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南海海洋文化传
28373900000034

第34章 神秘篇(7)

首领结盟,引起了清廷的密切注意,随时发兵围剿。那彥成任两广总督,密查“洋匪逆词内伪号、伪官、伪印”情况。并于广州湾发动攻击,破海盗吴尚德船队,搜到郑一和乌石二等七人盟约盖印原本。打开来看,“合约”宣称:“为会同众议,为肃公令事。窃闻令不严不足以儆众,弊不革不足以通商。今我等台众出单……凡我各支快艇,良恶不齐,妍强各异。苟非约束有方,势必抗行弗颐。兹议后开款条,各宜遵守……倘有恃强小恤、抗行例约者。合众究办”。

并开列八条款项,主要内容如下:1.通海大小船只,编为天、地、玄、黄、宇、宙、洪七支,“各支将行网、花名登簿列号”;2.不得假冒别支旗号;3.不得阻截有单之船;4.“打货船”时,所有船艇货物,先到先得,不许“恃强冒占”;5.凡”牵取有单之船”者,出面阻止者奖,“坐视不首者,以串同论罪”;6.不得私自驶往各港口、海面劫掠;7.不许陷害前来买卖的客商;8.统一“齐集会议”、下达命令的信号”。“合约”的宗旨十分明显,就是“会同众议,以肃公令”,“抗行例约者,合众纠办”。

“立约”签订后,南海海盗联盟宣告成立。但不久,郑流唐投降清廷,联盟中剩下六大帮。分别是红旗帮、蓝旗帮、黑旗帮、白旗帮、绿旗帮、黄旗帮,各率七十至三百艘船不等。其中蓝旗帮、黄旗帮、绿旗帮帮封锁了雷州湾、北部湾及南海重要海道。

乌石二船队除拦截从纽约出发沿南美洲海岸南下,横渡太平洋直航广州的商船,更多实施在各港内外抢劫;还要与清军周旋,与越南西山军残部联合同阮氏王朝舟师作战。

6、张保仔

道光二十年(1840年),新会知县林星章主编《新会县志》,有载“嘉庆十四年五月初九日,海贼郑一嫂、张保将犯境,署县沈宝善亲往江门堵御。十三日贼转入沿窖口。十四日贼劫牛渚湾、复兴圩……十五年二月初十,海贼毁虎坑水栅,直入长沙,烧铺户二百二十余间。时新会沿海村乡烧劫甚众,九如乡及慕山死者掳者尤多。”

张保又称张保仔,新安县人,父亲张义,以捕鱼为生,因抗拒清水师勒索,渔船被毁,全家失散。张保仔靠渔民抚养,少年习武。15岁随众出海捕鱼,被香港海盗之首郑文显(郑一)掳去。郑一见张保仔聪明机灵,收为义子。张保仔也就“落水为寇”,徧徧郑一喜同性恋,竟喜欢英俊的张保仔,连郑一嫂(石氏)也喜欢张保仔。使张保仔在海盗内的地位大大提升,后来当了小头目。嘉庆十二年(1807)十月,郑一在一次巡航作业中,遭遇台风,沉船溺死。

郑一突然葬身大海,群龙顿时无首。郑一嫂石氏挟郑一之余威,尚能驾驭部众手下。然而,黑、白、黄、蓝、青等各旗,自得悉郑一归天之后,各团更在旁虎视眈眈,希望有日乘虚而入以壮大本旗的势力。

郑一嫂石氏乃石香姑,广东新会籍疍家女,原为疍户妓女,但她聪明有胆识,很早就看出干海盗比干妓女要有前途,於是嫁给当时还是海盗小头目的郑一。在郑一的海盗帮里,她极得郑一的信任,协助郑一打理帮务,甚至出谋献计等,她亦曾习武,在打劫船只的时侯,也能独当一面,领军行事,各帮海盗都尊称她为“龙嫂”。

