公司逼出了科威特承包市场。在多年的工作与合作关系中,他与沙特国王费萨尔、科威特法赫德王子建立了亲密的友好关系。当奥斯曼的承包业务扩大到约旦、阿联酋、利比亚、卡塔尔、苏丹、摩洛哥、黎巴嫩、阿尔及利亚等国时,他也有幸结识了所有这些国家的领导人。

20世纪60年代初,埃及实施国有化政策,所有的私人公司都收归国有。就在这一时刻,美国公司邀请他到那里合作,但奥斯曼拒绝美国公司的邀请,回国担任了国有化后公司的董事长,并与萨达特总统成了莫逆之交,体现出他赤诚的爱国之情。

奥斯曼虽然是一位腰缠万贯的富商大亨,在中东各国都有他的资产,但他始终是一位热爱自己祖国的仁人志士。在埃及阿斯旺水坝的建设中,他巧妙地处理苏联人的种种刁难,自开工之日起,就想方设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工人们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提前完成了大坝的建设,展示了埃及人民永不屈服的力量。长达10年的水坝建设,倾注了奥斯曼的大量心血和精力。水坝的建设过程犹如一所学校,不仅使他积累了丰富有益的经验,而且更懂得了培养本国技术人才的重要性。于是,在建坝期间,他创办了第一所高等技术学院,还建成了几所中等技术学校,培训了大批专业技术人员。历时10年建成的阿斯旺水坝,宏伟壮观,不仅是埃及人民尊严的象征,也是阿拉伯大亨奥斯曼·艾哈迈德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的见证。

征服黑暗的人——塔哈·侯赛因

塔哈·侯赛因(1889—1973年)是埃及现代著名作家、思想家,出生于上埃及米尼亚县尼罗河畔的乡村,3岁时患上眼疾,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疗,导致一生双目失明。幼年的塔哈虽然看不见多彩的世界,但他依然在村里的学塾学习,背诵《古兰经》,接受传统启蒙教育。1902年,13岁的塔哈随哥哥到开罗,进入埃及著名的艾资哈尔大学的预备部学习。当时的艾资哈尔大学,是埃及近代改良主义思潮与传统保守思想激烈交锋的中心。塔哈对这里死板教学和枯燥的课程不感兴趣,甚至对学校的整套教育制度感到厌烦,以致表示出反抗的情绪。1908年,塔哈进入新创办的埃及大学,新的环境和新的学习内容给他很大的鼓舞,他以惊人的毅力坚持学习,除了完成作业,还经常请同学到家里,念书给自己听。别人朗诵诗歌时,他总是站在一旁静听,直到完全记熟为止。他还在夜校补习法文,以便能够听懂法语讲课。

1914年,经过多年勤奋刻苦的钻研,塔哈写出了研究中古时期阿拉伯盲诗人艾布·阿拉·麦阿里的博士论文,这篇论文不仅使塔哈获得了埃及大学颁发的第一个博士学位,也使年轻的塔哈崭露头角,名噪一时。

由于学习成绩优异,且不乏创见,埃及大学决定派塔哈到法国留学。

1914年11月,塔哈顺利进入法国蒙彼利埃大学,1915年12月又转入巴黎大学文学院,主攻古希腊、罗马史,同时学习希腊文和拉丁文。在校期间,塔哈结识了一位善良的法国姑娘,她给塔哈在学习和生活方面都给了很大的帮助,后来成为塔哈的终身伴侣。在法留学期间,塔哈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的知识,完成了博士论文《伊本·赫勒顿的社会哲学》,成为在国外获得博士学位的第一位埃及人。1919年10月,塔哈学成回国,在埃及大学文学院讲授古希腊、罗马史和法国近代文学。这期间,他写了《希腊剧诗选》和《雅典人的制度》,向埃及人介绍希腊的古代文明。还翻译了古希腊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几个剧作,取名《希腊戏剧文学选》,同时,也向读者介绍法国剧作,1924年出版了几位法国著名剧作家的作品《戏剧故事集》,后来又翻译了拉辛的《昂朵马格》、伏尔泰的哲理小说《查第格》等。

1924年,埃及大学由政府接管,塔哈任文学院阿拉伯文学教授。1926年塔哈发表了轰动一时的论著《论蒙昧时期的阿拉伯诗歌》,对伊斯兰教以前的阿拉伯诗歌进行了分析,大胆提出了伊斯兰教以前许多阿拉伯诗歌系后人伪造的说法。他的观点震动了文学评论界甚至整个文化界,就连议会里也引起强烈反响,从而引发了一场关于阿拉伯古代诗歌真伪的大讨论。

1934年末塔哈担任文学院院长。在从事繁忙的教学、科研工作的同时,一直致力于长篇小说的创作,主要作品有:《鹧鸪的鸣声》(1934年)、《山鲁佐德之梦》(1943年)、《苦难树》(1944年)等,这些小说描写了埃及人民在封建王朝和政治腐败时期所遭受的黑暗统治,展示了当时的埃及社会的现实,同时,表达了作者的民族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理想。自1940年起,塔哈任阿拉伯语言学会委员。1956年埃及作家协会成立,他一直担任主席。1960年他被选为阿拉伯语言学会副会长,他是担任此职的第一人,1963年又当选为会长。

