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黄帝内经》与阴阳养生之道
28360000000011

第11章 关于“五脏”(1)

“五脏”在人体中的重要性

现代生活中,人人都希望身体好,身体健康。因为只有身体好,身体健康,才会有快乐幸福的生活。

然而,要想做到身体好,身体健康,首先要将人体内的“五脏六腑”保养好。因为只有将“五脏六腑”保养好,才能使人身体健康,而人体内的“五脏六腑”在人体中又属于最关键、最要害的一些部位。

“五脏”——心、肝、脾、肺、肾,则属于人体内要害中的要害。

那么,人体内要害中的要害——“五脏”心、肝、脾、肺、肾,会产生什么疾病,产生了疾病,又有什么样的症状呢?

其实,早在我国奴隶制社会时期春秋时代,人们对人体内的要害部位——心、肝、脾、肺、肾,究竟会产生什么疾病,产生的疾病又会有什么样的反应或表现以及“五脏病”的基本情形是怎样的,就有了符合中医学的解释。下面分别介绍一下。

一、“五脏”的心病

人体中的要害部位“五脏”有病,会有什么反应或表现呢?

按照中医学的解释,要害部位中的“五脏”中的心有病,一般说来,会使人出现胸痛,胁部支撑胀满,胁下痛;胸膺部、背部及肩胛间疼痛,两臂内侧疼痛。这些反应或表现,用中医学的理论来解释,叫心实的症状。那么,如果是心虚,又会是怎样的反应或表现呢?一般说来,心虚则会使人出现胸腹胀大,胁下和腰部牵引作痛。

那么,要害部位中的“五脏”中的心病,不论是“心实”,还是“心虚”症状,能不能治疗呢?

回答是肯定的,能治疗。例如:采取针灸的方法进行治疗时,可以取少阴心经和太阳小肠经的经穴,并将舌下之脉刺出血。如病情有变化,与初起不同,则刺委中穴出血。

以上所说的这些内容,均来自《黄帝内经》“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其原文为:

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虚则胸腹大,胁下与腰相引而痛。取其经,少阴太阳,舌下血者。其变病,刺郄中血者。

要害部位中的“五脏”中的心病,其基本情形及其发展变化,一般说来,可作这样的归纳概括:凡要害部位的“五脏”心有病,一般为到了农历六月就应该痊愈;如果到了长夏还不愈,到了冬季的时候病情就会加重;如果冬季不死,到了明年春天的时候,其病情就会出现维持稳定不变的状态,到了夏季的时候其病情就会好转。凡是要害部位的“五脏”中的心有病,在日常生活中,病人需要注意:应该禁食温热食物,衣服亦不能穿得太暖。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心里燥热(《内经·宣明五气篇》载)。凡是要害部位“五脏”中的心有病,还需要注意:心病欲柔软,宜急食咸味以软之,以咸味补之,以甘味泻之。

以上所说的这些内容,来自《黄帝内经》“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其原文为:

病在心,愈在长夏;长夏不愈,甚于冬;冬不死,持于春;起于夏,禁温食热衣。心病者,愈在戊已,戊己不愈,加于壬癸;壬癸不死,持于甲乙,起于丙丁。心病者,日中慧,夜半甚,平日静。心欲奚,急食成以奚之,用成补之,甘泻之。

二、“五脏”中的肝病

人体内,其要害部位“五脏”中的肝有病,人会有什么样的反应或表现呢?

其实,要害部位的“五脏”中的肝有病,与心病一样,都是非常严重的。肝脏有病,一般说来,就会出现两胁下痛牵引小腹,并且还会使人多怒。按照中医学的解释来说,这叫做肝气实的症状。那么,如果是肝气虚,人又会出现什么反映或表现呢?如果是肝气虚,则会使人两目昏花,视物不明;不仅如此,严重者还会两耳听不见声音;并且还会恐惧、害怕。

以上所说的这些内容,来自《黄帝内经》“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其原文为:

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虚则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善恐,如人将捕之。取其经,厥阴与少阳。气逆,则头痛,耳聋不聪,颊肿。取血者。