正在军心浮动,内讧将起之际,郑一嫂用张保仔为助手。张保仔凡事为义母出头担当,有勇有谋。张保仔颇具领袖之风,知人善用,部众亦甘愿接受统领。於是郑一嫂便有意扶张保仔一把,渐渐地取代郑一的地位。不久,郑一嫂爱上张保仔,名为义母义子,实则为夫妻,红旗帮指挥大权从此落在张保仔手中。那年,她32岁,他才21岁。

张保仔做了帮主,红旗帮越来越强大,称雄珠江三角洲。朝廷分别於嘉庆十三年七月、八月派兵清剿,两度被红旗帮大败於马洲洋和阿娘滩。清庭极为恼火,连续派出大军征讨。红旗帮及其它各帮在郑一嫂及属下张保仔的指挥下,连续打败了前来围剿的官军。在浙江海面,打死了浙江水师提督徐廷雄;战万山群岛,生擒广东水师提督孙全谋。

一次在南海与葡萄牙船队冲突,曾击沉葡萄牙海军18艘军舰,全歼葡队。发现葡舰上的财物全是袭击掳掠中国客船得来,引起张保仔极大愤慨,激发民族感情。乃经常集结船队,纵横海上,袭击真正的海盗船——葡、西、荷、英等国船舰,使殖民者提起张保仔都心惊。嘉庆十四年九月十七日,张保仔掳获英国东印度公司商船,囚船主索赎金万元及鸦片烟土二箱、火药二箱等。

为荡平海寇,清廷与英国侵略者联合,试图借列强力量消灭红旗帮。1809年秋,清朝水师与葡萄牙和英国一起组成了联合舰队,要突袭大屿山消灭红旗帮。郑一嫂得到情报,亲自坐镇大屿山纠缠住敌军主力,任凭联军将红旗帮封锁於总寨香港大屿山历时八日。她却用“围魏救赵”的办法派兵奇袭广州城,击杀虎门总兵林国良。在击毙虎门总兵并把珠江口官军炮台夷为平地之后,张保仔船队溯江直入珠三角,一边作战一边劫掠。沿途村民成群结队往广州方向逃跑,海盗们脖子上挂著两颗用辫子结在一起的人头,疯狂追杀难民。联合舰队不得已撤退,撤退途中遭到早已埋伏好的红旗帮主力的包围。郑一嫂算准风向与潮汐,集结大船300只、火炮1500多门、部卒2万,在香港大屿湾突然发作,海面炮矢横飞,无人敢攫其锋。红旗帮仅有40人阵亡,灭掉清海军战船20多艘、火炮300门。联合舰队丢盔弃甲,只有几艘舰狼狈逃回广州。

由于张保仔刚强干练,深得部众信服。郑一嫂老练慑众,胆识过人。他们的结合将红旗帮海盗事业推向鼎盛期,队伍迅速发展壮大。到清嘉庆年间最盛时,已拥有大船800艘、小船1000多艘,聚众达10万人。在香港大屿山一带,专劫官船、粮船和洋船上的粮食、装备和武器。他更以香港为根据地,开荒生产,标榜自己为“郑成功第二”。

他们还向商渔盐米各船勒收保险费,其名目有“号税”、“港规”、“洋税”等。《圣武记》记载说:“凡商船出洋者勒税番银四百元,回船倍之,乃免劫”。不仅仅是普通商船渔船,即使是官府控制的大队盐船、普通百姓的“小料民船”,都被迫购买“盗船免劫票”。同时,他们与陆上秘密帮社三合会合作,将收费保险制从海上推广到沿海沿河村庄市镇。他常与海外华侨往来,使当时荒凉的香港岛兴旺起来,居民达20多万。香港至今还有不少张保仔活动的遗迹,“东营盘”、“西营盘”都是张保仔营寨旧址,扯旗山有条张保仔古道,鸭脷洲有张保仔石炮台,五鼓岭有张保仔瞭望台,马湾天后庙有张保仔外寨,长洲及赤柱舂坎角有张保仔洞。

