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南海海洋文化传
28373900000033

第33章 神秘篇(6)

林凤到底去了何处?他的财宝埋于何方?几百年来,使上百名探险家失望徘徊。林凤有着极其复杂的性格。更有罪行、功过和谜团。他承受的海盗世家只是漫漫海上丝路上的几许浪花。

5、反清义士?

明清易代之际,“海盗”的喊杀声仍然回荡在广州湾、北部湾、雷州湾的海空。但他们有些是真海盗,不少是沿海民众,尤其是蛋家、渔民;还有不少是与清朝对抗的、被清朝称为“西贼”、“海盗”的南明武装或反清势力。那些与清朝对抗的、被清朝称为“海盗”的南明武装或反清势力的最终归宿,有些投降清朝,有些被清朝消灭,有些则南渡沧海,投奔异国他乡。那些投奔越南的反清复明、或不愿接受清朝统治的前明臣民,为阮朝开辟大片疆土,把湄公河三角洲开发成为富庶的鱼米之乡和商业中心,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北部湾处于中国与越南的边境交界地区,海境复杂,盛产珍珠、海产,为中越蛋家、渔民谋生的重要海区。历代官府统治力量比较薄弱,鞭长莫及,海盗经常出没。明朝中叶以后,倭寇、海盗从浙闽海域南移到粤海,广东西路海域到北部湾是国际性走私与海盗活动中心。

嘉靖《广东通志》指出:“夫雷三面距海,东通闽浙,北负高凉。……备倭之责尤重”。嘉靖四十五年,广东沿海设六水寨,扼塞要害,在东洋有柘林、碣石、南头,在西洋有白沙港、乌兔、白鸽寨六处,皆立寨。增兵增船,统以将官,无事则会哨巡缉,有警则互相策应。

崇祯五年,海盗刘香率船队骚扰雷州沿海。他们在吴川限门和遂溪白鸽寨登陆,大肆烧杀掳掠,老百姓蒙受沉重的苦难。两年后,他们再入限门,烧毁商船,掳掠男女,勒索赎回的银两,闹得鸡犬不宁。次年,都御史熊文灿檄总兵郑芝龙率兵会剿刘香,海盗大败,刘香被斩于阵前,并斩获贼首一百三十九级。

清兵攻陷北京、崇祯帝吊死煤山后,明朝宗室大臣拥众往东南败退,南明势力在东南沿海与清朝展开30余年的争战,台湾与粤西——北部湾海域是南明维系联络的海上桥梁和抗清据点。

台湾郑成功政权与清军在东南沿海进行反复的较量。清初,称为“海盗”或“西贼”首领的王之瀚、杨彦迪联合邓耀、冼彪、杨三等纵横粤海,曾经盘踞廉州龙门多年,并奉郑经之命,以粤西和北部湾海域为基地。保护郑氏往来南洋的船只,扰乱闽海沿岸,持续抗清。

王之瀚、王之鉴兄弟,雷州人,是明末清初粤西著名的拥明反清首领,占据西海地区,并与杨彦迪(杨二)、杨三等“海盗”相呼应,义不事清,造成清朝在粤西多年无法建立稳固的统治。

康熙二十六年刊本,郑俊《海康县志》卷上《舆图志?事记》记“雷人王之翰入山,不剃发,征之不能克。翰在北笋巢,翰弟之鉴丙港巢,左营陈杰乌叫巢,右营黄占三方家巢,王礼士、梁州牧、黄宽等各聚党劫杀,占据西海一带地方,垂五、六年”《海康县志》卷中《艺文志》还记载,顺治十一年,清朝派遣御史张纯熙巡抚广东,张单骑进入雷州城,招徕流民,“宣布王仁”,两次派人前往西海招抚王之瀚。顺治十三年,之瀚就抚,但以病老不就仕,“哀乞老毙岩穴,尚未剃发”其时归附男女5400余,“西海一带皆受约束,愿输纳为良民”

康熙二十六年刊本,宋国用《遂溪县志》卷三《勋烈志》记载,顺治十四年,王之鉴复“据西海地方为乱”,南昌人郑昌从之,为头目。清朝以总兵栗养志提督高、雷、廉三府,进军征讨,郑昌投降,并引领清兵袭击之鉴,擒之。随后击败黄占三等,夺取西海、海康一带,乘胜进击广西十二山二十八寨。粤西反清力量受到沉重打击。