要害部位“五脏”中的肝有病,其基本情形及其发展变化,一般来说,可做这样的归纳概括:(1)凡是要害部位“五脏”中的肝有病,一般应在夏季当愈;如果到了夏季不愈,到了秋季的时候病情就会加重;如果秋季不死,到了冬季的时候,使其病情就会出现维持稳定不变的状态;而到了来年春季的时候,其病情就会好转。(2)凡是要害部位“五脏”中的肝有病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就需要注意不要受风。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风通于肝,故肝最害怕受风。(3)凡是要害部位“五脏”中的肝有病,每天的情况基本上是这样的:早晨的时候,其反映或表现为精神爽;到了傍晚的时候,其病情就会加重;到了半夜的时候,其病情就会安静下来。(4)凡是要害部位“五脏”中的肝有病的人,生活中应该注意:因肝属木性,喜条达而恶抑郁,故肝病急需用辛味以散之,以辛味而补之,以酸味泻之。

以上所说的这些内容,来自《黄帝内经》“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其原文为:

病在肝,愈于夏,夏不愈,甚于秋,秋不死,持于冬,起于春,禁当风。肝病者,愈在丙丁,丙丁不愈,加于庚辛,庚辛不死,持于壬癸,起于甲乙。肝丙者,平旦慧,下晡甚,夜半静。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

三、“五脏”中的脾病

人体内其要害部位“五脏”中的脾有病,与心肝一样,后果也是非常严重的。如果“五脏”中的脾有病,一般会出现身体重、易饥、肌肉痿软无力,两足弛缓不收,行走时也比较容易抽搐,脚下疼痛。按照中医学的解释来说,这叫做脾实症状,脾虚则出现腹部胀满、肠鸣、泄下而食物不化。治疗时,取太阴脾经、阳明胃经和少阴肾经的经穴,刺出其血。

以上所说的这些内容,来自《黄帝内经》“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其原文为:

脾病者,身重,善饥肉痿,足不收,行善瘈,脚下痛。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取其经,太阴阳明少阴,血者。

要害部位“五脏”中的脾有病,其基本情形及发展变化,按照中医学的解释,可做这样的归纳概括: (1)凡是要害部位“五脏”中的脾有病,一般是到了秋天就可以治愈;如果到了秋天不愈到第二年的春季,其病就会加重;如果春季不死,到了夏季其病情就会出现维持稳定不变的状态;到了长夏农历六月间,其病情就会好转。(2)凡是要害部位“五脏”中的脾有病,在日常生活中,病人就需要注意:禁吃温热性食物及过饱饮食,不宜居湿地,多穿衣服等。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要害部位“五脏”中的脾恶湿。(3)凡是要害部位“五脏”中的脾有病,其每天的特征是:在午后的时间里精神清爽;每天日出时,其病情就会加重;到了傍晚的时候,其病情就会安静下来。(4)凡是要害部位“五脏”中的脾有病,日常生活中,人们需要注意:因脾欲缓和,甘能缓中,故宜急食甘味缓之,用苦泻之,以甘补之。

以上所说的这些内容,来自《黄帝内经》“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其原文为:

病在脾,愈在秋,秋不愈,甚于春,春不死,持于夏,起于长夏,禁温食饱食湿地濡衣。脾病者,愈在庚辛,庚辛不愈,加于甲乙,甲乙不死,持于丙丁,起于戊己。脾病者,日映慧,日出甚,下晡静。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甘补之。

四、“五脏”中的肺病

要害部位“五脏”中的肺有病,与心、肝、脾一样,后果也是非常严重的,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凡是要害部位“五脏”中的肺有病,其反映或表现为:病人会出现喘咳气逆,肩背部疼痛,汗出、尿、阴、股、腠、脾、腨、腑、足等部位皆疼痛。按照中医学的解释,这些反映或表现为肺实的症状。凡是要害部位“五脏”中的肺虚,人就会出现少气、呼吸困难而又难以接续,不仅如此,而且还会出现耳聋、咽干等。如果采取针灸方法进行治疗,可以取太阳肺经的经穴,更可取足太阳络的外侧及足厥阴内侧,即足少阴肾经的经穴,刺出其血。

以上所说的这些内容,来自《黄帝内经》“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其原文为:

肺病者,喘咳逆气,肩背痛,汗出,尻阴股膝髀脯腑足皆痛。虚则少气不能报息,耳袭嗌干。取其经,太阴,足太阳之外厥阴内,血者。

要害部位“五脏”的肺有病,其基本情形及其发展变化,按照中医学的解释可做这样的归纳概括:(1)凡要害部位“五脏”中的肺有病,其反映或表现为:愈在冬季;如果到了冬冬季还不愈,到了第二年夏季的时候,其病情就会加重;如果到了夏季仍不死,到了长夏农历六月间,其病情就会出现维持稳定不变的状态;等到了秋季,病情就会好转。(2)凡是要害部位“五脏”中的肺有病,日常生活中则需要注意:应禁食寒冷饮食及穿太单薄的衣服。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要害部位“五脏”中的肺恶寒。(3)凡是要害部位“五脏”中的肺有病,其每天的情况是:每天傍晚的时候,病人就会神清气爽;每天中午的时候,病情就会加重;到了半夜的时候,其病情就会安静下来。(4)凡是要害部位“五脏”中的肺有病,生活中就要特别注意:因肺气欲收敛,宜急食酸味以收之,用酸味补之,辛味泻之。

以上所说的这些内容,来自《黄帝内经》“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其原文为:

病在肺,愈在冬,冬不愈,甚于夏,夏不死,持于长夏,起于秋,寒饮食寒衣。肺病者,愈在壬癸,壬癸不愈,加于丙丁,丙丁不死,持于戊已,起于庚辛。肺病者,下晡慧,日中甚,夜半静,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

五、“五脏”中的肾病

要害部位“五脏”中的肾有病,与心、肝、脾、肺一样,后果也是非常严重的。凡要害部位“五脏”中的肾有病,一般说来病人就会出现腹部胀大,胫部浮肿,气喘,咳嗽,身体重,睡后出汗,恶风。按照中医学的解释,这种反映为肾实的症状。肾虚的症状为病人会出现胸中疼痛,大腹和小腹疼痛,清冷气逆而心中不乐。如果采取针灸治疗,可取足少阴肾经和足太阳膀胱经的经穴,刺其出血。

以上所说的这些内容,来自《黄帝内经》“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其原文为:

肾病者,腹大胫肿,喘咳身重,寝汗出憎风。虚则胸中痛,大腹小腹痛,清厥,意不乐。取其经,少阴太阳,血者。

要害部位“五脏”中的肾有病,其基本情形及发展变化,按照中医学的解释来说,一般可归纳概括为以下几点:(1)凡是要害部位“五脏”中的肾有病,一般为愈在春季,如果春季不愈,到长夏农历六月间,其病情就会加重;如果长夏农历六月间不愈,到秋季其病情就会出现维持稳定不变的状态;到了冬季,其病情就会好转。(2)凡是要害部位“五脏”中的肾有病,在日常生活,病人就需要注意:禁食火烤过的食物和穿烘烤过的衣服,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要害部位“五脏”中的肾恶燥。(3)凡是要害部位“五脏”中的肾有病,每天反映出的基本特征是:在半夜的时候,病人就会神清气爽;一日当中,在辰、戊、丑、未这四个时辰,其病情就会加重;到了傍晚的时候,病情就会安静下来。(4)凡是要害部位“五脏”中的肾有病,病人就需要注意:因肾主闭藏,其气欲坚,宜急苦味以坚之,用苦味补之,咸味泻之。

以上所说的这些内容,来自《黄帝内经》“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其原文为:

病在肾,愈在春,春不愈,甚于长夏,长夏不死,持于秋,起于冬,禁犯焠□热食温炙衣。肾病者,愈在甲乙,甲乙不愈,甚于戊己,戊己不死,持于庚辛,起于壬癸。肾病者,夜半慧,四季甚,下晡静。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

“五脏”中的肾与浮肿病

有一次,黄帝与岐伯二人讨论:人体“五脏”中的肾为什么能主水?肾为什么是阴中之阴?肾为什么能聚水而生病呢?一切水病都发生在肾吗?