其实张保仔有为盗之名,无为盗之实。据《南洋华侨通史》说“张保仔之性,不喜劫其乡人。是以往来香港、澳门各处,专劫欧人商船,夺其军火。”张保仔队伍纪律严明,有“立法三章”。其法一曰,私上岸者,初犯割耳,再犯死刑;二曰,所得八成归公,二成作奖;擅取公物,死刑;三曰奸淫妇女者死刑。既纪律森严,又专劫官船、洋船,充满民族大义。虽负“海盗”之名,却行侠义之举。

清廷政府为降伏张保仔,施行内外夹击、封锁、挑动内讧、先剿后抚的全面策略,但官兵进剿屡战屡败,闻风丧胆。

新任两广总督百龄改变策略,将粤粮水道改为陆运;商营硝磺各厂改为官办。并加紧巡哨,遇盗船则炮轰,断绝张保仔的粮食、弹药供给。

嘉庆十三年(1809年),由美国、葡萄牙提供军火,并派出舰队配合两广总督百龄的官兵,对张保仔进行内外夹击,张保仔水米断绝,战船损坏也无材料修理。围困了两年,张保仔内外交困。

清朝借英国旗舰配合水师,将海盗从珠江赶回大屿山,又支付八万两白银调借葡萄牙军舰六艘。在1809年11月发动总攻击,赤鱲角海面一战,张保仔的红旗派势力锐减。

两广总督百龄借招安瓦解了海盗间的互不侵犯的均势,唆使黑旗、蓝旗两派攻打红旗派。后来澳门名医周熊飞作出调停,郑一嫂率领十多妇孺到广州,代表红旗派跟两广总督百龄进行前途谈判。前辈大哥蔡牵集团失败,张保仔失去合作依靠。越南政争趋于稳定,不再需借助华南海盗助战。百龄派出能言善辩的张飞鸿向张保仔劝降,张飞鸿鼓起如簧之舌进行欺骗游说,劝张保仔晓以“大义”,归顺清廷。

张保仔藏宝山洞

嘉庆十五年二月,郑一嫂带同张保仔,副手香山二、莫若魁等人的妻子儿女“诣省城乞降”,与百龄进行面对面的谈判。最终,由于郑一嫂的坚持,谈判以海盗方面的胜利而告终。三月下旬,张保仔、香山二等率红旗帮投降,计有一万七干余人,船二百余艘,火炮一千三百余门,刀枪器械数干件,张保仔被授予千总职衔,郑一嫂授诰命夫人。可保留数十艘船跟随清军水师行动及进行盐斤贩卖。

队伍中的五色帮极力反对张保仔投降,骂他叛逆变节。张出降后,留在香港的五色帮尚有六七万人,大小船只千余艘,不肯归附。而张保仔又引官兵到处进剿五色帮,他们走投无路,纷纷扬帆奔向菲律宾、北婆罗洲、马来亚等地。这是在近代五邑契约华工出现之前,流向海外最多的一批华人。

张保仔在降表中述说:“今蚁等生逢盛世,本乃良民。或因结交不慎,而陷入迷途;或因俯养无资,而充投逆旅;或因贸易而被掳江湖;或因负罪而潜身泽国。其始不过三五成群,其后遂至盈千上万。加以年荒岁歉,民不聊生。于是日积月累,愈出愈奇。非劫夺无以谋生,不抗师无以保命……”他曾幻想效法梁山、瓦岗寨好汉,“替天行道”“为国效命”作国家“栋梁”。

嘉庆十五年四、五月间,粤督百龄发动了一场全省规模的围剿海盗战役,东中两路外洋、内河派师船“严行巡缉”,取守势,西路雷州半岛与琼州洋面取攻势。乌石二扬帆迎战,将船驶至雷州郡城。参将德兴、署海康知县陈邦燮起兵抗击。乌石二率七十多艘船突入南渡港内,开始烧掠村庄,抢夺财物。这一带村庄惨遭杀戮劫掠,损失惨重。