塔哈的代表作是长篇自传体小说《日子》,分上、中、下三部,作品通过主人公对童年和青年时代的回忆,反映了20世纪初埃及思想界新旧思想的矛盾和斗争,真实地纪录了当时埃及的社会风貌。

由于塔哈在文学创作方面的卓著成绩,曾获欧洲许多大学授予的名誉博士称号。1958年获得埃及政府颁发的文学表彰奖,1965年又获得尼罗河项链奖。

塔哈在1950年至1952年担任了埃及教育部长,他十分关心改变阿拉伯埃及教育的落后面貌,他认为:“必须首先消灭愚昧,才能消灭贫困和疾病”,教育“对于人民就像空气和水一样”。塔哈为埃及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倾注了巨大的精力,他任职后签署的第一道法令就是“免费教育法”。

塔哈·侯赛因由一个令人怜悯的盲童成长为第一流的阿拉伯文豪,从乡村的私塾走到了国家教育部,不但在文学创作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而且在文学研究、教育、文化等各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征服了黑暗的人。

诗坛女杰——娜齐克·麦拉伊卡

20世纪初的伊拉克,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英国占领者与当时的上层统治者相互勾结,残酷地剥削和压迫伊拉克人民。长期生活在奴役和压迫下的伊拉克人民,不断发动反英起义,追求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在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斗争中,许多的诗人、文学家以笔为武器,捍卫民族尊严,揭露殖民者的暴行。在现代伊拉克文坛上众多的诗人中,有不少女诗人,其中最著名的女诗人就是娜齐克·麦拉伊卡。

1923年,娜齐克诞生在伊拉克的文明古都巴格达,父母都是当时阿拉伯文坛负有盛名的诗人。娜齐克在巴格达度过了愉快难忘的童年时代,后来就读于巴格达高等师范学校和美术学院。20世纪50年代,她赴美留学,专攻欧美文学。

受父母的影响,娜齐克从小就渴望成为一位诗人,用自己的诗文来抒发自己和伊拉克人民的情感。早期的娜齐克,深受英国诗人济慈诗歌风格的影响,她的诗文大多抒发自己对个人生活的悲观、无奈的情绪。在后来的创作中,她更倾向于不受格律音韵束缚的自由诗。在她创作的大量自由诗中,爱国主义、社会生活是最主要的题材,诗人满怀激情地抒发伊拉克人民对自己祖国的热爱,同时,不少诗作形象生动地表达出伊拉克女性的内心世界以及阿拉伯妇女争取自己权利的愿望。例如,诗人的自由长诗《对伊拉克共和国的问候》,就充分表达了伊拉克人民对1958年7月14日革命的庆贺,这次革命推翻了伊拉克君主制,宣布成立了伊拉克共和国,字里行间,洋溢出浓郁的爱国情怀和喜悦之情:

孤儿拥有父母的爱而喜悦

饥渴者品尝到水而喜悦

七月触摸清凉的风而喜悦

我们以共和国而喜悦

我们的共和国,我们以爱和虔诚歌颂

我们低吟,我们给予她热吻

我们感受到共和国永恒的气息

她的饥寒交迫

我们的共和国,我们的喜悦,啊!炽热的爱

我们为你渴望已久

我们奋斗,我们给予她梦想

现在,我们真正拥有了她

我们的共和国,可爱的婴孩

迷人微笑的棕色婴孩

我们将她拥抱在怀中

给予她希望

我们已不懈地等待她的到来

我们放眼四周,满山遍野寻找

我们遭遇荆棘和敌人的仇视

我们用爱、馨香和绿荫建造了摇篮

她身陷在敌人的诡计中

我们壮烈牺牲在她的脚下

……

从1947年起,娜齐克创作了许多部诗集,如《热恋夜的女人》、《碎片与灰烬》、《波涛深处》、《光荣之歌》、《麦拉伊卡诗集》等。娜齐克为阿拉伯现代自由诗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她的诗文,充满激情,语言铿锵有力,富有乐感,至今在阿拉伯诗坛上享有盛名。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纳吉布·马哈福兹

当人们谈论当代世界著名小说家时,都不会遗忘一位阿拉伯世界的杰出小说家,他被誉为阿拉伯小说史上的一座“金字塔”,他就是埃及小说家纳吉布·马哈福兹·阿卜杜·阿齐兹·易卜拉欣·萨比莱基。1911年12月11日,纳吉布·马哈福兹出生在埃及开罗贾马利亚区的一个中产家庭。纳吉布·马哈福兹从小受到家庭的伊斯兰文化和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在浓厚的阿拉伯文化氛围中成长。

马哈福兹性格内向,爱好文学,23岁毕业于开罗大学哲学系,并留校工作,开始撰写哲学论文。两年之后,他放弃当哲学教授的理想,选择文学创作为自己的专业,连续创作出不少优秀作品,很快成为当代阿拉伯文坛著名的小说家。

马哈福兹在创作的同时,还长期在国家宗教基金部、文化部、艺术和社会科学最高理事会等部门任职,退休后又担任《金字塔报》编委会成员和专职作家。半个多世纪来,马哈福兹辛勤笔耕,创作了近50部中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这些作品大都真实地反映出埃及人民的生活风貌。

童年时代的马哈福兹目睹了埃及人民反对英国殖民者的革命斗争,受到父辈和老师爱国主义热情的熏陶。他的第一部短篇集《疯狂的低语》尖锐地揭示了贵族阶层腐朽堕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