南明武装不得不向西部海域转移,以龙门为据点,安南为后援。杜臻《粤闽巡视纪略》卷一谓:南明将领邓耀占据龙门,“治舟缮甲,煮海屯田,以为恢复计”乾隆十三年?广西府州县志有张允观《重修北流县志》卷十一《奏议志》记载,康熙时马世禄《请设龙门协营议》称:“我朝定鼎以来,钦廉于顺治十三年始入版图,……三十余年间,海寇邓耀、杨二等攻城掠野,蹂躏四郡,荼毒不堪”

顺治十七年(1661)八月,平南王尚可喜派兵进攻龙门,二十三日,两军大战于龙门海口,温临《南疆逸史》卷五十一《陈奇策传》称邓耀败走安南,削发为僧。1663年,杨彥迪把船队开到福建,投靠郑经,之后转向台湾岛。

其时吴三桂中风死去,台湾郑氏势力日见衰弱,反清复明已经没有多大希望。粤西著名“海盗”和反清首领杨彦迪等乃率龙门部众3000余人,乘战船50余艘,浩浩荡荡南走广南。分别进驻美湫、同耐,开疆拓土,发展经济,为湄公河三角洲开发作出重大贡献。

杨彦迪又名杨二,遂溪人。康熙宋国用《遂溪县志》记载:“康熙十七年春三月,祖逆复叛,额将军率师平之,雷协副将谭捷元遁西山,寻归投诚,病死。祖党土贼杨二、梁羽鹤等阻雷南渡作乱,沿海劫掠”。“祖逆”即祖泽清,清初归附,授高州总兵。康熙十四年六月,祖泽清复反,“纵兵劫掠居民,沿海村落寨兵屠劫尤甚。”十六年复归顺,十七年又反,杨二、梁羽鹤等为祖泽清同党。

康熙十六年,“三藩之乱”,杨彦迪与冼彪从台湾率舟师数千人,乘船80艘,回师粤海,攻占钦州龙门岛,“结窠作乱”,常常四出扰掠商船。当年十二月初三日,清总兵蔡琼、琼州水师副将王珍等领水陆官兵于山墩地方大败杨彦迪。康熙《遂溪县志》记载:康熙二十年春三月,清水师总兵蔡璋、副将张瑜“率舟师自海道大破贼于海门,追至龙门,尽破诸巢。杨二遁,海贼悉平”。杜臻《粤闽巡视纪略》也说:“协镇蔡璋勒兵剿捕,二力战,自午迄日中不退。璋势颇窘,跽伏于舟余艎中,祷于天曰:贼恶已稔,天倘若歼之,以除民患,愿假我东风。一帆未起,东风骤作,一军欢呼。因纵火焚贼舟俱尽。二乘走逸入交阯,龙门遂虚”。

14年后,杨彥迪恢复元气,杀了回马枪。1677年五月,他从台湾率领部众千余人,八十余艘舰船,回到钦州龙门岛作乱。龙门岛是钦州和廉州的门户,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杨彥迪盘据此岛,易出击易防守,锐气大增。

次年八月,他率部众再攻钦州城,因为打了败仗,只得带着残部三千退守安南国顺化。获得当地执政者阮福濒准许其引龙门兵弁船艘进驻东浦的美湫地方,起筑房舍定居,招集华夷,结成廛里,从事屯垦和贸易。杨彥迪安顿了残部,亲自带一支队伍驾船返回广东沿海,重占龙门岛。1681年,廉州与虎门官兵攻剿龙门岛。杨彥迪率兵奋起抵抗招架不住,败走海岛,被其同党王进所杀。

陈上川,名胜才,号义略。高州府吴川人,大明总兵。陈上川家境颇为富裕,兄廷川经商,落籍海南。上川年幼即学制艺,能文善诗,崇祯十四年考试生员,入高州府学。次年父母染疫双亡,随舅父转读肇庆府学。永历政权建立后,陈上川加入抗清队伍,后追随杨彦迪等,在钦州湾一带活动。

康熙二十年四月,陈上川与杨彦迪等一同来到广南,进驻仝狔,招集流民,发展农商,把湄公河三角洲开发成为富庶的鱼米之乡和商业中心,对下柬埔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至今仍受到越南人民的称颂和崇拜,“慨其开垦之功”。在永清镇后江大洲、藩镇之新安社、镇边之新邻村、平阳省从政村、高绵铁垒等处建立祠庙,纪念这位“陈将军”。