乡丁官兵合力抗击,杀死乌石二部数十人,迫使其退出南渡港。官兵乘胜追击,在硇洲海面,乌石二的一百多艘船被舟师袭击,二三百人被擒,船也被击沉了二十多艘。

这时,张保仔已成为朝廷鹰犬,先歼黄旗帮200多人于七星洋,再破青旗帮船舰数十艘于放鸡洋,五月十三日,清军水师与乌石二大帮在新英港外相遇,清将挥令兵舡奋力赶上,四面围攻,用大炮连环轰击……盗兵落海淹毙者无数,仍抵死抵抗。在儋州海面之战,时有白底开波船一只,直前扑敌。张保仔认出是乌石二坐船,立即奋勇逼拢,首先跳过,杀死贼匪数人,将盗首乌石二即麦有金擒获。其余兵将擒获乌石大、乌石三、郑耀章等。

十四日,清军水师又招降乌石二余部三千余名,东海霸即吴智青带着二十四艘船,四百三十六人前来投降;计有二百七八十艘船,一万五六千人全部最赴香山的芙蓉沙海口,听候收验投诚。他们有的被杀,有的被发配,有的被赦回乡里。

张保仔升官晋爵,由千总衔擢升守备,又从顺德营都司,调任澎湖协等职。1822年,张保仔于澎湖副将任上,终以怨仇多,不得自安,怏怏而死,死因不明,终年36岁。惜乎一世英雄,亏于晚节。在南海海疆活动几十年的海盗以失败告终。

7、走私迷雾

海盗横行海上岁月,也是走私猖獗之时。秦汉以来,中央集权,对重要生产和销售部门如制盐、采珠实行官营。民间私盐、采珠受到严格控制。合浦、雷州等地的重要珠池,皇帝直接派太监进行监督。朝廷一方面允许外国商人上市贸易,一方面令市舶司专门收购其重要商品,老百姓不能出海贸易。

秦始皇甚至连父母、祖父母入过商籍也要迁徙南越。这样,客观上为南越注入了许多高素质的人口,如是奠定了广东人善经商的基因。《史记?货殖列传》说“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通之物,昔不得其所。”这些富商大贾参与走私活动,来去无阻“周流天下”。走私,源远流长。走私物多为如乳香、象牙、犀角、珠玑……随着秦汉开辟的海上丝路,民间的商船也多有来往,走私也就无法抑止。

三国东吴,广州经徐闻、合浦、海南岛以东海面,过西沙群岛直达东南亚,海上丝路一直繁忙。同时,走私船依然沿着这条线航行。

唐代市舶司使直属朝廷,曾一度凌驾于地方长官节度使之上。市舶使密切注视海来船只,截船检查,登记物品,征收关税,查禁走私和违禁物品。不过,走私却无法查禁。宋元两朝推行鼓励对外贸易的开放政策,促进了广东外贸的繁荣。当然,走私也难免夹杂其中,查禁难度更大。

明太祖朱元璋重建市舶口岸,规定凡附贾舶商船,一律免征关税。到晚上即令海禁。“申禁人民,无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民间不得买番香、番货……“凡番香、番货不许贩鬻,其见有者,限以三月销尽。民间祷祀,止用松柏枫桃诸香,违者罪之”。

洪武七年,太祖下令撤销宁波、泉州、广州三处市舶司,对外贸易陷于停顿。不过,走私仍未消灭。朝廷以为这样就可使倭寇无法前来骚扰,沿海反明势力也难与内陆联系,政权就可稳固。

殊不知,海禁导致更加猖獗的走私。“官市不开,私市不止,自然之势也”。一些船打着为朝廷办事旗号,堂而皇之地开往国外做生意去。有些大船大肆贿赂地方官员,进行有恃无恐的走私活动。

在冷落的海上丝路,忽然出现船队。船队旗帜飘扬,武装的队伍站在船头,他们就是海盗,进行着强抢强卖的“贸易”。在大雾笼罩的大海,许多大船出没,或以旗为号,或吹螺为号,一齐向番船靠拢去。黎明,他们拥上去与番人交易,把瓷器、丝棉、私线、火药搬上番船。又把番船上的物品搬回船,满载而去,满载而归,披星戴月,一片繁忙景象。官兵明知这是顶风作案的走私,也不敢前去查问。这类事情,在广州附近,南海一带包括雷州湾、北部湾,有过之而无不及。