黄帝问:少阴为什么主肾?“五脏”中的肾为什么能主水?岐伯听了黄帝的问题,思索了一下,才回答说:因为“五脏”中的肾,在人体结构组织中,居于下焦属水,为阴中之阴,所以被称之为至阴之脏。水属阴,主其肾,所以说至阴者为主水之脏器;要害部位“五脏”中的肺为阴,司气化而通调水道;肾属阴,主水而旺于冬,其脉从肾上贯肝膈人肺口。故诸水病,其本在肾而标在肺,肺、肾皆可积水,而成病。

黄帝听了岐伯的回答,接着又问道:“五脏”中的肾,为什么能聚水而生病呢?岐伯思索了一下回答说:“五脏”中的肾,在人体结构组织中居下焦,开窍于二阴,为“六腑”中的胃之关,关闭不利,则水气停留,同类相从,就可产生水病。人体之水气上下泛溢,留于皮肤,故成为浮肿。或者换句话说,浮肿的形成,就是因为水气积聚而成为疾病。

然而,这里需要说明的有几个问题:(1)何谓“肾者至阴也,至阴者盛水也”?对此,唐代著名的大医学家王冰的解释是:“阴者谓寒也。冬月至寒,肾气合应,故云肾者至阴也。水主于冬,故云至阴者盛水也。”(2)所谓“其本在肾,其末在肺”,按照中医学的解释就是:肾,足少阴之脉,从肾上贯肝膈,人肺中,所以水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3)所谓“肾者胃之关也”,《类经》注释云:“关者,门户安全之处,所以司启闭出入也。肾主下焦,开窍于二阴,水容入胃,清者由前阴出,浊者由后阴出,肾气足则二阴通,肾气不足则二阴闭,肾气壮则二阴调,肾气虚则二阴不禁,故日肾者胃之关也。”

黄帝接着又问道:一切水病都发生在肾吗?岐伯听了这个提问,想了一下回答说:“五脏”中的肾,因为是属于阴脏,阴气向上蒸腾属于肾,因而化生为水液,故以肾为至阴之脏。如果其人逞勇而劳力过度则汗出肾;如果汗出适感风邪,汗孔闭塞,其汗液既不能向内人脏腑,也不能向外透越皮肤,而停留于玄府(即“汗孔”),流于皮肤之中,以致成为浮肿。此病之本是属于肾,又加感受了风邪,所以叫做风水。所以说玄府,就是汗孔。

这里有几个问题需要说明一下:(1)所谓“胕肿”,即“浮肿”,就是指水气溢于皮肤而致的疾病。(2)所谓“牝脏”,就是指阴性的脏器。唐代著名的医学家王冰注释云:“汗液色玄,从空而出,以汗聚于里,故谓之玄府。府,聚也。”

总之,以上所说的这些内容,来自《黄帝内经》“水热穴论篇第六十一”。其原文为:

黄帝问曰:少阴何以主肾?肾何以主水?

岐伯曰:肾者至阴也,至阴者盛水也,肺者太阴也,少阴者冬脉也,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

帝曰:肾何以能聚水而生病?

岐伯曰:肾者胃之关也,关闭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为胕肿。腑肿者,聚水而生病也。

“五脏”热病

一、心热病

生活中,不论是谁,凡是“五脏”中的心生热病,开始时先觉得心中不愉快,数日后就会开始发热。尤其是热邪侵入了“五脏”,与人体内的正气相争时,则会使人发生突然心痛,烦闷时呕,头痛,面赤,无汗;每逢壬癸日,则因火受水克而病重,若逢丙丁日火旺时病者便大汗出而热退;但是,若病重而正气逆乱,病人就会在壬癸日死亡。

心热病,如果采取针灸治疗,治疗时,应该针灸手少阴心脉和手太阳小肠脉。

以上所说的这些内容,来自《黄帝内经》“刺热篇第三十二”。其原文为:

心热病者,先不乐,数日乃热。热争则卒心痛,烦闷善呕,头痛面赤无汗。壬癸甚,丙丁大汗,气逆则壬癸死。刺手少阴、太阳。

二、肝热病

生活中,不论是谁,凡是“五脏”中的肝生热病,刚开始的时候,先出现小便黄,并且腹痛,喜欢多卧,身体发热等。尤其是当热邪入脏,与人体内的正气相争时,就会出现狂言惊骇,胁部满痛,手足躁扰亦就不得安宁,每逢庚辛日就会因木受金克而使病情加重;但是,若逢甲乙日木旺时,病者就会大汗出,使热退;病人如若病重,而体内的正气逆乱了,就会在庚辛日死亡;若肝气上逆,会使人出现头痛眩晕,这是因为热邪循肝脉上冲于头所造成的。

肝热病,如采取针灸治疗,应该取其足厥阴肝脉和足少阴胆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