《雷州府志》卷十八《艺文》记载,顺治十三年“海寇李定国、陈其策等先后犯境,而逆窝主王之鉴交通巨枭、水陆跳梁,声势更厉”。这年,清政府实行海禁,无号票文行及私制二桅以上大船往外洋贸易者,俱从严惩。1661年前后,再次下令禁止民间私造双桅沙船,违者当“通贼”严惩,沿海官兵也不准出界贸易,这一禁令直到康熙二十三年才解除。海禁期间,沿海居民被逼内迁30里。东界从吴川白沙镇过尖山抵石门,又从石门经特侣塘直至徐闻海安;西界自廉江横山直至徐闻。

迁徙之苦,惟百姓深知。其时,遂溪全县仅存田米六百石,吴川共迁586条村庄,百姓无家可归,流落荒野。海,成了他们遥远的梦。政府逼走百姓后,沿界建筑墩台,以五里一墩、十里一台,派重兵把守。

当时,广东总督李率泰目睹迁民之苦,上疏奏道:

臣先在粤,粤民尚有资生,近因迁移,以至渐渐死亡,十不存八九,为今之计虽不复其室家。但乞边界稍宽,则耕者自耕,渔者自鱼,可以缓须臾死。

三年后,即1668年,广东巡抚王来任再次上疏,叙述满目的荒漠悲凉:

边界急宜展也。粤负山面海,疆土原不甚广。今概以海滨之地,一迁再迁,流离数十万之民,每年抛弃地丁钱粮三十余万两。地迁民移,而又以设重兵以守其界内之地。立界之所,筑墩台、树桩栅,每年每月又用人夫土木修整,动用不支不费公家丝粟,皆出之民力。未迁之民,日苦派办;流离之民,各无栖址,死丧频闻。欲民生不困苦其可得乎!臣请将原迁之界悉弛其禁,招徕迁民复业耕种与煎晒盐斤……

这种海禁,早在明朝已经实行。洪武三年(1370年),明廷下令商船不准私往南洋贸易。海路被封杀,海上贸易骤减,海上丝路也因此显得冷落。海盗活动地点也因此转移。撤销海禁,海上贸易复苏,海盗活动也因此活跃起来。

廉洲港口可泊北风舡七十艘也是民船走私之处,往西就是著名的龙门港。《苍梧总督军门志》“全广海图”中,龙门港在钦州之南,海图特别注明:“此龙门港内有七十二径,俱相通,可容千余。近议给兵船十只,设协总一员统领,泊此巡哨。属白鸽门水寨”。

清乾嘉时代活跃于北部湾、雷州半岛海域的海盗,有不少来自粤西沿海,并获得西山阮氏政权的庇护与封赠。如明郑军官郑建从福建海澄、台湾到广东新安,郑建的两个曾孙郑连福、郑连昌是香港一带的海盗首领,郑连昌的儿子郑文显(郑一)迁居广州湾东海村。18世纪后期,郑连煌(郑七,郑连福之子)与郑文显(郑一)曾经为西山政权效力,纵横广东与越南海域。被西山阮氏任命为“总兵、保德侯”的海盗首领陈添保原为廉州渔民,后升任都督,获赠“统善艚道各至大总督”。雷州府遂溪人莫官扶被委任总兵,封“东海王”。海康县乌石村人麦有金(乌石二)先后被封为“宁海副将军”、“清海大将军”等官号;麦有金手下头目杨片客、陈亚广为遂溪人,龙运登为海康人。

绰号东海霸的吴十一、莫观扶、郑文显(郑一)、陈阿养,还有乌石大、乌石二(麦有金)、符九家等凶徒集结海上,肆无忌惮地抢掠。莫观扶是遂溪人,乾隆五十二年在砍柴时被贼人所掠,不久也当了海盗。第二年,他与另一海盗郑连煌(郑七,郑连福之子)合股。两人一起投奔陈添保旗下,一来二去便被越南西山军任命为总兵。这时,未来的光中皇帝阮文惠密谋反对黎朝,十分看重莫观扶和郑七这股力量。阮文惠给他俩封官,并拨给船只和武器,叫他们“艚长”。

每逢三、四月,春风浩荡之时,莫观扶、郑七便邀集其他海盗巨枭集结人马扬帆开往东面,在中国沿海海面抢掠来往商船和渔船,直到秋深后才返回越南。嘉庆元年,莫观扶已有千余人,拥有17艘帆船。在海上,他气壮如牛。

1801年2月21日,阮福映勾结暹罗和法国殖民者镇压西山军的战斗中,莫观扶等海盗头领尽被阮军俘获。

而号称“东海霸”“东海八”“东海伯”的黄旗旗主吴智青(即吴十一)深感孤立无援。他在越南结识的郑一,并曾在西山军中服役,成为华南海盗中大帮主之一。

嘉庆十五年,“东海霸”吴十一率领十二名头目、账房及本帮和绿旗帮3400之众开赴海康县投降,但他立即被监禁起来。

两广总督百龄有意赦免“东海霸”,并上奏朝廷免其一死,发配黑龙江为奴。但他在这一带民愤极大,乡民涌动抗议百龄放纵大盗。百龄无奈,只得顺从民意,将其处斩。

临刑之际,皇帝圣旨下,刀下留人。考虑到“东海霸”“久有归诚之意,因为乌石二等挟制,不能及早登岸,其情尚有可原”,因此,“加恩免其发遣,递籍安置”。“东海霸”投诚免于一死,麦有金(乌石二)依然在海上活动。

乌石二,海康县乌石村人,他也是被海盗掳获后当海盗的。羽毛渐丰后,便驱船于雷州半岛沿海,包括遂溪、阳江、海康、合浦、钦州和石城等地,敲诈勒索,打劫掳掠。

乌石二得其兄乌石大(麦有贵)和堂弟乌石三(麦有吉)协助,帐下还有遂溪杨片客和陈亚广、海康龙运登。他还起用军师黄鹤,其为陈昌齐得意门生,颇有功名,因被开除公职,而投乌石二麾下。他既是军师、谋士,还是眼线探子和战略家。

在蔚蓝的大海,乌石二的口号相当响亮,“红、蓝旗飘飘,好汉任招,海外天子,不怕清朝”。

军师黄鹤为乌石二草拟勒索对象的名单,撰写恐吓乡民的传单、告示。由此,乌石二如虎添翼,横财滚滚,据说一年可有数千两银子进账。嘉庆元年,他已有数百艘船舰,数千人的队伍。在北部湾至阳江沿海,白帆如云,桅杆如林,浩浩荡荡,既抢劫商船,又呼喊“海外天子,不怕清朝”。清军闻讯,即来征讨。乌石二与清军周旋于海上,恐有不测,便把船队开往越南海面。

二十多年前,由阮文岳、阮文惠、阮文侣三兄弟在越南南部归仁府西山邑发动西山起义。当乌石二到越南意欲求救时,越南西山政权即和他发生庇护者与雇佣军的关系。越南史云:“当时,中国有乌艚海匪,骚扰沿海,为清军驱逐,逃到我国请求归属,光中授乌艚之将为总兵,命其前去骚扰中国沿海之地。”

乌石二有奶便是娘,有很强的伸缩性。有钱,可以去卖命,无利益,或者受挫,他即脱身溜之大吉,这就是海盗的特性。乌石二还为受雇佣于越南洋洋得意,阮文惠帮助他推销赃物,并给予20-40%的利润。

阮文惠对乌石二说“你的船可以在越南境内靠泊,也可以在这里招募人手,粮食若不够,也可以随便弄。”

乌石二说:“多谢了!”口气似乎还很大“我有时需要上岸休整一下,是不是可以有个窝?”

阮文惠想了一下,爽脆地答应:“好吧!你可以找个窝歇歇脚嘛!”

乌石二很高兴,奉光中皇帝为家长主人,在其卵翼下,海陆均可得益。被封为西山军“宁海大将军”,后又被授予“靖海大将军”。

1801年六月,西山军在顺化惨败,乌石二随同光中皇帝逃窜回昇龙。西山政权灭亡,海盗们失去越南巢穴,只能返回中国。乌石二与郑七结盟,伏击并劫掠电白的运盐。

郑七死后,乌石二与郑一合作,成了仅次于郑一的第二号人物。在雷州半岛,乌石二成了主宰者。他云集的船队日益壮大,不下于一百六十多艘,人员不断增多。他一面抗击清兵,一面劫掠商船,海上来去,飘忽不定。

南海一带海盗,十二位首领你死我活地互相争夺,互相攻击,互相杀戮,彼此元气大伤。嘉庆十年六月,有五位首领从竞争中退出,不再参与相互消耗的决战中。另七位首领:郑文显(郑一)、麦有金(乌石二)、吴智青(东海霸)、李尚青(绿旗旗主)、郑流唐(郑老童)、郭学显(郭婆带)、梁宝(总兵宝)共签订协议,结成联盟。为了长远利益,他们各自作出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